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典舞旋轉的訓練方法
旋轉是技術技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種重要性表現在它既具有獨立又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技術動作群,還能夠在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其它技術動作群中起連接、修飾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古典舞旋轉的訓練方法,歡迎閱讀與收藏。
“所謂旋轉是指人體圍繞著一個支點或軸進行圓周運動。舞蹈中的旋轉是指人體在地面或空中保持一個相對固定的舞姿形態,圍繞一個支撐點或一個中心軸而產生的轉動,旋轉的舞姿、動力和重心軸是構成舞蹈旋轉的三大要素,原地轉、行進轉及空中轉構成舞蹈旋轉最基本的運動形式。”
(一)速度的訓練
旋轉動力的大小決定轉速與轉數。旋轉速度的快慢與旋轉圈數的多少取決于推地力量的大小。也就是說推地力量大旋轉的速度就快,圈數就多;反之,速度就慢,圈數就少。要想讓旋轉的速度加快還必須強調主力腿迅速直立半腳尖而且一定要在半腳尖上旋轉,不能主力腿的腳掌和腳跟倒換。還要注意旋轉時肩找肩,胯找胯,螺旋式往上轉越高。而不能肩和身體外撞或者傾斜不往回旋。這些都是提高旋轉速度的一些方法和要求。然而在旋轉中根據風格特點的要求,有的就需要速度快,有的則需要相對慢一些。
(二)在起、行、止過程中發力的訓練
1.起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旋轉的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般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各種轉有著不同的起范兒方法,舞姿不同,起范兒的方法不同,發力點的形成也有所不同,它包括在什么腳位上的準備,手的路線與姿態,起范兒發力的時間,舞姿形成的角度等等。因此,分析各種舞姿轉的構成元素,就是開好和練好舞姿轉的重要環節。
2.行
(1)基礎轉中說到“反掖轉”它的舞姿小,旋轉的阻力也小,身體的重心比較集中,很容易使身體旋轉。另外,動力腿掖腿,膝蓋用力外開,起到一個杠桿的作用,這樣,動力腿膝蓋不能有力地跟隨身體旋轉的走向,增加旋轉的數量,這種旋轉是“反掖轉”身體直立,舞姿小,重心集中,是這種旋轉的主要特點,它符合我們對基礎轉訓練的基本要求。
(2)完成擰身舞姿旋轉動作,要注意“走上身,留下身” 、“走下身,留上身”的配合關系和動勢特點。民族舞姿轉是中國古典舞風格性較強的訓練,是在擰、傾、仰、俯姿態上的旋轉,這類轉的技法要求較多的是留下身走上身,是以身法帶動的轉。
(3)談到流動轉的行首先必須設法了解怎樣去移動,一般人的錯誤都只動腳而不移動身體,既然要移動就必須先談到動力。動力來自于重心腳的推送或拉拔。將身體以頭為中軸劃切為左、右兩個整體,必須強調肩、胯、腿三者為同一整體,同步協調發力。在旋轉時的那一那,不要一直想要移動向前,要記住旋轉的要領。眼睛要盯住前方一個目標。快速留頭甩頭后眼睛繼續盯著目標方向,別亂甩頭,或眼睛往上飄。眼睛的目標確立了,才能讓動力發揮其作用。
3.止
在中國古典舞旋轉訓練中,轉完后的亮相不僅僅只是達到一個結束的目的,同時還是加強旋轉難度的一種訓練手段。中國古典舞舞姿豐富,旋轉之后接各種舞姿的亮相必然要結合重心的變化、運動路線的變化,不同的處理有不同的難度要求,這本身又增加了旋轉的難度。不同的處理突出了他們不同的訓練性。因此,“動力是旋轉得以進行的基本保證。沒有動力,也就沒有旋轉。”這句話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
(三)蹲的訓練
蹲是旋轉之前的重要準備過程,在旋轉開范兒的步驟中,蹲――推――立到形成旋轉姿態的空范兒練習,是一個不“轉”起來的轉的訓練,他強調了蹲在旋轉中的重要作用。蹲和推的過程是雙腿從“松弛” 的展開到瞬間“收縮” 直立的過程,上身是“松”和“緊”的對比,手臂是“張”與“合”的對比,都是配合蹲――立起到協調一致的作用,因此蹲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旋轉的質量。
在轉前,從四位半蹲到起轉之前打開手時,一定要加深蹲,如不加深蹲,起范時就會缺少從下壓得勁兒到推立的對比,立時就會出現不及時的現象。與此同時,腳下也一定要踩的結實,要有往地面下鉆的勁兒,如果主力推從蹲到立的支撐不結實,就會出現蹦蹦跳跳的現象。
(四)手臂的訓練
正確的手臂路線配合是保持旋轉的重心平衡的重要因素,在直立轉中,人體是一個圓的圓心,是中心點,左右手臂在側平舉位上向兩旁延伸打開。成為圓的半徑,兩只手臂必須保持對稱的“等距離”,起轉回收雙臂的力量才均衡,幫助人體重心的平衡與穩定,它也是一個張開和回收力量使用的對比。舞姿旋轉是手臂保持旋轉重心平衡的重要因素,人體是一個圓心,兩只手臂必須保持對稱的“等距離”,起轉回收雙臂的力量必須均衡,才能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與穩定。因此,它是完成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手臂也是掌握人體穩定平衡與加速旋轉的關鍵部位。
(五)頭的訓練
(1)頭起到固定和尋找方向的作用
頭部訓練時應明確頭在動作過程中的主動部位是額頭,保持由額頭主動帶動,眼睛同步配合。眼睛盯住正前方平視的一個固定的目標,防止在轉動中變換方向。
(2)頭起到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在訓練時要保持直立狀態,收腹、立腰、沉肩,肩和胯在動作中保持在一個垂直面上,隨著腳下連續的小八字換腳進行留頭和甩頭的練習。
(3)頭起著協調、并能連續轉和協助加速的重要補充力量
甩頭一定要連貫,如不重示甩頭,一圈以上時,每一個之間有瞬間的停頓,使甩頭不連貫,阻礙了轉的慣性,對旋轉加速方面也就受到了限制。
(4)頭掌握著旋轉的節奏,起著調節轉的速度和增加轉的數量的作用
甩頭要及時,兩圈以上時,頭就是重要的動力,應隨著轉速不斷地留頭甩頭,才能保持慣性,增加數量。
(六)旋轉連接的訓練
連接性旋轉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在動作過程中變換或遷移重心支撐方式。比如說平轉接掖腿轉,這個轉的連接特點就是有雙腿支撐重心變為單腿支撐重心進行旋轉,所以要強調轉換過程的清晰和準確,同時還不能減慢速度。
旋轉是技術技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旋轉的點與面的流動構成了舞蹈語匯的一部分,旋轉在中國古典舞訓練中不僅是一種技術技巧,它的動勢規律與身法連接產生的語言性更是中國古典舞訓練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典舞的訓練中,有著十分豐富、十分獨特的民族舞姿,它們建立在擰傾身體形態的基礎上。我們想要完成高質量的中國古典舞旋轉,體現出鮮明的風格特性,就需要在控制能力、重心、協調能力、速度等各方面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訓練。
擴展:
發展歷史
中國古典舞中國有著悠久和燦爛的舞蹈歷史和文化,對于中國舞蹈的歷史而言,不論在歷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戲曲的具體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記載和遺存,在中國舞蹈史書中就系統地論述了從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歷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內容等。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
至周代開始,到漢、兩晉乃至唐代五代宮廷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集中和培養專業樂舞人員,并對流行于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進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發展,形成了宮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門》、《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個樂舞),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樂部伎》、《大曲》等,異彩紛呈,各領風騷。
中國宮廷舞蹈,是歷代統治者愉悅享樂、歌功頌德的一種重要工具,以女樂為主。由于宮廷舞蹈以統治者的審美情趣而創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格上的綺糜、內容上的消極;但大部分還是多由藝人們在中國民間舞蹈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所以不乏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美之處。宋元之后,由于戰亂頻繁,文化受到破壞,舞蹈的發展也受到影響,漢唐時代的許多著名舞蹈競相失傳了。
中國古典舞新中國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發展、創新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鑒中華武術進行了研究、整理、提煉,并參考芭蕾訓練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同時,編排演出了《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舞劇和舞蹈。伴隨八十年代的開放政策,中國古典舞也不斷地發生了變化,開始從外形到內蘊地向新空間拓展。另一方面,舞蹈家們突破了僅僅局限于研究戲曲舞蹈的范疇,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畫以及各種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資料之中,從而整理和創作出許多別具一格的舞蹈素材。
身韻
1、身韻的元素
如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橫擰等,好比是身韻語言的 “語音”──基礎符號;
2、身韻的主要動作
如:“云肩轉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韻語言的“辭匯”;
3、身韻的意象
身韻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意象,好比是身韻語言的 “語義”;
4、身韻的運動規則
身韻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開先合”等“從反面做起”的運動規則,與“平圓、立圓、八字圓”的“三圓”路線規則,好比是身韻語言的“語法”。
這些方面構成了身韻語言的內部結構,加上身韻“形、神、勁、律”的表現方式,使中國舞具有了中國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學。
基本動作
形
中國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翹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彎”、戲曲舞蹈中的 “子午相” “陰陽面” “擰麻花”,中國民間舞的“輾、擰、轉、韌”等無一不貫穿著人體的“擰、傾、圓、曲”之美。
神
中國古典舞在中國舞身韻的基本動作要素中,神韻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在古典舞中人體的運動方面,神韻是可以認識的,也是可以感覺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體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實意境。“心、意、氣”是“神韻”的具體化。在心這一概念中,強調內涵的氣蘊、呼吸和意念。可以說,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沒了內心情感的激發和帶動,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恰恰是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神韻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準確的表達了形和神的相互關系與內在聯系。
勁
“勁”即賦予外部動作的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中國古典舞的運行節奏與有規則的2/4,3/4,4/4式的音樂節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彈性”節奏中進行的。
“勁”不僅貫穿于動作的過程中,在結束動作時的勁更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戲曲、芭蕾舞、武術套路都是十分重視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奏處理,中國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幾種典型的亮相勁頭:“寸勁”一一體態、角度、方位均已準備好,運用一寸之間的勁頭來“畫龍點睛”;“反襯勁”──給予即將結束的體態造型的一個強度很大的反作用力,從而強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勁”──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體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律”這個字它包涵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運動中依循的規律這兩層含義。一般說動作接動作必須要“順”,這“順”是律中之“正律”,動作通過“順”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之感。“不順則順”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產生人體動作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動感。“逢沖必靠、欲左先后、逢開必合、欲前先后”的運動規律,正是這些特殊的規律產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性。無論是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運勢,或是“從反面做起”,都是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圓、游、變、幻之美,這正是中國“舞律”的精奧之處。
【中國古典舞旋轉的訓練方法】相關文章:
古典舞中旋轉的要求10-21
中國古典舞身韻中“神”的訓練方法12-30
中國古典舞的特點03-02
了解中國古典舞11-09
中國古典舞的氣韻09-22
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征09-01
中國古典舞腳位解析10-20
中國古典舞的歷史發展09-16
中國古典舞的身韻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