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鄉建設委員會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年工作計劃
為讓大家對南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工作更加了解,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城鄉建設委員會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年工作計劃,全文如下:
一、2017年工作總結
2017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基調,始終堅持民生導向,努力推動城鄉建設大發展、城市面貌大改觀、城市內涵大提升,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速推進
全市城建計劃項目完成投資402.7億元,完成率100.57%。軌道交通1號線于2017年12月28日全線開通運營,良慶大橋、沙井-南站立交、沙井-富樂立交等建成通車,吳圩機場第二高速公路、民族大道修復整治工程等一大批城市道路建成使用,東西向快速路、高速環路改快速路項目等城市道路正加快建設;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改擴建工程完成投資16.69億元,A區、B區新建場館及配套設施建成并成功服務第十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扎實開展,石門森林公園、南湖環湖路海綿化改造等67項重點項目順利完工。
(二)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蓄勢待發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BIM技術運用和裝配式建筑發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南寧市推廣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和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主要職責》、《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和《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旨在推動我市建筑業供給側改革,通過在建設行業推廣BIM技術應用,加快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重點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實現建筑業向信息化和工業化轉型升級。上述3個文件現已印發實施。
(三)棚改、征收工作成效明顯
全市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19814套,全面完成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任務。我市2014年至今共獲國開行承諾棚戶區改造項目專項貸款額度221億元,目前已簽訂借款合同金額198.25億元,已發放貸款136.3億元,已使用貸款75.79億元。“三舊”改造已完成北湖水泥廠片區等11個舊改項目完成土地熟化人征集工作,全年完成投資100.73億元,超額完成任務。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改造穩步推進,西鄉塘區屯淥村一隊改造項目已進入土地出讓階段,興寧區雞村一二七八隊、江南區五一西路富德樂富坡村、高新區羅文坡等城中村改造項目有望取得新進展。全市共完成國有土地房屋征收面積57萬平方米,完成目標任務104%。
(四)公用配套設施有序推進
全年累計建成污水管網112公里,超額完成任務;如期開工建設自治區第一批22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埌東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投入運行;高坡嶺路污水提升泵站、鳳嶺北污水提升泵站、林里橋污水提升泵站等關鍵項目均已開工建設。河南水廠改擴建、民族大道(共和路口—園湖路口)供水管工程正式竣工投入運行,良慶供水加壓站已具備通水條件;葫蘆鼎大橋過江管工程、柳沙供水加壓站等項目正在推進;配合園博園建設、關停清水泉泵站而實施的.河南水廠至清水泉路口供水管道已全線貫通;邕江取水口上移工程正在編制可研報告及進行方案設計。全年新建天然氣管道94.61公里,實現從外環到市中心管線全覆蓋。
(五)鄉村建設工作完成情況良好
農村危房改造落實到戶11100戶,落實率100%;開工建設11100戶,開工率100%;竣工10718戶,竣工率96.56%。34個農村生活垃圾鄉鎮片區處理項目已開工34個,開工率100%;89個村級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已開工89個,開工率100%。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550萬元,完成進度103.33%。114個屯內道路硬化項目竣工114個,竣工率100%。
(六)工地亂象治理及揚塵污染防治成效顯著
一是深入開展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和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治理行動,通過開展各類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安全、層級監督檢查、安全監督執法檢查、安全生產履職專項督查、生產事故約談會等專項行動,以“嚴管重罰”加監督執法力度為手段,以量化指標為工作成效的體現,狠抓建筑工地質量安全生產。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揚塵治理3個“100天”攻堅行動,首次依據新《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對工地亂象嚴管重罰,同時推動揚塵在線監控系統、自動噴霧降塵系統項目實施。經過努力,五象新區、鳳嶺片區、沙井片區等重點治理區域的工地亂象得到有效遏制,促進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南寧藍”成為常態。
二、2018年工作計劃
2018年,我委將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南寧市城市工作會議和南寧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精神,堅持治水、建城、為民工作主線,圍繞“四個城市”發展定位,開展“建筑產業化發展年”“深化創新改革年”活動,強化工作落實,再創工作佳績。
(一)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
積極適應新形勢下建筑業發展的新要求,大力促進我市傳統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我市列為自治區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以裝配式建筑發展為著力點,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互聯網+”行動,改變城市、建筑的建造模式,提升建筑業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推進我市建設行業供給側改革,推動建筑業向信息化和工業化轉型升級。
一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快研究制定《南寧市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規劃》和《南寧市裝配式建筑單體預制率和裝配率計算細則(試行)》,會同制定《南寧市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項目實施考核辦法》、《關于申報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示范項目的通知》、《關于南寧市建筑產業現代化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產業化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二是加快研究BIM技術在城市建設特別是裝配式建筑推廣方面的應用研究,實現建筑建設方式以BIM作為技術依據;建立符合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要求的BIM技術應用體系,建立標準構件模型庫,提高裝配式建筑生產效率和市場推廣率;運用BIM技術建立建筑產業現代化相關工程質量監管制度,圍繞預制構件和建筑部品的生產、運輸、安裝、驗收、維修和維護等環節,實現數據互通共享和建筑全生命期管理,為各部門業務協同長效機制提供技術支持。
三是加快推動試點示范項目建設。2018年將在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工程、政府投資工程的房建、市政、軌道、管廊、園林等項目全面進行裝配式建筑試點,重點從我市2018年城建計劃中篩選一批項目作為裝配式建筑及BIM技術試點示范項目,2018 年完成新開工面積不少于20萬平方米。結合房地產調控政策,通過政策鼓勵的方式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到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積極聯系一批具有成熟技術和較強實力的裝配式建筑施工企業和構建生產企業搭建合作談判和啟動推廣的交流平臺,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筑試點建設工作。
四是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推動華潤集團在邕寧區牛灣港片區建設以預制混凝土PC構件廠為主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園區和廣西建工集團在良慶區建設產業園區。同時,積極指導一些有意向進行園區建設的骨干企業因地制宜投資建設混凝土結構、民族風情木結構、鋼結構等各類裝配式建筑園區基地。
五是在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研究,劃定試點區域進行推廣。將五象新區核心區、鳳嶺片區列為裝配式建筑試點區域,2018年五象新區核心區、鳳嶺片區土地招拍掛項目在項目土地出讓相關文件中明確“采用裝配式建筑和BIM技術建設,在設計、施工和運維階段使用BIM技術,裝配率不低于30%”。2018年五象新區核心區、鳳嶺片區新開工項目實現全面采用BIM技術開展裝配式建筑建設。
(二)依托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建城”。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推進我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促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構建工程項目全生命期(即貫穿于工程項目從概念設計、建設、使用全過程的管理行為)數字化、可視化、信息化管理平臺。深化改革建設行業管理模式,提升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動 “數字建城”,實現“數字型城市、數字型建筑、數字型建造、數字型運營”。
一是組織制定《南寧市市政工程BIM實施指南》、《南寧市建筑工程BIM實施指南》等技術標準,為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全專業以及所有參與方提供BIM技術應用項目實施標準框架與實施標準流程。二是積極開展BIM技術深度應用、全生命期應用、互聯網+BIM、大數據+BIM、GIS+BIM等相關課題及技術研究,促進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三是積極組織研究制定BIM技術推廣應用相關配套鼓勵政策,培育良好的應用環境和氛圍。四是加快推進BIM技術運用管理信息云中心建設,為建設城市級的BIM信息云中心構建良好的基礎。五是開展試點應用,重點在軌道交通、市政綜合管廊、部分大型公共建筑以及裝配式建筑等項目開展應用試點,通過試點項目BIM技術的深度應用,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配套管理機制。六是成立南寧市BIM技術聯盟和建立BIM技術專家庫,為我市BIM技術推廣應用提供智力支持,同時,依托聯盟和專家庫開展標準編制、政策制定、科研課題、平臺開發、項目評審、技術培訓、宣傳推廣、比賽競賽、評優評先等方面工作。
(三)建立建設行業誠信平臺,加快推進施工現場與建筑市場、招投標市場的聯動管理,實現“安全城市”的目標。
加快推進我市建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實現建設行業信用信息與南寧市信用信息系統數據共享交換,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建立行業“紅黑名單”制度,明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應用,全面建立建設行業信用管理制度,為我市建設行業構建良好的信用環境。
創新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構筑“一個點、兩個表、四個區、多個部位”的全方位監管體系,依托技術手段,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力度,確保企業、項目、人員、設備、材料等方面監控到位;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繼續深入開展工程質量治理行動和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深化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治理工作,強化重大危險源管理,嚴格落實施工安全可視化教育,提高建筑從業人員素質;依托BIM技術建立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揚塵污染治理和打擊工地亂象行動,嚴格落實“一口兩清三包四協議”和土方規范作業“一三八”規定,聯合開展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有效整合各方監管力量,建立專業性強、權責分明、高效的“多力合一”的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機制;強化屬地管理意識,積極推動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納入街道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加大嚴管重罰力度,切實提高監管執行力。
大力推動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電子化,年內實現全流程電子化監督管理,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積極探索研究BIM模型技術在電子化招投標中的運用,出臺相應配套管理辦法;指導、敦促和推動市場各方主體共同加強建設工程標前、標后履約管理,提升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加強施工現場與建筑市場、招投標市場的聯動管理,將施工現場管理不到位和不誠信經營等不良行為記錄轉化為企業誠信評價得分,直接運用于企業投標活動的評標分值,促進企業守法誠信經營,推動行業管理“人防”向“技防”發展。
(四)深化供給側改革,筑牢建筑業發展根基。
從生產經營方式、生產要素投入、工程建設標準和工程治理制度等四個方面實施重點突破建筑業的供給側改革,全面構建政府監督評價、企業檢驗評定、公眾參與評議、行業自律協調的新型工程治理模式。大力推進“南寧注冊”、“南寧制造”和“南寧使用”,做強做大南寧市建筑業。堅持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改變當前建筑業低水平企業過多、建筑產品品質不高、裝備水平和核心技術落后、同質化競爭嚴重的不利局面,提升南寧市建筑業企業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實現2018年我市建筑業產值1345.45億元,增長13.5%的目標。
一是創新項目建設管理模式,引導企業以工程總承包、PPP 等方式參與本市、外市和境外(特別是東盟各國)的基礎設施工程,通過“高、新、專、精、特”技術、設備和建材在南寧本地的廣泛使用和制造,形成設計、施工、采購完整、有效的服務供給能力。二是以建筑業“營改增”為契機,推行建筑產業現代化和生產經營集約化,推行企業內部信息化統一決策和集團化集中采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總部管控能力,推進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企業內的優化整合。三是逐步推出建筑企業減負政策和財稅金融扶持措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使建筑企業能夠更便捷地以較低成本和多種渠道進行融資,使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和創新工作以及生產的改善。四是培育發展一批綜合實力強、資產規模大、社會信譽好的大型建筑業企業或企業集團,大力推進“南寧注冊”,鼓勵中直、區外大型建筑業企業在我市設立子公司或通過兼并、重組本地企業方式落戶我市,對全年完成建筑業產值超過一定標準的建筑業企業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五)加大為民建城力度,強化項目牽引,完善城市結構。
著眼于城市發展的熱點、難點、痛點,針對城市發展中的瓶頸和市民急需解決的問題,以項目建設為牽引,謀劃和儲備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積極探索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完善重大項目的快速響應和解決機制,努力突破融資難、征地拆遷難、管線遷改難等瓶頸。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切實提高項目推進的指導、協調、服務、監管能力,尤其是對自治區60周年重大項目、市領導聯系重大項目、為民辦實事項目等區市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進行分解落實,明確人員、職責、時間及進度,高質量、高效率地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實現城市面貌的持續更新。
一是完善市區交通網絡,構建綜合立體交通格局。開工建設仁義大橋,推動城市東西向快速路和現有高速公路改造工作,搭建城市南北向快速通道,健全城市快速路網體系。整治擁堵節點,開展快速環路綜合整治工作,啟動邕武、秀靈-友愛立交的改造工作,新建大學-清川、秀廂-魯班等立交,加快中華-園湖、鳳凰嶺-高速環路立交建設,繼續開展人行過街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打通城市主要交通擁堵節點。打通“斷頭路”,開展征地拆遷攻堅戰道路建設工作,打通或拓寬一批市區“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城市支路、微循環道路建設,暢通城市交通的“毛細血管”。配合牽頭部門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工程、快速公交(BRT)、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等公共交通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自行車道、步行道等城市慢行交通設施,打造綜合公共交通模式,促進居民出行方式的`改變。
二是加強惠民工程建設,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堅持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加快河南水廠、陳村水廠改擴建及配套管網建設,提升基礎供水能力;加快推進邕江取水口上移工程完成前期工作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完善邕江上游水源地保護措施,保障城市供水水質安全;開展二次供水建設管理一體化試點,推動出臺南寧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消除供水管理盲區。加強燃氣行業安全管理,推動《南寧市城市燃氣專項規劃》批復實施,推進我市天然氣汽車加氣站項目建設。
(六)推動里外兼修,打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
推進水綠融合,提高城市生態宜居水平。通過積極配合牽頭部門實施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南湖-竹排江水系環境綜合整治工、沙江河流于綜合整治、心圩江流域綜合整治、朝陽溪環境綜合整治、二坑溪綜合整治等一系列治水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黑臭水體治理,提升城市內河水系品質,打造百里秀美邕江。配合林園部門大力推進南寧園博園、青秀山公園、五象嶺森林公園建設,提升一批城市主干道路、街區和公園的景觀效果,努力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高城鄉環境承載力。推進江南污水處理廠三期、埌東污水處理廠四期等污水處理設施和“十三五”第一批22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促進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目標。在新城區以排水許可證管理為抓手,嚴格要求所有新建建筑的排水系統必須按雨污分流接入對應管網,以實現雨污分流率100%。配合裝配式建筑、BIM技術推廣應用,大力促進綠色建材產業提升,發展資源能源消耗低且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綠色建材,研究綠色建材生產布局,編制發布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和規范綠色建材應用。組織開展綠色建材產業化示范,推動建設一批成規模、有影響的綠色建筑產業基地,促進綠色建筑產業在全市的合理布局。根據近期修訂完善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廣西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并結合我市實際,積極探索綠色建筑的發展模式,理順工作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
(七)著力文化建城,加快新舊交替。
積極融入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理念,分類實施舊城改造, 強化城市文化特色、歷史文脈的繼承與發展,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堅持創新與傳承相融合,促進新舊城區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環境。開展分類實施舊城改造課題研究,制定分類實施舊城改造有關政策,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總體提升”的原則,采取綜合整治、整拆結合和拆除重建等方式,分類實施“三舊”改造,加快推進“三街兩巷”項目重點片區(金獅巷片區、興寧路民族大道興寧路西一里圍合片區、水街片區)建設。編制舊城改造三年滾動實施計劃和年度改造計劃,實現項目動態管理;優化舊改項目土地熟化人制度,完善熟化人征集機制,引進有實力的投資人參與土地熟化,簡化工作流程,爭取改造項目盡快啟動;加強對城區棚改工作的指導,試點啟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工作,利用政策性貸款支持,把承擔的棚改征地拆遷、安置住房建設或籌集、貨幣化安置、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按照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項目實施主體承擔。
(八)擴容增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堅持“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的原則,推進城市的道路、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鄉鎮、農村延伸覆蓋,做到“無縫對接”、互聯互通,促進城鄉之間各種要素的雙向流動。2018年,“美麗南寧·鄉村建設”進入“宜居鄉村”活動階段,其中我委負責牽頭開展“基礎便民”專項工作。通過結合精準脫貧工作,進一步完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塑造鄉土特色鄉村風貌,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推進“三改(實施農村廁所、廚房、欄舍改造)、六提(統籌推進農村道路、飲水安全、垃圾治理、村屯建設、住房安全、能源利用等六項水平提升工作)、三增(增加農村供電能力、通訊能力、公共照明能力工程)”工程;3月底前完成34個農村生活垃圾鄉鎮片區處理項目以及89個村級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全面完成第二批項目百鎮建設示范金陵鎮、古零鎮建設;指導第三批百鎮建設示范項目羅波鎮、古辣鎮、六景鎮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年度建設任務;指導賓陽縣開展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建設工作;統籌開展第二批49個鄉土特色示范村(含12個市級示范村)建設,打造符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環境優美、富有鄉土氣息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推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完成江南區揚美村等獲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4個村建設。
(九)創新管理模式,構建監管有力、運行有序的行業生態。
一是提高行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結合BIM云中心建設,整合機關業務科室及下屬二層機構的信息資源,打通市城鄉建設系統內部的信息交互流通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建立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公共查詢平臺),依托網站、公眾號等新媒介,提供工程概況、工程造價信息、舊改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等公共服務信息的查詢服務;建立建筑行業誠信考評平臺,通過對參建單位的誠信考評分進行統計分析,與執法計劃與動態監管機制、施工進度等信息結合,為工程或企業評優、公眾評價提供數據依據。
二是創新公用事業行業管理。推動公用事業行業信息化管理,建立統一、開放的公用事業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水氣服務信息公告發布、用量查詢、繳費、用戶報裝報修、自助修改信息、投訴等功能,真正方便群眾生活;以打造“智慧燃氣”和“智慧水務”為目標,結合BIM“云中心”的建設,指導燃氣企業將現有的燃氣監控系統、SCADA系統、GIS系統與“云中心”相結合,指導供(污)水企業將現有的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調度中心系統與“云中心”相結合,通過行業監管部門網絡平臺與企業內部運行管理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及時對企業及場站運行情況、管線破損情況、管網流量控制、設備設施維護管理、用戶端異常情況等進行監控,提高公用事業行業的監管水平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探索放開液化石油氣市場設點限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企業通過市場手段自主整合,優勝劣汰,提高整個行業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帶動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三是創新行業執法體制。根據全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要求,做好行政處罰權移交工作,及時修改權利清單,配合立法機關做好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修改工作,明晰城市管理執法范圍、程序、工作機制等內容;推行互聯網+執法,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參照“智慧青秀”APP模式,及時將執法人員行政檢查發現的問題拍照上傳,以便綜合執法部門更快地查處;做好“一單兩庫一細則”建設,積極推進“雙隨機”抽查監管工作,抓好信息歸集和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工作,將抽查結果和誠信考評銜接起來,形成聯動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