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由于國際互聯網逐漸成為全球通信與交易的媒體,全球上網用戶呈級數增長趨勢,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點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應用條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餓電子商務發展歷程,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電子商務的產生
電子商務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大規模發展于20世紀90年代,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的經濟在生產、分配、消費各個領域發生的一體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國際范圍內的商務活動變得頻繁,而且使國際貿易成為了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全球化促使人們尋找合適的方式來滿足這種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由此應運而生,并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這場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在國際商務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和廣泛應用
近30年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為電子商務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由于國際互聯網逐漸成為全球通信與交易的媒體,全球上網用戶呈級數增長趨勢,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點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應用條件。
3、信用卡和電子金融的普及應用
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優點而成為人們消費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計算機網絡支付與結算系統,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為可能,同時也成為電子商務中網上支付的重要手段。
各大銀行也都看到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紛紛推出了支持在線交易的電子金融服務,在安全技術的保障下,電子銀行的發展解決了商務活動中的支付問題,成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大動力。
4、電子安全交易協議的制定和安全技術的發展
1997年5月31日,由美國VISA和Mastercard國際組織等聯合指定的電子安全交易協議(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SET)出臺,該協議得到了大多數廠商的認可和支持,為在網絡上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安全環境。
計算機和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為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了技術和安全保障,這些技術包括HTML、XML、數據庫技術、動態網頁技術、SSL協議、SET協議、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
5、政府的支持與推動
自1997年歐盟發布了歐洲電子商務協議,美國隨后發布《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以后,電子商務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嘗試“網上采購”,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為電子商務制定法律規范和技術標準,這就保障了電子商務的合法進行和長遠發展。
二、電子商務的發展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處理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一般研究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兩個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基于EDI的電子商務階段和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階段。
1、基于EDI的電子商務
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人們利用電子通信的方式進行貿易活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開始了用電報發送商務文件;到了20世紀70年代人們又普遍采用方便、快捷的傳真機來替代電報,但是由于傳真文件是通過紙面打印來傳遞和管理信息的,不能將信息直接轉入到信息系統中,因此人們開始采用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這就是電子商務的雛形。
EDI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產生于美國,當時的貿易商們在使用計算機處理各類商務文件的時候發現,由人工輸入到一臺計算機中的數據70%是來源于另一臺計算機輸出的文件,由于過多的人為因素,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開始嘗試在貿易伙伴之間的計算機上進行數據自動交換,這促使EDI應運而生。
EDI是將業務文件按一個公認的標準從一臺計算機傳輸到另一臺計算機上去的電子傳輸方法。由于EDI大大減少了紙張票據的作用,因此,人們也形象地將它稱為“無紙貿易”或“無紙交易”。從普通商場的電子收款機、POS(銷售點實時管理系統)、EOS(電子訂貨系統)和MIS(管理信息系統),到跨越不同國家、不同企業的EDI,數據信息的控制處理越來越準確和有效,同時大量事務處理工作也趨向標準化。
從技術上講,EDI包括硬件與軟件兩大部分。硬件主要是計算機網絡、軟件包括計算機軟件和EDI標準。
從硬件方面講,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數EDI都不通過Internet,而是通過租用專用網絡實現的,這類專用的網絡被稱為增值網(Value Added Network,VAN),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問題。但隨著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為一個費用更低、覆蓋面更廣、服務更好的系統,已表現出替代VAN而成為EDI的硬件載體的趨勢,因此也有人把通過Internet實現的EDI直接稱為Internet EDI。
從軟件方面看,EDI所需要的軟件主要是將用戶數據庫系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的標準格式以供傳輸交換。由于不同行業的企業是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來規定數據庫的信息格式的,因此,當需要發送EDI文件時,從企業專有數據庫中提取的信息,必須把它翻譯成EDI的標準格式才能進行傳輸,這時就需要相關的EDI軟件來幫忙了。
2、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
由于使用VAN的費用很高,僅大型企業才有可能使用,限制了基于EDI的電子商務應用范圍的擴大,而促使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Internet的飛速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國際互聯網(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普通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聯網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這個王國,從而使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
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活動完全擺脫了傳統商務活動的時空限制,使商務的運行和發展更加趨于靈活、實時和全球化。
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發展非常迅速,它比基于EDI的電子商務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成本低:因為Internet是覆蓋全球的開放性網絡,任何人通過接入Internet來進行商務活動的成本比傳統的VAN成本要低很多。
(2)覆蓋廣:Internet覆蓋全球,基于Internet的應用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用戶通過接入Internet就可以方便地與貿易伙伴進行商務信息的溝通和傳遞。
(3)功能全:因為Internet可以提供許多不同的應用,有著相當豐富的資源,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可以支持不同類型的用戶實現不同層次的商務目標,如建立商務網站、發布商情信息、在線商務洽談和建立虛擬商城等。
(4)更靈活: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可以靈活地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如針對不同年齡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界面,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不同的語言顯示。
三、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自從20世紀90年代電子商務概念引入我國之后,在我國政府及信息化主管部門的指引下,電子商務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認識電子商務階段(1990—1993)
我國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展EDI的電子商務應用,從1990年開始,國家計委、科委將EDI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991年9月由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辦公室牽頭,會同國家計委、科委、外經貿部等8個部委局,發起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同年10月成立“中國EDIFACT委員會”并參加亞洲EDIFACT理事會。我國政府、商貿企業以及金融界認識到電子商務可以使商務交易過程更加快捷、高效、成本更低,肯定了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
2、廣泛關注電子商務階段(1993—1998)
在這一階段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迅猛發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重視,我國也掀起了電子商務熱潮。從1994年起,我國部分企業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依托的中國商品交易中心(CCEC)、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等電子商務系統也陸續投入運營;1995年,中國互聯網開始商業化;1996年6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骨干網(CHINANET)工程建成開通;1997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完成組建,開始行使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職能;1998年3月6日,我國國內第一筆Internet網上電子商務交易成功;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了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這是一項推廣網絡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因而,1998年甚至被稱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年。政府、商家和消費者都意識到,電子商務的興起,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如何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是政府、商家和消費者共同考慮的問題。發展電子商務需要政府的推動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一是要有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政府對此給與了高度的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金關”等一系列“金字工程”;二是要有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需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三是要克服文化障礙,提高消費者的網上購物意識。
3、電子商務應用發展階段(1999年至今)
在這個階段中,國家信息主管部門開始研究制定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有關政策法規,啟動政府上網工程,成立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開展多項電子商務示范工程,為實現政府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安全保證,為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支付、安全可靠和信息設施等方面總結經驗,逐步推廣應用。同時,企業的電子商務蓬勃發展,1999年3月阿里巴巴網站誕生;同年5月8848網站推出并成為當年國內最具影響力的B2C網站;2000年6月,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成立,專為金融業務各種認證需求提供書證服務。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國家信息安全應用示范工程”。2005年,電子商務爆發出迅猛增長的活力。2005年初國務院2號文件的發布,為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電子簽名法》的實施和《電子支付指引》的頒布,進一步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保駕護航;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興起,帶動了網上支付的普及,為電子商務應用提供了保障;B2B市場持續快速發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逐漸成為主要動力;B2C市場盡管略顯平淡,但互聯網用戶人數突破一億大關為B2C業務的平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用戶基礎;C2C市場則由于淘寶網和易趣網的雙雄對立,以及騰訊和當當的進入,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2005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電子商務年”。
【拓展】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B2B
概念B2B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以及企業(B)與上下游協力廠商(B)之間的資訊整合,并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企業與企業間交易。借由企業內部網(Intranet)建構資訊流通的基礎,及外部網絡(Extranet)結合產業的上中下游廠商,達到供應鏈(SCM)的整合。因此透過B2B的商業模式,不僅可以簡化企業內部資訊流通的成本,更可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流程更快速、更減少成本的耗損。
B2B運作
階段(1)—就是讓整個企業與企業間的'“供應鏈”與“配銷商”管理自動化,透過Internet,不但節省成本增加效率,更有開發新市場的機會,企業間商業交易資訊交換,如采購單、商業發票及確認通知等。
階段(1)→(2)這類資料交換的協定稱之為電子資料交換(EDI),其運作方式是將電子表格的每一個字段,以一對一的方式,對應于商業交易書面表格中的每一部分,就像所有的采購單及交易記錄都記錄在數據庫中。
階段(3)—電子資金轉移,如銀行與其往來企業間資金的自動轉帳。
階段(4)—所有的出貨需求在經過數據庫處里后會自動完成物流配送的要求。
典型代表:阿里巴巴
B2C
概念
B2C就是企業透過網絡銷售產品或服務給個人消費者。企業廠商直接將產品或服務推上網絡,并提供充足資訊與便利的接口吸引消費者選購,這也是目前一般最常見的作業方式,例如網絡購物、證券公司網絡下單作業、一般網站的資料查詢作業等等,都是屬于企業直接接觸顧客的作業方式。可成以下四種經營的模式:
入口網站(Portal): ex、 Yahoo!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ies):虛擬社群的著眼點都在顧客的需求上,有三個特質—專注于買方消費者而非賣方、良好的信任關系、創新與風險承擔。交易聚合(Transaction Aggregators):電子商務即是買賣。廣告網絡(Advertising Network)。
B2C運作
階段(1)—使用者透過入口網站找尋到特定的目的網站后,會接收來自目的社群網站(或稱店家)的商品資料。
階段(2)—在B2C的運作模式中,使用者通常會將個人資料交給店家,而店家會將使用者資料加以儲存,以利未來的行銷依據,當使用者要在某店家消費時會輸入訂單資料及付款資料。
階段(3),將您的電子認證資料、訂單資料及付款資料一并送到商店端的交易平臺,店家保留訂單資訊,其他的送到認證。
階段(4)的收單銀行去請求授權,并完成認證。階段(5)—完成認證后,店家將資料傳送到物流平臺,最后完成物流的配送。
B2Q
概念
B2Q(企業網購引入質量控制),英文:Enterprise online shopping introducequality control,交易雙方網上先簽意向交易合同,簽單后根據買方需要可引進公正的第三方(驗貨、驗廠、設備調試工程師)進行商品品質檢驗及售后服務。[1]
C2B
B2C與C2B比較構面
B2C C2B
商品來源 商家提供 所有網友、小商家
產品線 特定或有限 多樣化
產品線深度 不錯 非常多樣化
欺偽 不多 有時發生
商品運送 不錯 品質不一
產品保證 不錯 需要規則提升
服務品質 依商家性質 由賣方提供
C2B模式更具革命性,它將商品的主導權和先發權,由廠商身上交給了消費者。傳統的經濟學概念認為針對一個產品的需求越高,價格就會越高,但由消費者因議題或需要形成的社群,透過社群的集體議價或開發社群需求,只要越多消費者購買同一個商品,購買的效率就越高,價格就越低,這就是C2B的主要特征。C2B的模式,強調用“匯聚需求(demand aggregator)”,取代傳統“匯聚供應商”的購物中心型態,被視為是一種接近完美的交易型式。
C2C
概念
C2C是指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交易行為,這種交易方式是多變的。例如消費者可同在某一競標網站或拍賣網站中,共同在線上出價而由價高者得標。或由消費者自行在網絡新聞論壇或BBS上張貼布告以出售二手貨品,甚至是新品,諸如此類因消費者間的互動而完成的交易,就是C2C的交易。
目前競標拍賣已經成為決定稀有物價格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舉凡古董、名人物品、稀有郵票…只要需求面大于供給面的物品,就可以使用拍賣的模式決定最佳市場價格。拍賣會商品的價格因為欲購者的彼此相較而逐漸升高,最后由最想買到商品的買家用最高價買到商品,而賣家則以市場所能接受的最高價格賣掉商品,這就是傳統的C2C競標模式。
C2C競標網站,競標物品是多樣化而毫無限制,商品提供者可以是鄰家的小孩,也可能是頂尖跨國大企業;貨品可是自制的糕餅,也可能是畢加索的真跡名畫。且C2C并不局限于物品與貨幣的交易,在這虛擬的網站中,買賣雙方可選擇以物易物,或以人力資源交換商品。例如一位家庭主婦已準備一桌筵席的服務,換取心理醫生一節心靈澄靜之旅,這就是參加網絡競標交易的魅力,網站經營者不負責物流,而是協助市場資訊的匯集,以及建立信用評等制度。買賣兩方消費者看對眼,自行商量交貨和付款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一筆驚奇的交易。
C2C運作
階段(1)—賣方將欲賣的貨品登記在社群服務器上。
階段(2)—買方透過入口網頁服務器得到二手貨資料。
階段(3)—買方透過檢查賣方的信用度后,選擇欲購買的二手貨。
階段(4)—透過管理交易的平臺,分別完成資料記錄。
階段(5)的付款認證,及階段(6)的付款給賣方。
階段(7)—透過網站的物流運送機制,將貨品送到買方
O2O
概念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該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國內首家社區電子商務開創者九社區是鼻祖。還有就是象嶼集團投資運作的象嶼商城。
O2O運作
線上發布品牌商家發布選址需求、展示項目詳情
線下導入商家以及項目相關資料進行匹配
隨后帶領有意向合作商家進行線下看鋪團,實地踩盤
最終達成合作的意向
可以稱得上是商業中的“紅娘”
經營模式
根據許多專家的看法,在進入障礙甚低的電子商務市場想要生存下來,必須擬定出可行的經營模式。綜合許多電子商務公司的經營型態,可以歸納出下四種主要的經營模式:
(1)廣告模式:提供網頁空間刊登廣告,以收取廣告費。
(2)零售模式:在網絡上開設虛擬店面,販賣商品。
(3)中介模式:撮合買賣雙方完成交易,以抽取傭金。
(4)服務模式:提供在線服務,以收取服務費。
【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相關文章: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歷程分析08-10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歷程及現狀11-05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11-11
Oracle發展歷程09-10
迪斯科發展歷程10-01
電子商務阿里巴巴全球經營發展歷程11-13
速錄行業發展歷程08-08
泰拳起源發展歷程08-18
迪斯科的發展歷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