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卷
2016年的教師資格考試即將舉行,以下是小編yjbys為您推薦的一些關于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卷,歡迎學習參考,同時祝所有考生獲得理想的好成績!
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1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30分)
1.“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發揮教育影響”。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2.能改變教育者觀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經濟制度
B.科學技術
C.生產力
D.文化
3.“教育對人的肉體和精神都要關心,但主要關心的應當是靈魂,教育應當建立在精神本質占優勢的基礎上”,這一觀點是( )教育目的論。
A.神學的
B.科學本位
C.社會本位
D.個人本位
4.學校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教學
B.勞動
C.共青團活動
D.班主任工作
5.教師職業開始出現于( )。
A.原始社會末期
B.奴隸社會初期
C.封建社會初期
D.資本主義社會初期
6.德育過程中各種不同質的要素的組合方式是德育過程的( )。
A.內容
B.結構
C.層次
D.方法
7.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是( )。
A.鍛煉法
B.陶冶法
C.榜樣法
D.說服法
8.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開展以班級( )為核心的常規管理。
A.教育目的
B.培養目標
C.規章制度
D.教學規則
9.蘇格拉底“產婆術”的教學原則與下列( )教學原則相一致。
A.學不躐等
B.長善救失
C.學而時習之
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0.兒童身心發展有兩個高速發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這是身心發展( )規律的反映。
A.階段|生
B.順序性
C.不平衡陛
D.差異性
11.課程論研究的是( )的問題。
A.為誰教
B.怎樣教
C.教什么
D.教給誰
12.課程目的為個體發展和幸福服務,課程實施尊重兒童,這是( )課程觀的觀點。
A.人文主義
B.科學主義
C.知識本位
D.能力本位
13.班級授課制的首行時代是( )。
A.15世紀末的歐洲
B.16世紀的歐洲
C.15世紀末的中國
D.16世紀的中國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了解和研究學生
B.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C.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D.統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5.教學的根本目的是( )。
A.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B.使學生形成和發展智力、能力和體力
C.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
D.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6.教師申訴制度是一項專門保護教師的( )的法律制度。
A.權益
B.權利
C.利益
D.權力
17.從整個學校文化來講,學生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是對學校文化的一種補充,所以學生文化具有( )。
A.思想性
B.互補性
C.特殊性
D.變化性
18.教育可以推進科學的( )。
A.系統化
B.體制化
C.全面化
D.多樣化
19.“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出自( )。
A.《論語》
B.《春秋》
C.《學記》
D.《師說》
20.教師或學校不得因為各種理由隨意對學生進行搜查,不得對學生關禁閉,因為學生有( )。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人格尊嚴權
D.隱私權
21.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符合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
B.個別差異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22.心理學家所說的“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是指(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23.在教育史上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子
24.以別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25.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產力
B.文化
C.科學技術
D.政治經濟制度
26.教師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熱愛教育事業
B.熱愛學生
C.教書育人
D.開拓創新
27.學生從事集體活動、結交好友的場所是( )。
A.班級
B.學校
C.家庭
D.社區
28.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 )的過程。
A.知識
B.能力
C.個性
D.品德
29.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與發展的關系
C.相互促進的關系
D.相互包容的關系
30.目的在于使學生做好上課前的各種準備的教學環節是( )。
A.檢查復習
B.組織教學
C.講授新教材
D.布置課外作業
二、多選題(在每小題的5個備選答案中,選出2~5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或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
1.對教師在職培訓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規定的政策文獻有( )。
A.《教師資格條例》
B.《教育法》
C.《憲法》
D.《教師法》
E.《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
2.教師良好的教育能力體現在( )。
A.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B.知識廣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個性
E.改善實踐:
3.“課程是經驗”的觀點具有的特點是( )。
A.強調學習者是課程的主體及能動性
B.突出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C.課程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和設計
D.課程聯系學習者個人的經驗
E.課程外在于學習者,凌駕于學習者之上
4.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備課
B.上課
C.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D.課外輔導
E.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
5.衡量教師社會地位高低的指標性因素有( )。
A.教師的權威
B.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C經濟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6.教學實踐中評價的激勵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達成?( )
A.將課程分成小單元,及時激勵
B.擴展評價范圍,各顯長項
C.重視對學習過程的檢測
D.記錄學生學業之外的突出表現。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E.注重學生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評價
7.運用說服時要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確目的性
B.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C.注意時機
D.以誠待人
E.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8.小班教學體現教育公平,保證教學質量,在實施中應注意( )。
A.教師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學生機會均等
D.責任明確
E.分層管理
9.重視科研對教師的影響有( )。
A.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傾注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對教育問題的深入分析
C.促使教師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E.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10.以下關于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正確的說法是( )。
A.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可能是消極的
B.人接受環境的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
C.人的發展完全由環境決定
D.環境為個體發展提供外在條件
E.環境對人的發展沒有影響
11.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主要表現在( )。
A.有效控制影響人發展的各種因素
B.加速個體發展
C.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D.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
E.對個體發展做出社會性規范
12.下列關于《學記》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確的是( )。
A.揭示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B.提出了教學相長的觀點
C.主張啟發式教學
D.要求教學要循序漸進
E.提倡“有教無類”
13.教學目標的特征有( )。
A.具有可操作指標體系
B.體現學生學習行為及其變化
C.體現教師思維活動的規律性
D.具有靈活性
E.反映教學方式的科學性
14.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體現在( )。
A.決定教育發展的規模
B.制約教育的結構
C.制約教育的內容
D.決定教育發展的速度
E.決定教育發展的方向
15.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是( )。
A.班級建設的設計者
B.班級組織的領導者
C.班級組織的教育者
D.班級制度的執行者
E.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16.文藝復興時期,很多人文主義思想家都很重視教育問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等人。
A.意大利的維多里諾
B.尼德蘭的伊拉斯謨
C.德國的赫爾巴特
D.捷克的夸美紐斯
E.法國的拉伯雷和蒙田
17.德育的主要途徑有( )。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C.勞動
D.共青團活動
E.班主任工作
18.關于講授法的論述,正確的是( )。
A.可分為講述、講解、講演三種方式
B.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
C.注意啟發
D.講究語言藝術
E.是注入式的教學方法
19.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的三種主要表達方式是( )。
A.環境文化
B.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和體系
C.規章制度
D.角色規范
E.價值成分
20.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的原則是( )。
A.整體性原則
B.可操作性原則
C.遷移性原則
D.合理性原則
E.生理適宜原則
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20分)
1.教育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經濟制度。 ( )
2.一節課既有檢查復習,又有新知識的講授,還有練鞏固,從課的類型上分這是一節綜合課。 ( )
3.考試時為照顧部分落后學生,應盡可能降低試題難度和分量。 ( )
4.教育目的是一種理想,因此,從不同的哲學觀點出發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觀意志的產物。 ( )
5.身心發展的關鍵期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 )
6.教育目的只對受教育者具有目標導向作用。 ( )
7.教學方法是教師上課的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 ( )
8.教育先行,就意味著教育可以超越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速度。 ( )
9.一個班的學生群體就是班集體。 ( )
10.教師職業是普通職業。 ( )
11.培養目標與課程目標的關系是:課程目標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 ( )
12.教學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 ( )
13.教師的專業性就是指精通所教學科。 ( )
14.拓展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 )
15.學生因違反課堂紀律,教師可以打罵或罰站。 ( )
16.西周以后我國的學校教育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騎士七技教育。( ) 教育可以超越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會變革。 ( )
18.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因此要注意寬嚴相濟、張弛適度。 ( )
19.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 )
20.最早在大學里講授教育學的學者是杜威。 ( )
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情景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一)
曹某是某學校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一天下午,家長接到孩子打來的電話,叫家長馬上到學校去一趟。家長來到學校后,班主任劉老師告知家長:班里進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學生被同學選為最差的學生;讓家長來,就是想叫家長趕緊想辦法把曹某轉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離校出走了。
1.材料中,劉老師采用投票的方法區分好差生,這種做法你是否贊成?( )
A.贊成
B.不贊成
C.無所謂
D.不知道
2.下列有關劉老師的做法敘述錯誤的是( )。
A.體現了班級管理的民主性原則
B.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C.違反了《教育法》的相關規定
D.體現了家庭和學校相互協調的原則
3.對于像曹某這樣的學生,班主任應該怎樣進行教育?( )
A.充分了解學生的自身情況
B.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C.進行賞識教育
D.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批評教育
4.根據《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班主任應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
B.班主任應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
C.班主任工作應體現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
D.班主任有權批評教育學生,對于情形惡劣的可以勸退
(二)
沈陽市一位優秀的班主任李某,只因為按照規定減輕學生的負擔,放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卻使班級的綜合成績下降到年級組的倒數第二名,成為差班之一。壓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長會上,這位教師哭著向家長們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將加大作業量。
1.材料中反映了我國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什么問題?( )
A.學校教育評價方式單一,只以“分數”論英雄
B.班級管理不注重學生的民主參與
C.不能結合學生實際進行道德教育
D.教育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2.我國學生學業負擔重,最主要體現在哪個方面?( )
A.學生作業多
B.學生實踐能力鍛煉多
C.參加各種培訓班
D.片面追求升學率
3.我國為什么要推進素質教育?( )
A.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B.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
C.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D.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4.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做?( )
A.改進學校教育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發展性評價
B.降低對學生學業的基本要求
C.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推行有效教學
D.減掉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學業負擔
一、單選題
1.D【解析】題干是陶冶法的典型例證。
2.B【解析】科技發展水平決定了教育者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必然會引起他們的教育價值觀念的改變。
3.A【解析】題干是宗教神學的教育目的觀的核心論點。
4.A【解析】教學是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而且教學始終具有教育性,因此,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教學是德育的基本途徑。
5.B【解析】奴隸社會由于剩余產品的出現,產生了學校,也開始有了教師。
6.B【解析】德育過程是由各種不同質的要素組合而成的,它們的組合方式就是德育過程的結構。
7.D【解析】題干是對說服法的具體解釋。
8.C【解析】開展以班級規章制度為核心的常規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9.D【解析】蘇格拉底“產婆術”的教學原則與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相一致,均強調引導性和啟發性。A屬于循序漸進原則,B屬于因材施教原則,C屬于鞏固性原則。
10.C【解析】人的身心發展不是一個勻速過程,有時快有時慢,不平衡。
11.C【解析】課程論側重研究“教什么”,教學論側重研究“如何教”。
12.A【解析】題干是人文主義課程觀的主要觀點。
13.B【解析】由授課制演變史可知,l6世紀的歐洲是班級授課制的首行時代。
14.A【解析】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就要先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學生的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15.A【解析】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16.A【解析】權益是指應該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權利。教師申訴制度是一項專門保護教師權益法律制度。
17.B【解析】學生文化補充和完善了學校文化,使其變得豐富多彩。
18.B【解析】l7、18世紀,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推進了科學的體制化。
19.D【解析】這是韓愈《師說》中對教師作用的闡述。
20.B【解析】人身自由權是指未成年學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動自由的權利。
21.B【解析】每個人身心的發展都與別人不同,教育也不應完全相同。
22.B【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少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很低,所以是“危險期”。
23.A【解析】孔子提倡啟發式教學,題于反映的正是這一思想。
24.B【解析】題干是對榜樣法概念的解釋。
25.D【解析】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對培養的人的規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經濟制度直接決定教育目的。
26.C【解析】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也是教師工作的目的和使命。
27.A【解析】班級是學生從事集體活動、結交好友的場所。
28.D【解析】學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紀、道德方面的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因素構成的,而德育過程是這幾方面統一發展的過程。
29.B【解析】德育過程是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的過程,品德形成過程是個體努力去踐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過程,因此,二者的關系是教育與發展的關系。
30.B【解析】上課開始時為使學生做好各種準備而進行的工作就是組織教學。
二、多選題
1.BDE【解析】對教師在職培訓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規定的政策文獻有《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另兩項與題意不符。
2.ACD【解析】知識廣博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素養而非能力要求,改善實踐與題干無關。
3.ACD【解析】BE兩項不符合題意。
4.AN;DE【解析】這五項是教學工作的五個基本環節。
5.CDE【解析】教師的權威、積極性和責任感對教師的社會地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衡量指標。
6.ABDE【解析】C項不能達成激勵功能,能達到反饋目的。
7.ABCD【解析】運用說服法時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同時,說服應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并且要注意時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以誠待人。
8.AC【解析】小班教學在實施中要求教師包班,但不分科任教,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發展機會。
9.ABCD【解析】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不是科研的結果,而是教育的結果。
10.ABD【解析】環境對人的發展有影響,但不能夸大為環境決定論。
11.BCDE【解析】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12.ABCD【解析】“有教無類”是孔子的教育主張,《學記》的作者并非孔子。
13.ABD【解析】CE兩項與題意不符。
14.ABCD【解析】教育發展的方向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
15.ABCE【解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扮演多種角色。從班集體的建立到教育引導,再到管理,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6.ABE【解析】維多里諾、伊拉斯謨、拉伯雷和蒙田是文藝復興時期很有影響的人文主義思想家。
17.ABCDE【解析】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徑。這些都是德育的主要途徑。
18.ABCD【解析】運用過程中不注意啟發學生則可能成為注入式教學方法,應避免。
19.BCD【解析】環境文化屬于學校的物質文化,價值成分屬于精神文化。
20.ACE【解析1BD兩項不屬于課程表的安排原則。
三、判斷題
1.×【解析】教育雖然受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但它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2.√【解析】一節課內完成兩項以上任務的課就是綜合課。
3.×【解析】考試是為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同時也是使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情況的有效手段,如果像題干所述,就得不到學生的真實信息。
4.×【解析】雖然教育目的是一種理想,反映了人們的哲學觀點,但它也是對社會歷史條件的反映,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產物。
5.√【解析】關鍵期就是根據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來的。
6.×【解析】教育目的無論對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標導向作用。
7.×【解析】教學方法不只是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
8.×【解析】前提是必須在生產力許可的范圍內。
9.×【解析】一個班級的學生群體還不是班集體,班集體必須具備共同的目標和生活準則、一定的組織結構以及成員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10.×【解析】教師職業是專門職業,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
11.√【解析】課程目標是依據培養目標確定的,是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
12.×【解析】教學同時還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過程。
13.×【解析】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也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教育理論知識。
14.×【解析】題干所指的是研究型課程。
15.×【解析】學生的人格尊嚴權和身心健康權不容侵犯。
16.×【解析】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
17.×【解析】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無論有多大都不能超越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要求而發揮作用,題干所指是教育萬能論的觀點,是錯誤的。
18.×【解析】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須耐心細致,絕不可時松時緊,時寬時嚴,一定要從一而終。
19.√【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具有個人的愛好、興趣、追求,有個人的獨立意志。
20.×【解析】最早在大學里講授教育學的學者是康德。
四、情景題
(一)
1.B【解析】不贊成,劉老師的做法對學生是一種傷害。
2.AD【解析】劉老師的做法與AD兩項的內涵背道而馳。
3.ABCD【解析】曹某屬于后進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進行賞識教育,發現、遇到問題時,應給予批評教育。
4.ABC【解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規定,班主任有權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但沒有規定其勸退學生的權利。
(二)
1.A【解析】材料中,李老師的班級因綜合成績下降而成為差班,反映了在我國基礎教育中,唯“分數”的現象。
2.A【解析】我國學生負擔重,是由我國基礎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主要體現在學生課業任’務重,課外作業多。
3.ABCD【解析】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內涵包括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重視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4.ACD【解析】“減負”并不意味著降低對學生學業的基本要求,也不意味著降低教學質量。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卷】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強化鞏固模擬卷02-26
2017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模擬試題卷及答案03-10
2017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模擬卷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