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天氣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之天氣
【—之天氣】,天氣是指某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內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在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
海洋,白色表示云區。不同地區,云層厚度不同,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氣溫日變化:
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
氣溫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印象氣溫的因素:
1、緯度位置 2、海陸位置 3、地形因素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總結: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
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之非地帶性因素
【—八年級地理之非地帶性因素】,非地帶性因素疊加在地帶性因素之上 初中物理,使地帶性分布規律變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鮮明。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是局部的、特殊的。
1.地帶性自然帶的缺失:南緯60°附近缺少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成因:南緯60°缺少大陸
2.自然地理現象的斑狀分布:沙漠中的綠洲
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
3.地帶性自然帶空間分布范圍受到約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帶沿海岸狹長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西的熱帶荒漠帶緯度跨度大,由于大氣環流[離岸東南信風]和沿岸寒流[秘魯寒流]的影響)
4.大陸東西兩側自然帶分布緯度位置的差異:亞歐大陸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陸西岸分布緯度高,大陸東岸分布緯度低
成因:大陸東、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 東岸:千島寒流)
總結:地表各地的地理環境都具有所在地帶的地帶性特征,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具有非地帶性特征,使自然環境更加復雜。
世界地理試題之馬六甲海峽
【—世界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中東及南亞地區通往東亞的一條主要海運通道,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
二、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34分):
1、日本的四個大島中,面積最大的是( )
A 北海道 B 本州 C 四國 D 九州
2、日本人最喜愛的花是( )
A 牡丹 B 桃花 C 櫻花 D 菊花
3、日本群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海峽是( )
A 臺灣海峽 B 日本海峽
C 朝鮮海峽 D 馬六甲海峽
4、下列關于日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國土面積比較小,人口稠密
B 森林覆蓋率小,每年大量進口木材
C 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
D 農業生產精耕細作,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低
5、按亞洲的地理區位劃分,日本屬于( )
A 東亞地區 B 西亞地區
C 南亞地區 D 北亞地區
6、日本群島附近的大漁場是( )
A 舟山漁場 B 北海道漁場
C 北海漁場 D 紐芬蘭漁場
7、日本人的傳統服裝是( )
A 夾克 B 西裝 C 和服 D 旗袍
8、下列關于日本經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日本工業布局不均衡
B 日本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國家之一
C 日本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D 日本的農業現代化程度高,許多農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9、日本工業產品的最大輸出地是( )
A 中國 B 美國 C 西歐 D 東南亞
10下列關于東南亞地區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島南部屬于熱帶季風氣候
B 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和馬來群島的北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C 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和馬來半島的南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D 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和菲律賓群島的南部屬于熱帶季風氣候
11、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是( )
A 日本 B 菲律賓 C 馬來西亞 D 印度尼西亞
12、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 )
A 馬六甲海峽 B 朝鮮海峽
C 直布羅陀海峽 D 霍爾木茲海峽
13、下列東南亞國家中,與我國陸地相鄰的是( )
A 新加坡 B 馬來西亞 C 菲律賓 D 緬甸
14、世界華人和華僑最集中的地區是( )
A 東亞 B 東南亞 C 西亞 D 南亞
15、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 )
A 恒河平原 B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C 湄公河平原 D 亞馬孫平原
16、東南亞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家是( )
A 新加坡 B 越南 C 泰國 D 馬來西亞
17、著名的“婆羅浮屠”位于( )
A 緬甸 B 印度尼西亞 C 柬埔寨 D 泰國
總結: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是東南亞聯系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的必經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稱,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輸送,海峽又被視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北京交通
【—初一地理總結之北京交通】,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先后有數個近郊縣改為區。由于北京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業重心正在逐漸外移。
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托,與經緯線平行網狀分布。先后依托城市擴展,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
總長度超過五百公里的北京新“七環路”已經形成半圓。截至2009年,全市公路里程20670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206公里,軌道交通線路長度228公里。全市立交橋數共有381座,京哈、京沈、京津塘、京石、八達嶺、京承、京開等多條高速公路流經北京。全市鐵路總里程962公里,京秦鐵路、京哈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原鐵路、京包鐵路、京承鐵路、京通鐵路、京津城際高鐵、京滬高鐵等多條鐵路干線匯集于此。2009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突破400萬輛,2010年將逼近500萬輛,城市交通面臨更大考驗。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亞洲第一大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20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2009年吞吐旅客更超過6500萬人次。
總結:北京已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通郵,國內直撥電話可達所有城市 初中語文,國際直撥電話可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地理試題之北極示意圖
【—世界之北極示意圖】,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帶來不便。
讀中心點地球北極示意圖,若陰影表示黑夜,判斷8----9題
8.甲地時間為( )
A.8時 B.9時 C.15時 D.16時
9.如果陰影部分為7月6日,非陰影部分為7月7日,
甲地時間為 ( )
A.15時 B.9時 C.3時 D.12時
總結:各國的時間使用地方時,沒有統一換算方法,給交通和通訊帶來不便。(時差的意識在此前就有,只是沒有形成完善制度)為了統一,世界采取了時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國時間歷法都以此制度為基礎。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長江三峽功能
【—初一地理總結之長江三峽功能】,長江通過大運河與可通航的黃河及渭水相通,大運河還與杭州及天津的海港聯系在一起。有“黃金水道”之稱。
航運
由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加之長江沿線的航道不斷得到整治,進入21世紀,長江航運迅猛發展。2005年,長江干線貨運量達7.95億噸,超過歐洲的萊茵河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航運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06年,長江干線貨運量增至9.9億噸,2007年一舉突破10億噸大關,達到11.23億噸,是密西西比河貨運量的2倍和萊茵河貨運量的3倍。目前,隨著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正式完工,5000噸級船舶和萬噸級船隊可全年上行至重慶,但只有較小的船舶才可到達四川的宜賓。
即便如此,受長江部分地段航道的限制,目前長江航運能力的開發還十分有限。
漁業
長江及其支流和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巢湖、太湖這些大湖在內的湖泊魚類豐富。漁業得到廣泛發展,為這一地區許多人口的主要生計。在中國的河流中可找到多達500種魚類,其中多數棲息在長江及其支流。約30種河流動物具有經濟意義,特別是鯉、歐?、鱸、馬蛤(一種大穴居蛤)和七鰓鰻;最有經濟價值的是白、黑阿穆爾魚,比目魚及斑點比目魚。鱘也很重要;峽谷是良好的產卵區。再往下游,可發現大量魚子,它們被收集并分散到全國各地供人工養殖。
發電
三峽輸電系統工程是1992年全國人大批準建設的國家能源重點項目,總投資348.59億元。線路總長度6519千米,跨越華中、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的160多個縣級行政區,被譽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的交直流混合輸電系統。至2010年底,三峽輸電工程已累計安全送出電量4492.3億千瓦時,相當于1.62億噸標準煤的發電量。到2011年3月,歷時近20年論證和建設的三峽電站輸電線路工程全部完工。[1]
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kW,年均發電量847億kW·h。三峽水電站若電價暫按0.18~0.21/(kW·h)計算,每年售電收入可達181億~219億元,除可償還貸款本息外,還可向國家繳納大量所得稅。[1]
三峽地下電站布置于樞紐右岸,利用棄水發電,可以提高工程對長江水能資源的利用率。地下電站6臺機組投產后,加上大壩左、右電站26臺機組,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2250萬千瓦,年最大發電能力達1000億千瓦時。
總結:長江是中國主要的運輸河流,客貨運輸密集。長江是海路的延續,將內陸和沿海的港口與其他主要城市連成一個運輸網,其中南京、武漢與重慶具主要作用。
地理課程與地方課程整合
地方課程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對老師和同學們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對于兼任地方課程的老師來說課堂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當作學生閱讀和拓展知識面的材料一帶而過;對于學生們來說只是聽聽而已,無需掌握也無需思考。課堂很乏味,老師也感到很疲憊,那么學生也就感到很無趣。
地方課程作為國家課程很好的補充和延伸,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對老師和孩子們都是一種缺憾。正是考慮到地方課程的重要性和開設的必要性,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進行了地理學科的整合工作。
一、撥云見日、理清頭緒
首先從解讀地理學科教材入手,整理地理知識框架和知識點。
其次翻閱所有的地方課程,從中找到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章節和知識點。
如世界地理的民居內容與八年級《環境教育》第一課《美麗的鄉村》聯系緊密;中國地理中的環境與發展與地方課程的《環境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個別章節聯系較大。
最后結合地理教學實際進行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內容的融合。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提取重點內容或聯系緊密的內容進行整合。
如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單元 第三課《水資源》與六年級《安全教育》第八課《破壞環境危及健康》整合時,重點選取了其中與水資源聯系緊密的水污染內容進行整合,其他的環境污染內容作為課后拓展內容。
第二,刪減重復的內容,做到合二為一。
如七年級地理第三單元 第二節《土地資源》與七年級《環境教育》第三單元《土地》進行整合時,兩部分內容都涵蓋土地的重要性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我選取了國家課程中的內容進行了這兩大問題的講解,同時也完成了《環境教育》中這部分內容的落實。
第三,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相結合找出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內容,主要存在三種情況。
①目標一致的內容:如七年級第三單元第三課《水資源》與七年級《環境教育》第二單元《水》目標都要求掌握水資源的構成和保護;
②相互聯系的內容:如七年級第四單元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與六年級《環境教育》第四單元第十五課《生態農業》整合時,其中的生態農業“桑基魚塘”正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一種類型,因此可以相互聯系;
③課堂補充拓展的內容:如七年級第三單元第一課《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與八年級《環境教育》第四單元第一課《綠色建筑》整合時,因為資源不足導致人類尋求新能源和各種節能的方法,那么綠色建筑正是節能的一種,可以整合為學生拓展的內容。
第四,前期思路理清之后,著手整理各個章節整合的目錄。其中包括整合的單元、課題、知識點、目標設計及課時安排。
第五:結合整合目錄進行了學案和教案的編寫。
這樣地方課程中的地理知識什么時候講,與哪幾個地理知識相關聯,老師做到了心中有數。
二、實踐檢驗,小有收獲
老師的功課做好了,接下來就要看學生們的反應了。如果能為我們的課堂增加興趣,能為我們的課堂拓展知識,那么老師們前期的努力就算收到成效了。帶著一絲疑慮我開始了自己的整合教學。
還記得第一堂課是《多民族的大家庭》,課前安排學生閱讀九年級《民族政策常識》第一課《民族平等》、第六課《民族語言文字》和第八課《宗教信仰》,那么課前展示環節就讓大家說一說自己了解有關民族的哪些知識。課堂沒有美麗的圖片,也沒有動聽的音樂,但是孩子們談知識的熱情將這堂課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帶著高漲的學習熱情老師趁勢給出了今天的學習目標和問題,大家結合課本和地方課程的材料逐一討論解決。一節課很快迎來了下課的鈴聲,大家仍然有些意猶未盡,老師布置課后作業以小組為單位扮演你們喜歡的一個民族,說出這個民族的名稱、服飾、風土人情,可參考九年級《民族政策常識》第七課《民族風俗》來完成,也可查閱網絡資源,用美麗的圖片來說明。
這節課的效果是我所沒想到的,我感到讓大家主動閱讀知識,然后展示自己的所學比老師被動的灌輸一些內容效果好的很多,同時通過大家對地方課程的學習有效的輔助了《多民族大家庭》這一節的課堂教學。
又如講解七年級第二單元第二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時,課后活動題補充了季風氣候帶來的氣候和氣象災害,這一課后拓展題目正好與七年級《安全教育》第九課《當臺風、暴雨、暴雪來臨時》;九年級《安全教育》第九課《自然災害來臨時的自救和自護》相聯系。以往由于缺乏材料老師需要搜集大量的圖片來講解,或者老師只是就知識講知識,對于災害面前的自救和保護很少拓展。現在我有了很好的教材,于是在講到這一拓展題目時。我組織了一次“自救自護知識競賽”,老師用圖片創設遭遇自然災害時的場景,如在街上遇到大風暴雨,或者獨自在家遇到大風大雨天氣。然后學生利用自學《安全教育》的內容,說出自己的“自救自護”措施,并模擬一些自救動作。根據各組的回答情況老師為各小組打分,評選本次競賽活動的優勝小組。課堂在一片歡笑聲和爭辯聲中結束。
通過這一活動增強了大家對我國季風氣候的理解,同時也使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生活中防災自救的措施,真正體會到了地理在生活中的用處。同時也實踐了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目標。
從此在我心里地方課程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成為了地理學科的一部分,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重視和喜歡,同時也為我的地理教學添姿添彩。在學習《我國的自然資源》時,為引導大家珍惜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我整合了六年級《環境教育》第十課《能源短缺體驗日》,讓大家寫一篇假想日記“沒有能源的一天”;在學習《土地資源》時,為讓大家了解人類破壞土地資源的現狀,激發大家樹立珍惜土地、保護土地的思想,我整合了六年級《環境教育》第四課《大地的呻吟》,讓大家為“呻吟的大地”找到治病的良方等等。
這樣一來既豐富了大家的知識,提高了地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增加了老師課堂設計的靈活性和生動性。
三、做中思,思中變
在整合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諸如地理教材中的整合知識點很少而地方課程與之相整合的章節很多,那么如何取舍成為我需要反復斟酌的問題。最后按照與地理課程關系的緊密程度,篩選重要的內容課堂上進行整合,而次重要的內容設計成課前材料或課后拓展內容。如七年級地理第三單元 第二節《土地資源》與六年級《環境教育》第一單元第三課《濕地的呼喚》、第四課《大地的呻吟》;七年級《環境教育》第三單元《土地》都有聯系,那么根據地理課程的需要我篩選出《大地的呻吟》設計為課堂教學環節,而將《土地》一節設計為課前預習內容,將《濕地的呼喚》設計為課后拓展的內容,讓大家通過閱讀了解濕地也是一種土地資源,而且是一種可利用的后備土地資源。
四、歸航點貝,收獲頗豐
實施地方課程與地理課程整合一年多以來,我的地理課堂不再是一本教材的課堂,大家的地理知識不再只受課本的局限。
豐富的整合內容,多樣的整合活動使地理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使地理知識更加的聯系實際應用于生活,同時也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和知識面,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對于我本人來說,地方課程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地理教材中沒有的知識,拓寬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地理外延的知識,同時也為自己的課堂設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附:整合課說課稿
復習《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與《安全教育》整合課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復習《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整合點為:季風氣候帶來的不利影響,與七年級《安全教育》第九課《當臺風、暴雨、暴雪來臨時》、九年級《安全教育》第九課《自然災害來臨時的自救和自護》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和學生
1、教材的內容及整合必要性
季風氣候這一節在課后的活動題中涉及到季風氣候不穩定帶來的各種自然災害,也提到這些自然災害對人們的農業生產和出行產生的影響,但這都與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相距很遠。學生對于課本知識可以說學的非常的好,但是學了這部分知識對他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因此有很多學生會問老師“學習地理到底有什么用?”,我們地理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所以在地理課堂上整合一些生活常識非常的重要。
2、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這些自然災害的產生在學習了氣候這一節之后有所了解但是對于這些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自然現象或者自然災害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對于面對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措施也就不了解,有必要將這部分知識和安全教育的內容相互整合,讓大家通過地理課學到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安全措施。
難點確定為:季風氣候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的整合點:
通過資料和圖片了解主要的氣候災害,并學習掌握一定的預防和自救知識
2、教學重難點
1、通過觀察氣候分布圖掌握我國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點
2、知識梳理明確影響氣候的三種主要因素。
3、通過長江地區與阿拉伯地區氣候的對比掌握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及其優點,同時掌握季風所導致的自然災害。
三、教學方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自學復習)瀏覽課文熟悉本節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
(二)結合老師的課堂設計展開復習過程
(1)觀察老師出示的氣候分布圖,指出圖中的錯誤。
在糾錯的過程中掌握我國氣候的分布和特點。
(2)梳理知識框架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梳理知識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形成了什么氣候?
季風氣候
地形影響了我國的哪一類氣候,分布在哪里?
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高原地區
季風氣候分為哪兩類?請在圖中標注出兩種季風的風向并說出它們的發源地和特點。(復習鞏固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知識)
我國的季風氣候對我國產生了哪些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自由回答
有利影響: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老師動畫出示我國夏季風的進退引起雨帶形成地區的變化】
不利影響:臺風、洪澇、干旱
(三)動畫出示水旱災害和臺風對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危害,過渡出整合內容
教師承轉:自然災害實在是太可怕了,那么我們有沒有方法提前預知自然災害的發生并做好防范呢?
教師出示不同自然災害的圖片,設計不同的場景讓大家給出自己的救護方法。
場景一:在街上突遇臺風和暴雨
場景二:臺風來臨前獨自在家
場景三:在家中聽到天氣預報,未來兩天將有暴雪
場景四:在和朋友逛街時突然黃沙漫天,沙塵暴來襲
場景五:在和同學爬山遭遇大雨和泥石流
場景六:在郊外野餐時看到遠處發生了龍卷風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總結各種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措施。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天氣】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美國復習資料09-22
初中地理高原復習資料06-24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大全09-28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總結07-16
初中地理考試復習資料匯總09-07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總結歸納09-09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06-19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霜的形成10-25
初中地理關于的英國復習資料08-10
初中地理復習資料之有霧的原因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