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欣賞美聲歌曲
美聲和其他嚴肅音樂藝術的受眾群體成長緩慢,這確實是文化發展的一道難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如何欣賞美聲歌曲,希望有所幫助!
如何欣賞美聲歌曲
首先,觀眾或聽眾應當摒除偏見,以完全開放的心態來接觸美聲唱法的藝術作品。人們通常以為,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古典唱法艱深難懂,演唱的外國曲目更是陽春白雪,拒人千里;再加上演唱者大多西裝革履或大袖長裙,作派規矩古板,缺少時代氣息,觀眾無法得到放松和愉悅。還有人說,通俗歌曲和民歌曲調流暢,容易上口,互動性強。其實,就像各類美食都能提供營養一樣,各種風格的藝術也能帶給人們精神享受,只不過側重點或場合不同而已。經典的美聲作品是經過歲月的篩選流傳于世,旋律優美雋永,節奏豐富有致,內容發人深思,單憑詞曲本身和演唱者的技巧創造出的感染力就足以使人回味無窮。
如果能夠坐下來耐心聽,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對于藝術表演,人們通常需要從作品本身和表演者技巧兩個層面去感知體會。從音樂層面去欣賞美聲聲樂作品對普通聽眾而言并沒有嚴格統一的標準,也無需太多的理論知識作基礎。聲樂作品基本上可分為藝術歌曲和歌劇選曲兩大類;對于藝術歌曲和歌劇選曲的欣賞側重點應當有所區別。前者的歌詞多為著名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詩作,作品著重再現原作的意境和含義;后者則常常是戲劇人物的內心獨白或人物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沖突,更多地強調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戲劇性。事先了解歌詞大意無疑對欣賞作品大有裨益,但是不知道或聽不懂外文歌詞也不應妨礙聽眾的欣賞過程。聲樂作品的作曲家所處的時代不同,藝術風格迥異,作品帶有本民族的鮮明特征;然而他們表達人類喜怒哀樂的音樂語言又具有一定的共性,聽眾可以完全從感性的角度去捕捉作品的主旋律及其發展變化,感受在變幻節奏下高低音符的各種組合造成的音樂及其審美效果。
優秀的聲樂作品也具有聲聲悅耳、瑯瑯上口的特征,也會在心中引起共鳴。如果不是在音樂廳,那么聽眾在欣賞過程中應當試著跟隨演唱者一起哼唱,這樣可以消除初期階段對美聲作品產生的生疏感,縮短自己與作品的距離,充分體會作品的優美動人之處。
選擇合適的入門曲目非常重要。通常一首聲樂作品大約3—6分鐘長,如果你2分鐘內還沒有發現歌曲的主旋律或者那個旋律無法打動你,可能說明這個曲目的藝術水平不高或者不適合你的欣賞能力。我建議初級愛好者把中國作品《我住長江頭》和外國作品《我親愛的爸爸》(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奇》選曲)作為自己的美聲藝術之旅的起點。這兩首作品長短適中,結構簡單,節奏舒緩從容,旋律優美而鮮明,具有美聲作品的典型特征;同時它們又代表了不同的民族風格與文化傳統:前者清麗悠遠,細膩精致,后者濃墨重彩,華麗奔放。還可以選擇悠揚動聽的新疆民歌《曲曼地》和《圣母頌》(法國作曲家古諾改編)。
從技術層面去欣賞美聲歌曲相對來說有點難度,不過這和聽京劇沒有本質區別,多聽一些行家推薦的經典唱段、多聽聽不同歌唱家演唱的相同的曲目,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掌握一套評判演唱技巧的標準。聲樂技術欣賞可以分為聲音技巧和表演能力兩方面。如同京劇有“生旦凈末丑”之分,美聲唱法的歌手分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和男低音等聲部。歌唱家通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和長期的藝術實踐,逐漸熟練地掌握復雜的發聲方法,使他們與常人無異的發聲器官變成常人難以企及的演奏樂器,可以奏出高亢嘹亮、堅韌挺拔的高音或是渾厚強勁、震撼人心的中音低音。聽眾需要判斷演員是否能夠完整地演唱整個作品,演員的音色是否明亮干凈,聲音是否一致并具有穿透力(優秀的歌唱家在音樂廳演唱時無需擴音器也能使最后排的觀眾聽得清清楚楚)。
美聲歌唱家的表演能力來自他們的技術功底、對作品的理解、文化修養和經驗積累,主要通過聲音來實現,同時輔助以有節制的面部表情和有限的肢體語言。歌唱家通過對作品中每一個樂句強弱快慢的細微處理,通過對聲音和氣息的正確控制,真實藝術地再現作品的思想內涵,把音樂中包含的喜怒哀樂準確地傳達給聽眾并使之產生共鳴。這一點是區分杰出藝術家和平庸演員的試金石,聽眾可以在長期的對比欣賞中體會到。
聲樂愛好者想要在聲樂技術鑒賞方面有所提高,需要經過樣板研習和實際探索兩個階段。樣板研習就是收聽或觀看歌唱大師演唱的經典曲目,從整體上獲取對美聲唱法的感性認識;隨著經驗的增加,還可以逐步感受到不同歌唱家的獨特風格和擅長之處。如果可能,盡量選擇歌唱家在40—50歲之間的演唱版本,這通常是他們藝術上的巔峰時期。帕瓦羅蒂、卡雷拉斯和多明戈是大家熟悉的杰出男高音藝術家,卡拉斯、提芭爾蒂、薩瑟蘭、佛萊尼等則是女高音歌唱大師的代表,他們在上世紀70—90年代的作品堪稱男女高音曲目的典范。喜愛男女中音的朋友可以選擇迪斯考、巴托莉演唱的作品。上述大師的作品在市面上比較容易找到。
實際探索就是經常收聽或觀看高水平的美聲歌唱表演。在欣賞過程中保持一個客觀平和的心態,不要讓歌者的各種頭銜左右你的判斷,也不要因為演唱者是初出茅廬的新手而過分苛求;不要為演員在臺上夸張多余的表演所迷惑,也不要只注重演員在高音上的表現而忽視其對作品的整體詮釋。注意在聲音、技術以及表現力等多方面對比不同演員的風格與水平。順便提一下,由于商業化的錄音錄像制品可以經過后期制作處理,要想了解歌唱家的真實水平,最好是觀看其現場演唱或實況錄像。
如何欣賞美聲唱法
美聲學派的發聲方法源于意大利,有其許多優點和科學性;但普及到世界各國聲樂界,就加上了許多人的自我認識、自我理解的理論。因此,就出現一個老師一種方法的說法;甚至,許多聲樂專家所總結的理論,有許多地方都是互相矛盾的;雖有其共同點,但實在是差別很大,分門別類各有千秋。中國人有句古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只要用心,加上勤奮和老師的指點,我們就會很快掌握美聲的發聲方法。
美聲歌唱的創始人G卡奇尼在他的《新音樂》的序言中介紹了這種演唱方法。繼而18世紀的PF托西、G曼奇尼,19世紀的F蘭佩蒂、M加西亞等又著書作了詳細闡述。美聲唱法在演唱技術上的特點如下:
呼吸
要求有飽滿的氣息支持和靈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因此,排斥啜泣時的鎖骨部位的呼吸法和胸式呼吸法,主張胸腹混合式的橫膈膜呼吸法。美聲歌唱的格言是誰懂得呼吸和吐字,誰就懂得歌唱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良好發聲的基礎。
起音
美聲學派把輕松、明亮、準確、圓潤的起音,看作是正確發聲的關鍵,是調整氣息及喉頭狀態以及集中共鳴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軟起音和硬起音兩種,初學者宜以練軟起音為主,跳音練習也是一種很有益的練習,它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于鍛煉呼吸支持、喉頭的積極配合和集中聲音的共鳴。良好的起音應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礎上的演唱,可以使聲音有彈性,有持久力,節約聲帶和體力消耗,延長演唱壽命。
聲區
聲區的統一是美聲歌唱訓練中的試金石,美聲唱法取得聲區統一的主要方法是:強調唱好各聲區間的過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階時,要把前一個聲區的最后3個半音,唱得稍帶下一個聲區的特征(即虛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階時,較高聲區的最后下行的3個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較低聲區的特征(即實些、真些、亮些)。這樣逐漸的量變的過渡就可避免由于從這一聲區到另一聲區的突變而產生的破裂音。
聲音的連貫
聲音的連貫是氣息流暢和喉頭穩定、共鳴良好的反映,又是美聲歌唱的旋律線條優美動人的主要特點。破壞聲音連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起音不準確,濫用滑音;聲區不統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現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氣息逼緊;母音的共鳴部位的不統一〔特別是窄母音(i,e)和寬母音(a,o,u)之間的不統一〕等,都影響聲音的連貫。聲音的連貫首先是母音間的連貫。用發子音的部位來唱母音(特別是在高聲區)是造成聲音不連貫、不統一或白聲的原因之一。
靈活性
用快速的音階、琶音、跳音或裝飾音練習,或用花腔的華采段來訓練歌唱者聲音的彈性和靈活性,是美聲學派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可以促進聲音松弛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長演唱壽命。
音質
明亮、豐富、圓潤而又具有金屬色彩、富于共鳴的特殊音質,是美聲歌唱的特征之一。人們往往從音質上來檢驗學派的正統性。良好的音質是良好的聲帶閉合、適度的氣息沖擊、適度的喉的低位置、適度的軟腭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積極但又不僵硬、不緊張的配合,正確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美好的歌唱心理狀態等因素的綜合的協調一致的產物。理想的音質是既明亮又圓潤,既結實又松弛,即所謂又明又暗
微顫
歌唱中正常的微顫應是每秒鐘6~7次,過快或過慢都會破壞聲音的連貫或造成不悅耳的音質。過慢的微顫又稱聲音搖晃,是喉頭壓得過低,過分追求聲音的深度或洪大音量所致;過快的微顫又稱聲音碎抖(亦稱羊聲),是下頜肌肉緊張和過于追求明亮或甚至白聲所致。歌唱中微顫的快慢又與歌曲內容及情緒有關,激動時快些,寧靜時慢些、平穩些,它又是一種強有力的藝術表現手段。4個世紀以來,美聲歌唱的演唱風格、演唱技巧隨著時代、作品的發展而發展,至今仍盛行不衰。
欣賞美聲作品您應當摒除偏見,以開放的心態來接觸美聲唱法的藝術作品。人們通常以為,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古典唱法艱深難懂,演唱的外國曲目更是陽春白雪,拒人千里;再加上演唱者大多西裝革履或大袖長裙,作派規矩,缺少時代氣息,觀眾無法得到放松和愉悅。還有人說,通俗歌曲和民歌曲調流暢,容易上口,互動性強。其實,就像各類美食都能提供營養一樣,各種風格的藝術也能帶給人們精神享受。
【如何欣賞美聲歌曲】相關文章:
美聲歌曲(精選50首)10-19
淺談美聲唱法的欣賞方法12-12
在美聲唱法中是如何呼吸02-20
如何培養美聲唱法的藝術表現能力?09-15
如何做到美聲唱法的聲區統一?10-22
如何欣賞歌劇08-17
流行歌曲如何發音07-14
如何準確地把握歌曲的風格特點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