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0課文翻譯
大家認為情商跟智商,哪個更重要?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0的主題是“EQ, More Important the IQ”也就是情商比智商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0課文翻譯,歡迎閱讀!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0課文翻譯【1】
員工對公司最有價值的貢獻是什么,是知識還是判斷力?
我說是判斷力。
不管知識面有多寬,如果得不到應用,就毫無用處。
而知識的應用需要判斷力,判斷力涉及某種第六感覺──思維的高度運用。
這就提出了關于現今企業界人士最佳培訓課程的有趣問題。
正如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新書《情感智能》中所說,最新的科研結果似乎表明,在一個適應能力對生存很關鍵的年代,聰明但缺乏靈活性的人并不具備這種能力。
《時代周刊》最近的封面故事列舉了目前關于智能的一些看法,報道說:“新的人腦研究表明,衡量人的智能的真正尺度可能是情感,而不是智商。”
《時代周刊》稱之為“情商”的情感智能的根本意義可從企業管理專家卡倫·波爾斯頓的話中窺見一斑:“顧客對企業說‘我可不在乎是否你的每個員工都畢業于哈佛,我只愿意與能理解我、尊重我的企業打交道。’”
如果說市場的進化發展所造成的壓力使得情商,而不是智商,成為企業走向成功的通行證,那么,人們可能很希望懂得如何培養情商。
我有個小小的建議:積極進行自我訓練,努力提高以下四項適應性技能:
提高意識程度。
我把這看作是思考時有意獨辟蹊徑。
這是指注意自己感受到什么,在想什么,擺脫過去帶給自己的種種限制。
盡可能多地注意思考時的自己,以此來提高意識程度。
要習慣性地注意自己的情感,問問自己是在面對還是在逃避事實。
利用想象。
這是奧運會滑雪賽手在進入起跑門之前所做的。
他們閉上眼,擺動身體,在頭腦中先把整個滑雪道過一遍,這能提高他們在實際比賽中的表現。
我們也可以這樣做,每天留出時間來帶著激情想象一番自己想要獲得的成就。
反復考慮各種事件,并對它們做出最富創意的反應。
兩千年前的一位希臘哲學家說過,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他說的正是此意。
每當發生重要事情時,要盡可能從多方面去看問題,甚至作異乎尋常的理解,
然后照著最有利于自己理想的那種理解去做。
綜合考慮他人的看法。
大腦研究表明,人們對外界的看法受到遺傳基因及個人經歷的局限。
學會吸納他人有用的觀點是一種擴大自己見識的方式。
下次如果有人對某件事與你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對某個有爭議的政治事件,停下來想想這其實是生活閱歷使然,應把它看作一種感知能力的饋贈。
習慣的力量──確切說就是頭腦里已建立的思維方式──會妨礙你操練這些技能。
然而要堅持下去,因為它們是以對思維機制的認識為基礎的。
人腦的容量在生命開始的最初六個月增長了一倍,
到四歲時又增長一倍,其后大腦的'容量迅速發展,直到性成熟為止。
人體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每一次經歷都會激發腦部的反應,而這種反應實際上影響著我們的感知。
我們現在知道,思維活動并不局限在腦部,而是遍布于全身的細胞中。
是的,我們的確是在用心、用腦、用肌肉、用血液和骨骼來思考。
我們的青少年階段有一個為期三周的關鍵時期,此時腦部的化學反應活動一分為二。
完成了這一變化,正如國內一位重要的大腦研究人員所說,我們“對外界的看法”就“在生理上定型了”。
他說任何兩個人都不可能對外界有完全一樣的看法。
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人們對外界的理解都不相同。
然而,他說,人們對外界的看法不僅有可能改變,而且實際上比克服藥物依賴性還容易。
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訓練。
因此我們推薦了上述做法。
這并不是像MBA那樣的課程。
但最新的研究似乎表明,缺乏情感成熟和自我了解這一軟件單靠純學術性的培訓這一硬件是沒有用的。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0課文翻譯【2】
人們發現,通過觀察四歲的孩子怎樣處理一塊糖,科學家可以預測其未來。
研究人員將孩子們一個一個地請進一間普通房間,開始了小小的折磨。
他對孩子們說,你們可以現在就吃這塊糖,
但是如果你們等一會兒,等我從外面回來,你們就可以吃兩塊糖。
說完他就走了。
一些孩子等研究人員一走就一把抓過糖來吃。
另一些孩子等候了幾分鐘,但還是忍不住吃了糖。
還有一些孩子下決心等下去。
他們或蒙上眼睛,或低頭不看,或自己唱歌,或玩游戲,甚至還睡著了。
研究人員回來之后,把這些孩子經過努力贏得的糖果給了他們。
然后等著他們長大,再來看看科學的結論。
到這些孩子上高中時,引人注目的事發生了。
對這些孩子的家長和教師所作的調查發現,那些四歲時就能克制自己,堅持等到第二塊糖的孩子長大后通常有較強的適應力,更合群,更富有進取心、自信心,也更可靠。
那些老早就經不住誘惑的孩子更容易變得孤獨,容易受挫,缺乏靈活性。
他們受不了壓力,逃避挑戰。
我們說到出眾的才華,就會想到愛因斯坦,那個有生命的、穿著不配對襪子的思考機器。
在我們想象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一出生就注定會不平凡。
可是你該想想為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賦在一些人身上顯露出來,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卻消退下去。
這就是糖塊實驗要說明的問題。
看來耐心等待收益的能力是重要的技巧,這說明,邏輯性的思考戰勝了不負責任的思考。
簡言之,這是情感智能的體現,
而這是在智力測試里表現不出來的。
在本世紀大部分時間,科學家們一直重視大腦這個具體之物和思維這個無形之物,而把情感這一紛亂的力量留給詩人去談論。
但大腦研究理論就是無法解釋我們最想弄清的問題:為什么有些人似乎就是有過上好日子的才能;為什么班里最聰明的孩子很可能最終并不是最富有的;為什么我們幾乎僅憑第一眼印象就喜歡有些人,而對另一些人則信不過;為什么有些人面對困難仍能保持樂觀,而另一些人則堅持不住,沉淪下去。
一句話,思維或精神的何種素質決定人的成功?
“情感智能”一詞是研究人員五年前創造出來的,用以描繪人的一些素質,諸如對自身感覺的了解,對他人感覺的體恤,以及“調節情感以更好地生活”的能力。
由于丹尼爾·戈爾曼的新書《情感智能》,這一概念很快會成為國內談論的話題,為方便起見簡稱之為“情商”。
戈爾曼將他花了10年工夫研究的頭腦怎樣處理情感的結果匯聚成書。
在書的`封面上,他說他的目標就是要重新定義聰明到底是什么。
他的理論是:要預測人的成功,智商所衡量的大腦能力實際上遠不如曾被看作“性格”的心智的素質重要。
乍一看來,此說并無新意。
它與情感掌控頭腦的說法一樣并無創見。
人們常說“我氣得無法思考”。
“與人交往的技巧”非常有用,此說也并不令人吃驚,這等于說與人為善是對的。
但如果事情就那么簡單,這本書就不會引起那么大的關注,它的含義也不會引起那么大的爭論了。
這決不是抽象的調查。
戈爾曼在尋找方法恢復“大街上的彬彬有禮,社區生活中的互相關心”。
他認為這處處都用得上,如公司該如何決定聘用什么人,夫婦該如何提高婚姻延續的可能性,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學校該如何教育孩子等等。
當街頭團伙取代了家庭環境,當校園辱罵導致了械斗,當半數以上的婚姻以離婚收場,當這個國家死去的孩子大多死于父母之手,而這樣的父母卻大都說他們是想規范孩子的行為,要他們不要擋著電視,不要大哭不休,當發生了這些現象時,就意味著需要進行基本的情感教育。
正是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產生了爭論。
盡管在這一較新領域里很多研究人員對情感問題終于得到認真對待而感到高興,他們也擔心像情商這樣一個方便的概念會被誤用。
“人們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杰羅姆·凱根說,
“有些人能很好地處理憤怒,但卻對付不了恐懼。
有些人無法承受歡樂。
因此應區別看待每一種情感。”
情商不是智商的對立。
一些人有幸兩者都很高,一些人則兩者都很低。
研究人員想要弄清的是兩者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舉例說,一個人應付壓力的能力是如何影響他集中精力和運用智力的。
在成功的諸要素中,研究人員現在普遍認為智商約起20%的作用,其余則取決于從社會地位到運氣等各種因素。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0課文翻譯】相關文章: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2課文翻譯01-21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3冊Unit 9課文翻譯01-22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4冊Unit 1課文翻譯06-12
新視野大學英語2課文翻譯Unit1001-13
新視野大學英語2課文翻譯「Unit 1」01-21
新視野大學英語4課文翻譯Unit 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