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企業的生產管理
由于改革開放的時間比較短,中國企業在發展時間和能力積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業。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企業同時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業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從而避免了走過多的彎路。
當前國內制造型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截止到目前,通過企業改制、戰略規劃、CIS系統、組織結構梳理與營銷體系設計等管理提升工作,很多中國企業基本解決了發展定位、組織運行機制、市場開拓及企業理念定位等企業發展與組織運營性的問題。但隨著中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定位、WTO的進一步對接以及政策邊緣的逐步消失,中國企業面對著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對于很多制造型企業來講,交貨拖期、庫存資金的大量占壓、產品質量不穩定、有訂單但又做不出來、生產系統效率低等等不良現象,已成為阻礙其生存和發展的致命因素。因此,從精益化管理的角度出發,很多中國制造型企業決定通過引入5S、精益生產管理與生產流程再造加強生產管理的過程控制、提高制造系統的靈活性、合理布局生產系統運行過程,提升企業市場反應速度,以整體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
通過我們的研究,中國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系統存一般在以下方面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問題:
基礎"5S"管理方面
整理、整頓尚有欠缺,現場存在很多問題點,定置管理混亂。
幾乎沒有目視管理,目視管理不明確,缺乏標識,物品尋找浪費時間。有問題時不能及時發現。
標準規范化管理做得不夠,生產工作缺少標準化,作業標準不完善,標準制定不合理。
設備維護保養機制不健全,故障較多,故障停機次數比較頻繁。
生產運營與生產現場
部分人員生產理念落后,沒有形成以定單為中心的生產運作理念。
生產統計與分析系統不完善,難以有效評估公司生產系統的狀況。
生產模式造成中間在制品較大,占用了較大的資金和生產空間。
色漿配置和樣品試制操作不規范,導致浪費了大量生產時間。
對交貨期不斷調整,掩蓋了制造過程中的許多問題,生產中的問題不能及時暴露解決,造成系統反應速度緩慢。
現場缺乏作業標準,員工作業不規范,隨意性強,造成品質不良。
現場無標準作業管理的目視工具,管理混亂,現場物流管理缺乏標準,造成物流混亂。
品質管理方面
品質保證體系不夠健全,部品檢查、制造檢查、QC檢查、自主檢查等檢查體系要加強。
質量的過程控制能力較弱,造成大量的質量成本損失。
品質的目視管理、事先品質工程診斷、預防管理、事后品質對策改善做得不夠。
質量數據分析不徹底,無法進行作業行為改善。
管理氣氛及人員能力方面:
基層管理者的素養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技術需強化掌握,特別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自處理能力。同時需要先進管理理念的培訓。
需要進一步營造改善的氣候氛圍,進行環境渲染,如:員工培訓、標語口號、現況板等方法來改善環境,從員工素養提升入手,開展改善提案活動,從而使公司整體水平提升。
實施5S與精益生產能夠帶來的收益
5S與精益生產管理技術作為現代企業生產管理方法的代表,在有效實施和合理運用的前提下,能夠給國內制造型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和生產改善。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方法得當、貫徹到位的話,通過5S與精益生產的實施與開展,至少可以給中國制造型企業在以下三個方面達到預期的收益和獲利目標:
1、 組織文化收益
我們認為通過5S與精益生產推進工作的開展,至少應當在企業內部將以下三個方面的文化理念予以強化和深化:
強化精益求精的過程質量意識,而不是檢查質量意識。很多企業以自己的質量好為自豪,但其背后的酸楚就是這種質量是靠大量的廢品作為代價的。并不是制造過程的有效控制,實現質量提高和廢品下降雙重目標。
精、細、嚴,無論5S還是精益生產,都講求的是細節出效益,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求甚解的習慣是一個很好的的改善。
真正實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很多企業認為交貨延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行為,特別是當通過與客戶溝通而讓客戶不因延期交貨發怒時,企業的生產人員更把延期交貨當成心安理得的事情了。
2、 經濟效益收益
另外,根據我們的研究,對于國內的很多制造型企業,通過5S與精益生產推進工作的開展,至少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經濟性的收益或改善:
質量損失降低30%.△ 庫存降低30%(不包括合理原材料和成品)。
生產周期縮短25%.△ 設備故障停機率降低30%.
3、 員工素質收益
我們認為通過5S與精益生產推進工作的開展,第三個方面的收益是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員工素質的提高:
選拔出更能推動企業發展與進步的人才。
提高整體員工精益求精的意識。
提高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員工對現代管理技術的掌握與運用能力。
養成員工規范做事和良好習慣
當然,這一工作的開展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關鍵是要通過培訓改變員工觀念、用細致和明確的標準確定對工作的要求、用最合適的人才來擔當工作主力、用有效的激勵形成強大的推動力、最后一點是公司各級領導的重視,缺乏以上任何一點,都將使工作的執行和收益大打折扣。
實施5S與精益生產的一些關鍵
國內制造型企業要想很好的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我們認為有四個關鍵:
1、 目標明確,既要對最終達成的目標明確,也要對中間的過程目標明確,所以要明確制定各種標準,包括效率改進標準、作業標準、狀態標準、考核標準等;
2、 改變觀念,只有每個員工改變原有看待問題、開展工作的方法才能把工作落實到實處;
3、 人員到位,對于此項工作,要保證“誰能做事誰來做”;
4、 銜接得當,對于各部分內容要合理的銜接,避免造成基礎不牢而下一步工作難以開展,但同時也要避免浪費過多的時間而使結果最終不了了之。
針對以上的認識,為了保證中國制造型企業精益生產項目中扎實的基礎和工作推進進度的同時實現,我們認為5S、精益生產管理和流程再造三部分可以采取交叉獨立式的項目運作方式,既把前一部分工作作為后一部分工作的基礎,同時后一部分工作的開展也是前一部分的鞏固過程。
在開展每一部分工作時,首先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包括效率目標、質量目標和成本目標。并對影響目標達成的各種行為性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并且以優化生產作業系統、提升公司整體運作能力為根本出發點,而不是簡單的定位于現場管理與改善。
在此定位前提之下,首先是進行系統的員工培訓、建立完善的作業標準,使各個崗位在改進工作時能夠有章可尋。在實現標準作業同時在生產系統實現信息傳送的看板方式。看板是精益生產方式的可視部分。一方面需要有一套切合企業自己實際情況的現場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它需要被現場的全體作業人員掌握與實施。依據中國制造型企業的具體情況,根據目標建立相應輔助系統,完善現場品質管理和TPM設備維護,導入生產改善并細化各項管理工作。因此整個項目的運作必須以最終目標作為拉動。
企業開展5S與精益生產的主要工作內容
5S與精益生產體系的建立與深化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工作,方案中每個部分的分析、設計、實施、檢驗調整深化必然同時進行,另外必然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咨詢公司不可能**包辦,咨詢公司的作用在于利用自己的經驗、專業知識和特定的工作技術為企業提供經驗輔導、知識服務和意見咨詢:
1、調研與分析診斷
掌握企業生產運作系統現狀,從企業價值流程為出發點,發現須改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發掘造成生產運作體系問題點的內在原因;形成《企業評估、診斷報告》,客觀描述企業實現看板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現場基礎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的數據資料和主要改進點,完成產能效率分析、質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為以后的有效推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2、培訓工作的內容
生產管理改善目標的完成與實現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企業領導人的決心與參與程度分不開;另一方面也與企業全體人員的參與行動分不開。前期企業理念、觀念培訓是非常必要的。
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改變人的一些習慣性思維方式和習慣性行為,為精益生產的順利實施創造一個人文環境;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為企業培養一批懂理念會運作的人。
養成員工規范做事和良好習慣
當然,這一工作的開展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關鍵是要通過培訓改變員工觀念、用細致和明確的標準確定對工作的要求、用最合適的人才來擔當工作主力、用有效的激勵形成強大的推動力、最后一點是公司各級領導的重視,缺乏以上任何一點,都將使工作的執行和收益大打折扣。
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講,有一部分是外資規模的大型企業及國資企業,而占據比例大部分的卻是私營企業。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讓這些私營企業不得不考慮生產中不規范管理操作帶來的嚴重后果。
生產資源的浪費及成本的增加,讓各位老板不斷思考著如何做好生產管理,讓企業的運營更順暢,成本投入更清晰。
為適應市場、環境的迅速變化,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生產系統的柔性,才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推出新產品,并使生產系統適應多元化生產,從而快速調整生產,進行品種更換。所以,對于改善需求更迫切的企業,生產管理的提升勢在必行。
生產管理是有計劃、組織、指揮、監督調節的生產活動。以最少的資源損耗,獲得最大的成果。是對企業生產系統的設置和運行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又稱生產控制。
通過生產組織工作,按照企業目標的要求,設置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算、物質技術條件和環境條件允許的生產系統;
通過制定完善的生產計劃工作,制定生產系統優化運行的方案;
通過生產控制工作,及時有效地調節企業生產過程內外的各種關系,使生產系統的運行符合既定生產計劃的要求,實現預期生產的品種、質量、產量、出產期限和生產成本的目標。
生產管理不是單一部門系統的管理,是整個生產系統的閉環控制,每個節點部門都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所以,單一管控整體循環改善才是生產管理系統持續發展完善的重點。
下面從流程上簡單了解下生產管理:
從接單來看,對于一般企業會根據銷售訂單及預計訂單形成一個整體主計劃需求MPS即主生產計劃(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簡稱MPS)。
MPS的實質是保證銷售規劃和生產規劃對規定的需求(需求什么,需求多少和什么時候需求)與所使用的資源取得一致。
MPS考慮了經營規劃和銷售規劃,使生產規劃同它們相協調。它著眼于銷售什么和能夠制造什么,這就能為車間制定一個合適的“主生產進度計劃”,并且以粗能力數據調整這個計劃,直到負荷平衡。
生產管理的前端大腦是PMC部門,統籌生產目標、進度控制及物料控制的重任。PC負責生產進度控制及產品交期;
MC負責物料控制及采購材料及倉庫庫存成本。在生產管理中,“交期、質量、成本”三個重要節點中,PMC部門要負責兩個。
首先通過MRP計算出需要生產的東西及需要請購的物料需求計劃,PC計算產能復核確定生產產出計劃,一方面溝通于生產現場及銷售部門,另一方面溝通MC確定材料準備及到料是否延期,確保材料進度不影響產品加工進度。
MC負責協管倉庫確保賬物一致,并跟蹤采購計劃完成進度,做到物料管控依據主計劃需求完成交付的工作。通過PC及MC對材料及現場進度的監控,銜接銷售到生產系統的過度及信息及時的反饋。
其次,倉庫系統的管控,說起來很簡單,做到賬物一致,庫位清晰標簽明確,出入有帳可查,6s管理。
但很多企業倉庫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且亂賬直接影響著計劃及采購的需求,導致有賬沒物等問題。
所以在生產管理中,倉庫賬目不單單是成本的積壓,也是計劃準確執行的前提保證。
采購管理需要按物料需求計劃完成按需求數量,需求時間,需求產品的質量任務。
以上是生產前端的準備系統,從計劃明細,需求,到料,材料明細準確等節點控制生產準備要完成的任務。
生產現場的支持是多部門結合,包括保全、技術、QA、QC、研發、安全等部門,現場通過各部門配合,學習完善的生產管理系統,才能保質保量保交期完成計劃目標。以下簡單介紹下生產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方法:
① 設備運轉率對于計劃達成影響較大,很多企業面臨著月月修理設備的問題,所以對于保全及設備管理提出TPM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員生產維護,又譯為全員生產保全。其主要內容是:
(1)目標是使設備的總效率最高;
(2)建議包括設備整個壽命周期的生產維修系統;
(3)包括與設備有關的部門,如設備規劃、使用、維修部門等等;
(4)從最高管理部門到基層工人全體人員都參加;
(5)加強思想教育,開展小組自主活動,推進生產維修。
② 產品在生產環節中的質量問題,也是影響產品進度的原因之一。沒有做好各個環節的質量把控,會造成成品的返修,從而需要做二次加工。這不僅僅是工時成本的浪費,更多的是對產品交期的影響。
對于QA/QC在企業中部門的作用,生產管理提出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質量管理。
TQM是對一個組織以產品質量為核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者及社會等相關方受益而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體系,從而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全部活動,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是改善企業運營效率的一種重要方法。
從材料進場(IQC)對原材料的嚴格把控,到(IPQC)生產過程中節點檢驗,生產每道工序對產品標準的自檢,培養員工對產品質量標準的提高認識。
再到(OQC)出廠檢驗標準的最終執行,目標做到產品是生產出來的,并非檢驗出來的。最后通過建立PDCA質量環,及5W1H、魚骨圖等QA工具,循序漸進的改善生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之后再不斷積累改善經驗,讓生產質量不斷提升,縮短總運轉周期、降低所需成本、縮短庫存周轉時間、提高生產率、追求企業利益和成功、使顧客完全滿意、最大限度獲取利潤
③ 技術代表著產品的標準,以及產品工時效率的提升。生產計劃的依據在于產能的計算,這里包括人員工時負荷及設備能力負荷。加工技術標準化的提升,是企業效率的提升,也是工時成本節省的展現,所以針對技術管理在于標準化的建立,工時成本的降低任務。
④ 研發創新是未來20年中國制造的改革重點。自主創新的變革才是中國制造的發展的方向。著眼今天的華為、格力,加強自身的研發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舞臺。
⑤ 結合精益管理的思想,準時化交貨滿足客戶需求,將庫存及人工成本降到最低,都直接影響這企業的正常運營,從而實現企業高效發展的目的。
中國制造業20年來迅猛發展,外資代工的注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已成功的嫁接到國內眾多企業,我們也成功學習到其優良的管理思想及方法。
在未來的20年里,企業生產管理的不斷優化,將助力“中國制造”進入嶄新階段。依據信息化管理、工業4.0的進化、先進管理理念的積累、研發能力的創新,相信“MADE IN CHINA”還會在世界的舞臺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中國企業的生產管理】相關文章:
中國企業未來的動力10-20
中國企業需要的精神06-03
中國企業績效管理經典案例05-29
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現狀09-02
中國企業的戰略管理出路05-27
中國企業十惡文化09-24
中國企業的5S管理09-12
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漫談08-12
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現狀分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