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速記是怎么來的-中文速記的由來知識
顧名思義,“速”就是快,“記”就是記錄。簡言之,速記是一門用特殊符號系統記錄語音的快寫實用技術。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講中文速記的由來知識,快來看看吧!
速記是怎么來的-中文速記的由來知識
速記,是用特別簡單的記音符號和詞語縮寫符號迅速記錄語言的方法。
由于工作的需要,一般來說,秘書和新聞記者都應掌握這種方法。根據速記的符號,經過整理,就可以轉寫為文字了。
我國中文速記創始于1896年。因為在這一年先后出現了4種用簡單符號拼寫漢字的議案,其中以蔡錫勇的《傳音快字》與沈約的《盛世原音》最具代表性。
雖然他們創制的這種符號的主要用意,是作為文字改革的方案,但實質上卻都具備了速記的功能,為中文速記方式的創立打下了基礎。
后來,蔡錫勇的次子蔡璋成為我國第一位專業的中文速記工作者。他將《傳音快字》加以增刪修改,于1921年正式出版了我國第一本速記專著《中國速記學》。sulufans.com
蔡璋(1872――1958)是福建人,少年時跟父親學過《傳音快字》,青年時留學日本,并研究過日文速記,對《傳音快字》作了改進。后來他在湖北造幣廠任職。
這時,清政府推選君主立憲,設立國會式的資政院,需要速記人才,得知蔡璋精通速記,便聘請他負責籌辦資政院的速記班。
到北京資政院后,蔡璋任一等秘書兼速記科長,那年他才32歲。他所創辦的速記班是我國第一個速記講習班。學員由全國各省選派。“速記”一詞也是由蔡璋創始的。從此,速記便在我國推廣開來。
中文速記的發展史
我國的速記從1896年蔡錫勇、沈學開始創案到1996年整整跨過100個年頭。1986年8月和1996年8月都在我國的首都北京中共中央黨校隆重舉行了“慶祝中國速記誕生九十周年學術交流會”和“紀念中國速記誕生一百周年學術交流會”。在這兩次盛會上,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學術交流和手寫的速記比賽與電腦速記(1996年)的比賽,這是中國速記歷史上最有意義的、最值得回顧的兩次盛會。
在“紀念中國速記誕生一百周年學術交流會”上,全體代表一致公認我國的速記應該從1896年蔡錫勇發表的《傳音快字》、沈學發表的《盛世元音》(又名《天下公字》)和力捷三發表的《閩腔快字》作為我國速記的紀元年。
1896年(清、光緒22年),正值我國文字改革的切音運動時期。這一年出版的切音新字方案有上述三種,其中最有代表性并正式轉化為速記技術的并傳播到后世的是蔡錫勇的《傳音快字》。
蔡錫勇,字毅若,福建龍溪人(1850-1898),他在京師同文館畢業以后,隨陳荔秋出使美國、日本、秘魯等國擔任參贊職務。他在美國華盛頓工作的四年中,留心考察當地的文化,發現有一種“快字”(即指速記Shorthand)每分鐘能寫200多字,可以詳盡地記錄人們的講話,感到十分驚奇,于是便進行了研究。他回國以后,參照美國凌士禮(Lindsley)的速記法,結合我國的《音韻學》寫成《傳音快字》一書,于1996年(光緒22年)在武昌出版。
當時創作《傳音快字》的動機,并不是為了解決漢字書寫速度的問題,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文字的改革方案提出來的。“19世紀90年代,繼盧戇章創制‘切音新字之后,還發表了四種拼音文字方案,這就是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元音》,力捷三的《閩腔快字》和王炳耀的《拼音字譜》。這幾種方案都是受歐美速記符號的影響而仿制出來的速記符號,因此,這幾種方案屬于速記符號式。(摘自張志公主編的《現代漢語》331頁)”
蔡錫勇在《傳音快字》的自序中說:“嘗念中國文字最為美備,亦最為繁難。倉史以降,孽乳日多,字典所收四萬余字,士人讀書不能盡識,……尋常應用三千足矣。四書不同者,二千三百余字;五經、十三經,遞加二千余字。童子束發入塾,欲竟其業,慧者亦須歷十余年,如止讀數年,改操他業,識字有限,類不能文。在婦女,更無論矣。”他又說,如能采用快字“以授兒輩,數日悉能通曉,即以此法傳信往來,幼子八齡亦能以言自達。以此推之,欲習此者,不過旬月之功。貫通之后,得以其余力暇日,習諸要務。”由此可見,蔡錫勇創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漢字的繁難,用以掃除文盲,普及教育,代替漢字,沒有提到速記的功用。
到了戊戌維新時期,清廷設置咨政院,因開會需要速記人員擔任會議記錄,清政府通過日本駐華使館聘請日本速記學家熊崎健一郎(熊氏曾于1908年著《中國速記術》一書)來華擔任速記教授,培養速記人才,不料遭到拒絕。滿清政府在國外碰到釘子后,只好在國內尋找。當時發現,在北京譯學館的福建學生蔡瑋很少寫漢字,而絕大部分是用一種簡單的符號作記錄,書寫非常之快,經了解得知我國早已發明了快速記錄的方法,當年蔡錫勇已經去世,因蔡瑋年紀還小,學業未竟,于是改召蔡瑋的哥哥蔡璋,到北京擔任速記教授,以《傳音快字》為教材,創辦京師速記學堂,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速記人才(約200人)。
蔡璋于1903年留學日本,研究了日文源綱紀、熊崎健一郎等諸式速記之后,將其父的《傳音快字》改編為《中國速記學》,于1913年(民國2年)正式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以速記命名的專著。
從清廷設置的咨政院開會起,直到民國的歷屆國會,都是由蔡璋和他的學生擔任速記工作,他們記下了大量的速記稿,有的至今還保留在國家的檔案館里,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由于蔡璋主持速記工作有功于文化,民國時期的大總統曾先后頒發給他四等嘉禾勛章及二等大綬嘉禾勛章,并頒發給其父蔡錫勇“有功藝林”的匾額。”
我國另一位速記創始人和傳播者,名叫沈學(1871-1900)字菊莊(一字曲莊),江蘇吳縣人,上海梵皇渡圣約翰書院醫科畢業,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窮困不遇的大學生,他英語很好,學生時代就接觸了英語速記。他19歲(1890)起開始研究“新字”,花了五年的時間用英語寫成了《盛世元音》(又名《天下公字》),這部書由梁啟超作序,先后發表在1895年8月的《申報》和1896年9月7日的《時務報》上。
沈學不但有速記的理論,而且還是速記的積極推廣、傳播者,為了推廣和普及他的《天下公字》,他每天下午2-4時在上海的“一林春茶樓”或“徐園茶館”向群眾面授速記。據梁啟超說:“沈學常在星期天到上海的‘一林春茶樓傳授《天下公字》八小時速成,并宣稱他的《公字》方案簡易的程度在五大洲一切文字之上。”梁啟超曾問他:“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怎樣?”他答:“《傳音快字》符號分粗細,書寫不便,法則也不嚴密,不如《公字》好。”不幸的是,在那國弱民窮的清朝末年,他最后竟流落為乞丐,貧困饑餓而死。
五四運動以后,許多愛國的學者群起研究,陸續發表了各種不同方案的速記,約有百余種。在眾多的速記方案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1917年出版的《張才速記》;1925年出版的《炳勛速記》;1931年出版的《邦永速記術》和汪怡的《國語速記術》;1935年出版的張兆云的《兆云平線速記術》;1938年出版了唐亞偉的《亞偉速記學》;1941年出版的郭立華的《易簡速記》;1944年出版的范資深的《范式速記術》和金長風的《長風速記術》;1953年出版的顏廷超的《人民速記》和唐亞偉的《工農速記》等等。解放前的國立復旦大學新聞系、暨南大學新聞系和民治新聞專科學校,都開設了速記課程,速記在我國的新聞界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根據紀念中國速記百周年活動,由中國文獻信息速記學會史志專業委員會編撰的《中國速記百年史》,把我國速記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
1、中國速記的啟蒙時期(1896-1911);
2、中國速記的初創時期(1912-1937);
3、中國速記的傳播時期(1938-1949.9);
4、中國速記的發展時期(1949.10 - 1966);
5、中國速記的停滯時期(1966 - 1978);
6、中國速記的創新時期(1979-1996)。
我國的速記事業,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懷、扶植下,和其它改革事業一樣,活躍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正在健康地發展中。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體速記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奮斗之下,一個用速記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服務、一個用速記為解放眾多書寫勞動者的書寫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一個速記學術大繁榮的新天地新景象一定會早日到來。
【速記是怎么來的-中文速記的由來知識】相關文章:
中文速記法的由來及速記的好處06-15
中文速記的用途09-15
中文速記的特點與用途06-05
化學知識的速記訣竅08-10
會議速記怎么記錄06-21
詳解速記和手寫速記10-02
解讀速記和手寫速記11-04
了解速記和手寫速記09-14
速記員是怎么打字的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