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重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
為了防范危害青少年發展因素的預防和保護措施;能保障青少年福利的措施;能協助青少年處理成長和適應過程中的難題的措施;能促進青少年發展潛能的措施,是一種積極的青少年社會工作。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重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資料
1.基本資料:希仔(化名)、男、16歲;
2.個案來源:該名案主主動求助,向社工傾訴他遇到的困難; 接案緣由是案主談話的主題一直圍繞他設想的三維空間,幻想多于現實。
(二)個案背景資料
1.引發/重要事件:一個網絡虛擬人物初音未來進入他的夢,在夢里追趕他,任何時候都能聽到她在在他耳邊唱歌,案主覺得很困擾,他用各種他形容的研制的“新式武器”去驅趕初音未來,或者不睡覺,或者“他睡在地板上,將床讓給初音未來睡”但依然沒有效果,所以案主找到社工來傾訴,希望社工可以幫他想辦法“不要再出現這樣的夢”。
2.曾做出的調試及成效:2012年曾在班主任的協助下有社工跟進過,但由于跟進社工離職未能繼續跟進。
3.行為表現:亢奮、喜歡說話,崇尚武力、二戰老兵、法西斯,提到軍事和虛擬網絡音樂歌手更加激動時還會伴隨有肢體動作,語言表達討厭女性。
4.人際關系:在班級內受排斥、沒有朋友、被踢出班級群
5.情緒狀況:易亢奮、語言常表達負面暴力信息
6.疾病記錄:無,曾做過智力測試,正常
7.健康狀況:良好
8.經濟狀況:經濟條件較優越
9.支援網絡:社會支持網絡弱,父母離異,現父親再婚,早年與奶奶一起住,父母離異后未再見過母親,2015年年初奶奶去世,目前和保姆一起住,父母對案主關注較少,學校內初一曾受老師關注隨后老師調職后介入較少。
二、問題分析:
第一,案主存在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案主描述自己身上有日本人、美國人、德國人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征,談話內容幾乎為案主幻想三維空間事物,案主的精神狀態需要進一步評估;
第二,通過了解案主成長過程,案主4歲左右父母離異,隨后父親再婚并生1 女兒,案主隔代撫養,父親對案主的關注少并與案主分開居住,案主缺乏家庭的關愛并缺乏正確的行為引導,在缺乏家庭的關注、同伴的支持的情況下使案主異常的孤獨并渴求關愛,最終使他將現實生活的需要寄托在幻想中。另外案主對過去的事件存在負面信念,需要不斷面談逐步引導案主正確看待過去經歷的事情。
第三,從初一開始至今已初三案主在班級的人際關系仍得不到改善,受班級同學的排斥,人際關系差,鼓勵案主能夠嘗試去同陌生人接觸,鍛煉案主人際交往技巧。
三、服務計劃:
1.目標:根據問題與需求此個案的目標逐步改變案主關于過去經歷的不恰當信念,同時協助案主改善其人際關系,強化其在交友上行為的進步,能讓案主在現實生活中交到朋友,使其個人精力更多放在學習和現實交友上,而不是自己的幻想世界。
2.服務策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在面談過程中運用放權-收權-放權的技巧。
3.行動計劃:
第一階段:對案主進行精神量表測試,并結合案主面談、家訪與其保姆面談、同學老師訪談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情況,后與督導討論,評估案主是否存在精神方面疾病及案主的問題與需要。
第二階段:逐步轉移與案主的談話重點,從三維空間轉到現實生活中,同時總結案主對過往經歷的負面信念,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改善案主對過往經歷的負面看法。
第三階段:邀請案主在中心嘗試于其他社工接觸,再過渡到同其他青少年接觸,強化案主在其同陌生人接觸的正性進步。
第四階段:跟進目標完成情況,通過案主的談話信息評估案主是否從三維空間轉移到現實生活中,評估其輔導前后個人關于過往經歷信念的變化以及與陌生人接觸時交友技巧的改變,結束個案。
四、介入過程:
第一階段:邀請案主填寫了MMPI量表,同時社工對案主的同學老師進行訪談,并進行3家訪,與案主及案主的保姆面談,收集案主的基本情況。案主未能完成MMPI的填寫,根據案主填寫的項目社工與督導進行討論,案主精神情況未存在異常。而在了解案主的家庭情況及成長過程中發現案主在極度缺乏家庭關愛的環境中成長,缺乏安全感和關注,同時行為規范缺乏正確的引導,常用一些“異常”的行為和言語吸引他人的關注,使得同學認為案主是“傻子”受排斥,案主在人際關系處理上出現困難。案主缺乏家庭的關注、同伴的支持使案主異常的孤獨并渴求關愛,使他將現實生活的需要寄托在幻想中。因此,根據收集的全面信息我們制定完整的計劃,一方面通過陪伴、傾聽、辯論逐漸改變案主的負面信念灌之正面信念,另一方面鍛煉案主人際交往的方法,讓案主慢慢從幻想的三維空間走入現實生活。
第二階段:傾聽案主訴說的三維空間及軍事武器同時社工在每一次面談中慢慢掌握談話的主動權,如與案主討論學校生活、學習情況、對妹妹的看法、與父母的情況等,通過多次的面談案主開始慢慢習慣討論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并開始主動向社工討論他在學校的情況及遇到的學習問題,對此開始開始于案主討論過往的事件,如父親出軌導致家庭破裂與他討論家庭責任、如案主由于受過女性的欺凌而討厭與女性相處,社工以“我也是女性”的角色討論案主為何愿意與社工交談,如案主對妹妹對他“攻擊行為”是否是妹妹希望與哥哥玩等、如奶奶將案主帶回來的同學趕出門口而令案主自此不敢帶同學回家問題。通過與案主的面談,案主對以上問題的看法都有改變,愿意與父母接觸,如案主與父親、繼母、妹妹下館子,大概1個月1次等,暑假與家人去馬來西馬旅游,今年寒假與家人去菲律賓旅游,對女性的討厭減輕并開始慢慢接納妹妹。
第三階段:社工與案主如何才能與他人保持持續的探討,包括談話的內容、談話方式、談話時間、談話過程中的非語言表達等,隨后讓案主在社工中心中認識新的社工并向他們介紹自己,進而過渡與社工中心的其他青少年進行自我介紹,剛開始案主感到緊張,用類似discover節目中美式漢語說話的方式與他人交流,經過多次的嘗試案主的自我表達有改變,社工鼓勵肯定案主的進步。
第四階段:跟進到第四階段,案主已初中畢業進入職中,并住宿,同時案主的父母已搬來與案主一同居住,案主家庭支持系統有改變,并表達喜歡目前的家庭氛圍,與妹妹的相處越來越融洽并體現出作為哥哥的責任。另外住宿對案主是一個新的嘗試和學習,在新的環境中案主在學校的人際交往情況有改善,同時對未來的生活及自我形象的發展有自己的想法。案主已從三維空間中走出,慢慢適應他的現實生活,社工將案主的改變用書信的方式寄給了案主的父母,希望通過家庭的支持維持案主已取得的改變。
五、評估情況:
社工采用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的方式對個案進行評估。
在個案跟進中,社工進行多次家訪與案主面談,引導案主從正面積極的角度看待過往的事件,讓案主重新建立新的信念,同時循序漸進將案主“拉”回現實生活中,讓案主開始關注身邊的事件,擺脫設想的三維空間,另外與案主練習人際交往方法,協助案主適應新的學校環境。
在結案時,案主的父母已搬來一同居住,家庭關系良好,有固定的家庭活動,寒假將會與家人一同去旅游,案主在學校的情況良好,能結識3-4個朋友,與社工交談時已沒有不切實際的設想。
六、結案情況:
個案的目標達成,案主已經從三維空間中走出,在新的學校環境中適應良好,家庭支持系統改變,對此個案將會定期回訪。
七、專業反思:
從初幾次的接觸案主的情況令我們誤以為案主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通過多方、深入的收集才能確定案主實質的問題缺乏愛與支持而出現異常的孤獨進而寄托在幻想中,因此在個案問題評估的階段多方面的收集資料非常重要。青少年問題往往與家庭相關,且往往具有很長時間性,期望短期內解決是不可能,那從剛開始到結束都需要有足夠的耐性,把握跟進的節奏。那對于這個案的改變除了社工的不斷跟進外,還與案主的家庭情況改變有關,家長搬來與案主一同居住對案主的影響較大。
八、服務感言:
其實認識案主希仔已經有3年多,曾在2012年至2013年有其社工在學校協助下跟進過,案主的改變不明顯,但我們依然沒有截斷與案主接觸,通過學校每周外展定期與案主接觸,逐漸加深案主對我們信任而當他遇到困難時會想到社工找到我們,最終在這次系統的跟進令案主終于有了質的改變。個案的改變和成效的凸顯就像在熬一個老火靚湯,必須有個持續等待的過程,路雖漫長,卻恰到好處。
【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重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3-06
家庭社會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3-03
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網絡成癮案例分析05-09
社會工作介入養老項目案例分析03-07
社會工作介入婚姻暴力案例分析06-08
社會工作介入生態理論視角案例分析03-29
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05-05
社會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03-31
社會工作介入軍休干部服務案例分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