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和技巧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及吉林、黑龍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區的民間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與他們的狩獵、游牧生活有密切聯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態,在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鑿刻的陰山崖畫、烏蘭察布崖畫中,有著生動真實的表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和技巧,歡迎大家分享。
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和技巧
蒙古族舞蹈獨特的風格特征,舉手投 足之間便讓人一目了然。這些散發著濃郁 草原氣息的舞蹈動作,無不來自蒙古族在大草原環境下生活的磨礪,筆者的寫作目的就是探討蒙古族舞蹈動作和技巧的生活 根源。雖然舞蹈作為人類的肢體語言有著廣泛相似性,但是具體 到蒙古族舞蹈,其動作技巧就體現了蒙古 族的特色。
一、上肢的動作技巧
蒙古族舞蹈上肢動作比較豐富,包括 手部動作、臂部動作、肩部動作。 在蒙古族的早期,舞蹈動作還不是太 豐富,舞蹈形式多為集體舞,在部落重大集 會時,整個部落的人們都會“繞樹而舞”,動 作就是簡單的拍手、揮手、頓足、轉圈等。 這些簡單的動作一直延續至今,如著名的 “安代舞”的舞步主要以“頓足”、“拍手”、 “揮帕”為主,手帕是“安代舞”的主要道 具。在內蒙古額濟納旗、新疆蒙古族聚居 區等地流行的“托普修爾舞”,其表演形式 則是在樂器伴奏下跳舞,動作特點是繞臂、提壓腕和抖手,同時整個身體上下輕微顫 動,這些動作都極具蒙古族特色。蒙古族民間舞蹈經常 出現鷹擊長空、鴻雁高飛、天鵝翩翩的舞姿 形象,這方面的舞蹈代表作有《雁舞》、《鷹》 等。蒙古族舞蹈的男子動作技巧,經常模 仿鷹擊長空、展翅翱翔的形象,動作特點是 抖肩、昂首挺胸、雙臂舒展,模仿雄鷹在高 空飛翔的動作,使手臂呈波浪式擺動,表達 了蒙古族人民豪放博大的胸懷和頑強的生 命力。
“筷子舞”和“盅碗舞”是鄂爾多斯草原 上廣為流傳的蒙古族傳統舞蹈。由于要在 狹小的氈房中表演,限于室內的空間,舞蹈者道具較為簡單,多為筷子、酒盅或瓷碗等 小巧的物品,動作也較為簡單,沒有大幅度 的跑跳等動作,姿態多為坐姿、蹲姿和 跪姿,手拿道具,以上肢動作為主,通過手 部、臂部、肩部和腰部的動作變化形成舞蹈 動態。筷子和盅碗等道具在舞蹈中通過舞 者按照一定的節奏敲擊或碰撞,發出美妙 的聲音,配合伴奏音樂形成節奏,表現了蒙 古族舞蹈編創者的藝術智慧。 蒙古族舞蹈中上肢動作主要來源于對 鷹、雁、馬等動物的模仿,因為這些動物對 草原牧民來說是最熟悉、最重要的。馬是 他們必需的交通工具和生活伙伴;雁的南 去北歸告訴牧民季節的更替;鷹的兇猛自 由是蒙古族崇拜的對象。這些日常生活生 產中的因素深深地影響著蒙古族舞蹈。
二、下肢的動作技巧
在蒙古族的傳統民間舞蹈中,由于牧 民日常居住在空間狹小的氈房內,在舞蹈 時限于空間,不能大范圍地移動腳步和跳 躍,所以下肢動作受到限制。而腰部以上 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技巧比較豐富,尤其 是手臂和肩部的動作成為蒙古族舞蹈的一 大特色,這是生活環境所決定的。蒙古族人民是天生樂觀、能歌善舞的 民族,他們有悠久的舞蹈傳統。《多桑蒙古 史》記載:“忽圖剌汗率部進擊篾兒乞部時, 曾禱于樹下,若勝敵,將以美布飾此樹,后 果勝……率其士卒,繞樹而舞。”“繞樹而 舞”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其下肢動作就是 蹬踏、頓足、走步、轉圈,舞蹈動作相當簡 單,但蒙古族人民卻樂此不疲,史料記載, 古代蒙古人跳舞竟然“直跳出沒脅之蹊,沒 膝之塵”。繼承這個傳統的是“安代舞”,它 是草原上特色最為鮮明的舞蹈,舞蹈動作 熱烈奔放,氣勢雄健、粗獷,主要以頓足、踏 步、跳、轉等下肢動作為主,跳起來激情四 射、熱情高漲。
游牧民族需要常年騎馬,蒙古族人和 馬共同生活、不離不棄,馬在蒙古人生活中 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傳統蒙古族舞蹈 中,很多動作都是模仿和表現馬匹的動作 形態的。這些動作被稱為馬步步法,它是 蒙古族舞蹈特有的動作技巧。蒙古人長時間的馬上生活動作 也被融進舞蹈動作當中,像“打馬揚鞭”和 “單勒馬”等動作就是表現蒙古人在駿馬上奔馳的颯爽英姿。由于馬上動作表現在舞 蹈中動感更強、更有氣勢,所以跟馬有關的 動作在蒙古族舞蹈技巧中占有相當大的比 重,下肢的舞蹈動作的設計也以模擬人體 在駿馬奔馳時的狀態為主。
三、體態的動作技巧
蒙古族舞蹈的體態動作特征主要模仿 駿馬馳騁的動態和繼承蒙古族傳統集體舞 蹈的步態。在蒙古族古代部落舉辦的盛大聚會 上,經常以跳集體舞為慶典儀式。在古代, 產生部落首領對任何一個部落來說都是重 要事件。蒙古族在選舉首領后就要舉行慶 典,慶典的高潮就是全民大跳集體舞蹈。《元朝秘史》中記載了一段古代歷史事件: “全蒙古,泰赤兀惕,聚會于斡難之豁納黑川,立忽圖剌為可汗焉。蒙古之慶典,則舞蹈延宴以慶也。既舉忽圖剌為可汗,可豁 兒豁納黑川,繞蓬松樹而舞蹈,直踏出沒脅 之蹊,沒膝之塵矣。
蒙古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是游牧,草原 地廣人稀,牧民們需要不斷地更換草場,人 們聚少離多,生產和生活方式單一,乏味寂 寞。在單調的游牧生產和生活活動中,為 了排解寂寞,蒙古人逐漸創造了特點鮮明 的民族舞蹈,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草原文 化。在長期的發展和演變之后,蒙古族舞 蹈的動作造型形成了基本的姿態――站 姿:雙手一位,臉向八點斜上方,開肩、屏息 挺胸、腳站四位,胸間一點,腰微后傾,抬 頭、目視遠方。此基本姿態舒展、挺拔,給 人以開闊、端莊的感覺,舞蹈動作族 傳統精神氣質的外化,而蒙古族豪邁的精 神氣質是長時期的游牧生活所積累的。
總之,無論是四肢的動作技巧 還是整個體態的動作技巧,無不體現著蒙 古族深厚獨特的草原游牧文化,蒙古族舞 蹈的動作和神韻都是典型的蒙古文化氛圍 的反映,體現了蒙古族傳統的審美意識。
蒙古族都有哪些舞蹈
蒙古族民間的舞蹈都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很多的舞蹈都是動作非常的矯健,動作都是活潑多樣,很多的動作都是模仿動物。當地的民間舞蹈很多都是節奏非常歡快,富有豐富的草原風格的舞蹈,音樂文化寬廣。
安代舞
流行于內蒙古哲里木盟地區以及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吉林省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等地區。由古代“踏歌頓足”、“連臂而舞”、“繞樹而舞”等集體舞形式演變而來。其最初產生時有驅除病魔、祈求上天保佑的含義。與薩滿教有密切關系。集體表演時,隊形呈圓形,每人手持一條手巾或彩帶,一人領唱,眾人相和,載歌載舞,節奏多為□拍,無樂器伴奏。最初舞蹈動作簡單,主要以歌為主,所以也稱“唱安代”。現已發展到曲調有三十多種,舞蹈動作也達二十幾個。
摔跤舞
流行于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一種模擬性面具舞。由一人表演兩個人摔跤的拼搏場面。舞蹈動作生動、靈巧、幽默、滑稽。表演者身背一長型木制架,架上用布縫制兩個木偶形象的摔跤手,兩者身著各色官服,頭戴雁翎纓帽,兩只假臂相互緊抱,各做摔跤狀;木架下遮布幔,用套上馬靴的雙手當作腳,四肢踏地,四靴靴尖相向。飾者隨鼓樂節奏,摔打起舞。表演動作主要有抱、踢、鉤、蹁等。
育呼爾舞
流傳在呼倫貝爾盟布利亞特蒙古族聚居地區,傳統節日或喜慶的場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舞時男女各半,相互拉手成橫排或圓形,載歌載舞。主要動作有:“擦地拖步”、“跺踏步”、“跑跳步”等。身體動律自然和諧,時而左右搖擺,時而前俯、后仰。并隨著歌聲和“育呼爾”的呼號聲逐步推向高潮。該舞爽朗、流暢,有著自由、舒展的特色。
燈舞
是節慶歡宴、親朋相聚時所跳的一種女子獨舞,主要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清陸次云在他所作“滿庭芳”一詞中曾有所描述:“舞人矜舞態,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汀竹,擊節堪聽。旋復回風滾雪,搖絳卉,故使人驚。哀艷極色藝心誠,四座不勝情”。其溫雅婉約的技巧,可見一斑。
盅碗舞
稱打盅子,流行于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舞者兩手各握兩個酒盅,隨著音樂的節奏,每一拍碰擊一下盅子,擊打出快、慢、碎、抖等聲音。腿部有跪、迂回步等動作。舞者起立,雙手邊碰擊盅子邊舞,雙腳一前一后踏動,形成“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腳步穩”的典雅優美的舞姿。伴奏樂器有三弦、揚琴、四胡、笛子等。曲調采用當地流行的民歌,有時頭上還頂碗、頂燈。
筷子舞
多為男子獨舞。舞者右手執一把筷子,打手、肩、腰、腿等部位,有時旋轉,有時跪下,敲擊地面,節奏由慢漸快。伴奏樂器有三弦、四胡、揚琴、笛子等。現也有男女共同表演的集體舞。
牛斗虎舞
斗牛虎舞主要是流行于赤峰市一帶,這個舞蹈已經有上兩百年的歷史了。主要是表演形式是四個人進行表演,一人來頂牛頭一個人來頂牛尾巴。然后全套分為四套來進行表演,舞蹈表演都是要四個人默契的配合。
小結:蒙古族的民間舞蹈有很多,比如像是安代舞、摔跤舞、燈舞、筷子舞,這些都蒙古族的舞蹈。安代舞主要是運用手臂的力量,摔跤舞主要是表演者架上木偶來進行表演,然后來進行表演,隨著鼓樂進行表演。
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動作
一、肩部動作的表現形態及文化特征
蒙古族人民生活在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上,使得他們擁有了豁達爽朗的性格和寬廣的胸懷,為肩部動作風格特點的形成做了鋪墊。特色的馬背民族源于蒙古族人民對馬的獨特情懷,從而使得他們在騎馬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帶動肩部上下運動,所以,在蒙古族舞蹈中常以豐富的肩部動作和馬步等其他動作來表現。
硬肩,其具體做法:雙腳站小八字位,雙手成空心狀,拇指叉腰壓腕。雙肩放松,左肩向前,右肩同時向后,動作速度快,有頓感,連續前后交替。根據速度、節奏等的變化,可分單聳肩和雙聳肩,上身也可以隨肩而動;柔肩,是在硬肩的基礎上,肩膀經下弧線上提,雙肩前后交替。動作過程中,速度稍慢,柔韌,連貫;雙肩,在硬肩的基礎上,肩膀快速收回,前后交替,動作短促有力;聳肩,肩膀上下提起、放下,動作過程中可以單肩提起,還可以雙肩同時進行。聳肩需要直上直下,提起時發力,而后放松回原位。聳肩也稱為笑肩,就像是在人們大笑的時候,兩個肩膀不由自主的上下顫動一樣。在舞蹈《草原姑娘》中,那連綿起伏的單聳肩不僅表達出她們美麗善良的心境,還表現了她們勇敢堅強、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繞肩,就是肩膀從前向后劃立圓,也分單、雙兩種。在動作中,身體可以隨之前合后仰,給人以內在含蓄之美。這個動作常用來表達女子的溫柔和男女傾述情懷之意;抖肩,也叫做碎抖肩,是按照硬肩的運動軌跡,肩胛快速的抖動而成。這個動作要求肩部自然放松,用后背的力量使肩連續不斷的快抖。如舞蹈《盅碗舞》中的碎抖肩,是這個舞蹈令人叫好的藝術手段之一。
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包含了民族性格的豪放與自信,展示著動態形象的古拙與質樸。舞蹈源于生活,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之鄉的蒙古族人民,把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和來自大草原的氣勢都融匯到了馬的舞蹈形象上,表現在變化多樣的肩部動作中。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動作的表現形態體現了牧民們的審美情趣和瀟灑豪邁的性格。牧民的生活方式雖然逐漸的在改變,審美情趣也不斷發生變化,但是它的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
二、肩部動作的發展
一部作品的內容不再追求描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具體的情節,一種單純的情感,而是去追求一種氛圍,一種意境,將自己的體驗和想象融入到故事的框架中,盡享藝術之美。如女獨舞《翔》,演員把內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到了柔美的雙臂和靈巧的雙手中,使我隨著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旋律,融入到了美好的意境當中。
在舞蹈形式上,不再追求對稱、協調統一的古老觀念,而是追求多層次,多方位,多元素,不對稱,不協調,即過去不曾有的形式美。如女群舞《頂碗舞》和《蒙古人》等都是如此。
在舞蹈動作上,改變了過去一招一式的嚴格規范,注重動作的夸張性,加大反差的力度,要求對比強烈,追求對立統一。過去蒙古族舞蹈主要以馬步動作,肩部動作和手臂動作為主,而今在吸收借鑒現代舞的基礎上,注意開拓人體的中間和下肢部位的動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舞臺的空間。舞蹈語匯不再是簡單的動作的堆積,而是經過精心地提煉和創新。打破了人們認為固有的模式,在傳統動作上,巧妙地結合現代舞蹈動作,給人以新鮮感,時代感。
在舞蹈和舞臺布景上不再是認真地模仿生活中的東西,而是抓住最具民族本質的東西盡情發揮。激光技術和影視技巧更巧妙地運用到演出舞臺,把真實的表演同夢幻般的舞美效果融為一體。
在舞蹈創作中,人們也很注重服飾的創作,以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綜合到舞臺效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舞蹈藝術的優勢和舞臺效果,給人們帶來更多美的享受,更加欣賞舞蹈的藝術魅力。諸多因素有機結合,共同為舞蹈表現服務。
三、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肩部動作具有蒙古族的獨特風格,種類繁多,變化多樣,與腕、手臂、馬步等動作相結合,共同組成了柔韌、彪悍、剛強的蒙古族舞蹈。這個馬背民族大多數的動作都是以上半身為主,而且動肩的時候比較多,在反映他們生活的舞蹈中上半身特別是肩部動作最為突出。這些舞蹈動作都是他們長期的生活實踐,成為一種民族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表達了一個民族的審美心理,從而產生了蒙古族獨有的舞蹈動作之美。
舞蹈過程中肩部動作隨身體的運動與手臂、手腕相互配合衍生出了包括柔臂、硬腕和彈撥手等在內的多種上肢動作。從運動生理學來看,肩部位于人體上肢,它連接著頸部、手臂和上肢身體在人體上肢的運動過程中肩部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動作同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運用頗為廣泛,對蒙古族舞蹈而言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種類繁多的肩部動作不僅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基礎、單一動作,它更多地與其他上肢動作相聯系,擴展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與之共同表現蒙古族舞蹈的藝術風格特點,表達人民情感和對美的追求,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情感的體現更加強烈。
四、呼吸在肩部動作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族舞蹈中的呼吸體現著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風貌,它和蒙古族舞蹈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交相呼應。在我們學習的時候,是從地面體態動律的慢吸慢呼入手的,這樣比較容易體會呼吸。運用長吸慢呼的方法,在過程中保持氣息的平穩均勻,表現出人們置身于遼闊草原的豁達心態和英雄氣概。
蒙古族舞蹈中豐富的肩部動作同樣蘊含著多樣的呼吸——棱角分明的硬肩,在雙肩前后交錯的一剎那,氣息隨之快吸快呼,雙肩快而有力地交錯進行,在行進中與平步配合時,步伐的呼吸與上身動作相呼應。笑肩,氣息的運用和硬肩相同,只不過是上下方向的快吸快呼,用來表現草原民族的爽朗樂觀的心態。碎抖肩,體現了快吸慢呼的呼吸特點,通過短促的吸氣,腰部發力,氣息下沉,帶動肩部快速的抖動,形成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特色。柔肩,也依同此理,它常常和柔臂動作相結合,優美舒展的動作盡顯草原民族柔情的一面。單聳肩、雙聳肩,和笑肩動作的方法相似,只是動作重拍不同,笑肩強調重拍向下,聳肩強調重拍向上。在呼吸上,聳肩要求慢吸快呼。
總之,肩部動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礎,又是蒙古族舞蹈達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學習蒙古族舞蹈藝術,必須要重視蒙古族舞蹈動作中的精華——肩部動作的練習。
【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和技巧】相關文章:
蒙古族舞蹈的技巧與特點06-29
蒙古族舞蹈節奏動律有什么特點10-22
舞蹈動作和舞蹈語言的關聯和區別10-05
少兒模特走秀動作和技巧10-23
舞蹈形體訓練技巧12-21
技巧與舞蹈啦啦隊內容11-29
傣族舞蹈的學習技巧06-09
少兒舞蹈的學習技巧10-28
傣族舞蹈學習技巧10-11
幼兒舞蹈訓練技巧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