- 相關推薦
戲曲演員舞臺上表演的基本要求
戲就是人物,只要把人物立起來,才有藝術上的說服力。離開人物也就沒有戲了,也就沒有藝術的說服力。戲劇舞臺演員的動作是圓形的,不能有角有棱。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手勢的基本要求:
舉手到眉邊,拱手到胸前;
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間。
旦角手勢種類
蘭花指:
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勁而有力,形如蘭花。
旦角指時,食指用力翹起,大、中指形圓型,無名指彎曲,指尖靠中指中節,小指彎曲靠近無名指中節。
旦角常用的五十中手勢:
天 地 口 月 夜 , 風 云 雷 雨 雪。
山 水 石 魚 浪 , 草 木 鳥 花 香。
你 我 來 去 轉 , 不 開 關 避 眠。
美 蓉 眼 胸 膀 , 皮 眉 口 心 拳。
茶 酒 飯 筷 碗 , 哭 笑 羞 怒 酸。
云手:
行當不同云手的位置也不同,如:生行齊眉,武生齊口,小生齊胸,旦角齊乳,丑行齊肚。
表演程式:
(四功五法)
四功:
唱 念 做 打,由唱到打是一個比一個難度大。
俗語曰,“千斤念白四兩唱”。為此在念、做要下苦功夫。
五法:
手;眼;身;法;步。
表演要領:
逢上必下,逢前必后,逢左比右。
舞臺站的動作,不能出角棱,必須要圓形,不可直來直去。
所以,才有“挖門”的基本動作。
舞臺口常用的指法:
攤手:
兩胳肘下垂做攤手狀,手心向外指尖向下。
單運手:
手心向下,右手指尖朝上,直對面部,再由左方往下繞到上邊斜著指出。手要比眉略高,另一只手插腰或背后。
雙運指:
手心朝下,兩手相距約30毫米,均斜著向后往下繞在指出,前手比眉稍高,后手比眉稍矮,左右均可。
單前指:
與單運指相同,但要與肩齊。雙指與雙運指相同。
怒指:
怒某人而指,其指法與運指一樣,只是手指稍矮些,指時要有力,如當面指人,則面指其面。旦角指時手心朝下,手與鼻略高一點。在怒指時手須往下斜。
表情:
演員通過眼神面部肌肉的變化表現出劇中人物思想感情。
即:情、憂、思、喜、怒、悲、恐、驚。
眼神:
看、照、眺、瞪、媚、瞟、轉、斗八種。
劇中人物的指法大約不到三十種類,水袖的動作約有二十幾種。
水袖種類:
佛袖:
基本功,將水袖靠大腿前一展,隨即往旁一抖,左右均可。
表示整衣撣塵之意。
雙抖兩抖,多在出場亮相(整冠、整髯、摸鬢等動作)。
投袖:
又名摔袖。
兩袖齊往旁摔去(左右均可也可單摔,表示生氣發怒)。
撣袖:
(撩袖)先將胳肘往回一轉,將袖橫著往外撣去,要低一點,不能過胸部,左右均可。
表示人要離開的意思。
蕩袖:
兩袖同時做蝴蝶翅式,先往里一抖,再往外一甩,數次不定。
表示著急沒有注意時。
擲袖:
(扔袖)先仍右袖,再扔左袖,將袖一抓再往前直扔,表示無可奈何之意。
掩袖:
將袖抬臉部,前手往里彎,胳肘要圓形遮臉,后退一步再將袖往下,眼往外看重復三次,表示又想看又害羞(多用旦角)。
擺袖:
右手扯著左袖尖往左面、右面身后反復擺動,次數不定。
表示飄灑自如(多用旦角)。
揚袖:
舉袖手往上抬,將袖頭往里一抖搭于手腕際,眼往遠看,左右均可。
表示劇中人遠看或叫鑼鼓。
雙揚袖,雙手動作,表示高興。
捧袖:
兩袖往里一翻搭于手臂之外,再拱手到嘴前,先后搖動三次,表示哀求或訴說事情。
化妝:
旦角化妝為主:分清水扮,俊扮之分。
俊扮:
著力表現人物面貌端莊俊秀。
旦角講究“三白”,并有濃淡之分。
清水臉:
表示境遇悲慘,生活貧困枯槁衰道之極,憤怒悲傷。
一般的不拍粉,不涂紅,只用黑色描眉勾眼或用小白粉在額頭、眼角、鼻翼等處。
如“秦香蓮、張五娘”之類人物。
清油臉:
表現極度惶恐或彌留之際。
表示心病狂,垂死行兇或是指報仇雪恥,手刃仇敵的人物。
用黑色描眉勾眼再涂上一層清油(香樹油)。如《紅梅閣》中李慧娘《大劈棺》的田氏均如此扮裝。
旦角的頭面大致有三種:
1.銀泡頭面,2.點翠頭面,3.水鉆頭面。
旦角頭面大致分:
大頂、片子(大、小倃)、短片子、大鬂(貧困婦女梳青云頭等)耷拉穗等。
旦角鞋:
一般分為三種(常見常用)。彩鞋、旗鞋、戰靴。
步法:(共四種)
旗鞋步:
左腳勾腳尖,直邁一步,同時擺動右臂,左腳滿腳落地。右腳稍掂起,隨即右腳勾腳尖,直邁一步擺左臂,動作中立腰、平視、頭不晃,兩腳交替直邁前行。
花梆子步:
雙腳抬起,腳掌著地,左向右做橫向移動,也可向前也可向后。
云步:
雙腳并攏,先腳跟分開,腳尖相對腳尖再分開足跟相對,連續反復,使身體向左右橫向移動。向左時,右腳為著力點,向右時,左腳為著力點。
老步:
兩腿間距離與肩寬等,雙膝微曲,腳尖稍外,背稍弓,胸內含,腳跟掂起,在抬腳掌,向前邁步,兩腳落地,邁左腳時晃右臂,晃左臂時邁右腳。再有就是跑圓場。步法要小,腰直而不晃動,雙目平視直看,左臂手背放在腰部,右臂向外平直,手掌心向外(蘭花指)與膀平直。平時練功時的步法是:先左腳尖抬起后落在右腳心部,再抬足跟,這樣左右腳反復地走(口訣是,腳尖腳跟左右行;腳著地時是,腳跟腳尖腳后跟)。
旦角在劇中的叫頭
1、 呼叫式的叫頭:
如:“玉堂春會審”時,劉大人對蘇三喊“掌嘴”時,蘇三又怕又急地驚呼“哎呀!大人哪”,這個叫頭的尾聲由弱變強,最后甩出加以夸張。第二次念時“哎呀!大人哪”就應變化了,改成低平聲的哀告。
2、 喊叫式的叫頭:
如蘇三在監中唱“反二黃”前的叫頭“天哪!天……蘇三……今日”,這是悲喜交加感嘆,又起著叫板的做用。
3、 提醒式叫頭:
如十三妹劇中何玉佩看到劉公子時念“且住!看后面來了一公子”,這種“哎呀!且住!”的叫頭與生活中“哎呀!別忙,慢著些”的意思是一樣的。有水袖時的叫頭應把水袖由里向外翻搭在腕上。
京劇演員在舞臺表演格局
一逢上必下 二逢左必右 逢前必后
演員出場三步、五步、七步九龍口亮相。(根據舞臺的大小)
表演要領:
無情不動人, 無技不驚人, 無戲不服人。
這三句話是老表演藝術家在中國大戲院后臺對藝術家張世林說的話(馬六成老先生)。
戲就是人物,只要把人物立起來,才有藝術上的說服力。
離開人物也就沒有戲了,也就沒有藝術的說服力。
戲劇舞臺演員的動作是圓形的,不能有角有棱。
譚鑫培老先生說:“扮誰要像誰,那才叫唱戲”。
梅先生對丁至云說:“含蓄的美,要做到戲外有戲,戲外生情”。
楊慕蘭說:“一個演員必須虛心傾聽觀眾的評論,不斷改進才能有所提高”。
【戲曲演員舞臺上表演的基本要求】相關文章:
戲曲演員保護嗓音的方法07-06
戲曲演員發聲吐字的方法10-28
戲曲演員練聲的方法與步驟02-27
戲曲表演的虛擬手法03-20
戲曲表演的藝術手段04-11
演員的表演技巧03-26
優秀演員的表演技巧10-14
戲曲演員氣息訓練的三個口訣08-26
影視表演戲劇演員表演技巧03-25
戲曲演員必須要練好的基本功「推薦」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