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實證解析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創業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以及國家稅收、市場經濟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實證解析,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一.引言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創業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以及國家稅收、市場經濟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將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小微企業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實體組成,在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和保民生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增加就業的主渠道,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發動機。基于此,本文從供應鏈融資的視角,以河南省為例,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建議及相關政策借鑒。
二.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挑戰
(一)渠道窄、時效長
小微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是依賴自有資金或者親朋借款,依賴于銀行貸款的占比不到30%。即便是能通過銀行渠道貸款,其審批流程長、效率低、時間長等弊病猶在,據統計,目前全省小微企業通過銀行貸款渠道獲得資金平均時效普遍在1個月以上。而小微企業融資的突出特點則是“短小頻急”,過了一定的時效,則融資的意義全無。
(二)小微企業內功不強
河南省部分小微企業存在不確定因素多:一是在經營管理上,一方面安于守舊,缺乏創新精神,產品在市場缺乏競爭力,產品投向和國家產業政策不相符,應對經濟周期波動能力差;另一方面又急于求成、盲目擴張。小微企業不確定性因素大,難以取得銀行的信賴。二是在地域分布上,小微企業點多面廣,與大中型企業金融服務相比,銀行管理成本較高,影響了銀行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三是在專業知識方面,小微企業經營者欠缺金融知識,不擅長通過使用銀行業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來積累信用記錄和加強銀企關系。比如許多小微企業雖在銀行業機構開立結算賬戶但實際很少通過該賬戶進行日常結算,實際經營中卻偏好使用現金結算、手工記流水賬。有的甚至不珍視自己的征信記錄,為日后獲取銀行貸款增加了難度。據統計,僅有30%的小微企業能提供完整的信貸所需資料。例如,在三門峽市某個建材市場的個體工商戶中,有80%的小微企業主是50歲以上的婦女,有50%以上的從未使用過信用卡、網銀業務。這些小微企業主在需要融資的時候,往往第一反應就是向身邊的人借款,傾向于民間借貸,銀行正常的貸前調查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負擔。
(三)銀行業機構門檻高
一是觀念上不重視。從實踐上看,小微企業有其特殊性,小微企業經營隨著市場或政策變化,貸款不良率時有走高,不易控制,基于此,很多銀行業機構對小微企業“懼貸”。另外,就信貸市場而言,如提供信貸的銀行業機構是賣方、有信貸需求的小微企業是買方的話,那么這個市場始終是賣方市場,銀行業機構的信貸資金是稀缺性資源,本身不缺優質項目投放,所以銀行業機構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考慮“不愿意貸”。再者,小微企業點多面廣,手續繁瑣,銀行戶均維護成本較大。眾多因素使銀行業機構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上難以保持積極性。
二是“抵押物崇拜”觀念較強。當前銀行業機構在受理小微企業貸款時,非抵押物不受理、不審批,盡管有了一些擔保方式或者產品、服務的創新,但是這些新產品在實際應用上并不占主流,有創新“不應用”或者“少應用”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據統計數據看,現有的小微企業存量信貸規模中,有98%以上的貸款都是憑借抵(質)押物方式獲得的,以聯保互保、信用等其他方式取得的貸款不足2%。
三是網點分布不盡合理,密疏不均。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特色機構、專營機構較少,且銀行業機構網點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其繁華商務區,而在縣域、社區和產業聚集區缺乏銀行業機構網點的覆蓋,更缺乏針對小微企業服務的特色支行或專營支行,這更讓集中于縣域、社區和產業聚集區的小微企業對獲得銀行機構信貸支持更感“遙不可及”。例如河南全省18個地市中尚有7個地市沒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縣域或產業聚集區更是鮮見其蹤,甚至素以網點眾多見長的國有銀行的網點也沒能延伸到部分縣域或產業聚集區。
(四)地方政府落實力度不夠
政府在惠企政策方面落實不力,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風險分擔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風險分擔機制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風險分擔機制建設方面是天然的牽頭者。在這方面目前轄內以財政主導的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等分擔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來,這樣,銀行業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入而增加的信貸風險目前勢必會導致由銀行業機構獨自承擔,銀行業機構將難負其重。二是銀企對接平臺尚需完善。銀企對接機制解決了銀企雙方“面對面”的問題,但小微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能否在通過對接后得以妥善解決的問題尚缺乏制度上的跟進和監督。如何從制度上監督、界定和落實銀企對接成果尚需進行完善。例如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級監管部門累計組織推動19次銀企洽談會,共計有2173戶小微企業同銀行業機構簽訂了貸款合同,意向金額達到約506.18億元,但最終這些銀企對接活動的成果是如何落實的,落實了多少,沒能落實的原因是什么?尚無制度上的評價跟蹤機制。三是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目前小微企業信用征集體系、評級發布制度和信息通報制度尚沒有真正建立,需要政府部門整合注冊登記、生產經營、人才及技術、納稅繳費、勞動用工、用水用電、節能環保等信息資源,加快搭建小微企業綜合信息共享平臺。
(五)平均稅率高
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主要由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部分構成,前者主要指銀行收取的費用,主要是利息,后者指銀行收取的費用以外的費用。
一是顯性成本。現階段我省小微企業貸款顯性成本主要是貸款利息,利息在成本占比最大,占比達到60%左右,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幾乎都執行上浮利率。
二是隱性成本。隱性成本主要包括擔保費用、評估費、抵押服務費、中介費以及其他特定情況下的費用,主要包括擔保公司收取的擔保費以及附加保證金而產生的財務費用,相關的財產保險費用、公證費、年審費,定單質押和承兌導致利率提升等等。
三是小微企業比大型企業融資成本平均高4—5個百分點。通過電話聯系企業、客戶經理以及相關的中介機構抽樣調查顯示,河南省大中型企業融資平均費率(各項費用占全部貸款金額的比重)集中在6%—10%之間,而小微企業融資平均費率在10%—15%之間,普遍比大中型企業融資成本高約4—5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融資貴名副其實。
(六)少數人員職業道德缺失
相關從業人員主要指小微企業在申請貸款過程中涉及的銀行、擔保公司等相關工作人員,上述部門少數人員利用小微企業急需資金和信息不對稱等形成的優勢地位,對其提出額外的附加條件,從而構成信貸業務的隱性成本。例如,銀行從業人員為了增加存款業績要求小微企業貸款做承兌、做定單質押增加了其利息成本;擔保公司要求小微企業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變相地提高了其財務費用;甚至極少數上述相關人員接受招待、收受禮品等。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負擔。
三.河南省小微企業與供應鏈融資之間關系的影響分析
(一)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創新模式——供應鏈融資模式
所謂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對一個產業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順暢,并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協作,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
供應鏈金融最初源于1999年,由深圳發展銀行某分行在開展業務時為了突破資本金不足、主要市場份額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把控而進行的探索與嘗試,主要從核心企業入手研判整個供應鏈,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小微企業,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供應鏈金融以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真實的交易項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為依托,以交易項下的未來現金回籠為還款保障,由銀行向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滿足企業綜合金融服務需求。這種融資模式在銀行內部被稱為“1+N”供應鏈金融模式,所謂“1”是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N”則是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是抓住大型優質企業穩定的產業供應鏈,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經營規范、資信良好、有穩定銷售渠道和回款資金來源的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借助于核心企業的實力和信譽,為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這種模式突破了銀行傳統的評級授信要求,無需另行提供抵押質押擔保,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的渠道。
(二)影響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的因素
從企業視角看,影響企業獲得銀行信貸的因素包括:企業主的個人特質、企業的特征(規模、成立時間、資信等)、企業的財務信息、企業的交易情況以及企業提供抵押擔保品的能力等。Romano et al. (2000)認為,企業的規模、行業類型、企業的年齡等對企業的融資行為有一定的影響;Cavalluzzo & Wolken(2002)認為,企業主的財富對企業自身獲得融資有顯著的影響;Mallick & Chakraborty(2002)認為企業的產權結構對企業信貸渠道、獲得正規渠道貸款有一定的影響;Galindo & Schiantarelli(2002)認為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企業良好的信用記錄對企業融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葛永波、姜旭朝(2008)認為,企業規模、產權結構、成立時間等對企業自身信貸的獲得有相當的影響。
綜合已有文獻,選擇以下自變量作為影響小微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企業的類型、企業的整體實力、企業的信用記錄、企業的成立年限、企業管理者的個人特征、抵押擔保品、有借貸關系的銀行數等。
(三)供應鏈融資對河南省小微企業信貸的影響分析——Logit模型分析的視角
借鑒李勤(2010)的計量模型,模型中因變量是二元選擇變量,如果小微企業成功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則因變量Y=1;反之,則Y=0。關于自變量:企業類型X1是虛擬變量,如果企業是以生產主導為主,則X1=1,如果企業是以貿易為主導,則X1=0;企業的整體實力X2用企業的總資產來表示;企業成立的年限X3是虛擬變量,表示小微企業從注冊成立到現在的存在時間,如果小微企業從注冊成立到現在的時間在1年以下,則X3=0,否則X3=1;小微企業管理者的個人特征X4是虛擬變量,用小微企業主要創始人的受教育程度來表示,如果小微企業主要創始人的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則X4=1,否則X4=0;小微企業經濟狀況的變量X5、X6分別用小微企業當年應收賬款占小微企業的年銷售額的比例、過去5年平均資本回報率來表示,其中X6是虛擬變量,如果小微企業過去5年的平均資本回報率在10%以下,則X6=1,否則X6=0;與小微企業產生借貸關系的銀行數用X7表示;反映小微企業信用記錄的變量X8是虛擬變量,用小微企業授信額度來表示,如果小微企業有授信額度,則X8=1,否則X8=0;小微企業抵押擔保情況用X9、X10、X11來表示,其中X9是虛擬變量,用固定資產抵押來表示,如果小微企業動用固定資產抵押,則X9=1,否則X9=0;X10是虛擬變量,表示如果小微企業使用存貨、應收賬款等動產進行抵押,則X10=1,否則X10=0;X11也是虛擬變量,表示小微企業是否通過核心企業擔保取得貸款,如果小微企業通過核心企業擔保取得貸款,則X11=1,否則X11=0。
利用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濟源市500家有代表性小微企業的樣本數據采用Logit模型對500家代表性小微企業進行估計,分析結論如下:
除了小微企業主要創始人的教育程度X4、過去5年平均資本回報率X7對小微企業信貸的影響不顯著外,其他變量都對小微企業信貸有顯著的影響;另外,X1、X3、X4、X5、X6、X7、X8、X9、X10對小微企業信貸具有正向影響,而X2、X11對小微企業信貸具有負向影響。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在于,供應鏈融資方式與傳統的融資方式存在著區別,在供應鏈融資條件下,影響小微企業信貸的因素主要取決于小微企業的總資產X2、資本回報率X6、有借貸關系的銀行數X7、應收賬款占年銷售額的比例X10。在供應鏈融資的條件下,河南省小微企業的供應鏈融資對小微企業獲得信貸的影響既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主要結論如下:
企業的類型對其信貸有顯著的影響,但生產主導型企業獲得信貸的機會要高于以貿易為主導的小微企業。這也說明,金融機構在支持小微企業方面比較注重制造業。
小微企業的總資產對其獲得信貸的影響變小。這與傳統的融資有顯著的差別,在傳統的融資方式中,金融機構對于小微企業的總資產因素作為重點考慮對象,其原因在于小微企業的總資產決定其規模,而規模大小也決定了其抵抗風險的能力。而在供應鏈融資方式中,小微企業的債項結構指標處于突出地位,從而對小微企業主體評價權下降,因此,小微企業的總資產對信貸的影響呈現下降的趨勢。
小微企業成立的年限對其獲得信貸的機會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小微企業成立的時間越長,則表明其抵抗風險的能力越強,違約的概率也就越小,從而其獲得信貸的機會就越大。
小微企業主要創始人的教育程度對其是否能獲得金融機構信貸的影響不顯著。這主要是由于在供應鏈融資背景下,金融機構看重的是債項評級,而不是對小微企業的主體進行評價。
小微企業的應收賬款占小微企業年銷售額的比例越高,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機構信貸的機會就越大。這是由于供應鏈融資中,相對于授信主體來說,應收賬款成為商業結算的還款的第一來源,因而作為優質的抵押品,提升了小微企業的資信。
小微企業借貸銀行的數量對其獲得金融機構貸款有顯著的正影響。因為在供應鏈融資的條件下,金融機構通過關系銀行之間的信貸信息的披露機制,降低了金融機構對于小微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提升了其獲得信貸的機會。
小微企業近5年的平均資本回報率對其獲得金融機構信貸的影響不顯著。因為在供應鏈融資的條件下,金融機構將授信風險與小微企業自身的信用隔離開來。這也說明了在供應鏈融資條件下,金融機構注重的是債項評級而不是主體評價。
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機構的授信額度對獲得信貸有顯著的正影響。因為在供應鏈融資的條件下,授信額度是小微企業信用水平的有效度量,因而,授信額度高低對于小微企業獲得信貸的機會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小微企業使用各種抵押品對其獲得信貸具有正向影響。因為在供應鏈融資條件下,小微企業的各種抵押能夠降低其獲得信貸后帶來的道德風險。
(四)供應鏈融資對河南省小微企業的影響分析——基于擴展的面板模型分析
借鑒Almeida,Campell&Weisbach(2004)的現金-現金流敏感性模型和Khurana, Martin & Pereira(2006)模型,構建計量模型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小微企業存在從經營現金流中提取現金加以持有的傾向,說明河南省當前的融資環境下,小微企業存在較為明顯的融資約束。
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得到緩解。
供應鏈金融發展對小微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作用較為有限。其可能的原因是,河南省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企業和銀行對其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約束作用的認識并不深入,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從而限制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四.河南省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政策建議
解決河南省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從小微企業自身、金融機構、政府、制度建設方面構建小微企業融資的完善供應鏈,具體來說:
(一)從小微企業自身來說,強化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小微企業之間的協同管理
(1)通過建立核心企業的數據共享平臺,了解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銷售和收益等數據,了解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經營變化,及時反饋并調整銀行的信貸對象和信貸規模。
(2)主動積累信用信息。一方面主動學習銀行產品知識、多使用有利于積累自己信用信息的銀行產品,密切與銀行的關系。例如主動了解銀行信貸審批所需的資料和流程,積極在銀行開立結算賬戶并增加結算量,積累自己的銀行賬戶流水信息等;另一方面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在使用銀行信貸類產品比如消費貸、信用卡等,要及時還款;在日常債權債務活動中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堅決抵制偷逃廢債的行為。
(3)堅持規范經營。小微企業切實轉變粗放型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切實規范財務管理,提高財務透明度,讓銀行更好地掌握企業真實經營信息,與銀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信貸支持進一步發展壯大自己。
(二)從金融機構來說,深化供應鏈融資產品創新,大力推進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預警應急系統建設
(1)加大信貸支持。銀行業機構要優化信貸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投放,騰挪信貸資源,在盤活存量中擴大小微企業融資增量,在新增信貸中增加小微企業貸款份額,從存量和增量兩個角度提高小微企業信貸占比。
(2)深化產品和服務創新。銀行應以產品融資需求為導向,根據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金融需求及風險特點,加快相關金融產品的創新。實現融資產品多元化并加大宣傳力度。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管理程序,完善金融服務。建立以零時差為特征的實時資金劃撥、結算服務體系,實現業務運作中心化、業務流程集成化、業務處理標準化、客戶服務專業化,從而提高業務處理效率。一方面要破除抵押物崇拜,創新多元化的擔保方式;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更高效的信貸評審模式,簡化流程,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效率。
(3)協調好內部考核和扶持小微企業信貸政策之間的關系。銀行業機構應統籌安排內部考核體系,充分考慮對小微企業信貸的支持因素,要在資源上有一定的傾斜,要保證其內部考核與國家相關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吻合。
(4)加快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建設的步伐。在金融機構網點建設方面,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加快小微企業金融部和專營支行、特色支行等專營機構建設,建立起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體系。在網點布局方面,引導地方金融機構堅持立足當地、服務小微的市場定位,向縣域和鄉鎮等小微企業集中的地區延伸網點和業務,進一步做深、做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鼓勵大中型銀行加快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建設和向下延伸服務網點,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批量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
(5)加強相應的預警應急系統的建設力度,通過信息平臺流程制定和人員配備等方式對影響還款的突發事件做好充分的準備。建立一整套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當其中某項指標超過某一臨界值時,預警系統發出預警信號,以便應急系統及時處理緊急突發的事件,避免給整體業務帶來嚴重后果。
(三)從政府方面來說,要搭建銀企合作的平臺,強化對小微企業的監管力度
(1)搭建平臺。建立能夠集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和資金服務為一體的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平臺。充當銀行和生產、供應、銷售之間的中介,并部分介入供應鏈金融業務,實現企業、銀行風險控制和績效指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建立供應鏈融資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健全系統化的風險識別機制,對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風險監控,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通過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加強銀企對接機制體系的完善,特別是對銀企對接后續的成果跟蹤、監督和評價機制的建設,確保銀企對接成果得以落實,避免“虎頭蛇尾”和“運動式”走過場現象發生。
(2)提供保障。一方面建立財政主導型的擔保機構。各級政府財政要安排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補充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財稅扶持,鼓勵擔保機構降低擔保收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互利合作。另一方面牽頭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地方政府應探索設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對金融機構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按增量給予適當的補助,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因對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形成不良而產生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償,可按照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千分之五的比例設立補償基金。
(3)營造環境。一方面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保障銀行業機構的合法權益,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另一方面降低相關稅費。降低政府相關部門的收費、收稅標準,并進一步在稅收優惠、財政支持、政府采購、企業減負等方面出臺惠及小微企業的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4)強化監管引領。聯合政府相關部門,細化考核指標,定期考核、按月通報。一方面在銀行業機構考核方面,要細化“兩個高于”和“三率”考核的標準,并同其市場準入掛鉤。例如凡是小微企業貸款沒有達到上述兩項指標考核要求的,暫緩或暫停相關的準入事項;同時,引導銀行業內部也要層層考核,要將上述兩項指標與其各級管理人員薪酬體系以及年度評優評先和職務晉升掛鉤。另一方面在省銀監局對各處室和各銀監分局考核方面,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目標完成情況在年度績效考核中的權重。
(四)從制度建設方面來說,大力推動金融體系改革,創造良好的小微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1)營造良好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環境。要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同時盡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確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降低法律風險。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系統以及企業、個人信用登記制度。
(2)積極探索金融體系改革,合理引導民間資本作為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有益補充。作為目前仍具有壟斷性質的銀行企業體系“不敢”(必然要承擔風險)貸給小微企業,“不愿意”(不愁無優質客戶)貸給小微企業。單純地依賴政府“強力要求”銀行業機構向小微企業貸款,又有違市場規律之嫌。因此,建議國家改革現有的金融體系,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體系,設立純粹的靈活的民營銀行或者小貸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主要是降低門檻),遵照市場的規律去參與——“誰投資,誰受益,誰擔風險”,“高風險、高收益”。因為一邊是大量民間資本(目前中國的人均儲蓄率達到3萬元,世界最高)無渠道可投,一邊是大量的小微企業“如饑似渴”的融資需求,中間就缺引導的橋梁。例如近年來,民間非法集資現象的涌現從側面說明了這兩方“合作”的意愿是多么強烈。
【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問題實證解析】相關文章:
企業轉型升級供應鏈融資模式03-05
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問題和對策06-23
最新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方式03-27
供應鏈牛鞭效應解析05-30
企業文化常見問題解析03-03
供應鏈融資運作方案技巧03-05
供應鏈融資方案與案例分析03-30
豐田汽車供應鏈管理解析11-24
沃爾瑪全球供應鏈采購案例解析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