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聲樂教學方法創新探討論文
摘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聲樂教學方法的探究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音樂課堂聲樂方法的研究中,氣息是歌唱的關鍵所在。有了氣息的支持,才可能有共鳴腔的形成;有了共鳴腔才有可能杜絕喊唱并保持高位置的演唱狀態。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養成正確歌唱習慣從而提高審美情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聲樂教學方法;氣息;共鳴
小學音樂課堂的聲樂教學方法不同于專業院校的聲樂教學,小學音樂教學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體現教無定法的教學理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其接受能力的局限性,而聲樂教學的抽象特征,又為小學生學習聲樂帶來了一定的困惑。這就為小學聲樂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學生的聲音條件各不相同,聲樂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針對每一位學生的自身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活動。
一、抓課堂練氣息,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小學生的生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和成人聲樂訓練的不同。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時期,其發聲器官一直處于生長階段。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有六年的時間,這六年時光,不同于“貝爾康多”學派用六年時間訓練一個高音的教學模式。“‘貝爾康多’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其唱法的主要特征是聲音輕松自由、音域發展寬廣,有共鳴且表情細膩。”“貝爾康多”學派的形成和演變有眾多音樂大師的造就,我們的音樂課堂可以借鑒“貝爾康多”學派的音色特點,即音色美妙、清純,發聲自然、音量洪亮,有適當的共鳴。小學階段的童聲發聲多側重于口、咽、鼻腔和頭腔,其歌唱習慣養成從課堂的氣息訓練入手。小學生的聲樂訓練不同于成人,他們理解不了抽象的聲樂感覺訓練,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用“含口清水來歌唱”的方式訓練學生氣息。具體做法是:請學生口里含上半口清水,清水含在嘴里保持一定的狀態,輕輕抿嘴哼唱發聲練習曲或者兒歌。在哼唱過程中,口中的水要保持在口腔里不咽下去、不流出來,就必須做到氣息支持聲音、氣息控制聲音輕聲哼唱。這時候口腔里因為有水占用了有限的空間,哼唱時氣息就會不自覺地走向頭腔的上顎部位,上顎拱起形成共鳴腔,聲音在共鳴腔里變得婉轉動聽,上顎拱起還讓頭腔被動打開,發揮了頭腔共鳴的作用。這時候雖然是氣息訓練,間接地也進行了口腔共鳴、頭腔共鳴的訓練。輕而易舉地找到了美妙、清純的音色,進而做到了發聲自然。再有“含口清水來歌唱”的訓練方式是抿嘴歌唱,這就保持了輕聲歌唱的訓練。輕聲訓練可達到頭腔共鳴、發聲輕松的效果。這就是我們平時要求的自然歌唱狀態。“含口清水來歌唱”的訓練方式,不但練氣息、練共鳴,還為自然、科學歌唱提供了途徑。需要注意的是,“含口清水來歌唱”的訓練方式最好選用抒情的連音譜例來練習,盡量避免發聲練習曲中出現休止符,因為休止符的表現不利于學生保持訓練狀態,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學集中授課的聲樂課堂上,教師還要強調正確的演唱姿勢,姿勢的正確與否,直接體現在聲音上。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是:挺胸、抬頭,腰立起來、脖子豎起來。姿勢正確了,歌唱狀態就能調整到最佳狀態,聲音就會集中。
二、唱高音練共鳴,夯實歌唱狀態
歌唱狀態的保持是一個長期訓練堅持的過程,小學生的聲樂技巧訓練中,高音的演唱方法和共鳴腔的保持,也是一個長期堅持的訓練過程。呼吸自然是唱歌時的必備條件。音色美妙、清純、圓潤也是一種發聲技巧。我們不必把童聲聲樂訓練看得那樣神秘,其實兒童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自然歌唱就能保持音色美妙、清純、圓潤。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周圍大人們錯誤的發聲歌唱習慣往往成了小學生不自覺模仿的對象,這就造成了小學生聲樂訓練中需要注意克服不正確的發聲習慣,經常練習共鳴腔的運用,利用共鳴腔唱高音,進而夯實正確的歌唱狀態。夯實高音的演唱方法也是杜絕小學生“喊唱”的關鍵所在。氣息沖擊聲帶時,聲音在聲帶里時是微弱的,清亮、圓潤的音色是共鳴腔的作用。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等都是共鳴區,氣息沖擊聲帶的聲音在這些共鳴區回旋,如果得法就能形成共鳴腔。共鳴得法會使聲音音色圓潤,音量加倍發展。小學聲樂共鳴訓練的注意力在頭腔上,使氣息有直沖口腔上顎部位的感覺。共鳴的訓練離不開氣息的支持,氣息的支持點在橫膈膜上。這樣那口成為媒介的“水”,就為練氣息、練共鳴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高位置低聲唱,杜絕喊唱保護嗓子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還應該強調學生保護嗓子。小學生大多有直著嗓子說話的習慣,這種說話習慣往往又會在歌唱中不自覺的出現,這就是小學生喊唱現象出現的根本所在。小學生聲樂訓練的關鍵就是歌唱習慣的培養,通俗地說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歌唱習慣。在小學聲樂課堂上,我們不必考慮聲樂流派和聲樂分類的情況,不管學生采用哪一種唱法,只要是用自然的發聲、流暢的氣息、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都可以被稱為“自然歌唱”。小學生善于模仿,他們的發聲習慣在無意中模仿了環境里成人的發聲方法。那種發聲方法的錯誤又引發了大聲歌唱的習慣。大聲歌唱最容易演變成喊唱現象。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嗓音的擠、卡現象,從而使喊唱現象更加嚴重。要從根本上杜絕“喊唱”現象,就要強調學生養成歌唱時“高位置低聲唱”的習慣。在小學生聲樂教學中,氣息訓練、共鳴訓練、高位置低聲唱訓練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強調學生高位置演唱,就是強調聲音經過共鳴區時要有氣息的支持,聲帶的放松。在高位置輕聲唱的訓練中,筆者主要借助發生練習曲夯實歌唱位置。
【小學音樂聲樂教學方法創新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聲樂教學方法初探論文07-20
少兒聲樂教學方法07-13
聲樂學習入門教學方法05-08
少兒聲樂教學方法淺論11-12
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08-07
兒童聲樂教學方法10-11
少兒聲樂學習入門教學方法09-19
基礎護理學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討論文08-27
變聲期前少兒聲樂學習的教學方法05-08
2017最新聲樂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應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