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兒外科常見疾病:小腸氣
小腸氣是小兒外科的常見疾病之一,你知道什么是小腸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小腸氣的知識。歡迎閱讀。
1.什么是“小腸氣”?它是如何形成的?
小腸氣的學名是腹股溝斜疝,在小兒外科算是最常見的疾病。在小兒外科的學科范圍內,小腸氣相當于小兒內科的感冒。男孩較女孩多見。
在寶寶還在娘胎里的時候(因男孩多見,以男性舉例),男寶寶的睪丸并不是在它的宮殿---陰囊里,而是長在肚子里腎臟下方。隨著胚胎的發育,睪丸需要慢慢的下降,它頂開腹壁的各層筋膜和肌肉,才由此形成了陰囊,睪丸也才呆在了肚子外,避免了腹腔內的相對高溫。由此,大家可以想象一番,一個工人在腹壁上打通了一個隧道,醫學上管這個隧道叫做“腹股溝管”.這個隧道必然會有兩個開口,一個口在肚子里面稱內環口,一個口在腹壁上稱外環口,隧道連接著陰囊的鞘狀突和腹腔。在寶寶安靜的時候,也就是肚子不使勁,腹腔壓力不高,那么腸管不會受到擠壓。可是寶寶總是要哭鬧或者跑跑跳跳的,或者生病時候,常有的咳嗽都會增加腹腔的壓力,這時候腸管就會被往下擠壓通過腹股溝管,進入陰囊。這時候會有2種情況。1當腹腔壓力消失,腸管又能順著腹股溝管回到腹腔。2如果這時候腸管不能回到腹腔,而是卡在陰囊內,那就形成了嵌頓性腹股溝斜疝。因為長時間的卡壓腸管,會導致腸管血供中斷而出現腸管壞死,因此嵌頓性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外科的急癥性疾病。
2.如何治療?
若是有小腸氣,只能選擇手術治療。理論上1歲以下的寶寶,小腸氣有自愈的可能。可是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見到的是不滿1歲的小孩,常常半夜伴隨著父母一臉的焦慮,更多的是母親的眼淚來到外科,要求手法復位。可是因為錯過了手法復位的時間窗,只能選擇急診手術。這導致了一般未曾面對手術的父母更加焦慮與手足無措。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去手術,對醫生、家長及寶寶都是一番考驗。因此,在寶寶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應盡早手術。以50余年來,小兒外科與麻醉的發展積累,目前比較適宜的手術年齡可以提前到6個月齡,甚至對于部分嬰兒,3個月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那么手術是如何做的呢?
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外科醫生在腹股溝區取切口,找到疝囊,把他攔腰截斷,并用絲線給他上兩道綁帶,等于把口袋給封起來。再把切口等各層組織縫合,手術就完成了。
近年來,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已廣泛普及,多數可采用臍窩內單孔腹腔鏡監視下經皮穿刺結扎疝囊。具有手術安全、時間短、恢復快、不留疤痕等優點;且可同時探查對側疝囊是否閉合并可同時手術治療。
3.麻醉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影響如何?
首先,麻醉對手術來說是不能缺少的、必須的。從孩子的角度,可以避免童年的不良記憶(我相信中國80、90父母都有小時候被父母痛打的不良回憶)。從醫師角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手術條件(哭鬧的患兒無法進行手術)。
許多家長關心1歲以下的寶寶,接受麻醉的藥品后,是否對生長發育或者智力有影響。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擔心。1.每年接受麻醉和手術的患兒有數百萬例之多。數十年的使用表明,其安全性類似于成人。2.200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咨詢委員會總結認為“基于現有的證據,沒有必要改變臨床麻醉現狀”;2013年專家觀點認為“就算(假如)麻醉對神經系統有那么一點點影響,如果改變患兒現有的麻醉技術或干脆不做麻醉則可導致對神經系統更大的危害”.
4.復發及并發癥?
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斜疝的復發幾率已經低于1%.但是請注意,復發幾率不是0,不是沒有復發的可能。而是很低很低。復發后,仍然只能選擇手術治療。
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避免復發呢?臨床常見原因1.便秘;2.慢性咳嗽;3.術后1-3個月內劇烈運動引起。知道了原因,就容易避免復發了。有便秘病史的孩子,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以使用開塞露。孩子如果有咳嗽,特別是咳嗽變異性哮喘,一定要到正規的哮喘專科治療。3對于大孩子一定要在術后的頭1個月,避免劇烈的運動(這也是6個月寶寶進行疝氣治療有利的一面)。
【小兒外科常見疾病:小腸氣】相關文章:
小兒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10-31
春季小兒常見疾病的預防10-03
血管外科常見疾病08-27
泌尿外科常見疾病鑒別診斷09-23
內外科常見疾病癥狀速記口訣05-29
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顱腦損傷07-23
2016年內外科常見疾病癥狀速記口訣10-24
臺灣大腸包小腸的做法10-10
臺灣小吃大腸包小腸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