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風格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風格
民族民間舞蹈指一個民族或地區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過程中,由勞動群眾直接創作,又在群眾中進行傳承,而且仍在流傳的舞蹈形式。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于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風格,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意象的朦朧性,主題的多義性
二十世紀80年代以前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由于采用明白曉暢的平敘和寫實的藝術手法,作品的主題單一和明確。而80年代后,民族民間舞蹈作品通過隱喻、暗示、象征、藝術變形等表現手法代替以往明白曉暢的平敘和寫實,以意象的朦朧性和主題的多義性代替以往主題的單一性和明確性。如《狼圖騰》通過對狼性深沉、豪放、團結互助等特征的描述,對狼性的肯定,并由此思考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狼為主題,肯定狼性中的集體合作精神,作品中最后一個舞蹈造型的隱喻,是作者對人類的集體合作精神抱著肯定的態度、還是企盼的態度,作品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這樣的主題設置,卻能夠引發觀眾深沉的思考。
二、人物個性豐滿,情感立體多向
從民族民間舞蹈作品塑造的形象來看,二十世紀80年代以前刻畫的人物形象追求群體特征,如《紅綢舞》、《豐收歌》、《快樂的羅嗦》等,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共性,缺乏個性,對于個人細膩、復雜的人物心理描寫很少涉及主題情緒顯得單一。而80年代后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在形象的塑造上重視突出個體特征,通過多種個體特征,以情感的立體多向型代替平面單向型,以點帶面,展現豐滿的、立體的人物形象。如向陽編導的《元宵夜》將視角緊緊鎖定在表現當代人的生命意識,時代情感等方面,作品通過采用不同的民間舞蹈的有機結合,使作品動作語匯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筆者在2009年為參加全國桃李杯文華獎舞蹈比賽創作的《虎妞妞》獲全國B級女子少年甲組民族民間舞表演三等獎。這個舞蹈創作靈感來自東北地區的生活民俗,取材于東北秧歌。一雙虎頭鞋,一個俏妞妞是這個舞蹈開始交代給觀眾的兩個元素,東北人過年要給孩子穿虎頭鞋,虎頭帽。東北的炕上有虎頭枕,這一系列的民俗服飾都是東北地區的最大最亮麗的特點所在,穿上這些服裝,它的寓意是辟邪,讓孩子在新的一年中有個好兆頭,好寓意,好身體。筆者以一雙虎頭鞋為線,一個俏妞妞與虎頭鞋所產生的喜愛與俏皮為開始。展開了一整段的舞蹈,又添加了東北秧歌中手絹花技巧,把這個節目最終推向了高潮。
三、舞蹈作品語言兼收并蓄,推陳出新
二十世紀80年代后,由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品的語言也開始發生變化,在立足傳統舞蹈基礎上,借鑒其他舞種的風格,將其運用到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中。80年代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撇扇》在作品中注入當時盛行的流行舞蹈迪斯科,對身體的各種姿態和力度關系進行了探索,如小而快的出胯動作就是借用當時的流行舞蹈元素,作品正是利用新鮮的舞蹈元素與傳統元素的結合,創作一個全新面貌的民間舞蹈作品。目前中國流行舞蹈主要有街舞、爵士舞、拉丁舞、肚皮舞等,近幾年許多民族民間舞蹈作品借鑒、注入流行舞蹈的元素。如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參賽作品壯族舞蹈《走在山水間》、傣族舞蹈《花腰花》等。另外,受西方現代舞“非理性、反技巧、不和諧、個性化”美學原則的影響,80年代以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品的舞蹈語言通過節奏、力度的變化,作品以不規則、靈活多變代替原先的和諧勻稱美。
四、關注世俗生活,提煉升華內涵
二十世紀80年代后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關注世俗生活,它“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品用平民化、世俗化的語言,從普通百姓的角度,生動地描寫出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態,了解平民生活的喜怒哀樂,既沒有“消平思想深度”,也沒有抹去藝術的“意義”。2011年筆者為參加全國荷花獎舞蹈比賽創作的《阿爸的鼓》獲全國荷花獎舞蹈比賽十佳作品獎,靈感來自連南地區的瑤族支系排瑤,取材于瑤族排瑤一個傳承的故事,一個當代瑤族女孩兒與阿爸留下來的排瑤之鼓的碰撞,是現代與遠古的碰撞,是人與精神的碰撞。鼓是精神,是這個民族的精神依托,它的聲音是這個民族的吶喊。瑤族女孩兒是生活在當下民族繼承者。這人與鼓的結合將擊打出民族精神對當代人的呼喚,將擊打出當代人去繼承本民族文化的聲音。
五、傳統題材與現代精神的融合
二十世紀80年代的尋根熱,更多的是體現一方人文或者是民族精神,關注社會,關注人物情感,而二十一世紀初的回歸原生態所要闡釋的是“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的精神,它遠離社會,遠離塵囂。楊麗萍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向我們展示了多層面的美學層次。它蘊含了女性崇拜、生殖崇拜、鬼神崇拜、圖騰崇拜等等,我們看到在古老的原始舞蹈遺存之下凸顯出的民族性格與精神,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創造力與啟示性。2009年為參加全國桃李杯文華獎舞蹈比賽創作的《輪月》獲全國A級女子少年甲組民族民間舞創作二等獎,表演二等獎。靈感來自蒙古族的生活用具,勒勒車。勒勒車是陪伴草原民族蒙古族的生活必備用具。他們是游牧民族,所以勒勒車在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論是行軍打仗,遷移,不論是送葬,都需要勒勒車的存在。勒勒車承載的是這個民族的歷史,承載的是這個民族的血脈。筆者抓住這點,用一臺勒勒車,用一位裝扮成蒙古族阿媽的舞蹈演員,利用車與人的搭配來完成筆者想要表現人生對歲月的感悟,用人與車輪的轉動,表現歲月的變遷,在舞臺上完美的展現筆者想對觀眾說的話,并表達筆者對蒙古族人民的敬意之情。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風格】相關文章:
論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風格08-21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的特點10-24
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的特點10-09
如何把握民族民間舞的風格與特點06-23
中國民間舞的風格特點11-16
中國民間舞的風格與規格的關系08-20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技巧07-27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10-16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發展06-29
民間舞的風格特點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