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心理輔導
導語:心理健康輔導是指心理輔導者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并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作為一名心理輔導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體系,維護對方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一、美國中小學心理輔導的任務
近年來,隨著美國就業壓力增大、離婚率上升及學校課程加深等,美國中小學學生犯罪、行為不端、離家出走、精神疾病、厭學逃學等成為普遍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美國聯邦教育部撥專款資助關于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科研項目。紐約、猶他、俄亥俄、田納西等地教育廳每年督導學校心理輔導工作。全美90%以上中小學校開展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或常設專門機構、專業人員擔當此任,或雇用受過職業訓練的心理專家對學生進行評估、診斷和干預。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后,紐約市教育局派出資深學校心理學家,逐校與學生、家長談心,耐心進行心理輔導,排解人們心中的恐懼和不安。
在美國,中小學生心理輔導工作者(學校心理學家)的任務和作用曾受到歷史上很多因素的影響。由于這些因素沒有一個固定的結合模式,因而,各學校心理學家的任務和作用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但大體由三個基本因素決定:
第一,學校心理學家本身的職業技能和個性。學校心理學家能否勝任工作與他所受的職業訓練的質量直接有關。學校心理學家的職業興趣、選擇職業的理由、個人的文化素質和家庭背景,以及年齡、性格都會影響到他的職業表現。
第二,工作單位的性質。工作單位的性質包括工作的要求、學校的需要、服務的對象及人數、輔助人員的配備、工作環境的優劣等。
第三,環境因素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的變化(如失業率、離婚率的增長)以及與心理和教育相關的研究發現等。
學校心理學家最傳統的任務是對“問題”學生進行能力和學業成績測驗,然后把他們“歸類”到不同性質的特殊教育班。可是,隨著學校心理學科的不斷完善以及社會各時期的不同需要,學校心理學家對當“測驗師”、“分類者”的角色漸感不滿,他們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心理干預上,特別是心理咨詢和會診。近年來,學校心理學家基本的任務和作用已拓寬到為學生、教師及家長或整個教育管理系統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心理教育測量、心理咨詢、學習輔導、與教師或家長之間的咨詢會診、項目評估和學術研究等。
二、美國中小學心理輔導的機構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協會(NASP)的結論,每1000名學生需要配備1名學校心理學家。因此,美國各州的教育局都擁有一批學校心理學家,他們分別駐扎在各中小學校,為學生、家長、老師以及學校系統提供心理服務。在紐約地區,幾乎每所學校都有一個由學校心理學家、學校社會工作者、教育評估專家、學生輔導員和語言矯正師組成的“以學校為基地的輔助組”(School—BasedSupportTeam,即SBST),為普通學生和特殊教育學生進行日常心理輔導、心理診斷、心理咨詢、評估和干預。SBST受其學區“特殊教育委員會”(CommitteeonSpecialEducation,即CSE)的直接管轄。
CSE的主要行政人員包括一名主管和三名助理,分別負責三支輔助人員隊伍:學校心理學家、教育評估專家、學校社會工作者。除了行政人員外,CSE還有資深的學校心理學家、教育評估專家、學校社會工作者、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各一名參加。CSE專業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處理一些疑難事例,例如,判斷教育系統是否有能力為學生提供必需的心理與教育設施以滿足他們的特殊需要,如果沒有相應的設施,那么教育系統必須出資讓學生在系統以外的機構接受服務;再如,有的家長對SBST為其孩子所作的診斷和治療決定不滿,CSE專業人員有責任為其舉行聽診會,在會上,雙方發表意見,最后由CSE小組成員做出裁決。
三、美國中小學心理輔導的形式
(一)心理診斷
心理診斷是一個復雜的解決問題的過程,目的是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心理診斷開始前,首先要由教師、家長或法定監護人遞交書面心理診斷申請書(referral)。美國法律規定,家長或法定監護人需同意在心理診斷的診斷書上簽字,否則,心理診斷程序不能進行。在征得家長或法定監護人同意后,學校心理學家才進行分步診斷:
第一步,學校心理學家與心理診斷申請人(通常是教師和家長)進行交談。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正規的職業訓練,學校心理學家開始作出為什么學生會有困難的假設,然后開始對學生進行課堂觀察,以便取得第一手資料。他們把觀察到的學生的行為發生頻率系統地記錄下來,以便與實施干預后的行為發生頻率作比較。
第二步,學校心理學家對學生的檔案(所在年級上過的學校、學習成績、缺席率、是否曾留級,是否曾接受過心理診斷等)進行全面閱讀。經過與教師和家長訪談、課堂觀察和對學生檔案的檢查,學校心理學家對學生現有的問題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第三步,謹慎地挑選測試工具,為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測試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智力、學科成績、感知(聽、看)能力、心理運動能力,以及行為和性格方面的表現。在測試結束后,學校心理學家將結果加以整理,與提出的診斷問題進行對照,并對結果進行解釋。
學校心理學家的診斷結論會與其他相關人員共享。共享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書面報告(供學校教師等閱讀,并存入學生檔案)和口頭報告(在教師和家長會上報告結果)。在結果報告會上通常除了學校心理學家外,還有其他專職人員參加(學校社會工作者、教育評估家、語言矯正師等)。專家們各自將自己的診斷結果和干預措施與小組人員以及家長和教師一起討論,最后為學生制定出個人教育計劃(IEP),經學生家長或法定監護人簽字后實施。
在整個診斷過程中,美國的法律以及學校心理學家的職業道德準則為學生與家長提供了一定的保護。例如,成年學生與家長有權力拒絕接受心理診斷或治療;他們有權要求將有關他們的心理診斷資料對外保密;學生與家長有權選擇稱職的學校心理學家,并要求他們用最新、最恰當的測試工具和干預手段提供心理服務等。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學校心理學家必須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并不斷完善課堂觀察、訪談和一系列的診斷和干預技術。
(二)干預
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采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干預大致分六方面:認知、情感、社會技能、學習指導、心理衛生和職業選擇指導。干預的模式可分為一對一、小組,或會診咨詢。在干預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學校心理學家的正確評估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等都非常重要。
在實行干預計劃時,總體上應考慮到兩個方面:效率和接受程度。具體來說,應考慮八個因素:干預計劃會給學生、教師以及班上其他學生帶來多大的不便,學生、教師及家庭會受到什么影響,是否有人協助實施干預計劃,干預計劃實施者是否勝任,干預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計劃實施時間的長短,干預計劃不執行會產生什么后果,干預在多大程度上能改變學生的行為。
干預可以在四個層面上展開:
1.預防性干預。面向所有學生,重點在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為他們創造有利發展的環境。
2.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干預。針對極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如離異家庭子女,向他們傳授克服困難的策略,幫助其提高自身能力。改變對他們不利的社會環境。
3.早期干預。面對那些有輕度適應困難的學生,改變產生問題的環境,防止更嚴重的問題發生。
4.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強度最大的干預手段,適用于中等至嚴重心理失調的學生。重點在于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改變環境使學生恢復正常學習和生活。
(三)咨詢會診
咨詢會診是兩個以上專業人員共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中一方是專家,另一方是為了解決問題來與專家協商解決方法的被咨詢人。在中小學校,教師常因為學生的問題來請教學校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家則通過對教師的咨詢間接地服務于學生。咨詢會診是建立在雙方自愿關系上的。在學校心理學領域最常見的咨詢會診范圍有四個:
1.心理衛生咨詢。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預防學生心理疾病,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2.行為矯正咨詢。主要目的是協助教師觀察、分析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教師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矯正計劃,并監督教師實施計劃。
3.危機咨詢。主要目的是協助教師或學校其他人員解決出現在學生身上的危機,與教師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便教師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從危機中解脫出來。
4.學校體制咨詢。主要目的是幫助和改善學校的運作,調整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比如學校環境、教師特點、教學行為、學生特點、學生行為、學習成績等。咨詢會診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心理學家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對學校的了解、與同事相處的關系,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美國中小學心理輔導者的培養
1954年,美國心理學家協會(NASP)召開的塞耶大會(ThayerConference)是一次對學校心理學專業訓練規范化最有影響的大會。當時只有28所大學設有學校心理學專業,其中僅10所大學有資格授予博士學位。在1960~1980年間,學校心理學專業大量增加。到1999年,全美國已有218所研究生院設有學校心理學專業,其中五分之一的學校心理學專業能授予博士學位,其余有權授予碩士學位和學校心理學專家資格證書。學校心理學博士專業把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和學術研究能力作為重點,而非博士專業則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各大學學校心理學專業的質量由美國學校心理學家協會(NASP)和美國心理學會(APA)負責鑒定,APA只為授博士學位的專業作鑒定。如專業鑒定合格,NASP或APA為其簽發鑒定書。申請的學生都希望進入被NASP或APA認可的學校心理學專業學習。
學校心理學的課程也按NASP或APA的規定而設置。學校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五個方面:
(1)心理學基礎課程,如人類學習理論、行為的生物學因素、行為的社會及文化因素、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等;
(2)教育學基礎課程,如特殊學生的教育、學習輔導技術、學校的管理與運作等;
(3)心理診斷與干預,如心理教育測量、行為矯正技術、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青少年性格測量、咨詢會診、神經心理測量等;
(4)心理學統計與研究方法,如研究方法、統計學、心理測量學、項目評估等;
(5)職業心理課程,如心理學史、學校心理學家的任務和職責、職業道德與服務標準等。
一般來說,碩士生需要三年的時間完成所有的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而博士生則要花四年的時間。此外,博士生還要通過博士生資格考試、專業知識的口試和博士論文答辨方可取得學位。除了完成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外,學生還必須完成兩年在校短期實習(一周三天)和一年離校正式實習。實習期間,至少有一半時間必須在中小學,其余時間可在醫院或診所。學生在完成學校心理學碩士、心理學博士學位后可獲得所在州的學校心理學家證書。持有博士學位的學校心理學家有資格參加各州的心理學家執照考試,一旦通過,他們的服務范圍可以不受所學專業的限制,并能設立私人診所。
五、結語:完善我國學校心理學專業,重視學生心理輔導
我國教育的中心任務是青少年基本素質的培養。其中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社會對人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在中國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以能否上名牌大學來衡量。因此,“哈佛女孩”的成功之路為眾多父母所效仿。然而,當名牌大學的“佼佼者們”做出駭人聽聞之舉時,人們方認識到這些人居然會有心理缺陷。為此,在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完善我國學校心理學專業,培養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心理輔導專業人員,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是很有必要的。要建立一個系統、規范的學校心理學專業,必須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合格師資的培養,二是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編制。
就合格教師培養而言,可采取以下途徑: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部分在心理學方面有實力的大學作為學校心理學師資的培養基地,從這些大學里選派教師或研究生出國深造一到兩年,最理想的是能取得學校心理學碩士學位。可考慮與美國設有學校心理學專業的大學聯合為中國培養學校心理學師資;還可以邀請在國外工作的具有學校心理學博士學位的留學人員定期回國用其所長,到相關大學兼職講課,咨詢。
就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制而言,可參考美國的編制,著重于五個范圍:心理學基礎課程、教育學基礎課程、心理診斷與干預、心理學統計與研究方法、職業心理課程。學生除了選課外,還要有一年的以學校為基地的實習。
編制適合中國國情的學校心理學專業教材需時較長,可分步實施。
(1)學生可使用西方如美國的原版經典教材。這些教材學術性強,并與最前沿的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
(2)只依賴西方教材還不夠,由于社會體系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西方的理論不可能有效地解釋中國青少年的心理現象,西方流行的心理治療模式未必能在中國青少年身上產生相同的效應。為此,應把中國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為廣大中小學生進行心理診斷、治療和教育咨詢活動中成功的典型案例編入學校心理學的教材。
培養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國教育所承擔的重大任務。因此,全國所有城市中小學校和有條件的農村中小學校都應切實開展心理輔導,幫助解決中小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和障礙,以利于培養出一代素質全面、心理健全、適合21世紀需要的新人。
【小學的心理輔導】相關文章:
中小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原則12-05
考試焦慮的心理輔導03-31
心理輔導團隊小游戲03-05
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重要性04-16
關于小升初心理輔導建議03-01
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01-03
中小學團體輔導下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3-25
中小學團體輔導下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3-09
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感悟分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