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小學語文公開課《永遠的歌聲》教案
《永遠的歌聲》是作者劉恩群為紀念著名音樂歌唱家喻宜萱百年誕辰所著專集,全書共分為記憶永恒、鄉音親情、深切懷念、研究與評述、世紀歷程、著作文稿等六個部分。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小學語文公開課《永遠的歌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要求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借助工具書區分易混的字形或讀音。
2.反復讀課文,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孩子們對教師誠摯的愛,能夠從小樹立尊敬師長的優秀品德。
3.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2.反復讀課文,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孩子們對教師誠摯的愛,能夠從小樹立尊敬師長的優秀品德。
教學課時 兩課時
走出山鄉、走出童年已經很久了。[①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畫,貼在記憶迷離的墻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線條和色彩來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卻如那山間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著,至今仍響在我的耳邊……[②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走出童年很久了,但童年的歌聲仍牢牢記在腦海中。
當軍醫的父親隨大軍南下了,把母親和我們姐弟從小城送到山鄉的老家。于是,我便成了山鄉小學的一名學生。
段導讀:第2自然段寫“我們”回到山鄉老家。
那是什么樣的小學呀!一座荒涼破舊的廟宇,請走了那些笑嘻嘻(xī)的和齜(zī)牙咧(liě)嘴的泥菩(pú)薩❶,擠滿了我們這些拖鼻涕(tì)的、剃光頭的、頭上扎根小辮兒的大大小小的農村小孩兒。[句導讀:簡要介紹了“我們”的山鄉小學。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我們”的學習條件很差。]我們的老師是個從城里來的女學生,剪著短頭發,又年輕,又漂亮。 [③這句話使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出什么?]她用好聽的嗓音教我們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樹什么人來栽,地下的運河什么人來開?——天上的 桃樹王母娘娘栽,地下的運河勞動人民開。”她還教我們唱勸人識字的小歌劇❷……
段導讀:第3自然段寫鄉下學校來了一位城里的女學生,既 年輕又漂亮,常用美好的嗓音教“我們”唱歌。
村頭村尾到處響著我們的歌聲。為此,我還和姐姐爭論過,到底是我們老師有知識,還是村長、區長有知識;到底是區劇團來的人唱得好聽,還是我們老師唱得好聽。[④為什么作者不直接寫為老師采藥的事情而寫“我”和姐姐的爭論呢?]
我說,我們老師好,樣樣好,天下第一好。[⑤這里為什么連用三個“好”來形容這位老師呢?]
段導讀:第4、5自然段講“我”和姐姐爭論,“我”認為老師樣樣好,天下第一好。
不知為什么,老師嗓子突然嘶啞了,不但唱不出好聽的歌兒來了,還咳嗽,一聲接一聲。[句導讀:“一聲接一聲”說明老師的病情十分嚴重。]
段導讀:第6自然段寫有一天,老師嗓子啞了,還咳嗽。
放學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問:“是男子漢嗎?是,明天就跟我進東山去![⑥這句話能夠表現二牛怎樣的心理?]我知道東山石溝里有樣草藥叫煙袋鍋花❸,專治咳嗽,老師一吃準好。”我馬上想起大人告誡(jiè)的東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還是立即使勁地點了點頭。[⑦為什么“我”明知東山有狼,可還是“使勁”點頭?]
段導讀:第7自然段寫二牛提出要上山為老師采藥治病,“我”同意了。
第二天,我們背著書包在東河邊聚齊了,除了我和二牛,還有二蘭和石花。我們沿著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陰處溪邊一塊潮濕的地上,我們挖到了好幾棵煙袋鍋花;而眼尖的二蘭忽然又發現溪里有小魚,她說老師是南方城里人,愛吃魚,讓我們抓。 [⑧這句話能夠表明什么?]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條條小魚被甩上岸,二蘭和石花就用柳條把它們一條一條地穿起來…… [⑨這句話主要運用的描寫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段導讀:第8自然段寫“我們”到東山石溝給老師采藥、捉魚。
我們興高采烈地抱著草藥,拎(līn)著小魚往回走,迎面碰上來找我們的大人、老師和同學。大人們一見我們,便揮舞著鐮(lián)刀、棍子, 吆喝❹著沖過來,真把我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才知道,原來一只老狼跟在我們身后,而傻乎乎的我們竟然毫無所知。 [⑩這一情節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段導讀:第9自然段寫采藥回來的路上“我們”碰上來找“我們”的大人們,他們趕走了“我們”身后的老狼。
在大人們的責罵和追問聲中,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了草藥和小魚。老師一下摟住我們臟乎乎的身子,哭了,淚水一滴一滴掉在我們臉上…… [ 老師為什么一下子摟住“我們”臟乎乎的身子哭了?]
段導讀:第10自然段寫老師知道“我們”給她采藥抓魚,心情十分激動。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簡單介紹“我”的老師及“我們”為生病的老師上山挖草藥、捉魚的事情。
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姓什么我都忘了,唯有她那歌聲像清澈的小溪,一直滋潤著我童年的夢。 [ 這段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迎著徐徐吹來的晚風,我又哼起“天上的桃樹……”于是,走來了我的童年,走來了我童年的老師,還有二牛、二蘭、石花…… [ 你知道這歌聲里包含著什么嗎?]
段導讀:第12自然段講“我”每當哼起童年的歌謠時,就想起童年的人和事,引起“我”對童年的懷念。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寫童年的夢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掌握“淙淙”“齜牙咧嘴”“鼻涕”“告誡”“吆喝”等詞語。
2.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童年。
生字詞卡片;語文課件。
一 談話導入
1.(板書課文題目)同學們,看到這個標題,你們想到了什么?
學生:這是誰的歌聲?為什么說這歌聲是永遠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聲有什么關系?……
2.這篇課文是描述作者童年生活的,(播放童年歌曲或圖片)說的是幾個小孩子和他們的老師的事。請帶著你的問題,開始學習課文。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借助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字義或詞義。
2.學生反饋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加入“辯、辨、辮”的辨析。
3.理解文中的詞語。
清亮亮:形容清澈透亮。
齜牙咧嘴:張著嘴巴,露出牙齒。本課是形容泥菩薩面部表情兇狠的樣子。
嘶啞:聲音沙啞。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委屈:受到不應該的指責或待遇而心里難過。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4.指名讀全文,想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我”小時候在鄉村小學讀書時,遇到一位年輕、漂亮、很會唱歌的女老師,“我”和幾個小伙伴都很喜歡她,“我們”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學習。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走出童年已經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卻牢牢地記憶在腦海中。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寫“我們”為生病的老師上山挖草藥、捉魚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寫童年的夢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三 初讀質疑
1.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并交流不懂的問題。學生針對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梳理問題。
2.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出示第二句話:
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畫,貼在記憶迷離的墻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線條和色彩來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卻如那山間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著,至今仍響在我的耳邊……
師:這是一個長句,句中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想?
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2)學生齊讀第二句話。
(3)你怎樣理解或描述童年?
學生甲:童年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
學生乙:童年是美好的,我們童年做過的事情,就像海灘上的貝殼,五顏六色。
學生丙:我覺得可以用《童年》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心情。
四 課堂小結
1.是啊,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筆把這些記錄下來。
2.熟讀課文。
指導學生用稍緩的語速,輕松活潑的語氣讀,開頭和結尾部分表達的感情應強烈些。
1.在本課中,老師應注重對生字的講解與訓練,如多音字“扎、和”的讀音,“辮”與易混字“辯、辨”的區別,教師可專門提出來讓學生練習鞏固。
2.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鼓勵學生讓他們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童年,培養他們的語言邏輯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協調生字詞教學與課文講解的時間。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我們”對老師誠摯的愛,教育學生樹立尊敬、熱愛老師的優秀品德。
2.幫助學生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重點語句幻燈片。
一 整體感知課文
回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 回應學生課前質疑問題
1.文章為什么叫做“永遠的歌聲”?
2.當“我們”向老師獻上草藥和小魚的時候,老師為什么摟著“我們”哭了?這節課就結合這兩個問題進行學習。
三 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二部分第一層,體會孩子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1)默讀第2~5自然段,找出與老師有關的語句,讀讀這些句子,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出示語句:
我們的老師是個從城里來的女學生,剪著短頭發,又年輕,又漂亮。
她用好聽的嗓音教我們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樹什么人來栽,地下的運河什么人來開?——天上的桃樹王母娘娘栽,地下的運河勞動人民開。”她還教我們唱勸人識字的小歌劇……
為此,我還和姐姐爭論過,到底是我們老師有知識,還是村長、區長有知識;到底是區劇團來的人唱得好聽,還是我們老師唱得好聽。
我說,我們老師好,樣樣好,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們”這些山鄉的孩子非常熱愛自己的老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5自然段,體會孩子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2.學習第二層,進一步感受學生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1)自由讀第6、7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全班交流。
感悟:明知進山有危險,還要進山為老師采藥,從中可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愛。
老師嗓子啞了,學生很著急,想盡一切辦法為老師治病,從中可感受到學生愛老師。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同桌互讀第7自然段,讀出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指名朗讀。
3.學習第三層,感受師生情。
(1)自由讀第8~10自然段,哪句話最令你感動?為什么?
(2)全班交流:“而眼尖的二蘭忽然又發現溪里有小魚……把它們一條一條地穿起來……”
“老師是南方城里人,愛吃魚”——學生的心多細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為老師抓魚不顧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盡一切辦法抓小魚。
教師小結:從學生的一連串抓魚的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對老師濃濃的愛。
自由讀——指名讀。
(3)學習第9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孩子們為老師抓魚忘記了一切,全然沒有發現自己身邊隱藏的危險,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 。
當“我們”委屈地獻上自己為老師采的草藥、抓的小魚時,老師為什么摟住“我們”臟乎乎的身子,哭了?
變換角色體會:
如果此時你就是那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看到學生這樣的表現,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呢?
學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進行匯報。
教師小結:是啊,學生們的童真感動了老師,感動了家長,也同樣感動了他們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來,依然是那樣的美好。
四 學習開頭和結尾,體會寫法
1.自由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你發現了什么?
首尾呼應,文章結構更加完整。
要求學生說出體現首尾呼應的語句。
2.師:課前有同學提出文章為什么以“永遠的歌聲”作為題目的問題,現在你能回答了嗎?
歌聲是老師留給“我們”的,那遙遠的歌聲已化為美好的記憶,那誠摯的師生情感留在了同學們的心里,永生難忘。
1.這篇課文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在文中找到這些段落,加以學習、體會,爭取把這種寫作方法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教師可結合課文的相關段落粗略地講解前后呼應的方法,并讓學生課后討論交流。
3.給學生布置小練筆:寫寫自己的童年。
1.看拼音,寫詞語。
2.照樣子,寫詞語。
傻乎乎 胖乎乎 熱乎乎
曲曲折折 彎彎曲曲 平平淡淡
3.按要求改寫句子。
(1)二蘭和石花把小魚一條一條地穿起來。(改成“被”字句)
小魚被二蘭和石花一條一條地穿起來。
(2)歌聲一直滋潤著我童年的夢。(改成比喻句)
那歌聲像清澈的小溪,一直滋潤著我童年的夢。
4.文章為什么以“永遠的歌聲”作為題目?
老師領進門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便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坐落在關帝廟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四個年級四個班,四個班只有40人。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了小學教師生涯。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手描紅。描紅紙上是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地。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兒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后來,這兒的花兒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有一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學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
【小學語文公開課《永遠的歌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公開課《陽光》教案06-21
小學語文《奇異的琥珀》公開課教案06-22
小學語文《詹天佑》公開課教案06-22
小學語文公開課教案《球王貝利》06-21
小學語文《畫風》公開課教案(精選12篇)05-13
2017年小學語文公開課《觀潮》教案06-21
小學語文公開課《倔強的小紅軍》教案03-21
小學語文公開課《阿德的夢》教案06-21
2017年小學語文公開課《秋天》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