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現代舞發展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
現代舞作為一種能夠通過強烈的肢體動作反映舞者思想與心理特征的舞種,對現代人的審美追求和思想深化有著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于中國現代舞發展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現代舞發展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1
一、我國現代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現代舞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現代舞在創新和傳承下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和問題,人們在致力于中國的現代舞發展上不斷努力,盲目的將現代舞進行整合編排,從而失去了現代舞的獨特性,不僅不利于現代舞的長遠發展,甚至讓現代舞的創造卡在瓶頸中。很多人對現代舞的認識往往是它只有反叛、個性等特點,但實際上現代舞中對美的滲透也十分的明顯,在文化藝術的表現上也滲透著對人性美的表現,但是我國的現代舞在發展的過程中過于強調個性和叛逆,反而背離了現代舞創作和表演的初衷。
二、中國現代舞創新發展的策略
《詩大序》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舞蹈的本質就是為了表達人們的思想與情感,也就是表達“意”,無論是舞蹈的動作還是舞者的肢體線條都是為了通過這些技巧上的東西來表達作者的“意”,對此作者在編舞之前就要明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并在編舞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技巧和動作來加深這個意境,充分的做到用情感貫穿整個舞蹈,達到形意結合,使觀眾在觀看舞蹈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意”,進而引發觀眾的聯想和感慨,從而實現現代舞中的“傳神”意味。其次是“境”,境主要是指環境和心境,是通過外界客觀條件以及“意”的營造而形成的,隨著現代技術越來越先進,舞臺設計也越來越豐富,所以在表演中可以通過舞臺燈光、道具等來營造出一個唯美的“境”,讓很多不太懂得現代舞的觀眾能夠通過這種似真似幻的“境”來理解舞蹈的“意”,例如現代舞《水月》便是用舞臺那幾縷燈光將舞臺化為月夜中的湖面,沉靜美好而又純粹,為整個舞蹈的表達加分不少。另外便是心境,這種“境”主要依靠舞者肢體上的表達和情感上的營造。相對于環境來說心境是一種虛境,舞者通過自己的動作表達營造出一種氣場,來影響觀眾帶動觀眾,這種觀眾與舞者之間的交流共同營造出一個大氣場,這便是心境,只有加強對演員的訓練以及演員自身的感悟,才能夠更好的塑造出心境。
中國現代舞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應該不斷為其添加具有特色的表現形式,融合地區的特征,從而發展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舞蹈品種。在2008年的奧運會期間,曾有外國友人問:中國除了傳統的京劇、相聲等古文化藝術外,還有什么能夠表現現在的北京和中國發展呢?面對這種提問,我們應該要意識到,中國的發展確實需要傳統的藝術文化作為基礎,但是新世紀下的中國需要對我國的藝術進行創新,利用現代的藝術形式為中國的發展錦上添花。現代舞的發展與創新無疑為中國現代藝術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要注重對現代舞的創新與發展,將現代化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融入現代舞的創作中去,再適當加入商業的支持和推動,從而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共同推動當地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在現代舞的發展中,引進美學的概念,同時加強與外界的合作交流,再針對現代舞的特色進行創新,從而讓現代舞在融入新鮮血液的同時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被譽為“現代舞之母”的伊麗莎白鄧肯,她過去曾經是一名優秀的`芭蕾舞表演者,但是在現代舞中她感受到更多的人性美,這種源于自然和人類本性的美好讓她開始投入現代舞的懷抱中,以一種更加熱情的態度去創作、體會現代舞的美好。現代舞對于人性自然的解透非常深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在創造現代舞表演時往往忽視對其審美的融合,造成現代舞缺少一種舞蹈美感,對于群眾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現代舞要想長久發展,就要回歸本質,融入美的元素,同時,還要突破現有的固定模式,多參觀國外現代舞蹈的表演,從而對現代舞的創新和發展做出努力。
在現代舞的發展創新中,我們應該要明確現代舞的范疇,進而擴寬舞臺的表演渠道,讓現代舞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識和關注。我們要對現代舞重新進行審視,從美術、音樂、話劇以及服裝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和創新,將這些成分融入到現代舞的表現中去,通過給舞蹈動作灌輸不同的涵義和思想,從而讓現代舞更加鮮活,具有靈動性和靈魂性。我們在發展現代舞的時候要注意將現代舞推向社會的大舞臺上,通過對現代科技的應用,采用光影等效果,讓現代舞的美感和靈魂更加深刻的表現出來。除此之外,在公共的場合中舉辦定期的舞蹈表演活動、商業宣傳活動等都能夠讓現代舞的形式與大眾的思維相接軌,從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習慣等渠道慢慢的融入進來,從而推動現代舞的不斷發展。坎寧漢在現代舞上的創新思想對于我國現代舞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他的思想主要是通過純化動作連接,通過一種非理性的思維形式來隨機對動作進行連接和選擇,再輔助一定的特殊動作拼接,從而為現代舞的創作增加一定的獨特性和藝術性,顛覆以往現代舞與其他舞種的混合模式,從而將現代舞的特色更加突顯出來。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現代舞的創作將會更加的自由,打破原有的形式制約,從而在獨立于音樂的基礎上也能帶給觀眾濃重的視覺享受。這種獨立的藝術表現方式,能夠讓現代舞擺脫對其他傳統舞蹈的依賴性,從而激發出現代舞的獨立藝術性,讓舞蹈單純的表現出動作最原始的美感,純化現代舞的內部涵義,最終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現代舞的意義,不斷促進現代舞的發展。
中國現代舞發展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2
一、偽民舞現象的凸顯
近年來,民俗、民間文化正在成為一種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在民俗傳統中尋找自己情感的寄托,在熟悉的民間文化中尋求精神的棲息地。各種民俗村落、邊地文化旅游、民俗活動、傳統慶典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然而,在這種熱潮中隱藏著一股“偽民俗”的暗流。這些偽民俗現象表現形態五花八門、名目繁多。有的為了功利目的任意添加、拼湊民俗事項,生硬地編造出一套在該地區根本不存在的、沒有任何本土文化生態依據的民俗事項和內容來招攬旅游者;有的打著“原生態”的旗號,人為制造出粗制濫造、指鹿為馬的民俗活動;有的將民俗活動進行反季節表演……不管是何種形式的偽民俗現象,都有著很強的功利性——經濟利益的驅動。這些名目繁多的偽民俗現象,簡單地說就是人為制造“虛假民俗”或對民俗文化事象進行有意無意的誤讀和解釋。偽民俗現象的普遍存在,極大地傷害和動搖了傳統民俗文化的健康發展。伴隨著這種偽民俗現象,也滋生了各種形態的偽民俗舞蹈。
很多地方為了發展經濟和旅游業,以當地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傳統歌舞活動為載體,“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藉以招商引資,傳統民間舞蹈就成為這一活動中最易改造、濫用的對象。例如,彝族的老虎笙舞,原本是云南楚雄地區的彝族人在年節時化妝成虎,到各家各戶驅邪逐疫、祈求虎神護佑的一種民間祭祀舞蹈。但如今,除了傳統節日活動外,當地藝術團還隨時為游客們表演。為了吸引游客,在舞蹈的創作、編排上還加入了許多現代舞的編排手法,有意添加好奇內容,夸大局部內容,營造神秘色彩。更令人難以容忍的是,在跳虎隊中加入了身穿綠色超短緊身胸衣的“母虎”形象(“老虎笙”舞蹈中本無“母虎”的形象)。此舉在當地老百姓中引起了強烈不滿,紛紛要求加以糾正,對民間文化給予應有的尊重。再如,打柴舞原本是海南黎族的一種傳統舞蹈形式,如今卻在黎族、瑤族、苗族、侗族的民俗活動中都能見到,似乎打柴舞成了少數民族的通用民舞。再如,青藏高原的“於菟舞”是該地區的土族民眾在每年零下20多度的寒冬臘月表演的一種祭祀性舞蹈,2000年8月某一學術團體出資讓村民將“於菟舞”在炎熱的夏季為他們表演一番。此后許多媒體上大量出現此次表演的“於菟舞”圖片,圖中的場景是夏季,文本解釋則是寒冷的冬季,這種自相矛盾的解釋誤導了大眾,產生的惡劣影響是難以挽回的。這一反季節性表演行為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完全違背了民俗文化活動的主旨,脫離了民俗舞蹈活動特定的情景,尤其是表演者在表演時的心理狀態失去了對神靈原有的一種敬畏之心,而變為一種戲謔、玩耍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褻瀆了這一神圣的民俗文化。還有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將本地民族節日期間的民俗舞蹈活動予以冠名,出資策劃,使原本是老百姓自己操持的節日活動納入政府領導之下。行政部門重視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原本是件好事,但開展民俗節日期間的傳統舞蹈活動,行政主管部門最好是起引導作用,不能越俎代庖。筆者在湖南考察期間就曾參加了一次當地政府主辦的七月十五踩蘆笙的盛大民俗舞蹈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本來是節日主角的廣大苗、侗族群眾在踩笙堂上竟都無奈地成了冷漠的旁觀者;而原本有著豐富民族學、民俗學內涵的民間蘆笙舞,經編排后成了只有少數“演員”參加表演的節目;傳統的節日禮儀、民俗儀規被人為地打亂了。整個活動更像是政府組織的“聯歡會”。
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勝枚舉。透過這些現象,我們發現各地傳統民間舞蹈面臨著源自不同層面的肢解與破壞,有的是舞蹈風格的轉變,有的則是民族屬性的異化。而這些粗制濫造的所謂“民族舞蹈”、“民間舞蹈”、“原生態舞蹈”,千篇一律的舞蹈創作手法、大同小異的表演形式,除了引發消費者的審美疲勞,讓大家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外,并不能讓我們真正找到心靈的家園。相反,它最終將導致傳統民間舞蹈在新的生態環境中日漸失去本真形態,影響了傳統民間舞蹈的生存與健康發展,這是令人萬分擔憂的。
本文擬對以上當前我國傳統民間舞蹈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與分析,并提出對策。為進一步認清我國民間舞蹈在發展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由,我們首先需要對民舞與民俗、民舞的作用及人類在民俗活動中如何利用傳統民間舞蹈、民間舞蹈在民俗活動中又是怎樣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等這些根本性的問題進行理論闡釋。使人們深入了解民舞與民俗之間的關系,從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真正實現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民族地區旅游發展的良性互動。
二、民舞與民俗
在當今,我們所指的傳統民間舞蹈主要是指由廣大民眾創造,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并延續至今仍以活態方式傳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這一舞蹈形式,有別于經過藝術家有意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舞臺化的表演性民間舞蹈。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人類的生存繁衍,不同種族和文化的發展變遷,都在民間舞蹈中留下了珍貴印記,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以“身體刻寫了歷史的印記”。它凝聚著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創造的藝術精華,并將這一切用富于動態美的人體動作展現出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歷史典籍中得到印證。《毛詩大序》中有“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記載,可見舞蹈是人類生命的象征,人類生命靈性的律動,是情感最直接、最真實的表達。
民俗,即民間風俗習慣,它是由民眾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創造、延續并享用和傳承的一種集合型文化形態,是人們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傳統文化、世俗風尚、道德倫理、審美意識、審美情趣、社會生活等方面人文精神因素的凝聚,是社會生產勞動、生產力水平的展現。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歷史性、傳承性和變異性等五大特點。民俗涉及生產生活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禮儀民俗、歲時節日民俗等諸多方面。
傳統民間舞蹈是一種民間文化現象。民俗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民間風俗。民間舞蹈是用人類自身的形體動作表現社會生活,體現民族歷史和文化特征。民俗是表現人們精神心理方面的習慣、禮儀、信仰、儀式等民族事項的傳統文化。舞蹈和民俗是兩個不同的學科,有各自學科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對象,但民間舞蹈與民俗均屬世代相傳的民眾文化,在它們產生的初期就已融為一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各類出土文物、原始壁畫、雕刻中,我們都能找到原始舞蹈的形態。其表現內容涉及社會習俗的方方面面,包括勞動、戰爭、祭祀、娛樂、性愛等等。至今在許多民間舞蹈中,還殘留著這種原始舞蹈的痕跡。例如在長白山偏僻的深山里,還存在著一種用來歡慶狩獵成功的拍手舞。舞者全身赤裸,只在腰間圍一塊獸皮。舞時以雙手拍打頭頂、胸腹、背胯等部位為貫穿動作,同時模擬狩獵和鳥獸動作。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論走到哪里,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會有屬于自己的民間舞蹈。漢民族各種形態的龍舞、獅舞、秧歌、鼓舞、燈舞等,在節慶時節薈萃一堂,爭相上演;少數民族中的苗族蘆笙舞、土家族擺手舞、白族霸王鞭舞、黎族打柴舞、藏族國哇舞、羌族羊皮鼓舞、回族宴席舞等是民族祭祀、儀禮性的舞蹈;達斡爾族、鄂倫春族的.模擬鳥獸舞,佤族、羌族、景頗族的祭祀舞蹈,是原始信仰與古代狩獵、戰爭生活的遺存;藏族的羌姆、蒙古族的查瑪是一種同源異流的舞種,在長期的歷史衍變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寺廟宗教樂舞……可見,我國的傳統民間舞蹈歷史悠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數量之多是世界所罕見。
三、民俗是民間舞蹈依存的土壤
我國各地傳統的年節慶典、婚喪儀禮、祭祀儀式、信仰習俗等民俗活動,為傳統民間舞蹈提供了廣闊的傳承空間,為民間舞蹈的表演內容提供了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民間舞蹈在民俗活動中產生、傳承和發展。整體來說,民俗是相對穩定存在的,并隨著歷史的變化而發展的。民間舞蹈依附于民俗活動,始終保持著鮮明的民俗特征,具有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比如,中國的龍文化現象,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為神圣而美麗的虛無,幾千年來,一直鮮活地存活于人們的心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古老的圖騰,也是華夏民族從古至今不變的精神載體。傳說中的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人們視它為吉祥、福瑞的象征,將各種美好的愿望、信仰的情感都傾注在龍身上。從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對龍的崇拜出現兩種形態,一種是帝王與國家層面的祭龍活動,這種祭龍活動聲勢浩大,規格極高,場面隆重莊嚴。帝王們崇拜龍,幻想的是能像龍一樣呼風喚雨,達到統治天下的目的;另一種是廣大民間老百姓的祭龍活動,他們的祭龍形式多樣,表現得熱烈活潑,趣味生動,充滿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老百姓祭祀龍,希望的是征瑞兆禍,降福消災。所以對于“九五至尊”的龍來講,民間的龍其實就是一種神物和吉祥物的混合體。比如龍舞,實則是讓龍從包裹著神秘光環的圖騰崇拜圣壇上走了下來,它的親和姿態,或許就是龍至今也鮮活于我們的思想和生活中的一個原因。龍舞,正是在這種民俗信仰下,民眾自發創造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
儺舞是儺事儀式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依附于民眾驅鬼逐疫、驅邪納吉的信仰習俗,儺舞在民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依舊延續著其草根文化的命脈。此外,蒙古族的安代舞、盅碗舞,藏族的鍋莊舞、弦子舞,維吾爾族的刀郎、納孜爾庫姆,塔吉克族的鷹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煙盒舞等等,這些傳統民間舞蹈都是在民俗活動中來傳承和發展的,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民俗與民間舞蹈的關系。
民間舞蹈動作是以舞姿、造型為基礎,加上一定的動律和節奏,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民舞風格。而民間舞蹈的動作、節奏、動律的產生,都與民俗生活密切相關,是在不同的民俗環境下,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從這一點來說,民俗對民族民間舞蹈起著決定性作用。民間舞蹈的風格不局限于單純的舞蹈語言,舞蹈風格和社會生活是相關聯的。
以東北地區的朝鮮族為例,嚴寒的氣候使火炕成了朝鮮族人生活中的重要場所,從而形成了人們盤坐的生活習俗。長期的盤坐容易形成屈膝、彎腰、含胸的體態。這一體態特征在朝鮮族舞蹈中表現出來,形成了朝鮮族舞蹈含蓄、柔美的風格特點。再如流行于土家族地區的擺手舞,呈現出“走動順拐、全身顫動、雙腿屈膝、重拍下沉”的舞蹈特征,這與土家人的特殊生活環境、勞作方式有著密切關系。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舞蹈以膝部的“顫”,胯部的“懈”,腰部的“前傾”為主要特征,舞蹈時上身前傾成俯視狀,似以身體撫摩大地,表現出的是一種他們對賴以生存的土地的無限眷戀之情。藏民族自古以來對他們周圍的牲靈有著天然的喜好,有的被視為神靈,如雪獅、翔鷹等,在跳“卓舞”時要求舞者“像雪獅一樣威武雄健,像翔鷹一樣灑脫自如”,舞蹈模擬動物體態所表現出的是圖騰崇拜意識。由此可見,民間舞蹈受歷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風俗產生不同的民舞風格。
四、民間舞蹈在民俗中的支撐作用
民間舞蹈與民俗活動緊密結合,常在重大的民俗活動中進行,是民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民間舞蹈一旦成為民俗活動一部分,就具有營造活動氛圍、招引參與者、加強民俗的影響力等作用。同時,由于民間舞蹈是一種群眾性活動,人人都可以加入到集體的舞蹈行列中來,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能夠增近交流、表達集體意愿。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節日。節日期間當象腳鼓敲響的時候,圍在鼓周圍的男女老少隨著鼓點翩翩起舞,跳起象腳鼓舞和孔雀舞。到處洋溢著歡騰的鑼鼓聲、笑聲,到處涌動著揮臂跳躍的舞群,舞蹈傳遞著快樂、振奮和集體的認同,也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在我國西部的甘、青、寧回族聚居區,曾經活躍著一種婚俗性民間舞蹈,它就是被譽為“甘青瑰寶”的宴席舞。西北地區回族群眾稱兒女嫁娶這一人生之禮為“吃宴席”,因此,凡在婚禮場合表演的歌舞即被稱為“宴席曲(舞)”,它曾是回族民間傳統婚禮儀式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在婚禮上,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唱古頌今,熱鬧非凡。宴席舞曾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在回族文化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回族宴席舞是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載歌載舞的民間藝術形式。以歌為主,舞蹈為輔,歌舞相融,并與富于抒情性的口頭文學融為一體,這是回族宴席舞最顯著的特征。同時,它又是一種回族人民進行自娛自樂、體現自我審美價值的重要方式。回族宴席舞并非簡單的情感的抒發,而是以真、善、美來表現一個民族的思想情操。舞蹈的形式與內容,與民俗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回族的風土人情,直接或間接地融化到宴席舞中,使舞蹈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
在部分民俗活動中,民間舞蹈甚至具有支撐作用。在各種儀式活動中,民間舞蹈的動作無論簡單還是復雜,本身就具有對儀式參與者產生潛在影響的能力,當舞蹈應用于相應的儀式活動時,就能成為儀式活動的一種驅動力。常見的神靈附體現象是各種儀式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舞者通過節奏和律動的舞蹈表演,產生出戲劇化或節律化的舞蹈動作,并在連續反復中進入迷狂狀態,推動整個儀式達到高潮。
青海熱貢地區“六月會”中的法師與隊舞之間就是這種溝通人神的典型代表。活動中,代表著神靈的法師和代表著全村人的隊舞之間,通過儀式舞蹈中的舞姿與韻律以及整個舞蹈的表演過程進行交流,來強化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再如景頗族大型祭祀節日和舞蹈木腦縱歌,土家族大型祭祖儀式和擺手舞,瑤族大型祭祀節日蟆拐節和蟆拐舞等,在這些活動中,舞蹈都是祭祀活動的主要內容,支撐著整個民俗活動。在全民信教地區,儀式性很強的祭祀舞蹈則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人們信仰的載體。在歌舞發達的青海玉樹藏族地區人們這樣描述舞蹈的功德:“每跳一回求卓,有念一萬遍‘六字經’的功德,每朝覲一次求卓,能驅散你來世的業障”。由此可見,這種祭祀舞蹈早已成為善男信女們觀賞與朝覲的對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儀式與舞蹈的關系和舞蹈與民俗之間的關系是何等的密切,由此更顯現了民間舞蹈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在歷史的演變、發展中,有多少藝術形式已消失、遺落,而古老的民間舞蹈卻能世代流傳、久盛不衰。究其原因,還在于傳統民間舞蹈緊緊依存于民俗活動,適應于民俗的發展變化,不斷地更新、完善,一直深受人民的喜愛。假如傳統民間舞蹈失去了民俗這一載體,就難以延續。以羌族為例,在漫長的民族歷史長河中,它形成了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藝術形式,其中包含了諸多羌族人民心靈與精神層面的內容。羌族民間舞蹈有歌舞一體、被稱為羌族鍋莊的“沙朗舞”,有祭奠古代羌族將士的“鎧甲舞”,有源于端公作法時所跳的原始宗教舞蹈“羊皮鼓舞”,有表現婚嫁喜慶的婚禮舞“日西熱啦”(喜事舞),有表現祖先崇拜的“祭祖舞”等等。這些古老的舞蹈是羌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他們以歌舞的形式表達著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憧憬與向往。以舞祭神、祭祖,是對神靈和先民們的一種敬畏和緬懷,以此來激勵現世的人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命與生活。所要強調的是,這些古老的音樂、舞蹈都依附在各類濃郁的羌族民俗文化活動和儀式當中,這是它們所依存的根本土壤。同時,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的舞蹈藝術,又在這些重要民俗事項和儀式中起著支撐作用。人們通過舞蹈表達著內心的情感與崇敬,體現著對族群文化的內在的認同感。所以,只有保護好那些重要的民俗事項和儀式,才能較為完整地保護好羌族的文化。只有尊重民俗、順應民俗才能使傳統民間舞蹈充滿生機和活力,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中國現代舞發展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相關文章:
企業溝通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05-07
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04-2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代舞的發展08-26
現代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08-23
ERP沙盤模擬教學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04-15
企業中層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08-21
瀝青混凝土路面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08-13
企業資本運作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08-01
現代舞發展歷史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