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
《小蝌蚪找媽媽》講述了青蛙媽媽產下蝌蚪卵后離開了,蝌蚪卵們慢慢長出尾巴變成一群小蝌蚪,在蝦公公描述了它們母親的特征后,它們決定去尋找媽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蝌蚪找媽媽課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課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后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只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語文下冊第34課,它是一篇脫離拼音的看圖學文。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課文配有六幅圖,分別與六個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在課堂中我通過圖文結合,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體會:
一、注重寫作方法的滲透,潛移默化
單從文本表面看,內容十分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我們能否借助文本,給孩子更多的東西呢?在這節課上,我在幾個地方滲透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1.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抓住蝌蚪的外形描寫,出示: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引導學生在寫動物外貌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能表現他特有的特點來寫。這段內容在抓住特點來描寫外貌之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疊詞對外貌修飾。先讓學生有簡單到復雜進行述說,這樣既積累了表達能力和語感,也加深了對課文文字的理解。
2.在講小蝌蚪和烏龜的那一段對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小蝌蚪把烏龜當成它們的媽媽呢?(因為烏龜也有個大嘴巴)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認錯,是因為鯉魚媽媽沒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寫清楚,才造成這樣的誤會。以后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描寫全面和具體,把特征說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對,不能根據身體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在講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發現描寫青蛙的外表和蝌蚪的外表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以后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抓住特點描寫完整和具體。
二、表演讀激趣,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
“表演”這種形式很適合我們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語文課堂上的表演是一種深讀課文,推敲課文語言文字,體會人物情感并將其“形諸于外”的排演過程,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手段,表演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創造的過程。這不僅包括對角色的創造上,還表現在對課文內容的再創造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看圖學文中有“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表示不同動作的詞,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更清楚地理解三個詞所表達的含義,就讓他們結合插圖去演一演、試一試,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學習,形成一種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
三、學文填空,加深印象
在小蝌蚪找到媽媽后,學生也知道了青蛙一生的變化過程。此時,我趁熱打鐵,出示如下填空題: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再過幾天,( )變短了,漸漸地,( )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這個填空題有效鞏固知識,并加深印象。
總之,課堂永遠都有遺憾,可能今天天氣很熱的原因,孩子們的精神氣不是很好,在朗讀的時候,情緒不高,沒有激情,感情不到位。在進行語言拓展訓練的時候,好多同學不能積極的發言,有點心不在焉的感覺,今后要多加注意,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會在不斷的反思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向著更高的標準邁進。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課件01-01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05-19
小班體育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6-05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3-08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6-03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1-11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6-03
白楊課文原文03-29
荀子勸學課文原文06-21
山雨課文原文賞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