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談判案例(精選7篇)
國際商務談判禮儀是商務談判活動中相互尊重的規范,學好商務談判禮儀有助于談判雙方更好的溝通、協調和合作,更好的確定商機,獲得營業額的高增長。下面為您整理了一些國際商務談判禮儀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1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將要展開一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國際談判。為了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談判環境和氣氛,中國方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領導下,對談判過程中的各種環境都做了精心而又周密的'準備和安排,甚至對宴會上要演奏的中美兩國民間樂曲都進行了精心的挑選。
在歡迎尼克松一行的國宴上,當軍樂隊熟練地演奏起由周總理親自選定的《美麗的亞美利加》時,尼克松總統簡直聽呆了,他絕沒有想到能在中國的北京聽到他如此熟悉的樂曲,因為,這是他平生最喜愛的并且指定在他的就職典禮上演奏的家鄉樂曲。敬酒時,他特地到樂隊前表示感謝,此時,國宴達到了高潮,而一種融洽而熱烈的氣氛也同時感染了美國客人。
成功原因:提前對談判對象了解,投其所好獲得成功。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2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北方某省一位縣長親自出面接待一住想到當地考察投資建立制藥廠的外商。途中兩人談話投機,外商深深為縣長的宏論所傾倒。通過初步考察了解,這位外商決定在該縣投資。但是,當外商在參觀即將被改造的該縣原制藥廠時,那位縣長忽然一口濃痰涌上喉嚨,再也憋不住了,“啪咯”一聲吐在了廠門口。
這一行徑,立即引起外商的厭惡,他馬上反悔,提出收回投資承諾。事后,外商給縣長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您作為一縣之長都這樣沒有修養,很難想像您的。“臣民”會是什么樣子?建藥廠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不講衛生,則可能造成謀財害命的`結果……"
失敗原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知道個人就代表整個組織。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3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國去采購成套設備,巴西談判小姐成員因為上街購物耽誤了時間。當他們到達談判地點時比預定時間晚了20分鐘。美方對此極為不滿,花了很長時間來指責巴西代表不遵守時間,沒有信用,浪費時間就等于浪費資源。對此巴西代表只能不停的向美方代表道歉。談判開始以后似乎還對巴西代表遲到一事耿耿于懷,一時間弄得巴西代表手足無措,非常被動。
無心與美方代表討價還價,對美方提出的很多要求也沒有靜下心來認證考慮就把匆忙把合同簽了。等簽完合同巴西代表靜下心來,才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上了美方的'當,但已經晚了。
失敗原因:讓對方感到合作不真誠,沒有時間觀念。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在國際商務談判時有許多要準備和注意的事項,要不然稍一不小心,一不留意就造成了千古恨。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4
一個英國商人在伊朗的遭遇:一個月來他事事順利,同伊朗同事建立了關系,在談判中尊重伊斯蘭的影響,避 免了任何潛在的爆炸性的政治閑談。最后,執行官興高采烈地簽署了一項合同。他簽完字后,對著他的波斯同事豎起了大拇指。幾乎是立刻,出現了緊張空氣,一位 伊朗官員離開了房間。英國的'這位商人摸不著頭腦,不知發生了什么,他的伊朗主人也覺得很尷尬,不知如何向他解釋。事例分析:在英國,豎起大拇指是贊成的標 志,它的意思是“很好”;然而在伊朗,它是否定的意思,表示不滿,近似令人厭惡,是一種無禮的動作。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英國商人在不了解伊朗禮儀的 前提下,做出的舉動讓伊朗官員覺得有失禮儀,因此雖然結果合同簽成了,但是本質來說這是一個不成功的談判。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5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國去采購成套設備。巴西談判小組成員因為上街購物耽誤了時間。當他們到達談判地點時,比預定時間晚了45分鐘。美方代表對此極為不滿,花了很長時間來指責巴西代表不遵守時間,沒有信用,如果老這樣下去的話,以后很多工作很難合作,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資源、浪費金錢。
對此巴西代表感到理虧,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談判開始以后似乎還對巴西代表來遲一事耿耿于懷,一時間弄得巴西代表手足無措,說話處處被動。無心與美方代表討價還價,對美方提出的'許多要求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匆匆忙忙就簽訂了合同。 等到合同簽訂以后,巴西代表平靜下來,頭腦不再發熱時才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上了美方的當,但已經晚了。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6
日本一家著名汽車公司剛剛在美國“登陸”,急需找一個美國代理商來為其推銷產品,以彌補他們不了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公司準備同一家美國公司談判時,談判代表因為堵車遲到了,美國談判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以此為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代表發現無路可煺,于是站起來說:“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您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了解不足,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因為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懷疑我們合作的誠意,那么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為,我們所提出的'優惠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
日本代表一席話讓美國代表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一次賺錢的機會,于是談判順利進行下去了。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 7
在美國的一個邊遠小鎮上,由于法官和法律人員有限,因此組成了一個由12名農民組成的陪審團。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定,只有當這12名陪審團成員都同意時,某項判決才能成立,才具有法律效力。有一次,陪審團在審理一起案件時,其中11名陪審團成員已達成一致看法,認定被告有罪,但另一名認為應該宣告被告無罪。由于陪審團內意見不一致審判陷入了僵局。其中11名企圖說服另一名,但是這位代表是個年紀很大、頭腦很頑固的人,就是不肯改變自己的看法。從早上到下午審判不能結束,11個農夫有些心神疲倦,但另一個還沒有絲毫讓步的意見。
就在11個農夫一籌莫展時,突然天空布滿了陰天,一場大雨即將來臨。此時正值秋收過后,各家各戶的糧食都曬在場院里。眼看一場大雨即將來臨,那么11名代表都在為自家的糧食著急,它們都希望趕快結束這次判決,盡快回去收糧食。于是都對另一個農夫說:“老兄,你就別再堅持了,眼看就要下雨了,我們的糧食在在外面曬著,趕快結束判決回家收糧食吧。”可那個農夫絲毫不為之所動,堅持說:“不成,我們是陪審團的成員,我們要堅持公正,這是國家賦予我們的責任,豈能輕易作出決定,在我們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之前,誰也不能擅自作出判決!”這令那幾個農夫更加著急,哪有心思討論判決的事情。為了盡快結束這令人難受的'討論,11個農夫開始動搖了,考慮開始改變自己的立場。這時一聲驚雷震破了11個農夫的心,他們再也忍受不住了、紛紛表示愿意改變自己的態度,轉而投票贊成那一位農夫的意見,宣告被告無罪。
按理說,11個人的力量要比一個人的力量大。可是由于那1個堅持已見,更由于大雨的即將來臨,使那11個人在不輕意中的為自己定了一個最后期限:下雨之前,最終被迫改變了看法,轉而投向另一方。在這個故事中,并不是那1個農夫主動運用了最后的期限法,而是那11個農夫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最后的期限,并掉進了自設的陷阱里。
在眾多談判中,有意識地使用最后期限法以加快談判的進程,并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高明的談判者往往利用最后期限的談判技巧,巧妙地設定一個最后期限,使談判過程中糾纏不清、難以達成的協議在期限的壓力下,得以盡快解決。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相關文章:
國際商務談判經典案例03-26
國際商務談判案例分析11-08
國際商務談判流程12-02
國際商務談判的風格11-08
國際商務談判心得(精選)03-07
國際商務談判技巧03-26
國際商務談判技巧10-21
國際商務談判的簽約禮儀03-09
國際商務談判的流程及利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