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小故事(通用7篇)
文明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素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關于禮儀的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1
一、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 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 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
二、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三、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四、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先人對我們的教誨,為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海口市25小和廈門市梧村小學的領導和老師為我們組織了“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夏令營活動。通過此次活動,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了老師愛生如子,誨人不倦及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同時也讓我們海口學生感受到廈門這個文明城市的風采。最大的收獲還在于我們結交了廈門梧村小學的很多優秀學生,并讓我們成為好朋友。我們與他們度過了快樂的五天集體生活。最難忘的是我們一對一的二天同吃同住的生活,感謝老師,感謝家長無私接待我們。
通過這次夏令營我不僅交到了許多好朋友,還學到許多知識。觀光鼓浪嶼,我欣賞了許多歐式建筑。金門環島游,我體會到了大家期盼祖國統一的心情。觀看戰地觀光園,我感受到了祖國越來越強大了!觀賞園博園,我了解了歷史建筑……總之,這些游覽開闊了我的視野,也增長了我的見識。這次活動讓我領略到祖國的強大,體會到老師和父母的.偉大。同時,也暴露出我們的不足,更知道我們將來的責任。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夏令營的全體營員莊嚴地向老師和家長保證:我們一定努力學習、積極鍛煉,用優異的成績報答你們對我們的無私奉獻。今晚,我們將要分手,但我們將記住這次難忘的夏令營。
我們期盼下次海口再見,我代表海口市25小的所有學生,最真誠邀請梧村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到海口,到我們家做客。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3
古代的時候有一個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廟,于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鎮。走著走著,他越來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里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一個老伯伯走過,他一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喂,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哪里!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里)。”于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尋思著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么??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于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
①謙虛禮讓
②談吐文明
③舉止端莊
④講究衛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文明禮儀小故事: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斗,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后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于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并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兒子們怎么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么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于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么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于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4
文明禮儀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雖然只是一住簡單的問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非凡。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行動。
星期六,我跟媽媽去圖書館借書。剛上公交車:車子里面的人很擁擠。我好不容易擠了一個座位,就舒坦地坐了下來。這時一個老奶奶上車了。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叔叔立馬用報紙把自己的臉遮起來了。其實:他不想讓座。我正準備讓座,被我旁邊的一小女孩搶先了。她把老奶奶扶上座位,就自己站在旁邊。
小女孩還沒站穩:突然司機叔叔來了個急剎車,讓小女孩摔了一跤,這一摔就驚天動地了。乘客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她有愛心;有的說小姑娘要當心一點。這可說的那位叔叔心虛了。他把小姑娘連忙扶起來,座在自己的位置上。
不知公交車上誰帶了頭。對他們鼓起啦掌聲。這時我臉上火辣辣的,暗暗下決心要向小女孩學習。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請大家齊心協力讓文明之花開篇每的人心里。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5
下課了,我因為走路過于著急,不小心撞上了一個高年級的同學,剛要開口說“對不起”,而她卻沖我笑笑,說“對不起,對不起,我!L!M“沒關系,沒關系,是我不對,我走得太急啦。”!L!K
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現在想想,如果我或是那個大姐姐當初并沒有這樣做,那么,一定會引發一場口舌之戰,這后果?? 從辦公室里出來,我偶然間發現遠處的地上輕飄著一片紙屑,正想過去撿,一個小男孩從旁邊快速走過,徑直來到了紙屑前,彎下腰,揀起紙屑,把它塞進了不遠處的垃圾箱中。我暗想:真該好好表揚他。可轉念又一想:他這么做難道真的只為了受到表揚嗎?不,不是,他只是為了校園的整潔在行使一個中心學校學生應盡的'一份小小的責任。我看在眼里,暖在心中。
眾所周知,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兩個小故事只是我們校園中的兩段小插曲兒,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清晨,同學間親切的問候;上課伊始,師生間的互相問好??我慶幸我在一所和諧的校園求學。
愿五彩的禮儀之花在校園里競相開放,讓我們用最美麗的花朵來裝點校園,讓我們的校園永遠彌漫禮儀之花的芳香。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6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間里做作業,突然聽到輕輕的“篤篤篤”的敲門聲。是誰?爸爸?他還沒回家呢!媽媽?她正在做家務呢!對了,一定是樓上或樓下的人家的敲門聲吧,我便繼續做我的作業。剛動筆,又是一陣輕輕的敲門聲,隨即傳來:“寶貝,媽媽可以進來嗎?”啊,原來是媽媽!我趕緊喊道:“媽媽,快進來吧!”媽媽微笑著進了門。我不解地問:“你想進來就進來好了,干嗎還敲門呢?”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說:“你正在專心地做作業,我突然推門而入,會嚇你一跳的!”“嘿,媽媽,我是小男子漢,我可不會被嚇著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這樣做那是對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現呀!你說是不是?”媽媽笑瞇瞇地看著我。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媽媽比平時更美了。聯想到平時我進出爸爸媽媽的房間都是長驅直入,我的臉紅了:媽媽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教育我,為我做榜樣啊!“好了,不打擾你了,做作業吧!”媽媽出了我的房間,又輕輕地關上了房門。
做完作業,呀,已經八點多了:“去看看媽媽吧!”走到門前,剛想推門而入,猛地想起了剛才媽媽的表現,立刻收住腳,定了一下神,舉起手,敲了三下。凝神一聽:“請進!”我趕忙打開了門,沖向媽媽的懷抱。“哎喲,吃不消,吃不消!”媽媽捧起我的臉,親了一下說:“好兒子,也知道敲門了?”我難為情地笑了。“真是媽媽的好兒子!記住,文明,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母子倆笑成了一團。
原來,一個小小的文明的舉動,會給人帶來這么多的快樂呀!如果人人都講文明,我們的社會該會多么和諧、快樂呀!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7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夢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
【文明禮儀小故事】相關文章:
文明禮儀小故事10-25
文明禮儀小故事五則09-02
簡短文明禮儀小故事(精選10篇)01-15
文明禮儀小故事-千里送鵝毛08-28
簡單的英語小故事閱讀10-17
兒童英語小故事06-23
初二英語小故事02-24
英語小故事(精選100篇)02-03
經典的企業文化小故事08-26
激勵員工的精彩小故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