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教學視頻
中國古典舞(又稱“新古典舞”)是從中國的傳統戲曲舞蹈、武術、古代藝術資料中挖掘篩選、整合創造而來的。因此,中國古典舞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便具有了自成體系的美學原則,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完整的表現手法和嚴格的訓練方法。下面是中國古典舞的舞蹈教學視頻,對古典舞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看看,希望你喜歡!
中國古典舞作為中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并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范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創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演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的從屬性也是十分鮮明的。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蘇,是戲曲舞蹈的復蘇,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么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發展歷程:
1、20世紀50-60年代 “初創期”
主要是對中國戲曲舞蹈的模仿、移植、提煉、整理,借用“戲曲動作”、“戲曲身段組合”、“戲曲行當表演片段”.
創編以戲曲題材、文學、歷史題材和動作特點的表演作品。
創建形成培養職業舞蹈者的教學訓練課程與教材,主要依靠提煉中國戲曲、武術的動作技法,技巧特征,借鑒芭蕾舞的訓練程序與方法。
依靠舞蹈教育,培養新中國第一代專業舞蹈藝術家,教育家。
2、20世紀70年代 “停滯期”
歷時10年的中國十年內亂政治運動
3、20世紀80年代 “發展期”
中國社會經歷了十年政治封閉和文化動蕩之后,80年進入政治開放,社會變革,文化復興的新時代。中國古典舞面臨再次建設和選擇的機遇。針對十年政治動亂,以及西方文化思潮對民族文化藝術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喚醒了民族主體的強烈意識,確立并完善中國古典舞獨立價值與功能的責任。由于社會體制的開放,思想的自由,激發起全國舞蹈的大發展。
中國古典舞的建設以北京舞蹈學院提升為本科大學建制的契機,通過新的教育觀念和措施推動中國古典舞的教育教學創新,對如何振興古典舞,把關注點置于民族性的弘揚,民族主體審美的確立,關注被忽視和擱置的人體語言的探索與運用上。
4、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再發展期”
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中國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和博大的胸懷面對世界,這種開放帶來國際間頻繁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競爭,面臨探尋傳統的母體文化與激活現代化發展活力的異體文化,在相互交融與促進中,如何建設新文化,如何堅守和弘揚民族精神、民族自立成為核心問題。
中國古典舞面臨自身文化與學術建設的新要求,再一次需要繼續深入探索“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主題。
中國古典舞要更好地體現中華民族悠久、燦爛、豐厚的舞蹈文化,在學術探索和實踐上必然要出現不同的方法和途徑。
通過對歷史的多角度解讀和重建,形成了身韻學派、漢唐舞派和敦煌舞派共同發展的格局。
中國古典舞派別
中國不同于其他國家,如印度、日本、韓國的古典舞是對歷史遺存的舞目進行保護和流傳。中國的歷史舞蹈沒有留下完整的舞臺作品。中國古典舞是在歷史的流變中,重在對傳統舞蹈動作形態的研究、挖掘、提煉、創造和運用。從而確立具有傳統性的、新語言的身體表現樣式,以求獲得對舞蹈作品表達和身體表演的手段。
身韻學派強調在戲曲舞蹈中,對歷史舞蹈“活”的遺存進行提煉與發展;漢唐舞派強調對歷史舞蹈形象的重現;敦煌舞派強調對敦煌壁畫姿態的呈現。
三個派別重點在于把握動與靜的形態特征,研究動作運動規律、動態形象特點、身體表現習慣,把握歷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審美心理,以今人的創造展現中國古典舞的思想精神和藝術品格。
【中國古典舞教學視頻】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舞教學設計06-27
中國古典舞的教學設計06-28
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05-08
中國古典舞練習教學口訣10-05
中國古典舞有哪些-中國古典舞音樂推薦11-02
中國街舞比賽舞蹈視頻01-21
淺析中國古典舞01-14
淺談中國古典舞11-29
了解中國古典舞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