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是什么-環評的內容
環評是環境影響評價的簡稱,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環評!
一、什么是環評?
通俗地說,就是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核心是事前預防,但是很多企業搞錯了一點——即便環評提出的對策和措施審核通過,也不意味著企業在后續的環境檢查中就有了“免死金牌”,換言之環評對可以開發的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提出了超前預防對策和措施,但書面的可行性批準與實際的檢查流程仍然是獨立的。
比如企業通過環評的報告提出采用脫硫、脫硝等設施輔助企業減少排污,但如果企業實際生產不開啟治理設施,這與不做環評沒有什么區別,所以環保部門仍然會針對這樣的情況進行處罰。
就算環評通過了,設施也啟動了,環保監察人員也會進行每月一次、兩次、四次的例行檢查,如果實際排污數據不合格的話還要依法處罰,所以企業要做的不是通過環評就萬事大吉,而是怎么把環評的許諾兌現給環境。
二、環評到底怎么“評”?
巨細無遺的資料可以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粗略的來講中國環保部門環評制度大概是這樣的:
環評機構先要提出項目并能夠對所有可能的顯著影響做出識別和評估,然后對各種替代方案進行比較,再生成清楚的環境影響報告書(EIS),通過廣泛的`公眾參與和嚴格的行政審查程序(環保部門),最后得出及時、清晰的結論。
當然,這是一個理想模型,事實上各個環節人為因素造成的問題很大,這也是目前環評不斷精簡改革的原因。2017年1月1日起,環保部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辦理環境影響登記表項目,只需要在網上備案即可,不再需要填寫復雜的表格,后續流程里類似的精簡還需要更多。
三、環評與排污是兩回事兒
除了對環評的基本概念基本過程不了解,還有一部分人把環評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之間相互混淆。我國污染源環境管理有兩項重要制度,一個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另一個就是排污許可制度(核心是排污許可證),兩者雖然有緊密關聯但審核流程與作用上是獨立的,一言概之,環評重在事前預防,排污許可重在事中事后監管,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又各自獨立。
很多企業在環評過程中提出的污染源管理要求完全得不到落實,把環評和排污兩個制度畫成了兩張皮,排污許可證未將環評提出的污染源排污特征、排放量、環境管理與監測等信息相應載入,未能充分發揮精細化管控排污行為的作用。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評
環評其實不僅是企業主的事,也是“環評師”的職責。理想上、制度上的環評流程與企業關系是這樣的:現場踏勘,工藝了解,現狀監測,綜合分析,影響預測,然后結論建議,思路清晰,專業性特強,企業配合他們也尊重他們。
然而現實卻大相徑庭——中國最早的環評是由環保行政機構的上屬審批機構來進行的,在內,機構編制、人員、項目還有效益都要看“領導臉色”;在外,常常被企業防備、抵觸著。雖然這些年環評機構的獨立性越來越高,但仍然也有著參與制度的“苦衷”,有時候書本上的參數也要迎合某些人心里的“參數”。
這幾年關于環保的社會事件問題頻發,最嚴環保法出臺,環評排污兩項嚴格掛鉤的步子也邁的很大,企業要認清環評的實際生產監督價值還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企業在自我升級的道路上,從技術、工藝、品牌、模式等方面尋求跨界、突破,讓產品及生產過程對環境更友好,真正提升產品的核心價值和企業的無形價值。
環評機構和審批它們的環保部門與立法部門也要適應新形式,把環評報告的內容與實際生產排污過程的責任關聯重新梳理,別再讓某些人把環評當做“尚方寶劍”,也別再讓某些污染型企業誤把通過環評當成放心排污的“通行證”。
【環評是什么-環評的內容】相關文章:
企業環評辦理流程08-27
環評手續辦理流程08-22
養豬環評申請流程08-21
我國環評市場現狀06-06
電子行業環評技術要點08-29
企業如何做好環評08-27
環評手續基本知識08-22
養豬場環評流程05-31
盤點近年環評公司的并購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