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試題,試題是學校或各主辦方考核某種知識才能的標準。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試題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 1
一、單項選擇題
1.“教育萬能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圖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贊可夫
3.研究表明,學生座位的安排對于學生接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
A.有影響
B.沒有影響
C.幾乎沒有影響
D.有實質性影響
4.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 )。
A.思維品質
B.學習內容
C.學習結果
D.知識技能
5.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 )。
A.一定的幫助
B.直接影響
C.較弱的影響
D.間接影響
6.“教育即生長”是教育哲學家( )的觀點。
A.赫爾巴特
B.皮亞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7.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是( )。
A.智力技能
B.知識遷移
C.智力
D.思維程序
8.“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教學要貫徹( )原則。
A.啟發性
B.直觀性
C.鞏固性
D.漸進性
9.以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為代表的教學理論是( )教學理論。
A.哲學取向的
B.行為主義的
C.情感的
D.認知的
10.教師成為一個專業工作人員,能夠對教育問題做出反省性思考,屬于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 )階段。
A.求生期
B.鞏固期
C.更新期
D.成熟期
11.最早提出遺忘曲線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家是( )。
A.巴甫洛夫
B.艾賓浩斯
C.斯金納
D.馮特
12.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 )的測驗。
A.成就水平
B.能力形成
C.結構
D.智力發展
1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明( )。
A.知覺的選擇性
B.知覺的理解性
C.知覺的恒常性
D.知覺的整體性
14.以下的理論,哪一項是維納提出的?( ).
A.成就動機歸因理論
B.自我效能感理論
C.成就動機理論
D.需要層次理論
15.彈鋼琴的人可以演奏電子琴是因為( )。
A.負遷移
B.正遷移
C.原型啟發
D.定勢
16.最容易導致自殺的不良情緒是( )。
A.抑郁
B.驚奇
C.厭惡
D.暴怒
17.心理學應通過內省法探尋在不同刺激環境下心理的構成元素,主張這一觀點的心理學流派是( )。
A.構造主義心理學
B.機能主義心理學
C.格式塔心理學
D.行為主義心理學
18.柯爾伯格研究兒童道德發展的方法是( )。
A.對偶故事法
B.兩難故事法
C.實驗法
D.觀察法
19.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人處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
A.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
B.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
C.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
D.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
20.“只要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說明教育具有( )。
A.歷史性
B.繼承性
C.永恒性
D.相對獨立性
21.心理定勢對解決問題具有( )。
A.積極作用
B.消極作用
C.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D.無作用
二、辨析題
22.懲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新的適應行為。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23.特殊遷移的范圍往往比一般遷移廣。
24.教育的價值決定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決定了教育活動。
25.晶體智力隨著年齡的衰老而衰老,在40歲時達到高峰。
三、簡答題
26.良好的班集體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
27.簡述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及其意義。
28.簡述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9.舒爾曼認為,專家教師應具有哪幾個方面的專門知識?
四、材料分析題
30.材料
某初中三年級一女生把一男同學向其表達“愛慕之意”的情書交給了班主任,班主任認為,要嚴肅處理,“殺一儆百”,于是在班會上把這封“情書”公之于眾,結果導致了該男生的休學。
問題:請用所學的德育規律、德育原則分析該案例。
31.材料
某班上語文課,課文內容是講沙漠中的駱駝。當教師講到“駱駝的嗅覺很靈敏,幾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時,小顏同學提出一個問題:“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駱駝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學也紛紛議論起來……
問題:如果你是教師,你會怎么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呢?請按照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相關理論談談你的做法。
教師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 2
一、單選題
1. 教育的本質特征是( )。
A. 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B. 促進社會發展的活動
C. 傳遞知識經驗的活動
D. 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活動
答案:A。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本質特征。
2. 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 陶行知
B. 杜威
C. 夸美紐斯
D. 赫爾巴特
答案:A。解析: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
3. 個體身心發展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稱為( )。
A. 關鍵期
B. 機能期
C. 發展期
D. 差異期
答案:A。解析:關鍵期是指個體身心發展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
4. 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
A. 領會知識
B. 鞏固知識
C. 運用知識
D. 檢查知識
答案:A。解析:領會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5.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 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B. 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之間的矛盾
C. 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之間的矛盾
D. 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答案:D。解析: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6. 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 )。
A. 天津水師學堂
B. 京師同文館
C. 南洋公學
D. 京師大學堂
答案:B。解析: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7. 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間接經驗,這體現了教學過程的( )特點。
A. 引導性
B. 簡捷性
C. 直接性
D. 教育性
答案:B。解析: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間接經驗,這體現了教學過程的簡捷性特點,即可以避免人類認識歷史上的無數次重復,使學生用較少的時間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
8. 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主張( )。
A. 根據人的本性和發展需要來規定教育目的
B. 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
C. 教育目的應根據社會要求來確定
D. 教育目的應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來確定
答案:D。解析:個人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來確定,強調個人的價值高于社會價值。
9. 學校德育對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影響的功能是指( )。
A. 發展性功能
B. 個體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會性功能
答案:D。解析:學校德育的社會性功能是指學校德育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生影響的功能。
10.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自我認識和反思的能力是( )。
A. 教學設計能力
B. 教學組織能力
C. 教學決策能力
D. 教學監控能力
答案:D。解析: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二、多選題
1.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 )來實現。
A. 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B. 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C. 傳播一定社會的思想意識
D. 培養專門的人才
答案:AB。解析: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是教育再生產勞動力;二是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2.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
A. 遺傳
B. 環境
C. 教育
D. 個體主觀能動性
答案:ABCD。解析: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主觀能動性。
3.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
A. 講授法
B. 談話法
C. 討論法
D. 演示法
答案:ABCD。解析: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等。
4. 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包括(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德育內容
D. 德育方法
答案:ABCD。解析: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5. 班級管理的模式主要有( )。
A. 常規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標管理
答案:ABCD。解析:班級管理的模式主要有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標管理。
三、判斷題
1. 教育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 )
答案:√。解析:教育具有歷史性,即教育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
2.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
答案:×。解析: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人的發展是由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 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
答案:√。解析: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4. 德育過程即品德形成過程。( )
答案:×。解析: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統一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
5.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 )
答案:×。解析: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而不是延續。課外活動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論述題
論述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
答: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啟發性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啟發的首要問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許多因素影響,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使許多一時的欲望和興趣,匯集和發展為推動學習的持久動力。
2.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用于實際,向他們布置由易到難的各種作業,或提供素材、情境、條件和提出要求,讓他們去獨立探索,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獨出心裁地完成作業,以便發展創造才能。
4. 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啟發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師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相關文章:
2024下半年教師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真題答案09-26
2017上半年教師證《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真題02-28
2024中學教師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真題及答案(通用5套)09-26
跟單員考試模擬的真題及答案10-04
跟單員考試模擬真題及答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