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精選10套)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試題了,借助試題可以為主辦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的信息。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精選10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1
一、填空(第14-16小題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503469007讀作( 五億零三百四十六萬九千零七),省略億后面的尾數約是(5億 )。
(2)814的分數單位是( 1/14),再加上(20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得到最小的質數。
(3)2.4時=(2)時(24)分 1米5分米=( 1.5)米 5.2立方分米=( 5.2)升 1.4平方米=(140 )平方分米
(4)有一個數縮小10倍后,小數點再向右移動兩位得到的數是5.21,原來的這個數是( 0.521)
(5)甲數比乙數多25%,甲數與乙數的最簡整數比是(5 : 4)。
(6)2008年元月30日是星期三,這年的3月6日是星期(四 )。
(7)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1:1:3,根據角的分類,這個三角形是( 鈍角)三角形。
(8)一個圓柱體的高是3厘米,側面積是18.84平方厘米,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周長是(6.28 )厘米,體積是(9.42 )立方厘米。
(9)如果甲數為a,乙數比甲數的2倍多5,那么乙數是(2a+5 )。
(10)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105。這三個自然數中, 最 小的是(34 ),最大的是(36 )。
(11)A=2×3×7,B=2×2×7,A和B的最大公約數是(14 ),最小公倍數是(84)。
(12)△+□+□=44,△+△+△+□+□=64那么 □=(17 ),△=(10 )。
(13)1、1、2、6、24、120,按照這6個數的排列規律,第7個數應該是( 720)。
(14)在一幅地圖上用2厘米表示實際距離32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1:1600000)。
(15)一個數增加它的30%是5.2,這個數是(4 )。
(16)陳老師把5000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定期為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他能取回利息(89.6 )元。(利息稅為20%)
二、判斷(每小題1分,共7分)
(1)比0.3大而比0.5小的數只有1個。 (X )
(2)a是b的15 ,a和b成正比例。 ( V)
(3)六年級99人的體育成績全部達標,六年級的體育達標率是99%。(X )
(4)學校氣象小組用統計圖公布一周每天氣溫的高低和變化情況,應選用折線統計圖比較合適。 ( V)
(5)新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因此每一節課都必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X
(6)《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評價方式多樣化”,這并不等于不要進行考試。( 對 )
(7)新一輪課改用“課程標準”代替“教學大綱”,但是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都沒改變。 ( X)
三、選擇(第1-5小題為單選題,6-8小題為多選題,每題1分,共8分)
(1)一堆鋼管,最上層有5根,最下層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碼,這堆鋼管最多能堆(B )根。21-5+1=17 (5+21)×17÷2=26×17÷2=442÷2=221(根)
A、208 B、221 C、416 D、442
(2)把一個較大正方體切成8個小正方體,這些小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是較大正方體表面積的( B)倍。
A、1 B、2 C、4 D、8
(3)在除法里,被除數擴大10倍,除數(B),商不變。A、縮小10倍 B、擴大10倍 C、縮小100倍 D、擴大100倍
(4)在下列各組分數中,都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一組是(C )。
A、318 、35 、315 ; B、512 、515 、514 C、316 、915 、58 D、3032 、812 、2045
(5)小明以每分a米的速度從家里去電影院看電影,以每分b米的速度原路返回,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D )。
A、(a+b)÷2 B、2÷(a+b)C、1÷(1a +1b ) D、2÷(1a +1b )
(6)《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包括( ABCD )。 A、知識與技能 B、解決問題 C、數學思考 D、情感與態度
(7)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的是( ABC )。A、基礎性 B、普及性 C、發展性 D、鞏固性
(8)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是( BCD )。
A、模仿和記憶 B、動手實踐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四、計算(第1小題12分,第2小題4分,第3小題4分,第4小題6分,共26分)
(1)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每小題3分,共12分)
1112 ÷(59 - 14 )-112 26.37-(15.37+ -÷ -3.6+6.25 × (2)解方程或比例(4分)
23 X-40%X=2.4 120:X=13 :179
(3)列式計算(4分)
①24的38 減去215 的差與一個數的60%相等.求這個數。
②212除以14 的商比313 與125 的積多多少?
(4)看圖計算(6分)
①在下圖中,OA、OB分別是小半圓的直徑,且OA⊥OB,OA=OB=6厘米,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②下圖中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4厘米,又△DEF的面積比△ABF的面積多6㎝2,求DE的長。
五、操作題(2分)
在下面的兩條平行線之間畫一個與△ABC的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并寫出簡要作法。
六、應用題(25分)
(1)一個長、寬、高分別是8㎝、5㎝、4㎝的容器中,盛有120毫升的水。水面離容器口還有多少厘米?120÷(8×5)=120÷40=3CM 8-3=5CM
(2)某運輸公司要運送2520噸貨物去洪水重災區,已經運了9天,平均每天運120噸,如果剩下的要10天運完,平均每天要運多少噸?(2520-120×9)÷10=(2520-1080)÷10=144
(3)上午8:30,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東西兩地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7千米,兩車在離中點28千米處相遇。相遇時是什么時刻?
28×2÷(54-47)=56÷7=8(小時)8:30+8=16:30
(4)一個書架有兩層書,上層的書占總數的40%,若從上層取48本放入下層,這時下層的書就占總數的75%。這個書架上共有多少本書?
1-75%=25% 48÷(40%-25%)=48÷0.15=320本
(5)一件工程,甲獨做要20天完成,乙獨做要30天完成,丙獨做要40天完成,現三人合做,乙因其它任務中途停了幾天,結果用12天完成這項工程。乙中途停了幾天?9天
七、簡答題(4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請談談你對“組織者”的理解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最直接的組織者。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學過程的定向發展有賴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①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系統規劃對教授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有計劃的組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自我組織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組織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通過引導和激勵,不斷提高學習活動的自我組織程度。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2
(滿分:100分)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用0-9這十個數字組成最小的十位數是,四舍五入到萬位,記作(102346)萬。
2.在一個邊長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個最大的圓,它的周長是18.84厘米。面積是28.26平方厘米。
3.△+□+□=44
△+△+△+□+□=64
那么□=17,△=10。
4.汽車站的1路車20分鐘發一次車,5路車15分鐘發一次車,車站在8:00同時發車后,再遇到同時發車至少再過60分。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增加21。
6.有一類數,每一個數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數字之和是20,問這類數中,最小的數是1199。
7.在y軸上的截距是1,且與x軸平行的直線方程是y=1。
8.函數y=1x+1的間斷點為x=-1。
9.設函數f(x)=x,則f′(1)=12。
10.函數f(x)=x3在閉區間[-1,1]上的最大值為1。
二、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字母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自然數中,能被2整除的數都是(C)。
A.合數B. 質數
C.偶數D. 奇數
2.下列圖形中,對稱軸只有一條的是(C)。
A.長方形B. 等邊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 圓
3.把5克食鹽溶于75克水中,鹽占鹽水的(B)。
A. 1/20B. 1/16
C. 1/15D. 1/14
4.設三位數2a3加上326,得另一個三位數5b9,若5b9能被9整除,則a+b等于(C)。
A. 2B. 4
C. 6D. 8
5.一堆鋼管,最上層有5根,最下層有21根,如果自然堆碼,這堆鋼管最多能堆(B)根。
A. 208B. 221
C. 416D. 442
6.“棱柱的一個側面是矩形”是“棱柱為直棱柱”的(B)。
A.充要條件
B.充分但不必要條件
C.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7.有限小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A)。
A.十進分數B. 分數
C.真分數D. 假分數
8.設f(x)=xln(2-x)+3x2-2limx→1f(x),則limx→1f(x)等于(c)。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線y=f(x)在點(x,y)處的切線斜率與x2成正比,并且此曲線過點(1,-3)和(2,11),則此曲線方程為(B)。
A. y=x3-2 B. y=2x3-5
C. y=x2-2 D.y=2x2-5
10.設A與B為互不相容事件,則下列等式正確的是(B)。
A. P(AB)=1
B. P(AB)=0
C. P(AB)=P(A)P(B)
D. P(AB)=P(A)+P(B)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18分)
1.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4分)
[112+(3.6-115)÷117]÷0.8
2.解答下列應用題(4分)
前進小學六年級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人數占全年級總人數的48%,后來又有4人參加課外活動小組,這時參加課外活動的人數占全年級的52%,還有多少人沒有參加課外活動?
4÷(52%-48%)=4÷0.04=100人 100×(1-52%)=100×0.48=48人
3.計算不定積分:∫x1+xdx。(4分)
4.設二元函數z=x2ex+y,求(1)zx;(2)zy;(3)dz。(6分)
四、分析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6分)
分析下題錯誤的原因,并提出相應預防措施。
“12能被0.4整除”
成因:沒有理解整除的概念,對于數的整除是指如果一個整數a,除以一個自然數b,得到一個整數商c,而且沒有余數,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概念要求除數應為自然數,0.4是小數。而且混淆了整除與除盡兩個概念。故錯誤。
預防措施:在講整除概念時,應讓學生清楚被除數、除數和商所要求數字滿足的條件。即被除數應為整數,除數應為自然數,商應為整數。并且講清整除與除盡的不同。
小學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運用。
例如:對于“乘法分配律”的講解:
(1)概念的引入:根據已經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只是對于乘法的定律,在計算時,很多時候會遇到乘法和加法相結合的式子,如(21+14)×3。
(2)概念的形成:通過讓學生計算,歸納發現乘法分配律。
比較大小:①(32+11)×5○ 32×5+11×5
②(26+17)×2○ 26×2+17×2
學生通過計算后很容易發現每組中左右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以看出左邊算式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算式是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雖然兩個算式不同,但結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
(3)概念的運用:通過運用概念達到掌握此概念的目的。
計算下題:①(35+12)×10
②(25+12.5)×8
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的乘法分配律會很快得到結果,比先算括號里兩個數的和再乘外面的數要快的多,從而學生在以后的計算中會想到運用乘法分配律,也就掌握了概念。
``8和323-198,先讓學生計算,再小組內部交流,班內匯報討論,討論的問題是:把198看作什么數能使計算簡便?加上(或減去)200后,接下去要怎么做?為什么?然后師生共同概括速算方法。……練習反饋表明,學生錯誤率相當高。主要問題是:在“323+198=323+200-2”中,原來是加法計算,為什么要減2?在“323-198=323-200+2”中,原來是減法計算,為什么要加2?
李老師執教乙班:給這類題目的速算方法找了一個合適的生活原型——生活實際中收付錢款時常常發生的“付整找零”活動,以此展開教學活動。1.創設情境:王阿姨到財務室領獎金,她口袋里原有124元人民幣,這個月獲獎金199元,現在她口袋里一共有多少元?讓學生來表演發獎金:先給王阿姨2張100元鈔(200元),王阿姨找還1元。還表演:小剛到商場購物,他錢包中有217元,買一雙運動鞋要付198元,他給“營業員”2張100元鈔,“營業員”找還他2元。2.將上面發獎金的過程提煉為一道數學應用題:王阿姨原有124元,收入199元,現在共有多少元?3.把上面發獎金的過程用算式表示:124+199=124+200-1,算出結果并檢驗結果是否正確。4.將上面買鞋的過程加工提煉成一道數學應用題:小剛原有217元,用了198元,現在還剩多少元?結合表演,列式計算并檢驗。5.引導對比,小結整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則。……練習反饋表明,學生“知其然,也應知其所以然”。
析建議:張教師主要用了抽象與概括的思想方法;李老師用了教學模型的方法,先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然后通過邏輯推理得出模型的解,最后用這一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從這方面加以論述。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3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數學是研究( 數量關系 )和( 空間形式 )的科學。
2、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 )、(普及性 )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全面 )、(持續 )、(和諧發展 )。
3、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
4、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組織者 )、( 引導者)與(合作者)。
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將數學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將數學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 )、(數學與思考)、(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四大方面。
6、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 )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7、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四基”包括(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兩能”包括(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教學中應當注意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二、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2、課程標準對解決問題的要求規定為哪四個方面?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數感”主要表現在哪四個方面?
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數量關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4、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有哪六個方面?
(1)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
(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
(5)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6)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點?如何評價估算?
①估算過程多樣
②估算方法多樣
③估算結果多樣
評價: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沒有對和錯之分,但有估算結果與精確計算結果
的差異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種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③數對
④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
三、運用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認識》的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請你依據課程標準對這一內容的教學目標加以簡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簡 評:
(1)全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2)具體(數量、數序、數感)。
(3)準確(會用、體驗、感知)。
(4)突出了學習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題:(每題4分,共40分)
1、6個好朋友見面,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次 )手。
2、地面以上1層記作+1層,地面以下1層記作-1層,從+2層下降了9層,所到的這一層應該記作( -8 )層。
3、有一個整數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數相同,則這個整數最大是( 19 )。
4、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書中說:“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雞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學四、五年級的同學去參觀科技展覽。346人排成兩路縱隊,相鄰兩排前后各相距0.5米,隊伍每分鐘走65米,現在要過一座長629米的橋,從排頭兩人上橋至排尾兩個離開橋,共需要( 11 )分鐘。
6、用繩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繩長13米;如果繩子五折量,則水面以上部分長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時4千米速度步行上學,沿途發現每隔9分鐘有一輛公共汽車從后面超過她,每隔7分鐘遇到一輛迎面而來的公共汽車.若汽車發車的間隔時間相同,而且汽車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車發車的間隔是( 63/8 )分鐘。 參考答案:由于汽車發車的間隔時間相同,且速度相同,
可以把兩車之間的距離看做整體“1”
汽車從小玲后面超過她,因此她與車的是速度差為車速-人速=1/9
汽車與小玲迎面而,因此她與車的是速度和為車速+人速=1/7
車速-人速+車速+人速=2車速所以車速=(1/9+1/7)÷2=8/63
公共汽車發車的時間間隔是:1÷[(1/9+1/7)÷2]=63/8分鐘
8、一個合唱隊共有50人,暑假期間有一個緊急演出,老師需要盡快通知到每一個隊員。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每分鐘通知1人。請你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最少花( 6分鐘 )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9、口袋里裝有42個紅球,15個黃球,20個綠球,14個白球,9個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 )個球才能保證 有15個球的顏色是相同的。
10、在統計學中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可以稱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下面給出一批數據,請挑選適當的代表。
(1)在一個20人的班級中,他們在某學期出勤的天數是:7人未缺課,6人缺課1天,4人缺課2天,2人缺課3天,1人缺課90天。試確定該班學生該學期的缺課天數。(選取:平均數)
(2)確定你所在班級中同學身高的代表,如果是為了:①體格檢查,②服裝推銷。(①選取:中位數②選取:眾數)
(3)一個生產小組有15個工人,每人每天生產某零件數目分別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數人超額生產,每日生產定額(標準日產量)就為多少?(選取:眾數)
16、《標準》中的四個目標大致可分為兩個領域: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其中, 知識與技能 、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屬于認知領域。
17、教學設計的一般的結構是: 概況 、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 教學反思。
18、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視不同班級情況而定。有的班級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可考慮采用引導發現法;有的閱讀課本習慣較強,也可適當采用自學輔導法。
19、問題生成的途徑有四個方面:其一,教學內容即問題;其二,教師提供問題;其三,學生提出問題;其四,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
20、數學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 、 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
21、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激勵)、(評價)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4
第一部分填空(數學課程標準基礎知識)(15分)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_基礎___ 性_普及____ 性和__發展__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___現實的_____ 、_有意義的___ 、_富有挑戰性的_ 。
3、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_模仿與記憶__ __動手操作_ 、__自主探索和_合作交流___ 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_認知特點___ 和__已有知識經驗_ 的基礎上。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年、月、日的認識》情境創設
上課時,教師為學生準備1994--2005年之間共十年的年歷表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討論。從這些年歷表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幾分鐘后學生匯報。
生1:我發現1999年是兔年,是從2月16日 開始的。
生2:我發現2001年是蛇年,是從1月24日開始的。
聽到這里,上課教師的表情凝重,可是學生的回答依然在這無關的信息上進行著,教學進入了尷尬的境地.原來教師發給學生的每一張年歷表的表頭上都有這樣的字眼:X年(X月X日開始)。
請你對此情境創設進行分析。如果是你講這節課想怎樣創設情境。(10分)
我們廣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問題的開放性,在數學探究過程中,設計出了大量的開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維空間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同樣存在了目的性不強,答案不著邊際的弊端,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答案,老師對他們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評價,但是,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評價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離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的數學課堂卻越來越遠。所以我們老師在設計問題題不僅要充分考試問題的開放性,更要考慮設計問題的目的性,你設計的問題應當明確,具體可測,大部分學生能尋求到比較正確的答案。
案例2: 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一年級數學的進位加法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35+7=
3 5
+ 7
——
4 2
當學生完成了豎式計算教師針對書寫進行評價時全班學生圍繞豎式中的進位點展開了討論:
生1:認為進位點應寫在十位和個位之間這樣我就明白它是一個進位點。
生2:我認為進位點應該寫在十位上這樣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數。
生3:我認為它應該寫成標準的1。
生4:我認為它應該寫成傾斜的點。
師:你們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師最喜歡的還是把它寫在十位上這樣我在加的時候就不會出錯。如果把它寫在十位和個位之間我會糊涂:它到底是個位的點呢還是十位的點呢?
……
問題:你認為教師在處理學生回答的問題時方法可取嗎?為什么?(10分)
笿:個人認為不可取,這道題應該是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吧,《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并且鼓勵“算法多樣化。”但是計算法則是學生討論能夠解決的嗎?像這樣抽象規律性的知識還有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是能通過學生討論能完成的嗎?
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35+7”有多少種計算方法上,比如:
算法一:35+5+2=42
算法二: 5+7=12 12+30=42
算法三:……
在此過程中,一定有學生提出用豎式計算的,那么就讓他來當小老師來講講,(本堂課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這個豎式列式的過程。會出現兩種可能:第一,他列的非常完美無缺,講解到位。那么教師或者學生可以提出,為什么進位要寫在十位上,并且要寫得很小?引發他和其他學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二,他列的對,但忘記了進位,或者出現你所敘述的學生三學生四那種錯誤的.寫法。那么其他學生一定會站起來將他寫的不對的地方指出來。在強調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掌握到了最關鍵的知識——豎式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第三部分問題分析及對策(30分)
當前有不少公開課氣氛活躍,上得很是熱鬧然而在熱鬧的背后卻少見了學生高質量的思維活動。作為教師你對這一現象怎么看?怎么辦?
參考答案:作為公開課氣氛活躍,具有可視性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數學課更應重視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只有表面的熱鬧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公開課。“課堂是師生生命歷程的一部分。”“要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命意識。”“讓生命涌動。”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在知識的探索,學力的發揮,在創造與發現欲上達到最佳狀態。使課堂教學獲取最佳效益。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老師用盡各種方法去調動,而學生的思維卻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跟著你的節奏去思考,而不是表面的繁華沒有實質的效果,我覺得兩者并沒有沖突,只是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去改進:(1)分 組 要 合 理 。 分 組 不 能 太 大 ,小 組 中 要 有 小 組 長 ,組 員 各 司其 職 , 誰 都 少 不 了 。(2)討 論 ,活 動 不 要 太 頻 繁 。小 學 生 也 需 要 冷 靜 的 思 考 過 程 , 不 要 一 個 問 題 還沒想清楚又來了一個。(3)不要為了要氣氛而特設出各種不必要的討論和活動,要切合學生實際。(4)不要為了完美的完成公開課而忽視一些突發的問題。
題目:我們走進課堂聽課,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回答問題好的總是那么幾個人,另外的一些學生有的認真聽別人講話,有的則心不在焉。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怎樣調整使另一部分學生也能參與你的課堂教學(不單指在一節課上)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想做為教師本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的設定,其次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注意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起全體學生和學習熱情,不能只把關注點放在少數幾個好學生身上,提 問 面 要 廣,同時要客觀準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要改變這種課堂局面,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對待發言積極的學生,要引發他們深入入思考,提高發言的質量;對待認真聆聽別人發言的學生,要肯定這種好的學習習慣,并適時地給與他們展示的機會,增 強學習 的 信心;對于那些心不在焉的學生,可以挑一些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答 對 了 ,及 時 表 揚,盡 量 使 他 們覺 得 自己 得 到 了 重 視,而 樂 于 聽 講,樂 于 發 言,同 時 還 要 注 意,老 師 在 提 出 問 題 后,要 盡 量 多 留 些 時 間 給學 生思考,并引導他們把答案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出來,老師可以適當與孩子起來說。如果問題的確有較大難度,老師可以適當引導、提示,把問題化解成幾個細小些的短問題,便于學生回答。這樣不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提升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遇到學生插嘴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學生插老師的嘴,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學生插同學的嘴,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作為教師你將如何對待學生插嘴?
答:在教學中如果遇到“學生插嘴”現象那么我們老師應如何去做呢?
一、等待給學生插嘴留有時空
等待非常重要,我們教師要做延遲判斷,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急于告訴學生。面對學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個自由想象的時空,這樣他們就會去判斷、去發現、去創新,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喝彩為學生插嘴添磚加瓦
《數學課程標準》在情感與態度中強調:學生應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經常為學生喝彩;這是因為:喝彩,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產生積極的、主動的、沖擊式的學習欲望。學生在老師的鼓勵、激發下,大膽想象、大膽猜測,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許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探索、發現與解決。
總之,學生插嘴現象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已見慣不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一概阻止,而應及時因勢利導,以使學生思維的火花由廖廖之星變燃燃之勢。
4、“‘自主學習’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而老師只在一邊串接一下教學環節、維持一下教學紀律就可以了。”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答: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因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有目的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意識和自我控制的學習方式,因此這是一種不聽命不依賴于別人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主體精神,是從物本到人本的提升,從認知活動到生命的提升,
自主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行動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誰也管不著的天馬行空式的學習態度。一味地對學生放任自流,只在一邊串接一下教學環節維持一下教學紀律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支持性的參與對學生來說更有意義,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如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決定了自主學習效率的高低,教師除了要在學生自主學習時串聯教學環節維持課堂紀律,保證活動有序進行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師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組織:組織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課堂上的師生情感交流,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2)教學:教師應提供學習目標或方法上的建議,幫助學生訓練技能提供反饋,解釋學習中的理論概念(3)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向更獨立更高層次的學習方式的過渡總之,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間的站位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
5、如何關注學生的情感,以促進教學?
一、合理地給予學生愛,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満足感。
二、寬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為他們的學習創造安全感。
三、減少模式化的教學設計,讓真實的生活走進課堂,給學生以真切,自然感。
四、鋪設臺階,讓每個學生都獲得發展,讓他們擁有學習的成就感。
五、結合多種形式進行教學,給予學生學習的愉悅感。
教師要是能在課堂上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情感,那我們的課堂肯定是成功的,有效的,但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善于關注學生的情感反饋,這樣我們才能根據實際對學生的情感進行調控,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洋溢教師關愛的課堂環境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激發起學習的動力。
6、結合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要想上好一堂課,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落實民主目標是關鍵。
一、在教學設計中整合三維目標,體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兩方面著眼,突出教學目標的全面性。現以實例說明: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九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
1、使學生初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能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操作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3、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第1條屬于知識技能目標,它含有“理解并記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和“會用公式進行計算兩個具體的目標。第2、3條則體現了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過程性目標。顯然,此教學目標體現整合。
二、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在過程中落實目標
教學目標一經確立,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目標去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去展開。
例如,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就應該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以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引入新課。(“轉化”的起點)
2、進入探求新知的環節后,可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再通過合作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明確轉化的方向。
3、動手實踐完成轉化。
讓學生通過剪、移、拼等操作活動,完成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此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沿高剪開”的必要性。(轉化的關鍵)
4、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教師應作小結并再現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啟發學生去感悟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思考目標)
5、保證課堂練習的質量和時間,以使學生牢記和熟用公式。同時教師要根據課堂交流和作業反饋信息,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度進行量化檢測。(落實知識技能目標、解決問題的目標)
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然后,帶著成功的喜悅,利用公式去解決求面積的各種實際問題整個過程完全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學生通過親歷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牢固掌握并熟練運用S=ah這個公式,而且對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初步體驗,在數學思維和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積累,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這樣的教學中,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目標都得到了落實,而且各個目標之間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而這正是實施新課程的目的所在。
第四部分 基礎知識
1、甲、乙、丙三人一起買了18塊糖平均分著吃甲付了11塊糖的錢乙付了7塊糖的錢等吃完后一算丙應該拿出9元錢。問甲、乙各應該收回多少錢?7.5元 、1.5元
2、甲、乙、丙、丁四人進行跳繩比賽賽前名次各說不一A說: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說: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說: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實際上上面三種說法各說對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幾名?1、4、2、3
3、有兩筐重量相等的蘋果甲筐買出15千克乙筐27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蘋果是乙筐余下的4倍兩筐蘋果各有多少千克?31千克
4、沿長、寬相差25米的游泳池跑4圈作下水前的準備活動。已知共跑了600米這個游泳池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250平方米
5、公路兩旁每隔120米豎立著一根電桿騎自行車從第一根電桿到第六根電桿處小王要1分鐘小李要50秒,現在兩人都從第一根電線處為起點騎車當小王騎到第八課電桿處時小李開始追趕幾分鐘小李追上小王。7分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5
(限時60分鐘)
一、填空題 (每空一分,共21分)
1、 國慶節掛彩燈,學校門口按“1紅2綠3黃”的順序安裝燈泡,那么第18個燈泡是黃色的,第37個—紅—-色的。
2、在小學階段學過的四邊形中,既為軸對稱圖形,又為中心對稱圖形的有——正方形—。
3、有8個千萬,9個萬,9個千和5個百組成的數寫作—80099500—,讀作八千零九萬九千五百,改寫成以“萬”作單位,保留一位小數約是—8010.0—萬。
4、用5個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22—平方厘米, 體積是—5—立方厘米。
5、兩個非連續自然數的和乘以它們的差,積是57,這兩個自然數是—11—和—8—。
6、在一個比例式中,兩個比的比值等于2,而這個比例的兩個外項是10以內相鄰的兩個 合數。這個比例式是—9:4.5=8:4—。
7、做一個圓柱形的無蓋水桶,底面直徑為6分米,高8分米,至少要用——平方米的鐵皮, 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升。
8、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角色做出相應的改變,《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 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引導者和組織者 、合作者 。
9、《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10、在評價中,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二快樂選擇(每題3分,共15分)
1、一個長方體和一個圓錐體的底面積和高分別相等,長方體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 A)。
A、3倍 B、2/3 C、2倍 D、無法確定
2、一個比的前項是4,當它增加8時,要使比值不變,后項必須(C )。
A、增加8 B、擴大2倍 C、乘以3 D、擴大8倍
3、一條直線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有多少種分法。( D)
A、2種 B、4種 C、8種 D、無數種
4、下面四個數都是六位數,N是比10小的自然數,S是零,一定能被3 和5整除的數是(B )。
A、NNNSNN B、NSNSNS C、NSSNSS D、NSSNSN
5、甲乙兩人同時騎車由A地到相距60千米的B地,甲每小時比乙慢4千米,乙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處與甲相遇,則甲的速度為每小時(B)千米。
A、10 B、8 C、12 D、16
三、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每題4分,共8分)
8.97÷1/3+8.97×97 5.4×1.25+1.25×3.2-0.6×125%
四、解方程(每題4分,共8分)
500х×3/4=60×25 3.2χ-4×3=52
五、簡答題(每題4分,共12分)
如何測量一個土豆的體積?
六、解答下面各題(每題6分,共18分)
1、 一張長6.28米,寬1.2米的鐵皮,加工成一個圓柱后,它的體積是多少?(3.768立方米)
2、 有兩組數,第一組數的平均數是12.8,第二組數的平均數是10.2,而這兩組數總的.平均數是12.02,那么第一組數的個數與第二組數的個數比是多少?(7:3)
3、 希望小學要買60個足球,現有甲、乙、丙三個商店可以選擇,三個商店足球的價格都是25元,但各個商店的優惠辦法不同。 甲店:買10個足球免費贈送兩個,不足10個不贈送。 乙店:每個足球優惠5元。 丙店:購物每滿200元,返還現金30元。 為了節省費用,希望小學應到哪個商店購買?(乙店)
八、教學案例分析(12分) :
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16頁有這樣一題:
例4 ,街心花園中圓形畫壇的周長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一位教師在出示例題時,漏抄了“圓形”二字,結果,學生試做時,出現下面情景: 生:(小聲地)老師,這道題不能做,缺少條件,沒說什么形狀。師:(一時語塞沉思后)請同學們停一下筆,會做這道題的舉手。這時,大多數學生舉起了手。 師:(指一名沒有舉手的)你不會做嗎? 生:我覺得這道題差一個條件,補上“圓形”條件就能做了。 師:對,確實差一個條件。其實,我并不是有意掉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漏掉了“圓形”二字。還好,幾個細心的同學及時發現并提了出來。這里我要說一聲“謝謝!”,老師不是完人,老師也有缺點和錯誤,希望同學們以后多提意見。 這時,已舉了手的又慢慢放下了,目光注視著老師。師:現在,我看這樣,不加“圓形”二字,這街心花壇的形狀您將如何設計呢?要求周長還是18.84米,先設計圖形,再求花壇的面積,行嗎? 生:行! 師:小組合作設計,比一比,哪一組設計的圖形多。 小組匯報: 設計方案算理 生1: ○ (18.84÷3.14÷2)2×3.14 生2: □ (18.84÷4)2 生3:(18.84÷3.14÷2)2×3.14×2 生4: 先設一直段邊為ⅹ米,2ⅹ+3.14ⅹ=18.84生5: (18.84÷6)2×2 生6: (18.84÷3÷3.14÷2)2×3×3.14 生7: (18.84÷8)2×3 ......師:同學們設計的真漂亮,祝賀你們——未來的設計師。請你們把自己設計的最漂亮、最合理的花壇面積算出來,好嗎?生:好!……
請您結合課標和新的教學模式,對本案例加以分析、評價
答:一、教師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充分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方向,充分利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理念,迅速掌握學生此時此境的心理狀態,做好了一個良好的應變準備。隨后采取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應變措施。
二、面對寫漏了條件的錯誤被學生發現后的教師采取了靈活的處理。教師在這節課能巧妙解決出現的問題、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化了學生的情感,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主動承認自己失誤的同時,表揚了學生細致分析問題的態度,更是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激勵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這樣可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完成課堂教學計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三、及時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及時有效的評價就如一劑良藥,起到催化激勵的作用。教師關注評價的結果更關注評價的過程。
實踐證明,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情感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智力,達到教學中的認識目的,必須從加強情感教學入手。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6
一、教育理論、心理學試題(16分)
1、選擇題(10分)
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思想最早出自( B)。
A.《學記》 B.《論語》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C)
A.教書 B.育人 C.教書育人 D.帶好班級
⑶對小學生的輿論起主要導向作用的是(B )。
A.班干部 B.教師 C.學生自身 D.學生領袖
⑷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最高層次需要是(D )
A、生理與安全需要 B、社交與尊重需要
C、求知與審美需要 D、自我實現需要
⑸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能力是( C)的總和。
A.知識與能力 B.智力與能力
C.體力與智力 D.體力與能力
2、寫出你最崇拜的兩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字
主要教育思想
他(她)的教育名言
二、《數學課程標準》知識試題(22分)
1、填空題(18分)
⑴《數學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并從 知識與技能、 數學思考、 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⑵在各個學段中,《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四個學習領域。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 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 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⑷新課程中的'數學評價,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2、簡答題(4分)
學生的數感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數感主要體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理解運算的意義,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
數學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試題(60分)
⑴科知識(23分)
⑴小紅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這一排共有(25 )人。
⑵6個好朋友見面,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手。
⑶把一個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的長方體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 37.68立方分米)。
⑷把一張長250厘米,寬180厘米的長方形紙,剪成若干小正方形,至少可以剪(450 )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00 )平方厘米。
⑸某小學四、五年級的同學去參觀科技展覽。346人排成兩路縱隊,相鄰兩排前后各相距0.5米,隊伍每分鐘走65米,現在要過一座長629米的橋,從排頭兩人上橋至排尾兩個離開橋,共需要( 11)分鐘。
⑹一個圓錐形狀的沙堆,占地面積的周長是25.12米,高3米,這堆沙的體積是(50.24 )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噸,這堆沙重(85.408 )噸。
[7]修路工人計劃修5條筆直的公路,并在被公路分割開的每一個區域內各修一幢樓房,最多可以修( 16)幢樓。(1+1+2+3+4+5=16)
[二]解答題(每題6分)
1.一個運動員爬山,從A地出發上山的速度每小時4.4千米,原路返回的速度為每小時5.5千米。求這位運動員上、下山的平均速度。(44/9km) 2÷(1÷4.4+1÷5.5)
2.同學們排隊,如果每行站9人,則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則少20人。一共站了多少行?共有多少學生?(37+20)÷(12-9)=19行 19×9+37=208人
3.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第一小時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16千米,這時距離乙地還有94千米。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94+16)÷(1/7×2)=385千米
4.求陰影部分面積。
[三]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
案例:
一次數學新授課中,我按照事先設計的教案圓滿地完成了授課的任務,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課后,一位學生拿著她的課堂本找到我,說:“老師,您剛才在課后的練習中出的這道應用題我是這樣做的,您看這種做法對嗎?”我看了一眼答案,發現答案不對,于是不加思索地說:“做錯了,再回去認真思考,找找錯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著本子走回了座位。臨上課時,她又一次找到我,說:“老師,我一直在想這道題,我總感覺這道題我這樣做也是對的。”看著她那堅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練習本,仔細地看起來。結果發現,她的解題方法同樣正確,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樣。
回到辦公室,我認真地將那道題進行了研究,原來由于自己的一時疏忽,使題目的數據間產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題出現了兩種答案的情況發生。
第二天,在我的數學課上,我首先對這位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向老師挑戰的勇氣大加表揚,并鼓勵其他的學生再對這道題進行探究。此時,學生呈現出高漲的學習熱情,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或靜心思考、或熱烈討論,結果又產生了好幾種解題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針對這種情況,我啟發學生進一步對老師當初的編題進行質疑,尋找解決辦法。很快,題目中數據存在矛盾的問題被學生找到了,并通過再一次的商討,編寫出了正確的應用題。
這堂課上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更歡迎今天這種教學的方式,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得那樣興趣盎然!
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這位老師的教學案例給你帶來了哪些思考?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應該如何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的需要呢?(從教師觀、學生觀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等方面進行反思)
答:文段中有幾句關鍵的句子,值得注意:
1.第二天,在我的數學課上,我首先對這位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向老師挑戰的勇氣大加表揚,并鼓勵其他的學生再對這道題進行探究。
2.這堂課上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更歡迎今天這種教學的方式,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得那樣興趣盎然!
3.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
這三句,應該是最重點的,也是作者想要闡述的東西。實際上,我覺得,這個案例可以寫成一篇優秀的小學教學研究論文。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應該鼓勵學生質疑的精神,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應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多角度思考,多多和老師互動。
新形勢下的要求,就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要求,就是自主創新,學生、教師,在日益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都需要自主創新的精神。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7
理論知識部分
一、填空
1、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_。
2、_這次課程改革__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
3、“課程”一般是指實現學校教育培養目標而設置的教學科目及其_目標_,內容_和_進程_的總和。
4、小學數學課程應培養學生具有計算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斷
1、“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V )
2、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V)
3、在新課程中,教材提供給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線索,而不是惟一的結論。(V )
4、教師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是既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X)
5、在新課程中,課程評價主要是為了“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從而促進兒童的發展。(X )
6、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更加主動地參與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V )
三、選擇題
1、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 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 D、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2、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 (A )
A、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B、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C、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D、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
3、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_課程,自小學_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_課時。(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選修 3 3 D、選修 3 4
4、“新教材一方面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新成果……”這主要說明新教材(C )
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現成的結論。②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③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統一。④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主要條件是 (D )
A、堅持學習課程理論和教學理論 B、認真備課,認真上課
C、經常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
四、簡答題
關注學科還是關注人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這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在這里,“關注人”的含義是什么?
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6分)
五、案例分析題
教學設計一:在教學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講授如下:連接AC,因為三角形ABC與三角形CDA的三邊分別相等,所以,這兩個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積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命題得到證明。然后,教師列舉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邊形,要求學生求出它們的面積,結果每個問題都正確解決了。下課前,教師又布置了十幾個類似的問題作為家庭作業。
教學設計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即如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一個長方形,然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并獲得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
請問:兩則教學設計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有何不同?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教學設計一”中的教師采用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沒有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讓學生主動應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探索。(3分)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這種方法,將使學生形成接受學習的方式,只會模仿,不會靈活運用,更不會創造。(5分)
“教學設計二”中的教師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展開知識發生的過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從而得出結論。(3分)這種教學方法將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5分)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8
第一部分 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選項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
1.包括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環節的課的類型是(D)。
A.單一課 B.活動課 C.勞技課 D.綜合課
2.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的著作是(C)。
A.《周髀算經》 B.《孫子算經》 C.《九章算術》 D.《幾何原本》
3.教學評價的數量化原則主張評價應盡可能(C)。
A.定量 B.定性 C.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4.我國中小學學生集體的基本組織形式是(A)。
A.班集體 B.學生會 C.少先隊 D.共青團
5.中小學智育的根本任務是(B)。
A.傳授知識 B.發展學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養個性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0分)
6.數學課程目標分為__知識與技能__、_數學思考_、_解決問題_、_情感與態度__四個維度。
7.“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的智力在教師指導下的_潛在_發展水平。
三、簡答題(5分)
8.新課程為什么要提倡合作學習?
.答: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一個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有:(1)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3)有利于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4)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品質;(5)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
第二部分 數學專業基礎知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
1.下圖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正確的算式是()。
A.3×4×3 B.4×4×3 C.3+3×4 D.3×(4+4)
2.下面的分數中,不是最簡分數的是(B)。
A.2/5 B.24/36 C.9/7 D.12/19
3.某種服裝原價為200元,連續兩次漲價a%后,售價為242元,則a的值為(B)。
A.5 B.10 C.15 D.21
4.O1和O2的坐標分別為(-1,0)、(2,0),⊙O1和⊙O2的半徑分別是2、5,則這兩圓的位置關系是(D)。
A.相離 B.相交 C.外切 D.內切
5.用每千克28元的咖啡糖3千克,每千克20元的奶糖2千克,每千克12元的花生糖5千克,混合成“利是”禮品糖后出售,則這種“利是”禮品糖平均每千克售價為(B)。
A.18元 B.18.4元C.19.6元 D.20元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
A.絕對值最小的數是零 B.近似數0.5410的有效數字有三個 C.若a為非負實數,則a2=a D.若x=1,則x2-1x+1的`值為零
7.火車票上的車次號有兩個意義,一是數字越小表示車速越快,1~98次為特快列車,101~198次為直快列車,301~398次為普快列車,401~498次為普客列車;二是單數與雙數表示不同的行駛方向,其中單數表示從北京開出,雙數表示開往北京,根據以上規定,杭州開往北京的某一直快列車的車次號可能是(C)。
A.20 B.119 C.120 D.319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18分)
8.38=(3)∶(8)=(37.5)%=(0.375)(填小數)。
9.甲乙兩地相距150千米,畫在一幅地圖上是3厘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從這幅地圖上量得乙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5厘米,乙丙兩地間的實際距離是()千米。
10.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8個紅球和4個黃球,從中任意摸出1個球,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是(),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最大。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11.甲數的13等于乙數的15,則甲乙兩數的比是5∶3。(X)
12.圓柱的底面半徑擴大5倍,高縮小5倍,圓柱的體積不變。(X)
13.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齡比是5∶8,今年他們的年齡之比不變。(X)
14.兩個質數的和一定是合數。(X)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3分)
15.28-[19.08+(3.2-0.299÷0.23)]×0.5
16.13-1-(2004-2)0+(-2)2×116+12-1
17.8.4加上一個數的40%等于12,求這個數。(用方程解)
五、操作題(2分)
18.用下面的線段作為一條邊,A點為頂點,畫一個高是2厘米的平行四邊形。
六、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
19.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個,雨天每天只能采12個。它一連幾天采了112個松子,平均每天采14個。問這幾天當中有幾天有雨?
112÷14=8天 (20×8-112)÷(20-12)=(160-112)÷8=48÷8=6天
20.甲、乙兩小學原有圖書本數之比是7∶5,如果甲校贈給乙校750本,乙校又回贈給甲校100本,那么,甲、乙兩校的圖書本數之比變為3∶4。問甲、乙兩校原有圖書各多少本? 7+5=12 3+4=7 (750-100)÷(7/12-3/7)=650÷13/84=4200本 甲甲:4200×7/12=2450本乙:4200×5/12=1750本
21.某制衣廠現有24名制作服裝工人,每天都制作某種品牌襯衫和褲子,每人每天可制作襯衫3件或褲子5條。
(1)若該廠要求每天制作的襯衫和褲子數量相等,則應安排制作襯衫和褲子的各多少人? 解:(1)設應安排x名工人制作襯衫,依題意列方程:
3x=5(24-x)。
解得x=15.24-15=9(人)。
(2)已知制作一件襯衫可獲得利潤30元,制作一條褲子可獲得利潤16元,若該廠要求每天獲得利潤不少于2100元,則至少需要安排多少名工人制作襯衫?
解:設應安排y名工人制作襯衫,依題意列方程
3×30y+5×16(24-y)≥2100。
解得y≥18。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9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反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構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主要體現的是(C)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規教育
2.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稱為(A)
A.終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職業教育D.義務教育
3.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B)
A.啟發式教學 B.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C. 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從做中學”的是(C)
A. 布魯納B.康德C.杜威D.盧梭
5.心理學家提出了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據是身心發展的(B)
A. 順序性B.階段性C.不平衡性D.互補性
6.決定教育領導權的是(D)
A. 生產力B.科學技術C.文化D.政治經濟制度
7.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B)
A.素質教育B.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C.應試教育D.著名學者的學說
8.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B)
A.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B.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C.重視高尚品德的培養D.重視勞動品質的培養
9.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否則就是違反了學生的(C)
A.人身自由權B.人格尊嚴權C.身心健康權D.陷私權
10.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A)
A. 多樣化B.專業化C.單一化D.崇高化
11.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D)
A.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B.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
C.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D.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
12.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D)
A.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思想政治教育C.課外活動D.教學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趔,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趔。”這體現了教學的(B)
A. 直觀性原則B.啟發性原則C.鞏固性原則D.因村施教原則
14.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D)
A. 了解學生B.融洽的師生關系
C.先進的教學設備D.備課
15.受測驗長度影響的測驗質量指標是(A)
A. 信度B.效度C.難度D.區分度
1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會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7.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的是德育的(D )
A.導向性原則B.疏導原則
C.教育一致性與連性原則D.因析施教原則
18.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
A. 認知模式B.體諒模式C.社會模仿模式D.說理教育模式
19.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叫作(C)
A. 常規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標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C)
A. 年齡影響力B.性別影響力C.個性影響力D.學術影響力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60分)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1個小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的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正規教育的主要標志是近代以_學校教育_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稱制度化教育。
22.從一門規范學科的建立,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角度說,通常以德國的__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___為標志。
23.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___精神文化_、__制度文化_的統一體。
24.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__質量標準___和總的__規格要求__,是各級各類學校工作遵循的總方針。
25.未成年學生享有的主要權利概括起來有_人身權_和_受教育權。
26.師生關系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_授受_關系,在人格上是_民主平等__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_相互促進_關系。
27.教學大綱一般由__說明部分__和___本文部分_組成。
28.講授法可分為講述、__講解和_講演_三種方式。
29.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_京師同文館。
30.我國德育的基本途徑是__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__。
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輔導、_生活輔導_和擇業指導。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2.簡述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 答:(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33.當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34.素質教育的內涵是什么? 答:(1)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它強調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35.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答: (1)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2)內容正確;
(3 )方法得當;(4)表達清晰,組織嚴密;(5)課堂氣氛熱烈。
36.簡述我國德育過程的規律。1)學生的知、情、意、形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四、論述題(本大題只有1個小題,滿分10分)
37.林老師今年接了一個新班,他應該如何帶領同學們組建這個班的班集體?
答:(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目標是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共同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統一,才能推動班集體的發展。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班級發展的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都會有一批團結在教師周圍的積極分子,他們是帶動全班同學實現集體發展目標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隊伍是培養班集體的一項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班集體的正常秩序是維特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教師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班集體是在全班同學參加和種教育活動中逐步成長起來的,而各種教育活動又可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為集體出力并顯示自己的才能。設計并開展班級教育活動是教師經常性工作之一。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愿的反映。正確的班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同化、激勵作用,是形成、鞏固班集體和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注意培養正確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集體的一些現象與行為進行評議,要努力把輿論中心引至正確的方向。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 10
一、選擇題(1-16單項選擇,17-20多項選擇)
1、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C)過程。
A交往互動B共同發展C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
2、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B)、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數學思考B過程與方法C解決問題
4、《數學課程標準》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A)的動詞。
A過程性目標B知識技能目標
5、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聯系生活學數學B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C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6、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該以(A)評價為主。
A、過程B、結果
7、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A)
A、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B、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性
C、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D、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
8.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自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置。
C)A.一、B.二、C.三、D.四
9.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終極目的是(A)
A.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B.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C.強調學科內容的歸納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10.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A)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D.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11.“新教材一方面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新成果……”這主要說明新教材(C)
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現成的結論
②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③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統一
④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12、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C)。
A組織者合作者B組織者引導者C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1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六項具體目標有:轉變課程的功能、建立合理
的課程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和(A)。
①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②建立發展性的評價觀③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
14、情感與態度的發展主要強調兩個方面。(B)
①學生對數學的認識②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③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
15、數學思維的特性主要有(C)。
A概括性問題性相對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 C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
16、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A)的過程。
A.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于個性B.主動和被動的生動活潑的
C.生動活潑的被動的富于個性
17、數學基本能力分為(AB)
A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B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C其它數學能力主要指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的能力。
18、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AB)之上。
A.認知發展水平B.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
19、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ABC)。
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B.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C.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ABCDE)。
A.數感B符號感C空間觀念D統計觀念E應用意識及推理能力
二、填空題
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
2、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
等四個方面做出了闡述。
4、《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四個學習領域。
5、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6、“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7、有學者將數學課程的目標分為三類:第一是實用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第三是推理知識。
8、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9、“大眾數學”必將成為我國21世紀上半葉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旋律。
10、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學習。
11、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
12、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13、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14、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15、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更為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
16、數學思維的特性主要有計算、推理、判斷。
17、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18、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19、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0、(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21、新課程標準中的四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2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5、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性)。
26、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27、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8、學生是數學學習的評價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與(合作者)。
29、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闡述。
30、《數學課程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等四個學習領域。
31、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小明買了96個蘋果和108個梨子送給汶川災區的兒童,要使每個果籃里兩種水果都有,同種水果的個數相同且沒有剩余,最多要準備(12)個果籃。 (就是求96和108的最大公因數)
有20位小朋友,其中任意十個人的平均身高都不小于1.5米,那么其中身高小于1.5米的小朋友,最多有(9)人(最多9個,因為如果正好抽最矮的十個人,其中至少有一個>1.5M才行)
在正方形鐵皮上剪下一個圓形和扇形,恰好圍成一個圓錐模型(如右圖)。如果圓的半徑為r,扇形半徑為R,那么r:R=(1:4)。
∵扇形的圓心角是90°,扇形的弧長=圓的周長,
2πR/4=2πr,R/4=r,
∴r:R=1:4。
甲、乙、丙三人同時從A地向B地跑,當甲跑到B地時,乙離B地還有30米,丙離B地還有40米;當乙跑到B地時,丙離B地還有16米。A、B兩地相距多少米?(6分)
解:設AB相距X米。
當乙跑了30米跑到B時丙跑了40-16=24米
所以乙,丙速度之比為30:24=5:4
相同時間內路程之比為5:4
即(X-30):(X-40)=5:4
解得X=80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你對以下兩位教師小結課堂教學的看法。
在一節數學課末的小結中,兩位執教老師的設計分別如下:
王教師:“今天,我們學的是什么內容?”“你們學會了嗎?”“你們學的開心嗎?”
施老師:“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答:王教師的小結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表面的回顧,“你們學的開心嗎?”充分尊重了學生,但是也可能知識走過場而已,并沒有起到真正的實質性的效果。
施教師的小結重視了學生的掌握反思,使學生學會總結、學會反思。
下面陳述的是一個學生在數學考試講評后所撰寫的日記,你認為教師的評價有不當之處嗎?請你結合案例和教學實際,談談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科學地處理考試評價的結果?
失敗,唉!
我最難忘的是四年級的一次期中考試。考試的時候,我很緊張,不過一想到考試完就可以玩電腦游戲,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認真地做卷子,不一會兒就寫完了。過了幾天,老師把卷子發下來分析試卷,一看自己是83分,比以前進步了,心里很高興,還不錯。可老師分析試卷的時候,我和同桌說了幾句話,老師走過來叫我不要太興奮,說別看83分,是48名,全班倒數第四。我的頭立刻就低下去了。我考得再好總也考不過大家。我總是失敗,唉!
答:對評價結果的處理是評價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對評價起著導向作用。評價結果的呈現有定理和定性兩種方式。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第一學段應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現;在第二學段應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描述,以定性描述為主。考試結果的評價應汲取定量、定性描述各自的優勢,恰當地給出一個等級,同時給出客觀的評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應體現一種“發展性評價”的理念: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角的度量》教學片段
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在讓學生自主認識量角器的各部分組成之后,教師組織學生拿出練習紙,嘗試測量一個銳角的度數。
之后,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匯報。
生1:我是這樣量的:先用量角器上20度的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對齊,再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是90度的刻度線,那么這個角就是90度。
教師面露難色,遲疑了一下:你們覺得生1的量法可行嗎?
生2:我認為生1的量法是不對的。因為書上說,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時,應該用零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對齊,生1沒有用到零刻度線,所以是不對的。
生3:他量出的度數也是不對的。
大部分同學都同意生2與生3的想法。
教師對以上學生的意見采取了默許的態度。
接著,老師用課件出示了一道事先設計好的辨析題,說:同學們,有一位同學在測量一個80度角時,是這樣測量的——先用量角器上10度的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對齊,再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是90度的刻度線。你們說這個同學的測量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個角的度數嗎?
聽課的老師嘩然。學生面對這個問題也顯得非常茫然。最后,在老師的“強力”引導下,學生才勉強同意這種量法的可行性,并歸納出90—10=80(度)的計算方法。
答:從深層面上思考,我們就不難發現,執教老師遇到的困惑其實是面對課堂上出現的“非預設生成”,教師怎樣有效地駕馭課堂的問題。
我認為,當前教師要有效地駕馭課堂,應該用好兩大法寶:教學預設和教育機智。
(1)備課時,教師要盡可能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非預設生成”。
在本案例中,執教教師在教學預設上無疑上下了一番苦功的。從他的課堂實踐來看,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水平作了充分的預設,并且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度數的方法教學之后,專門在教學課件中埋下伏筆,設計了“不對零刻度線”的度量方法的辨析題。
但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學情沒有完全吃深、吃透,因此,教師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在自己嘗試測量的時候,不會出現不對零刻度線的方法,而僅僅將“不對零刻度線”的度量方法作為學生學習方法的一種拓展和延伸,展示和傳授給學生。從而直接導致老師陷入了一種“想說非預設生成來得真不是時候”的尷尬境地。
(2)面對課堂上出現的“非預設生成”,教師要運用教育機智,靈活應對。
在本案例中,對于學生“提前”拋出的這個“定時炸彈”,教師不能后退,完全應該迎上去,抓住這個契機,順應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時對預設的課堂流程進行調整。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應該讓教案爛熟于心,另一方面,教師要千萬避免讓教案束縛了自己的思維,成為自己與學生交流的絆腳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讓自己跟著學生的思維走,而不是讓教案帶著走。
14.請你從好課標準中“大氣”的緯度來談談你對本案例的看法。
例:《年、月、日》
課一開始,老師就大膽地設問:“同學們,你們已經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生: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365天;每月的天數可能是31天、30天、29天或28天;有些時候,一年是366天等等。
師:你們能把這些知識簡單地整理一下嗎?
學生試著整理,之后匯報。
師: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想學習哪些知識?
生:每月的天數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七、八兩月都是31天?什么叫閏年?等等。
師:小組里商量一下,這么多問題中,你已經能解決哪些問題呢?還有哪些問題還不能解決?
……
答:年月日的知識,學生多少都知道一些,或者不全面,或者有偏差。針對這個實際學情,教師并沒有回避學生的學習基礎,沒有過多地顧慮學生的思維可能會打亂整節課的整體部署,而是主動出擊,大膽地讓學生說出“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先找準他們的學習起點,接著再讓他們說說“還想學點什么”,找準學生已有知識的生長點,以期實施“自助餐”式的教學。這樣的課堂就是大氣的課堂。
經常聽到教師抱怨:
這道題是課本上的例題,
課上反復強調過,甚至做過很多遍,還是有這么多學生不會做!某某同學真是太笨了,
那么多同學考了滿分,他卻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沒辦法
這是由教師錯誤的學生觀所導致的。
1、學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師向其任意灌輸知識。2、不同的學生在每一科的學習上存
在著差異,用同一標尺去衡量是不科學的。
3、教師應該把這種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嘗試用新的教育教學觀去分析,尋找合理的解釋。
場景1
一位教師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一課時,在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6-7這樣一個算式之后,馬上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應該怎樣計算16-7。
場景2
某校四年級六班有56名同學,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課“秋游計劃”一課時,在讓學生合作制訂購買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錢數之后,又設計了一個活動——乘車與買門票。“一輛大客車可坐50人,每輛300元;一輛中型客車可坐30人,每輛200元。個人票每人10元,團體票每人8元(10人為一組)。”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這些數據,討論交流應該怎樣租車、怎樣購買門票比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計算器)。
場景3.
一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課“克和千克”一課時,讓小組合作稱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小組匯報時,有一個學生說:“我稱的是豎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師問道:“是8克嗎?”坐在旁邊的學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這名學生終于說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題:場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場景2在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計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場景3中為什么會出現第一次說是8克而第二次說是85克的情況呢?
案例分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于是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交流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給予了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合作”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現象1中,由于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也缺少合作交流的愿望,盡管教師安排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由于時機把握得不好,不可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現象2中,學生第二次合作學習的效果不會理想,有的學生會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會互相玩計數器。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合作學習的時機不當,大多數學生仍然沉浸在第一次合作學習的情境之中,因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現象3中為什么會出現第一次說是8克而第二次說是85克的情況呢?因為二年級的學生無法通過常識來判斷自己匯報的數據是否正確,那么他的數據的惟一來源就是測量的結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是因為小組里沒有人做記錄。這不僅涉及到對測量數據的嚴謹科學態度的養成問題,更在于小組里沒有明確的分工,因而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這樣一來,合作學習真正的價值就被抹殺了。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小學升學考試題及答案10-15
小學升學數學考試題及答案10-22
小學升初中考試題及答案10-15
小學數學教師考試題10-16
小學升初中語文考試題及答案10-15
小學數學畢業考試題及答案10-16
photoshop考試題目及答案09-20
photoshop理論考試題及答案12-05
photoshop考試題「附答案」03-06
Adobe認證考試題及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