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辨別中外合作辦學的幾種形式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辨別中外合作辦學的幾種形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料1:
隨著世界全球化日益加劇,“引進來”與“走出去”更成為國與國之間經濟往來的一種常態,體現在教育方面就是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日漸增加。這種中外合作辦學既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也幫助更多學生與國際接軌,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
那各種各樣的合作辦學如何來辨別呢?
1.國內中外合作辦學形式可以分為項目和機構兩種,其中又以合作項目居多,約有兩千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2.中國大學及國外大學在專業層面開展的合作稱為項目,包括學歷教育項目和非學歷教育項目。
3.一般學歷教育項目都納入統考統招,畢業頒發辦學雙方文憑;而非學歷教育項目則多為計劃外招生,畢業頒發外方文憑。
4.如果非學歷教育項目的辦學未獲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學生所獲得的學歷將不會被教育部門認證。
下面我們來看幾種具體形式:
1.2+2中外合作辦學包括兩種:機構與項目。
1)一種是教育部批準的在高校開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要求學生達到中國高校的本科錄取分數線,完成國內課程后赴海外合作院校就讀,最終可以獲得兩個國家的本科學位證書或是學歷證書。機構又分兩種,獨立法人或是獨立學院。
2)具有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它們基本全英文外教授課,現在正式開課的應該有7所:上海紐約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這些學校的分數這兩年也呈上升趨勢,但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3)國內大學與國外同水平大學合建的獨立學院,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共同建設的工學院,從行政隸屬上是依附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這種大學的實力水平是根據國內的這所大學水平來判斷的。
4)一種是各高校通過校際交流合作開辦的專業層面的合作項目,轉學分課程,學生在中國高校學習兩年后,赴國外合作高校再學習兩年,最終獲得海外高校的本科學位證書。一般家長所說的面向高中畢業生的2+2留學大多指第二種。但是這種情況下是否能真正實現出國交流就要看學校的層次還有學生的能力了,一個三本中的中外合作項目,大部分也就是花錢買分上個本科了。因為這部分學生本身能力就差一些,國外大學的學分要求較高,達不到就出不去,還有語言水平的限制等。
2.HND3+1
HND是英文Higher National Diploma的簡稱,中文解釋為英國高等教育文憑,相當于英國大學二年級畢業的水平。
學生在完成學業后,得到的將是具有國際水準的、普遍承認(不包括中國)的學歷文憑。相當于完成了英國大學二年級的課程(英國大學本科學制為三年),學生可以申請進入英國大學攻讀最后一年,完成課程后,學生可以獲得其就讀大學的學士學位,說是所謂的升本的項目[轉學分ortop-up]。這類在學歷認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
所以做任何選擇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被一些學校的廣告給誘惑,做出不正確判斷,誤了孩子的前程。
資料2:
一、什么是中外合作辦學
按照《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規定,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或項目的活動,適用本條例。這就是說,中外合作辦學的主體是中外教育機構,方式是合作,對象主要是境內中國公民。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和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屬于公益性事業,其核心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合作雙方必須在辦學條件、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
中外合作辦學有機構和項目兩種形式。其中,機構又有法人設置和非法人設置兩種形式。按照《條例》規定,中國教育機構應與相應層次和類別的外國教育機構共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頒發中國學歷學位證書或外國學歷學位證書。中外合作辦學實行“審批制”和“證書制”,審批機關對依法批準設立或舉辦的機構和項目分別頒發機構“辦學許可證”或項目“辦學批準書”。
中國教育機構沒有實質性引進外國教育資源,僅以互認學分的方式與外國教育機構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例如一般的校際交流項目、外國大學預科班、雙聯學位、雙語授課項目、引進外國高校部分課程等,均不屬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范疇。
二、為什么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一)自入世以來,中外合作辦學是維護國家教育主權的重要保障。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根據WTO規則,我國承諾開放教育領域,外國教育機構可以以商業存在的方式開展教育服務貿易。而對教育服務貿易領域的商業存在,各國都非常慎重,通過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等方面嚴格把關、區別對待,維護本國教育主權。為穩妥應對國外教育對我國教育的沖擊,抵制國外教育傾銷、維護我國教育主權,同時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國務院于2003年頒布實施《條例》,設定了國外教育資源準入門檻,明確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導向。根據《條例》的精神,教育部相繼制定發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和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不斷規范中外合作辦學行為,有效保證了中外合作辦學依法辦學、規范管理和科學發展,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逐步發展起來。
(二)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改革開放后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經過1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一是豐富我國教育供給,滿足了多樣化教育需求。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境外學歷教育和培訓項目,增加了受教育機會,豐富了教育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受教育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二是創新辦學機制,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境外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經驗,推動了國內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師培養,增強了辦學活力,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出現了新的辦學主體—境外教育機構,新的運行機制與辦學模式—中外合作,新的管理模式—多樣化自主辦學,以及新的投入來源—投資多元化。三是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培養了一批專門人才,也促進了學科專業建設,加強了一些薄弱學科,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專門人才。
同時,中外合作辦學開辟“不出國留學”途徑,節約了教育支出。中外合作辦學學費總體較出國留學低,年學費平均約為2.5萬元左右,而赴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自費留學年學費平均約為9萬元。按2012年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45萬人中一半出國留學測算,當年學費支出將節約150億元左右。中外合作辦學使不出國留學成為可能。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境外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頒發境外學歷證書,學生不出國即可接受境外教育。
三、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情況
經過一個時期發展,尤其是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3年來,中外合作辦學初具規模、布局更加合理,學科專業結構逐步優化,進入快速、平穩和高質量發展階段。截止目前,由教育部審批和復核通過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930個;由省級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并報教育部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1049個,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計1979個。從辦學層次來看,除義務教育和軍事、警察、政治、宗教外,涉及其他各個辦學層次;從辦學規模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級各類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總數約55萬人,其中高等教育階段在校生約45萬人,占全日制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的1.4%。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超過150萬人。
(一)主要特點
一是從高校情況來看,初具規模發展平穩。目前,全國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的高校有577所,占全國高校總數的21%。“985工程”、“211工程”高水平大學79所,舉辦項目占項目總數的16%。普通本科和高職院校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有498所,舉辦項目占項目總數的84%,這些院校通過合作辦學提升實力的積極性高,已成為中外合作辦學的主力。
二是從學科專業來看,結構逐步優化。重點支持高校在理工農醫等自然科學領域開展合作辦學,初步改變了以往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局面。從實施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來看,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涉及11個學科,舉辦項目最多的是工學,占37%;而法學、文學、歷史學項目所占比例均在2%以下,沒有出現過度扎堆、比例失調和敏感專業等問題。此外,著力支持高校在大氣科學、災害護理學、生態學(自然資源保護)、給水排水工程、職業治療學、物理治療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義肢矯形學、文化遺產保護、互動創意等新興和前沿交叉學科開展合作辦學,填補了國內學科的空白,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師。
三是從區域分布來看,布局逐漸合理。對中西部地區中外合作辦學給予政策傾斜,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中西部省份舉辦了257個項目,占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舉辦項目總數的44%。除西藏、青海、寧夏3省份外,內地其余省份均有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推動東部地區中外合作辦學基礎比較好的高校舉辦高水平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四是從資源引進來看,力度不斷加強。指導高校做好優質教育資源合理引進與有效利用,加強能力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如上海紐約大學,不僅引進數學、數字媒體等美國紐約大學多個優勢課程,還合作開發出新專業課程,編寫了新教材。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結合中外雙方學科特色,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法律專門人才,為我國法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探索中外合作培養“中西貫通的法律人才”摸索出了寶貴的辦學經驗。
五是從德育工作來看,更富特色和成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結合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特點切實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成效顯著。寧波諾丁漢大學等中外合作大學堅持設立黨委,堅持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實現了的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有的高校還建立海外黨組織,實現了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留學海外的黨建工作與國內一致,培養同步。東北財經大學薩里國際學院2011屆畢業生王川陽同學畢業后,為報效祖國應征入伍,在軍中比武拿到多項第一,思想政治表現優秀,在綠色軍營實現著自己的中國夢。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就此播出了專訪。
(二)三年來,中外合作辦學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推動設立了一批辦學起點高、合作基礎好的機構和項目,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在中外合作機構方面,教育部批準設立上海紐約大學,批準籌辦溫州肯恩大學、昆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至此,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有長江商學院、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學院。批準設立了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丹學院等一批高起點的中外合作二級學院,具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方面,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教育部一共進行了6次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受理、評議和審批工作,累計批準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辦學基礎較好的高校舉辦了412個項目,批準的項目占受理總數的30%-48%之間,項目審批每年2次,依法依規進行,確保審批質量,嚴把資源引進“入口關”,推進項目審批常態化和科學化。
二是推進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和工作機制建設。重點圍繞“兩個平臺”和“兩個機制”,進一步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保障工作建設。依托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建立了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定期公布經教育部審批或復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信息。建立和完善了中外合作辦學頒發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平臺,從根本上保障了學生的權益。教育部通過建立中外合作辦學頒發境外學歷學位證書認證注冊系統,對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獲得的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嚴格執行認證注冊制度。目前該系統已完成30家機構和456個項目,共計10萬余名學生的學位證書認證信息注冊,接受各類信息查詢15萬余次,并已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外學歷認證系統對接,大大提高了認證效率。從目前開展注冊工作情況看,有效遏制了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超出經審批的招生計劃招生、自行更換或增設招生專業、自行增發境外學歷學位證書等問題。建立了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估機制。2012年順利完成了遼寧、天津、河南、江蘇4個省(市)中外合作辦學的試點評估工作,在建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標準和規范辦學方面積累了初步經驗;在此基礎上,于今年年初啟動了新一輪中外合作辦學評估,以學校自評為主,突出學生滿意度,對23個省(市)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和舉辦的臨近辦學期的314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進行合格性評估,規范辦學秩序,維護學生及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評估結果將作為機構和項目批準延期與否的重要依據。這項工作預計于11月底結束。關于處罰和引退機制建設,將對未達到法定辦學要求、未按照合作辦學協議約定投入辦學資源以及質量評價較差的機構和項目,嚴格依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規定,嚴肅查處,依法限期整改、停止招生或吊銷辦學許可證,維護中外合作辦學秩序,促進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是創新管理方式,轉變政府職能。今年年初,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設立了涉外辦學管理處,優化中外合作辦學行政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外合作辦學的統籌規劃、行政審批、綜合協調、指導推進、宏觀布局和質量監督。在浙江省進行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審批權下放的試點工作,及時進行總結、指導和監督;廣東、福建兩省中外合作辦學“部省聯合審批”機制的探索取得了重要進展;與江蘇省蘇州市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共建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這些試驗區已經在中外合作辦學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四是建設中外合作辦學理論隊伍,著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3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理論研究逐步得到重視;理論研究“用不上、不夠用”的局面得到了改變;中外合作辦學基礎理論研究不斷加強,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問題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列成果,具有標志性和示范性;一些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應用研究成果為教育決策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專業支持。以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理論研究基地和政策咨詢平臺—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為代表的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在咨政育人、服務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問題
經過30余年的發展,中外合作辦學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辦學經驗,逐步走上了高水平示范性發展軌道。這些進展是主要的。同時,在辦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總體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規劃綱要實施3年來,高水平示范性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有所增加,這個勢頭還將持續。同時,長期以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積淀而來的深層次矛盾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但是,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例如,在《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頒布之前,由各行業部門和地方審批的項目,情況比較復雜,引進的資源水平偏低,或者沒有實質性引進,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整體水平。今后在嚴格審批、監管新申報或新設立、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同時,還要對以前舉辦的項目進行清理、整頓和規范。
二是一些機構和項目辦學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例如,一些中介機構參與包辦中外合作辦學,并以此謀求利益,嚴重干擾了中外合作辦學正常秩序,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形象和誠信度;另外,還有一些外國教育機構利用中外合作辦學作為營利的手段開辦“連鎖店”,以數量擴張為目的,無法保障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也無益于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三是學科專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雖然商科、管理學科等一些低水平重復辦學的問題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學科專業分布過于集中的問題仍需加強調整。例如,在目前884個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一些國家急需的專業比例偏小,如國際法等專業項目所占比例低于1%,不能滿足國家對外開放需要大批精通國際法的法律專門人才的新情況。下一步將在中外合作辦學審批監管過程中加強調控,以不斷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
四是對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當前,關于中外合作辦學的社會輿論在向好的方面轉化,許多媒體朋友默默無聞地在傳遞著中外合作辦學的正能量,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關于中外合作辦學的報道仍存在以偏概全、捕風捉影的現象。例如,一些報道失實,混淆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概念,模糊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界限,對中外合作辦學進行了虛假宣傳,把打著中外合作辦學旗號的假中外合作辦學的帽子扣到了中外合作辦學頭上。今后還要加強對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發現、總結、宣傳和推廣,扎實推進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建設。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
當前,中外合作辦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一系列發展中的新課題。教育部將圍繞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中外合作辦學總體發展目標和具體要求,堅持以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為導向,以提高教育競爭力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為宗旨,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多樣化教育的需求。
一是擴大開放,提高質量。把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提高國際化水平的戰略措施,納入國家、地方和學校教育事業整體發展規劃。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著力提高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加快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范。規范辦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
二是深化改革,加強省級統籌。建立健全以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為主的中外合作辦學分級管理體制。建立質量保障制度,加強質量管理。建立中外合作辦學信息披露制度,保護受教育者合法權益。
三是大膽探索,多元發展。探索引進境外高端、精品、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徑,重點發展理科、工科、農科、醫科。根據國內外人才需求,引進質量有保障的國外院校合作辦學,培養外向型、復合型人才。
四是分類指導,突出重點。不同類型學校應根據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在高等教育領域,鼓勵在新興、緊缺、薄弱專業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列入“211”、“985”工程的高等學校應從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出發,開展高質量、高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職業教育領域的中外合作辦學,要增強培養面向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普通高中階段要圍繞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教育目標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五是典型示范,擇優扶持。認真總結辦學經驗,發現一批辦學思想明確、辦學成果顯著、管理制度完善、社會聲譽良好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加強宣傳,發揮示范作用。鼓勵有條件地區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改革與發展試點,先行先試,探索總結典型經驗,為全國發展服務。
目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由于發展時間短,開放幅度大,實踐經驗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出現一些爭議。對此,既要有清醒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中外合作辦學的復雜性;又要有發展的眼光,堅持通過發展解決實踐中遇到各種問題。要堅持依法治教、依法管理,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健康、有序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做出應有貢獻。
四、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應該關心的主要問題
根據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情況,在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時,建議特別關注和認真了解以下六個方面的情況:
一、關注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是否是經過合法審批。最主要的是要查看辦學者是否能提供審批部門所頒發的同意其辦學的文件。其中,新批及已完成復審省市通過復審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包括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項目與機構)名單,目前已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監管工作信息平臺、教育部網站、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予以公布。可通過登陸以上網站查看相關信息確認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是否合法。
二、關注實際辦學情況,尤其是教育教學質量高低。應通過向在讀學生詢問等多種方式了解實際辦學情況。在質量方面要關注決定與影響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幾個關鍵因素,如,學生入學標準;師資配備情況,包括是否配備了一定數量和比例的比較好的外方教師;教授什么樣的課程;在什么地方辦學,有無很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有沒有足夠的圖書館、實驗室,操場等教學輔助設施可供使用等等。另外,要關注和了解畢業生(如果已有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除了解就業率,還應該關注畢業生到哪些單位、公司工作,必要時向相關單位確認有關信息。
三、關注學校的招生宣傳與實際辦學情況是否一致。重點考察學校招生宣傳中的辦學地點、辦學特點、師資教學情況、收費項目與數額(須由中外合作辦學所在地省政府批準)、招生人數等情況。
四、關注招生標準。按照規定,實施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的,須按照同地區同批次計劃內錄取,降低批次錄取是違反國家規定的。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其錄取標準應當不低于外國教育機構在其所屬國的錄取標準。一般來講,錄取標準比較低,錄取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辦學質量很難保障。錄取標準高,辦學質量才有可能更好。
五、關注招生計劃。按照規定,頒發中國高等學校學歷學位的中外合作辦學招生必須納入國家高等學校招生計劃。而實施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也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核定了相應的招生計劃數。
六、關注中外合作辦學的評估和認證情況。教育部在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管理,規范合作辦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維護就學者利益的工作措施中,開展辦學評估和加強合作辦學證書頒發的認證是兩項重要舉措。可通過教育部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平臺中所公布的關于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了解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評估和認證信息,以做出更恰當的就學選擇。
【辨別中外合作辦學的幾種形式】相關文章:
中外合作辦學01-12
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02-09
中外合作辦學意義12-05
什么是中外合作辦學03-30
什么是中外合作辦學?03-19
中外合作辦學熱點問答01-22
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情況03-30
中外合作辦學現狀調查03-20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解析12-26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介紹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