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強化鞏固模擬卷
考生在備考時,必須熟悉考試的試題特點,下面是小編yjbys為您推薦的關于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強化鞏固模擬卷,歡迎學習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l分,共30分)
1.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是指( )。
A.多元教育
B.終身教育
C.民主教育
D.全民教育
2.小學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學教育活動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這反映了小學教育目的的( )。
A.教育作用
B.評價作用
C.導向作用
D.激勵作用
3.從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因看,屬于外鑠論的學者是( )。
A.洛克
B.格塞爾
C.孟子
D.威爾遜
4.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 )。
A.夸美紐斯
B.麥克費爾
C.華生
D.斯賓塞
5.給中世紀脫離兒童實際生活的經院式教學以沉重打擊的進步是提出了( )。
A.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B.啟發性教學原則
C.直觀性教學原則
D.鞏固性教學原則
6.構成教育活動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師和學生
B.教師和教科書
C.學生和教科書
D.教學內容和手段
7.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華民國”
C.中華人民共和國
D.清朝
8.在現代教育科學體系中,教育學是( )。
A.應用學科
B.新興學科
C.基礎學科
D.邊緣學科
9.課程改革就其實質來講,就是課程( )的問題。
A.現代化
B.綜合化
C.系統化
D.理論化
10.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體良
C.杜威
D.夸美紐斯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鍛煉法
C.陶冶法
D.榜樣法
12.要解決《學記》中提到的學生學習“過多、過少、過難、過易”的問題,應當貫徹( )原則。
A.教學相長
B.啟發誘導
C.長善救失
D.藏息相輔
13.根據教師關注的內容,把教師生涯分為四個階段,并提出教師生涯關注理論的美國學者是( )。
A.弗勒
B.布魯姆
C.費斯勒
D.奧恩斯坦
14.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5.把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據是( )。
A.學校教育的形式
B.學校教育的類別
C.學校教育的層次
D.學校教育的歷史
16.主張“有教無類”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17.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學科建立的標志是( )。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
C.《教育漫話》
D.《民主主義與教育》
18.傳統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凱洛夫
D.斯賓塞
19.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
A.課程計劃
B.學科課程標準
C.教科書
D.教學參考書
20.“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辦教育,注重培養合格的公民”所體現的教育目的理論是( )。
A.個人本位論
B.宗教本位論
C.社會本位論
D.興趣本位論
21.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了( )。
A.現實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22.教師不得隨意私拆學生的信件或偷看學生的日記,否則侵犯了學生的( )。
A.身心健康權
B.人格尊嚴權
C.人身自由權
D.隱私權
23.師生關系平等主要是指( )上的平等。
A.知識
B.心理
C.能力
D.人格
24.( )不屬于我國義務教育的學制。
A.九年一貫制
B.六三制
C.五四制
D.四五制
25.一般說來,教學過程的起始環節是( )。
A.鞏固知識
B.領會知識
C.引起學習動機
D.運用知識
26.《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要求,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27.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徑是( )。
A.班主任工作
B.少先隊活動
C.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各科教學
D.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28.班主任了解學生的主要方法是( )。
A.觀察法
B.測量法
C.調查法
D.書面材料分析法
29.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群眾性活動
B.小組活動
C.個人活動
D.集體活動
30.在有關人的身心發展動因問題上持內發論觀點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華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小學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是( )的發展水平。
A.我國的國情
B.社會政治
C.經濟
D.文化
2.我國法律規定保護少年兒童的權利主要有( )。
A.生存的權利
B.受教育的權利
C.安全的權利
D.受尊重的權利
E.平等娛樂的權利
3.良好的師生交往關系應該是( )。
A.合作
B.友愛
C.民主
D.平等
4.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方法有( )。
A.觀察法
B.談話法
C.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
D.調查訪問
5.蘇格拉底的教學法包括( )。
A.定義
B.思索
C.蘇格拉底諷刺
D.助產術
E.啟發
6.教師考核應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則以利于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的調動,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心?( )
A.科學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公正性原則
D.準確性原則
E.激勵性原則
7.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以下哪些內容?( )
A.對人性的理解
B.對集體的看法
C.對學習、工作的態度
D.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與追求
8.學校咨詢活動應遵循哪些咨詢原則?( )
A.積極關注和信任來訪學生
B.充分支持和鼓勵來訪學生
C.注重來訪學生的主動參與
D.嚴格為來訪學生保密
E.澄清和評估問題
9.建立學生自主性探索學習基礎上的課程,具體結構以單元的形式最為適宜,每一單元至少包括以下哪幾個部分?( )
A.主題
B.練習題
C.任務
D.教科書
E.評價標準
10.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別于其他社會制度,概括起來有以下哪幾方面?( )
A.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全面發展
B.以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思想
C.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D.優越的社會制度保證教育的極高的社會效益
E.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課程設計包括兩方面:一是課程體系結構整體的編制,二是具體課程的編制。( )
2.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對象,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
3.疏導原則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
4.班級管理是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管理。( )
5.班主任對所有的學生應一視同仁,采取統一的教育方法。( )
6.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
7.小學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
8.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 )
9.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10.17世紀捷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
11.系統的學校教育制度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現代學校教育的誕生而產生的。( )
12.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是盧梭。( )
1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學校的產生。( )
14.教材就是指教科書。( )
15.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
四、情境分析題(共20分)
(一)(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后,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認同該教師的這種做法嗎?( )[單選題]
A.認同
B.不認同
2.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有何依據?( )[不定項選擇題]
A.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B.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C.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D.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3.這些教法有何可取之處?( )
A.讓學生學會掌握事物之間的聯系
B.讓學生學會開動腦筋
C.讓學生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
D.讓學生學會意義識記
(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句型1”、“句型2”……今天我們練習一下這些句型。
出示句型1
師:請同學們將黑板上的這些關鍵詞以句型1造句,大家先在小組里進行練習。(學生按座位以四人為一組開始練習句型,學生各自根據要求,將黑板上的名字說一遍。十分鐘后……)
師:好,停。××同學,你來說第一句。……(隨機抽取學生逐一匯報練習結果)
出示句型2
1.這位老師旨在運用哪一種學習方式?( )[單選題]
A.實踐學習
B.合作學習
C.探究學習
D.網絡學習
2.針對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你認為這位老師應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 )
A.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氛圍[不定項選擇題]
B.改變學生的學習環境
C.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D.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全民教育是近10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特別是使所有適齡兒童都進入小學并降低輟學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脫除文盲的運動,這一運動得到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
2.B【解析】小學教育的目的是衡量和評價小學教育運動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對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評價,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工作效果的評價等,都必須以小學教育的目的為根本標準和依據。
3.A【解析】外鑠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說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認為人的心靈猶如一塊白板,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人涂抹,外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
4.D【解析】課程是指學生沿著學習的“跑道”進行學習,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作為教育科學的主要倡導者,他把課程解釋為教學內容的系統的組織。
5.C【解析】直觀性原則的提出是教育史上的一個進步意義,它給中世紀脫離兒童實際生活的經院式教育以沉重的打擊,使書本知識與其反映的事物聯系起來。
6.A【解析】略。
7.D【解析】清政府頒布《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設定初等小學,并規定初等小學教育為義務教育。
8.C【解析】在現代教育科學體系中,教育學是基礎學科。
9.A【解析】課程改革就其實質來講,就是課程現代化問題。
10.A【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的提出者。
11.D【解析】這句話體現的是榜樣法。
12.C【解析】略。
13.A【解析】略。
14.C【解析】道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
15.B【解析】略。
16.A【解析】“有教無類”,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主張。“有教無類”思想的實施,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對于全體社會成員素質的提高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7.B【解析】教育學成為一門規范的學科,始于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18.A【解析】赫爾巴特的貢獻在于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被看做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19.B【解析】學科課程標準又稱教學大綱,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20.C【解析】略。
21.D【解析】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2.D【解析】略。
23.D【解析】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是與教師平等的。
24.D【解析】我國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學制、五四學制、九年一貫制。
25.C【解析】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引起學生動機是為了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6.B【解析】題干所引用的話闡明了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啟發學生,體現了教學的啟發性原則。
27.C【解析】略。
28.A【解析】觀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觀察研究的方法,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的主要方法。
29.B【解析】略。
30.A【解析】略。
二、多項選擇題
1.BCD【解析】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制定小學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
2.ABCD【解析】根據《憲法》規定少年兒童有生存的權利;《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中,未成年學生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和安全的權利。
3.ABCD【解析】教學過程中應該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師生交往關系。
4.ABCD【解析】ABCD四項均為班主任了解學生采用的一般方法。
5.ACD【解析】蘇格拉底提倡爭辯的教學法,教學過程分為三步:蘇格拉底諷刺、定義、助產術。
6.BCD【解析】教師考核應當遵循的原則:客觀性原則、公正性原則和準確性原則。
7.ABCDE【解析】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的是這樣一些內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對學校功能及其社會責任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對學習、工作的態度以及對集體的看法等。
8.ABCD【解析】學校咨詢活動應遵循積極關注和信任來訪學生,充分支持和鼓勵來訪學生,注重來訪學生的主動參與嚴格為來訪學生保密的咨詢原則。
9.ACE【解析】每一單元至少包括主題,任務和評價標準。
10.BCE【解析】我國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的,其基本精神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腦力和體力兩方面的和諧發展;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略。
2.×【解析】教育者是德育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3.×【解析】導向性原則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4.√【解析】略。
5.×【解析】不同的學生,班主任應根據其個別特點區別對待。
6.√【解析】略。
7.×【解析】小學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11.√【解析】略。
12.×【解析】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是赫爾巴特。
13.×【解析】學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
14.×【解析】教科書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嚴格地講,教材并不等同于教科書,教科書也不等同于課本。
15.×【解析】教材一直是我國主要的課程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包括教材以及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學生發展的各種資源。
四、情境分析題
(一)1.A2.ABCD3.ABCD
(二)1.B2.ABCD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強化鞏固模擬卷】相關文章:
2016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卷02-26
2017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模擬試題卷及答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