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逍遙游》(節(jié)選)原文及對照文言文翻譯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逍遙游》(節(jié)選)原文及對照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平!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鵝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面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dāng)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大風(fēng)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fēng)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fēng)離開了北海!鄙揭爸械撵F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yīng)該也是這個樣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沒有負(fù)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dāng)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fēng)不夠強大的話,那么負(fù)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fēng)就在它的身下了,憑借著風(fēng)力,背負(fù)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后才開始朝南飛。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要去近郊的人,吃飽飯往返,回來時肚子仍是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zhǔn)備干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這兩個小動物又怎么知道呢?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早晨出生的菌類不到黑夜就死去,因而不知黑夜與黎明;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因而不知春天與秋天。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dāng)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dāng)作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dāng)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dāng)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
商湯問棘的話也是這樣的:“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只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云;借著旋風(fēng)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云層,背負(fù)青天,然后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不過數(shù)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xiāng)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只小鳥一樣。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贊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rèn)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列子乘風(fēng)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對于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借的。倘若順應(yīng)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游于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借什么呢?所以說: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yǎng)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xué)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說:“日月都出來了,燭火還沒有熄滅,它卻想為日月增添光亮,不是很難嗎!雨按時令降下了,卻進行人工灌溉使土壤滋潤,豈不是徒勞嗎!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大治,而我還徒居其位,我自己感到慚愧極了,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痹S由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jīng)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豈不是為名而來嗎?名,是依附于實的客體,我難道要做有名無實的客體嗎?鷦鷯在深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水,只要肚子喝飽。請你回去吧,天下對于我沒有什么用!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yīng)該超越權(quán)限而代行廚子的職事!
肩吾向連叔求教:“我從接輿那里聽到談話,大話連篇沒有邊際,一說下去就回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十分驚恐他的言談,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跟一般人的言談差異甚遠,確實是太不近情理了。”連叔問:“他說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轉(zhuǎn)述道:“‘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體態(tài)柔美如處女,不食五谷,吸清風(fēng)飲甘露,乘云氣駕飛龍,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豐登。’我認(rèn)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連叔聽后說:“是呀!對于瞎子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于聾子沒法同他們聆聽鐘鼓的樂聲。難道只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這話似乎就是說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與萬事萬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治理,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dāng)成回事!那樣的人哪,外物沒有什么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谷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圣賢仁君來,他怎么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dāng)作己任呢!北方的宋國有人販賣帽子到南方的越國,越國人不蓄頭發(fā)滿身刺著花紋,沒什么地方用得著帽子。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nèi)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后結(jié)出的葫蘆大得可以容納五石。用它來盛水,它卻因質(zhì)地太脆無法提舉。切開它當(dāng)瓠,又大而平淺無法容納東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鼻f子說:“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國有個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凍裂的藥,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yè)。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藥方。這個宋國人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家世世代代靠這種藥從事漂洗絲絮,一年所得不過數(shù)金;現(xiàn)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請大家答應(yīng)我賣掉它。’這個客人買到藥方,就去游說吳王。那時正逢越國入侵吳國,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zhàn),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侯來獎賞他。同樣是一帖防止手凍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會用于漂洗絲絮,這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同啊,F(xiàn)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卻擔(dān)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可見你的心地過于淺陋狹隘了!”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樹干上有許多贅瘤,不合繩墨,它那枝權(quán)彎彎曲曲,不合規(guī)矩。它長在路邊,木匠都不看它一眼,F(xiàn)在你說的那段話,大而沒有用,大家都不相信!鼻f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來來往往的小動物;它捉小動物時東跳西躍,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guān)陷阱,就死在網(wǎng)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邊的云;這可以說夠大的了,但是卻不能捕鼠。現(xiàn)在你有一棵大樹,擔(dān)憂它沒有用處,為什么不把它種在虛無之鄉(xiāng),廣闊無邊的原野,隨意地徘徊在它的旁邊,逍遙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這樣大樹就不會遭到斧頭的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傷害它。它沒有什么用處,又哪里會有什么困苦呢?”
創(chuàng)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xué)無所不窺”,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fù)。人世間既然如此污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賞析
思想內(nèi)容
《逍遙游》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xué)思想!板羞b游”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nèi)容!板羞b游”是指“無所待而游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游于世間。“逍遙”,在莊子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體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遙游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xiàn)了一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遙游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圣人無名”,是全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
以奇特的想象,展現(xiàn)了大鯤化為大鵬,大鵬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壯觀圖景:“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極形容其聲勢之磅礴、飛之高、去之遠。接著就從“上者九萬里”一句蕩開兩筆:一寫自天上九萬里看地面,只見“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自地下看天空,蒼茫一片,“其遠而無所至極”。抽象的九萬里,成為可感的景象。二是以連類譬喻的手法,解說大鵬高飛九萬里的緣故。水淺不能承大舟,風(fēng)九萬里之厚才能負(fù)大翼,其理顯而易明。這些都似說得很隨意,但前可證之天文,后可證之物理,蘊含了光輝的科學(xué)思想。說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蜩與學(xué)鳩之笑大鵬,是大鵬展翅的一種反襯。兩相對比之后,以“小知不及大知”結(jié)上,以“小年不及大年”啟下。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眾人年壽的排比,植物與動物,自然界與社會界皆囊括其中。湯之問棘與上述內(nèi)容有所重復(fù),但并非多余!笆且选币辉~表示這有引證的作用,而且把小雀笑大鵬之事加以鋪張揚厲,突出“小大之辯”的結(jié)論,為下文鋪墊。
“故夫”是承上之詞,表明所說之事承斥笑大鵬而來!爸б还佟闭吡鳎瑢崬樯鐣系虏偶?zhèn)渲,可算人中之杰!捌渥砸曇病狈欠。但作者以為,“亦若此矣”,只不過如斥之自以為“飛之至也”一樣可笑。他們累心于一官、一鄉(xiāng)、一君、一國,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非自適其適者也”(《莊子·大宗師》)。宋榮子就比他們強,全社會的人夸獎他也不會因而更加努力,全社會的人非議他也不會為之沮喪。物我、是非、榮辱都有冷靜的認(rèn)識,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人間毀譽的牽制。還有列子,能乘著風(fēng)飛行,飄飄然超乎凡人。比之于“知效一官”者流,他們有更高的境界,猶大鵬之比于斥,均屬小大之辯也。
上已明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及”意味著絕非如郭象所云“小大雖殊,逍遙一也”那種無差別境界,而是有大小高下之分的。
列子之有待,待于風(fēng),待于“旬有五日”,有環(huán)境、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依賴。大鵬之乘風(fēng)九萬里亦相類似。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乎自然的變化,不受一切條件的局限,時間無窮、空間無窮!坝螣o窮者”與大鵬、列子非小大之辯,而是有待無待之別。小大之辯只是量之差,在“有待”一點說,斥與大鵬、知效一官者流與宋榮子、列子并無二致;“有待”與“惡乎待”是質(zhì)之異,有待是有限之游,非無窮之游;無窮之游才是逍遙之游,才是絕對的自由。
能夠得到這種無窮之游的是至人、神人、圣人。常人悲乎!“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莊子·齊物論》),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視功名為烏有,心中沒有個“我”在,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何游而不逍遙!后篇幾個寓言皆以闡發(fā)無功、無名、無己為義。
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于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結(jié)尾,論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yōu)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莊子逍遙游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是從“有所待”達到“無所待”的精神境界!跺羞b游》中莊子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述逍遙游的內(nèi)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現(xiàn)。首先,莊子指出,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鵬只有“培風(fēng)”才能翱翔,因此他們都是“有所待者”。再如,莊子認(rèn)為宋榮子的思想仍然處于“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局限并沒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內(nèi)外”和辯“榮辱”的紛爭,只是在這種紛爭中不動心,因而不是真正的“無待”。莊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無待的理想境界,同時也指出了從“有待”至‘無待”的具體途徑。這就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這里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結(jié)合體,是莊子主張的理想人格。在莊子看來,只有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擺脫一切外物之累從“有待”達“無待”體會真正的逍遙游。
在《逍遙游》中,莊子用與惠子關(guān)于如何看待“大瓠”與“大樹”之用的兩段對話闡述了關(guān)于“無用”和“大用”的觀點。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瓠,則瓠落無所容,非不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鼻f子回以故事作為啟發(fā):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莊子對惠子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莊子告訴惠子怎樣“巧用”這個“五石之瓠”,建議他可以把這種大葫蘆作為腰舟系在身上,用來浮游于江湖之上,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游”境界。由此可見,莊子很注重事物的內(nèi)在使用價值,“無用”是事物的外在價值,而“用”是事物的內(nèi)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從逍遙游角度來說,人應(yīng)該注重內(nèi)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文章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至人游處于天地間,其精神與宇宙一體化,自我無窮地開放,向內(nèi)打通自己,向外與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達到這種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時空的限制無復(fù)感覺!坝斡跓o窮,彼且惡乎待哉!”至人是個自由超越者,他從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脫出來,獲得大解放,達到“無待”的境界——心靈無窮地開放,與外物相冥合。如此,則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隨遇而安,自由自在。莊子對至人的描述,體現(xiàn)出逍遙游理想人格的一些特點。
其一,莊子逍遙游理想人格具有真實性。在莊子的思想中,構(gòu)成人生困境的生死之限、時命之囿、哀樂之情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客觀存在,莊子理想人格所趨向的精神境界就是對這種人生困境的超脫,即擺脫各種精神紛擾,建立一種安寧、恬靜的心理環(huán)境,這是真實和理智的。莊子通過對死生觀念的超越,使死產(chǎn)生的恐懼、生帶來的歡欣都不存在了。他主張喜怒哀樂應(yīng)順于自然,“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莊子同時還實現(xiàn)了對世俗事務(wù)的超脫,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態(tài)度!懊⑷会搴鯄m垢之夕卜,逍遙乎無為之業(yè),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總之,莊子理想人格認(rèn)為通過精神修養(yǎng)可以實現(xiàn)對死亡恐懼的克服、世事紛擾的超脫、哀樂之情消融,從而形成安寧的心理環(huán)境,這在人的精神過程中是真實、可行的。
其二,莊子逍遙游理想人格具有理想性。莊子逍遙游理想人格的本質(zhì)內(nèi)容是對個人精神絕對自由的追求,因而具有理想的性質(zhì)。“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就是莊子追求的絕對自由——無待、無累、無患的“逍遙”。這是一種理想中的主觀與客觀無任何對立或矛盾的個人自由自在的存在,一種一切感性存在皆被升華為“道通為一”因而無任何人生負(fù)累的心境。顯然,這種自由的理想——無人生之累——在現(xiàn)實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實地和完全地存在,而只能以想象的形態(tài)在觀念世界里表現(xiàn)出來;這種“逍遙”心境的形成——一切感性、情感的理性、理智升華也不是一般的思維認(rèn)識過程,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萬物根源“道”的直觀體悟。莊子所認(rèn)識和追求的自由——“逍遙”,是一種情態(tài)自由,莊子主要是從個人的無負(fù)累的心境狀態(tài)、或逍遙自在的心情感受的角度來認(rèn)識和描述自由的。這種感受只能以某種感性的、直觀的形式顯現(xiàn);這種心境也只能是缺乏現(xiàn)實基礎(chǔ)的、個人孤獨生活的精神理想!白杂伞彪x遠古時代的人們還太遠,然而莊子無待、無累、無患的絕對自由思想,畢竟表明他發(fā)現(xiàn)了作為必然性的具體形態(tài)的人生困境,提出了一種超脫方法,描述了一種自由的心境或隋態(tài),引領(lǐng)人們實現(xiàn)自我覺醒和自我超越。
其三,莊子逍遙游理想人格具有幻想性。在莊子的理想人格身上,還表現(xiàn)出一種異于世人的神奇性能,這使得莊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某種神話式的幻想性!肚f子》中理想人格的名號非常多,有“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德人”等,莊子逍遙游理想人格的名號雖不同,但其精神境界所表述的內(nèi)容是相同的,而且理想人格在飲食起居、行為功能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神異性。例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鼻f子理想人格的這些奇異的性能表現(xiàn)了超脫世俗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形成,一與當(dāng)時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有關(guān)。生活資料的匱乏,無法抵御的以水、火為代表的兇猛的自然災(zāi)害的侵襲,山川河海的阻隔,最后降臨的更是人人皆無法逃脫的死亡,凡此種種,都是古代人們不能在現(xiàn)實中戰(zhàn)勝,而只能通過幻想在神話中戰(zhàn)勝的對象。莊子理想人格所具有的神異性能,正是這種感情愿望的反映。二與莊子思想的文化背景有關(guān)。莊子是楚國貴族后裔,于楚文化有很深的背景。莊子思想洋溢充盈的文學(xué)特質(zhì)是浪漫多姿的楚文化的映照,理想人格的神異性能則是楚地巫風(fēng)祠祀盛行、神話鬼說豐富的烙印。三與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本身有關(guān)。莊子人生哲學(xué)所追求的無待、無累、無患的絕對精神自由,是一種情態(tài)自由,一種理想性質(zhì)的心境,它本身因為缺乏具體的、用來作界定的理論概念,而難以得到更明確的表述和更深入的揭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借助超凡脫俗的神話形象來表達“道”的思想觀念,描繪“逍遙”的精神境界。
藝術(shù)特色
《逍遙游》在構(gòu)思上采用了文學(xué)上的形象思維的寫作手法,運用大量的淺近的寓言、神話、對話,文姿多彩。想象像匹駿馬馳騁于宇宙,攝取與表達中心思想有關(guān)的妙趣橫生的題材,生動、形象地宣傳了作者的鄙視高官厚祿、死抱皇恩厚爵,否定現(xiàn)實,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絕對自由的思想。對統(tǒng)治者以功爵籠絡(luò)賢能的偽善給予深刻的揭露,對后世散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攬宇宙于一紙,包萬物于一文的充滿生機、遐想的《逍遙游》中,作者富有藝術(shù)魅力的文筆吸引了為數(shù)眾多的讀者,使作品成為中國古代寓言體論說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全文構(gòu)思精巧,善于使想象與現(xiàn)實結(jié)合,善于使對話與闡理結(jié)合,善于使諷刺與剖析結(jié)合,吸引邊讀邊思,邊思邊讀,讀之有味味無窮成了莊子著作構(gòu)思的特點。文章圍繞著逍遙安排了設(shè)喻、闡理、表述三個部分。在設(shè)喻中,以鵬與鷃都無知借風(fēng)力飛翔這一事實,各自顯示傲慢得意的形態(tài);順勢轉(zhuǎn)入第二部分闡理上,從政的高官貴人平庸地顯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憐,最后提出靠豁達、無所求才能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自由虛無的境界。
設(shè)喻中先寫了鵬的形體,從背與翼的強而有力,才能“擊水三千里”直上九萬里,才能有視蒼天如海,觀地下如煙的高傲之情。蟬、鳩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鵬的高傲胸懷,鵬的背與翼再大沒有風(fēng)力的幫助,也是飛不上高空。小蟲鳥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長壽的彭祖媲美一樣的可憐。作者將鵬與鷃兩個形體懸殊的飛鳥進行對比,點明都靠風(fēng)力才能飛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認(rèn)為自己本領(lǐng)大,超群不凡就是無知可悲了。
文章順勢轉(zhuǎn)入闡理,從有己與無己對照入手,有己的人們往往憑著自己的職位高才,可以達到“四個一”的地步,對國君能盡職,也只能靠權(quán)勢發(fā)揮平庸的才能。當(dāng)進入豁達無所求、無己、無功、無名境界時,才能擺脫世俗的纏繞,這也是無我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第三部份為表述,通過堯讓賢轉(zhuǎn)作者與惠子兩段對話,用大瓠和大樹來闡明作者反對用大渲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強調(diào)要解除外來的優(yōu)惠條件,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這就是作者寫作的目的。
構(gòu)思的精巧多彩,在于作者善于運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使自然界的蟲魚鳥獸與社會上的高官、賢能、明君相映襯;善于運用動物、人物之間的對話,使各個層次之間互相制約,互相連接,引人聯(lián)想,進入深思中心思想的地步?梢哉f是以喻引理,以比闡理,讓大鵬與小鷃、九萬里與仞尺、庸官與賢君在對比中展開闡理,讓讀者得到的印象是鮮明的。
【《逍遙游》節(jié)選原文及對照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離騷原文翻譯「對照翻譯」03-15
《師說》原文及對照翻譯05-17
《無題》原文及對照翻譯03-30
《童趣》原文及對照翻譯03-22
隆中對原文翻譯「對照翻譯」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