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技巧之教學技能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技巧之教學技能:結課技能
一、結課及結課技能
結課是指課堂教學在結尾階段的教學,也叫斷課。它雖占課堂教學的比例不大,卻是不容忽視的。
結課藝術是構成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因素。成功的結課,不僅對教學內容起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拓展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達到“課雖結而趣無窮”的效果。
結課技能是教師在一個教學內容結束或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終了時,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歸納總結、重復強調、實踐等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新技能進行及時的鞏固、概括、運用,把新知識新技能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認知結構,并為以后的教學做好過渡的一類教學行為。
結課技能不僅應用于一節課的結束、一章知識的結束,也經常應用于相對獨立的教學階段的結尾。
一堂生動活潑的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人勝,“終曲”余音繞梁。“善始善終”才算一堂優質課,導人是“起調”,結課是“終曲”,完美的教學必須做到善始善終,故結束技能與導人技能一樣,是衡量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課堂教學的結尾,要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將學生所學的分散的知識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的教學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課堂教學的結尾,如同聚光燈一樣,收攏學生紛繁的思緒,幫助他們清理思路、梳成“辮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了然于胸,變瞬時記憶為長時記憶,永志不忘。課堂教學的結尾,又好像推進器,它指引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向新知進軍,激勵學生不斷向新的高度攀登。所以,結課技能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教師展現智慧的環節。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繪鳳,重在點睛。”唯其如此,教學才能收到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
二、結課的功能及要求
(一)結課的功能
1.鞏固強化知識
課堂結束是一種“及時回憶”。知識的再次重復、深化,會加深記憶。依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課堂及時回憶要比六小時后回憶,效率高出四倍。課堂結束可以將知識信息從原來的瞬時性記憶轉化為短時記憶或長時記憶,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2.總結概括知識
總結是結課的最大特征,也是結課的首要任務。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收口”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的再一次的提綱挈領的概括和歸納。
3.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通過恰當的結課.可以幫助學生作一番簡要的回憶和整理,理清知識脈絡,便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使學生容易從復雜的教學內容中簡化儲存的信息。
(二)結課的要求
1.科學準確性
結課要以科學為指導,向學生傳授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并結合教材自然地進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開河。
2.重點明確性
結課應從教材內容出發,緊扣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方法,或從重點難點處點撥,或從智力開發、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導,針對性強,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富有啟發性
結課應重點突出,切中要害,畫龍點睛恰到好處,語言精煉干凈利落。要給學生以啟發,要“點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無窮”。這樣才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起思維火花,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雋永。
4.語言趣味性
在設計結課時,應重視在“趣”字上下功夫,盡可能設計得生動活潑,有趣味,使學生樂學。切忌從頭到尾簡單重復。
5.恰當緊湊
學生實踐活動及內容要安排合理恰當,要求明確,作業數量恰當。結課環節的安排要緊湊,不要拖堂。
6.結構完整性
結課是教師在一堂課的最后二三兩分鐘里對本課教學內容的階段性總結。要避免“虎頭蛇尾”,不要時間寬松,則重復噦嗦,信口開河。時間緊了,則三言兩語,草草收兵。結課要做到與導課遙相呼應,要注意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藝術性。
7.方法多樣性
結課有法,但無定法。它要求教師匠心獨運,既要知常又要曉變。因此,在設計結課時,一定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不同、知識的難易、學生的特點等各方面情況,形式要新穎,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結課時,各種方法可以綜合利用。總之,結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結課也是藝術,應有“畫龍點睛”之效,不可忽視。
三、結課的過程及方法
(一)結課的過程
在結束一節課或一個課題時,主要包括簡單回憶,提示要點,檢驗結果,鞏固應用,拓展延伸五個環節。具體的含義如下∶
1.簡單回憶。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回顧,整理認識的思路。
2.提示要點。指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必要時可做進一步的說明,進行鞏固和強化。
3.檢驗結果。提出問題或采用其他形式檢驗學習結果。
4.鞏固應用。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應用中解決新的問題,鞏固知識,并進一步激發思維。
5.拓展延伸。有時為了拓展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或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系統,需要在結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擴展延伸。
(二)結課的方法
教學結課的形式與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科目、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情況或課堂臨時出現的情況靈活選用、努力創新,不要拘泥于形式、死板單調。
1.自然結尾法
正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師所講一堂課的最后一個問題的最后一句話落地,下課的鈴聲正好響起,這便是自然式結課。這種結課方式要求教師精于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結構,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和時間,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結果。
2.懸念留疑法
葉圣陶說∶“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個完了。”懸念式結課,即結課時留下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懸念效應。好的懸念設置能誘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能激發學生思維想象的浪花,能使學生產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為此,教師要認真研究、仔細分析,設計好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造成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一位老師對《少年閏土》結課設計如下∶
“同學們,‘我’和少年閏土結下了深厚情誼,離別時難舍難分。那么,三十年后他們又見面了,會怎么樣?(學生循著課文思路,紛紛自圓其說)大家說了很多,可惜都沒說對。(學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實的情況是,閏土一見‘我”便喊了一聲‘老爺’。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課后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就會明白了。”網開一面,欲擒故縱,既強化了教學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3.前后照應法
前后照應法指教學結束與起始相呼應,使整個教學過程前后照應的方法。回應的內容包括開頭設置的懸念、問題、困難、假設等,是懸念則釋消,是問題則解決,是困難則克服,是假設則證實或證偽。回應法使教學表現出更強的邏輯性,讓學生豁然開朗,頓開茅塞,同時還使學生產生一種“思路遙遙、驚回起點”的喜悅感,有助于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教學案例如下∶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內容時,有的老師在課題引入時采用“提出問題’巧布懸念”,先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x2—15x--100=0,得出兩個根為20和5。姐姐走過來’剛看了一眼就說∶“你做錯了。”姐姐是怎樣看出來的?有的學生脫口而出∶“驗根。”教師強調∶由題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間作出判斷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驗根的方法。(學生點頭)
當老師講完“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韋達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再次考慮課前提出的問題,學生恍然大悟,齊答∶“是利用了韋達定理”。
4.知識延伸法
一堂有品位的好課,不只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是把結束作為一種新的開始,即把結課作為引導學生聯系課堂內外的橋梁,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能力在課外得到延伸、擴張、充實,真正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教學案例如下∶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你還知道人們從什么地方得到啟示,發明了什么?”……同學們一下子舉出了十多例子,興趣很濃,教師延伸提出一個問題“你從什么得到啟示,覺得可以發明什么?”這樣就把學生從課堂上激起的學習興趣延續到課外,鼓勵學生去探索課本以外的奧妙。
5.激勵法
教師的結課充滿激情,且以意味深長的話語寄厚望于學生,往往很能打動學生的心扉,留下難忘的印象。讓課文的內容與學生現實和未來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對理想的追求。教學案例如下∶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多么可貴的科學熱情,多么可貴的嚴謹作風。物候學與我們同學一樣,正處在年青時期,風華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為啊!”這樣的結課,能不讓學生熱血沸騰,為之動容嗎?
6.設置情境法
設置情境法是以教學情境為憑借,在課末創設出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的一種教學方式。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靈。可以運用教學語言或教學媒體構成課堂教學的課末情境,使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教學案例如下∶
《春風吹》課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聲,下雨的響聲,讓學生在朗讀下列兒歌后下課∶
春風吹,春風吹,吹來了燕子,燕子叫嘰嘰;
春風吹,春風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風吹,春風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瀝瀝。
儼然構成師生虛擬“春風與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齊鳴”的教學情境,課雖終而情趣卻盎然不已。
8.求異創新法
即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命題、定律等進行進一步的發散性思考,以拓寬知識的覆蓋面和適用面,并加深學生對已講知識理解的結課方法。這種結課法可使教學的主題、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具有培養發散的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老師在上《扁鵲見蔡桓公》時,結課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課文學完后,你們能不能換一下角度考慮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價扁鵲和蔡恒公呢?”問題提后,眾多學生發言,有學生講到∶“桓公諱疾忌醫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鵲作為醫生,規勸病人的力度不夠,方法太委婉,沒有設法醫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諱。”在學生積極的發言中結束此課。這樣的結課方式鼓勵學生勇敢地反駁,否定前人的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陳出新,標新立異。雖然見解幼稚些,但學生求異思維,不盲從,不迷信的獨立個性得到培養。要注意的是在發散思維過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集中思維,經過分析比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結果。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娟科學態和積板思維方式。
9.激發感情法
教師在結課時的語言充滿激情、既言簡意賅又情深意長,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情思之弦震顫不已,心潮之瀾難以平靜,收到發人深省的教學效果。教學案例如下∶
教師問學生∶“孔乙已有腳嗎?”學生回答∶“有啊!”師又問∶“他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是用腳走開的嗎?”學生答∶“用手。”教師就勢總結∶“課講完了,孔乙己也離我們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腳走開的嗎?不!是用手。孔乙己這個備受欺辱、嘗盡人間酸甜苦辣的讀書人,這個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讀書人,由于被打致殘、頻遭冷遇,只好用一雙手走了,悲慘地、艱難地走了,走出了讀者的視線,也走出了生活的舞臺。”
10.回昧法
好的結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課結束時,注意增添濃郁的色彩、藝術的含蓄,使學生感受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后引起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象。教學案例如下∶
特級教師于漪教《茶花賦》一文,在結束課時,出示了一副含露乍開的童子面茶花掛圖,其用意有二∶一是讓學生順著文章脈絡理解有關語句,二是讓鮮艷絢麗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學生的心上。用美好的形象,引導學生具體體會作者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與由衷贊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這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田撒播熱愛祖國的種子,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的深情。這樣能激起學生回味的結課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11.比較法
比較法是教師對教學內容采用辨析、比較、討論等方式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意在引導學生將新學概念與原有認知結構中的類似概念或對立概念,進行分析、比較,既找出它們各自的本質特征,又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異同點,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更加準確、深刻,記憶更加牢固、清晰。教學案例如下∶
有位語文教師講授峻青的《秋色賦》,落實本課基本要求后,在結束課時將歐陽修的《秋色賦》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也一同發給大家,引導學生比較、思考和討論。
“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意蕭條,山川寂寥。”——這是歐陽修的秋。
“絢麗繽紛”,“眼花繚亂”,“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榮昌盛的標志。”——這是峻青的秋。
“萬山紅遍”,“漫江碧透”,“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是毛澤東的秋。
通過比較,北宋文人、現代作家和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筆下的秋,其色、其光、其形、其情操、其胸懷、其精神的差異,給予學生認識上的不同感受,讓學生在聯想、想象、審美體驗中,去實現對美的判斷、理解,不斷豐富“感覺的人類性”。
12.歸納法
歸納法是教學中常用的結課方法,是在課堂將要結束時,教師、學生或師生共同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整個課的重點內容、難點、知識結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進行梳理和概括,從而結束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運用歸納式結課,可以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其綜合概括能力。語言應當簡潔、概括、嚴謹,有啟發性、有創新性。教學案例如下∶《變色龍》一課的結課可這樣設計∶先用折線板書,簡潔地表示奧楚蔑洛夫對狗的態度五次大起大落的變化,再歸納出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及本課的主題思想——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丑惡嘴臉,從而揭露了沙皇統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動、腐朽和虛偽。
13.練習鞏固法
練習法是教師通過讓學生完成練習、作業的方式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這是最簡單最常用的一種結課方式。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題,趁熱打鐵,既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得到鞏固和運用,又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及時的反饋。教學案例如下∶一位教師在教“最大公約數”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道趣味習題結束課堂教學∶“猜電話號碼游戲∶王老師家的電話號碼是一個七位數,從高位到低位依次是∶①最小的合數;②最小的自然數;③最小的既是奇數又是素數;④既是偶數又是素數;⑤只有三個約數的偶數;⑥既是5的倍數,又是5的約數;⑦6和1 2的最大公約數。你能說出王老師家的電話號碼嗎?”
14.機智幽默法
機智幽默法是用機智的幽默的語言,恰當地利用教學情境的一些現象,實現一節課的結束。教學案例如下∶
有位老師結課時不小心滑了一個踉蹌,她就順勢說∶
“同學們今天的表現很出色,老師也為之傾倒了。”還有老師在講《頤和園》時,電腦突然黑屏了,恰巧這時下課鈴聲剛好響起,老師恰到好處地來了 一句∶“學了一節課了,人腦需要休息,瞧,電腦也申請休息了,下課。”語言詼諧,充滿情趣,一堂課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15.口訣結尾法
一節課中對所學的知識,教師如能在最后給出瑯瑯上口的口訣,將更便于同學記憶,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記、記得牢。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老師在“心臟的結構”的結課時,把心臟四腔分別與哪幾種血管相連口訣化,即“心臟四腔,上房下室,房連動,室連靜;左室主動,右室肺動,左房肺靜,右房連上下。”這樣守尾,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
16.畫龍點睛法
精妙的課堂教學結尾可以說是整堂課的點睛之筆。教師在一堂課結束時用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語言,恰到好處的板書,引導學生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象,能使他們感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教師講《語言的魅力》一課時,課將結束,黑板上“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鶯歌燕語、流水人家”四個詞組赫然在目。老師問道∶“我們看到了什么?”學生不假思索地答道∶“美麗的春天!”老師又問∶“而盲老人呢?”學生肅然答道∶“什么也看不到!”老師順勢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說道∶“是的,這良辰美景,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老師一邊說一邊隨手把黑板上的“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鶯歌燕語、流水人家”四個詞組擦掉了,留下了一片空白。這么巧妙的一“擦”,化靜為動,學生感受強烈。黑板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著不盡的潛臺詞,蘊涵著無數的畫外音。它讓學生在思考體味中去意會、去發現。這樣的結課使教師、學生在對人物的悲慘命運上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有對人物的同情,有對社會的控訴,讓盲老人的悲劇形象在學生心目中難忘,更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言魅力的所在,進而感受到語言那巨大的感召力。
17.拓展發散法
好文章就像品茶,越品越香,其中的意境可謂是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堂有限的時間所品味的意境可謂少矣。結課之時,教師有必要針對教學過程得出的結論,進一步分散思考,以拓寬識的覆蓋和使用面,并加深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教學案例如下∶《白楊禮贊》為了掌握本課重點——象征手法的應用,結課可設計“蠟燭想到……’、“綠葉想大到……”等話題來引導學生對這知識的鞏固。《走一步,再走一步》結課時可設計為從走一步,再走一步,談談生活中你相似的遭遇……《皇帝的新裝》可設計為游行之后皇帝、小孩的遭遇……為題展開想象。
18.游戲表演法
游戲法是一種把練習內容寓于游戲之中的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小學生往往對大量的、枯燥的練習缺乏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采用游戲法結課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兒童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教學案例如下∶
小學數學“倍的認識”一課,一位教師在結束時,設計了“動腦筋離開教室”的游戲。師生總結全課后,表揚本課最突出的三名同學,下課時要讓他們手拉手先走出教室。然后提出∶其余同學離開教室時,動腦筋想一想,怎樣走,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剩下的人數是他們的幾倍。(全班人數是3的倍數)
經過一陣嘰嘰喳喳的討論,大家認識到,以被表揚的三個同學為一倍量,思考剩下的學生還有幾個3,即是3的幾倍。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三人一組手牽著手快樂地離開了教室。
這樣的結尾,自然、巧妙、不落俗套,寓知識的鞏固、思維的發展于輕松的游戲之中,悄然之間豐富了學生“倍”的概念表象,深化了對于“倍”的理解。
19.假想法
假想法是對課文作各種假設,讓學生依據假設推斷另外的結局,以此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結課方法。教學案例如下∶
《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是“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一位教師在課的結尾是這樣安排的∶
師∶小羊后來怎樣呢?
生∶狼吃了小羊。
生∶不,小羊沒有死,它想辦法騙了狼。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技巧之教學技能】相關文章:
面試技巧之坐姿禮儀03-22
教師面試說話小技巧03-19
2017小升初面試技巧之自我介紹01-23
秘書資格考試備考技巧03-20
秘書資格考試技巧心得03-21
吉他技巧之琶音演奏技巧03-13
教師招聘面試中的禮儀技巧03-21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禮儀03-29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禮儀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