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素描石膏像看素描讓你避免走上彎路
高中美術專業教學中,石膏素描的寫生訓練原來一直是素描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但近年來因為美術高考內容與形式的調整變化,使得石膏像的教學在各學校(畫室)的素描教學體系中日漸式微,甚至大有淡出的趨勢。
究其原因,不外乎近些年各省美術聯考中素描一科的考試內容不再以石膏像為測試對象,而是重點轉向了真人頭像的寫生(照片或默寫)。有些學校(畫室)便據此減少甚至取消了石膏像的訓練環節,在草草進行了幾幅石膏幾何形體和石膏素描的臨摹訓練后,直接進入了真人頭像的寫生和臨摹,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高考的變化。不少藝術類招生簡章信息都對素描很看中面對這一情況,有識之士紛紛表示擔憂,因為忽視石膏像教學而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會隨著學習藝術道路的延伸逐漸顯現出來,并且很難改正。這實在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
真人頭像的寫生與臨摹固然必不可少,但石膏像的訓練在素描學習的過程中,對基本功掌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以石膏像為寫生教材進行素描基礎訓練,在歐洲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我國在近現代引入西方的美術教育體制的同時,自然也承襲了一套石膏像寫生的教學方法。當然,隨著藝術道路的發展與變革,在新形勢下對傳統的素描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以使其適應新時代藝術標準的要求,是完全有必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全盤推翻原來的教學體系。相反,而是使其更加精微和靈活,使其對藝術訓練的奠基作用更加穩固和科學。歷史之所以選擇石膏像作為素描訓練的基礎教材,絕不是偶然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和頑強的生命力。
首先,石膏像寫生訓練有利于初學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形體結構、透視和比例關系等基本的觀察和造型能力。石膏像形體固定的特質,為初學者提供了相對穩定的觀察和描繪對象,可以使他們不受時間限制,從容地觀察、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夠根據自己的感受,在畫面上作反復的修正和推敲,直至達到相對滿意的效果。這一過程是素描基本功訓練的必由之路。
其次,有利于加深初學者對寫生對象的明暗層次、質感特征等更深環節的理解和把握。石膏像色澤潔白,性質單純,與其他物質相比,少了很多色彩變化的因素,不存在質感上的復雜變化,對光的接受和反射也非常適度,因而也更能呈現明確的輪廓和體積感。由于沒有太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和干擾,使初學者更能從白色的石膏像中觀察到明暗色階的微妙變化,從而加深他們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順利地完成一幅理想的素描作品。
再次,有利于培養初學者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現有的石膏像教材。這些作為素描寫生對象的石膏像,大多都是在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篩選、錘煉而留下來的雕塑藝術精品,而且大部分出自名家之手,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和審美情趣的結晶現在僅僅用于美術高考。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從歐洲文藝復興到近現代的中國,燦若群星的名家大師為我們奉獻出一批又一批經典之作。大衛、奴隸、阿格里巴、伏爾泰等,無一不是造型嚴謹、形象鮮明、神采生動,或細膩優美,或剛健奔放,或沉郁樸拙,或恬淡端莊。面對這樣的作品,深入觀察,細心品味,然后再描繪于紙上,這其間所提供的訓練與欣賞價值可謂不可估量。藝術類招生信息
最后,我們縱觀古今中外藝術史上的那些名家大師,其作品無不是在繼承傳統和堅實的基本功上,進而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的。從梵高、畢加索、馬蒂斯、徐悲鴻等大師所留給我們的石膏素描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蘊涵于內的精深的基本功。
素描學習是一個使技術習慣化的長時間訓練過程,如果開始時對技術要求不理解、運用不規范,會使學習走上彎路,甚至使學習者到學習的中級階段停步不前。素描是一門感性和理性、經驗和實踐、腦力和體力相互作用的復雜勞動,而不是一種簡單重復的普通勞動。因此,學習者不要將素描技術簡單的理解和生硬地套用。
素描技術方法中,包含著感性和理性的內容,是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學習者也有側重感性和側重理性的兩類。比方說,表現物體的結構要側重理解,表現物體的色調要側重于感受。素描的“結構表現法”側重理解,“色調表現法”側重于觀察。如果感受類的學習者一味用感受的方法訓練,會使他過分依賴對象,表現的只是客觀的表面現象,作業會出現松散和孤立的毛病。如果理智類的學習者只追求理性的學習方法,會使他輕視感受,只表現主觀的“想當然”,作業會出現生硬和類同化的毛病。因此,學習者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思考類型有所了解,對不同的表現對象和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意識地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盡量吸收不同方法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才可以避免在學習中走上彎路。
【從素描石膏像看素描讓你避免走上彎路】相關文章:
怎樣畫好素描石膏像06-19
素描透析素描畫手技巧06-02
高腳杯的素描技巧05-25
基礎素描技巧05-22
影響素描的因素08-17
素描入門知識08-27
素描入門的教程08-27
素描知識園地06-02
素描知識講解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