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考高起專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成考高起專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24分,每小題4分)
1.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泰山的南天門又叫三天門,創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為“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A.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B.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C.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D.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我們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爭取使我國的教育事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B.這個文化站已成為教育和幫助后進青年,挽救和培養失足青年的場所,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
C.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安排了現場會的議題、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
D.有關部門對極少數不尊重環衛部門勞動,無理取鬧,甚至毆打侮辱環衛工人的事件,及時進行了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
B.他年齡雖小,但少年老成,不茍言笑。
C.張成同志不幸被敵人抓獲,投入監獄,雖然全身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
D.一些不法商販在早已過期食品的包裝上略微改頭換面,又拿出來出售,必須狠狠打擊這種不法行為。
4.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關聯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①“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告訴我們,_______堅持不懈的努力,_______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事業的成功。
②_______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_______不可能勤奮地去探索和實踐,_______就不會有事業的成功。
A.只有 才 如果 就 因而
B.只要 就 如果 就 也
C.如果 就 只要 就 因而
D.只有 才 即使 也 也
5.下列各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百戰不殆 沒齒不忘 前途緲茫
B.責無旁代 一張一弛 成績斐然
C.恰如其分 喋喋不休 大壩合龍
D.味如嚼臘 束之高閣 無人問津
6.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真諦 孝悌 有的放矢
B.包庇 媲美 剛愎自用
C.后裔 臆斷 自怨自艾
D.對峙 吞噬 舐犢情深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16分,每小題4分)
痕跡的研究目前正在逐漸形成一門科學。在痕跡的應用上,用來偵破案件大概是最常見的事。一個罪犯無意間在茶杯上留下指紋,他很快就成為了甕中之鱉。間諜用顯影藥水書寫密信,不管隱蔽多巧妙,一經特別顯影就“真相大白”。最近美國人發明了一種偵破新技術——頭發分析,可測出一百分之一到一億分之一克的微量元素,頭發中的十種元素,鋁、鈉、鐵、氯……盡管微乎其微,仍會留下“影子”,這對于鑒別罪犯無疑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人類巧妙地利用痕跡的例子有不少。例如我們祖先留下的勞動工具,出土的石斧、石刀,其中有磨損的印跡,雖然歲月使之模糊,但通過某些“蛛絲馬跡”,還可以給我們補充有關原始人的種種知識——他們雙手和手指的結構特點、操作方法和技能。
一塊薄薄的石頭,上面帶有許多清晰的花紋,仔細一瞧,酷似張開兩翼的小蝙蝠,翩翩欲飛,這就是“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通過這個“痕跡”,人們就很容易斷定地層的形成年代,三葉蟲也就成為劃分、對比地層的重要標志了。
月球表面平均每小時每平方公里受到三塊拳頭大的隕石沖擊,每一次沖擊都會留下痕跡——環形山。對于這一痕跡的統計和研究,可以判斷出月球表面各部分的大約年齡。
物理學是利用痕跡的廣闊天地,正是痕跡第一次為人類打開感官無法涉及的世界。威爾遜創造觀測微觀粒子痕跡的“云室”,是科學史上最驚人最奇特的“武器”。它的原理是讓帶電粒子經過氣體飽和的云室,形成“霧痕”,從而使人們得以利用普通氣體就能看見或拍攝接近光速運動的粒子,再根據其行徑的長短、濃淡、彎曲等分析出粒子的種類、質量、能量。感謝威爾遜先生,他把人類利用痕跡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7.下面的說法不屬于“痕跡的應用”的一項是( )
A.利用茶杯上留下的指紋來偵破案件
B.間諜用顯影藥水書寫密信
C.分析頭發中的微量元素
D.通過“三葉蟲”斷定地層的形成年代
8.文中的“蛛絲馬跡”所指的一項是( )
A.與磨損印跡有聯系的歷史資料
B.磨損印跡中所包含的線索、跡象
C.分析磨損印跡的手段
D.對磨損印跡分析的結果
9.下面關于痕跡學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痕跡學是刑偵破案最常用的手段
B.痕跡學在考古發現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C.科學家可以利用痕跡學判斷三葉蟲的壽命
D.人們對痕跡學應用的未來方向在物理學領域
10.依據全文,下面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當前,痕跡學還處于初級研究階段
B.前人對痕跡的研究已取得輝煌的成就
C.目前,我們研究痕跡的手段還很落后
D.現在,痕跡學的應用已廣泛深入到各個領域
三、(25分)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11~14題。
紫藤蘿瀑布
宗 璞
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從未免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蠑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挨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快活熱鬧。
“我在開花!”她們在笑。
“我在開花!”她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開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的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零落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言觀色,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落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我曾遺憾地想:這里再看不到藤蘿花了。
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裝滿了生命的佳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成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1.文章描寫盛開的紫藤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7分)
答: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手法。
其好處是:
12.根據“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回答下列問題。(7分)
(1)“不幸”指的是什么?(3分)
答:
(2)生命的長河“無止境”是什么意思?(4分)
答:
13.如果全文分為四個層次,該如何劃分?(4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7分)
答:
四、(25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題。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托于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為相。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軍人擾亂,莫知所為,豫因地行,回車結圜陣,弓弩持滿于內,疑兵塞其隙。胡不能進,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遷南陽太守。先時,郡人侯音反,眾數千在山中群盜,大為郡患。前太守收其黨羽五百馀人,表奏皆當死。豫悉見諸系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諸囚皆叩頭,愿自效,即相告語,群賊一朝解散,郡內清凈。具以狀上,太祖善之。
鮮卑素利等數來客見,多以牛馬遺豫,豫轉送官。胡以為前所與豫物顯露,不如持金。乃密懷金三十斤,謂豫曰:“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豫從之,胡因跪曰:“我見公貧,故前后遺公牛馬,公輒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為家資。”豫張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狀聞。雖殊類,咸高豫節。嘉平六年,下詔褒揚,賜其家錢谷。
15.用現代漢語翻譯畫線文字。(4分)
答:
16.田豫為南陽太守時,是怎樣解決當地的盜匪問題的?(6分)
答:
17.田豫是如何對待鮮卑來使的?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6分)
答: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l8~19題。
夜 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18.這首詩是怎樣描寫大雪的?(4分)
答:
19.詩的最后兩句描寫了什么樣的環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5分)
答:
五、作文(60分)
20.“時尚”是社會在一定時間段流行的習俗和風氣,有人也稱之為“時髦”或“新潮”。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時尚”競相展示著它們的身姿,贏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他們追求“時尚”,創造“時尚”并享受“時尚”,但是人們對“時尚”的認識卻不盡相同,可謂見仁見智,贊賞艷羨者有之;指責排斥者有之。
根據材料,結合自身經歷,以“時尚”為話題,題目自擬,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一、(24分。每小題4分)
1.【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應試指導】這道題要從敘述角度的一致上考慮。
本段字以“南天門”為敘述的中心,而A、C兩項說的是“石刻”,先排除;D項的后半句說的是“對聯”,前后敘述的對象改變了。只有B項承接上文先說“門外”,然后說“門兩旁”,保持了敘述角度的一致。
2.【答案】A
【考情點拔】本題考查了辨識病句的能力。
【應試指導】B項“培養”與“失足青年”搭配不當,應將“培養”換為“改造”;C項“安排”與“問題”搭配不當,可將“以及”改為“并討論了”;D項搭配不當,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的對象不應是事件,而應是人。
3.【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應試指導】A項“安居樂業”指居住安定,樂于從事自己的職業,“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主謂不搭配;B項“少年老成”是指人雖年輕,卻很老練,舉動謹慎;C項“遍體鱗傷”指渾身都是傷痕,形容傷勢很重,“全身”與“遍體”重復;D項“改頭換面”指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動,其內容卻依然如故,“包裝”與“頭”面”意思重復。
4.【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關聯詞語的運用能力。
【應試指導】①句“只要……就……”是條件復句,表示充分關系,而句中意思是從正面強調必要條件,故“只有……才……”正確。②句中意思是“假如(如果)怎樣,就不能怎樣”,表假設關系,且句中意思并未發生轉折,而是一種承接,故“如果……就……”正確;“即使……也……”雖然也是假設復
句,但表轉折關系,不符題意。所以應選A項
5.【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識記現代漢語字形的能力。
【應試指導】A項“緲”應為“渺”;B項“代”應為“貸”;D項“臘”應為“蠟”。
6.【答案】C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識記現代漢語字音的能力。
【應試指導】A項“悌”讀“tì”,其余加點字都讀“dì”;B項“媲”讀“pì”,其余加點字都讀“bì”;C項加點字全都讀“yì”;D項“峙”讀“zhì”,其余加點字都讀“shì”。
二、(16分,每小題4分)
7.【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通過閱讀把握文中相關信息的能力。
【應試指導】B項錯誤,“寫密信”本身的過程不屬于“痕跡的應用”,將密信重新“顯影”的過程才屬于“痕跡的應用”。
8.【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對說明文中重點內容的理解能力。
【應試指導】由第二段可推理出B項正確。A、C、D三項在文中并未體現。
9.【答案】B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通過閱讀理解說明文概念的能力。
【應試指導】A項“水印花紋”是痕跡;C項“齬齒”是人本身的痕跡;D項甲骨文的結構是古人造字留下來的痕跡;B項“根據固態物體‘熱脹冷縮,的特性鑄造鉛字”是利用物理的原理。
10.【答案】A
【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通過閱讀全面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應試指導】閱讀短文可知“痕跡的研究目前正
在逐漸形成一門科學”。“逐漸形成”指還沒有形成,說明痕跡研究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A項正確。
三、(25分)
11.比喻 比擬(擬人)
以讀者熟悉的事物為喻體,使讀者獲得具體深刻的理解;用比擬賦予花人的感情和靈性,借以寄寓作者的感情,更好地感染讀者。
12.(1)指在“文革”期間花被拔,很多好人被迫害,美好的東西受到粗暴的破壞。
(2)指花旺盛的生命活力,生生不息,以及美戰勝丑,正義戰勝邪惡的定理是不改的。
1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4.本文是一曲美的頌歌,表達了作者對眼前美景、美好生活和時代的由衷贊頌。
四、(25分)
15.鄢陵侯彰征討代郡,用田豫作為軍師。軍隊駐扎在易水河北面,匈奴埋伏騎兵襲擊漢軍,士兵亂作一團,不知該怎么辦。田豫憑借地形,用戰車結成圓形陣式,在陣中布滿弩手,在戰車結合處布置疑兵。
16.田豫主要是用做盜匪的思想工作,免除他們的死罪,使他們走向悔過自新之路等方法,來解決當地的盜匪問題的。
17.田豫將鮮卑來使所送的禮物轉送給了其他官員。表現了很高的從政藝術和清廉的品質。18.側面描寫。通過“衾枕冷”、“窗戶明”、“折竹聲”
等感官體驗,從側面表現了雪的冷與“重”。
19.“夜深知雪重”,表冬夜寂靜的環境;“時聞折竹聲”,表徹夜無眠的孤寂。最后兩句既寫出了冬夜寂靜的環境,也寫出了作者徹夜無眠的孤寂心情。
五、作文(60分)
20.略。
【成考高起專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6成考高起專英語模擬試題與答案02-24
成考高起專《語文》強化試題及答案03-04
2016年成考高起專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03-03
成考高起專《語文》=試題03-03
2016年成考高起專英語模擬試題及答案03-04
高起專本科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01-24
2016成考高起本英語模擬試題及答案02-23
2016年成考高起本語文模擬試題與答案02-24
2017年成考高起專《英語》試題及答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