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購管理有哪些要素
采購活動必須要圍繞“時”、“價”、“質”、“量”、“地”等基本要素(5R)來開展工作,即要“適時(Righttime)”、“適價(Rightprice)”、“適質(Rightquality)”、“適量(Rightquantity)”和“適地(Rightplace)”地進行采購。一、恰當的采購時機
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采購,也就是人們通常所指的采購的適時原則。根據企業事先安排好的生產計劃,如果因物料未能如期到達,往往會引起企業內部生產無法順利進行,出現停工待料,進而導致產品延期下線,不能按計劃出貨,引起客戶強烈不滿;若物料已經提前很長時間就儲存在倉庫中,又會造成采購資金的大量積壓和倉儲管理成本的浪費。因此,采購人員要扮演好協調者與監督者的角色,去督促供應商按預定時間交貨。
通常情況下,采購人員會將需求的物料劃分為一般物料和特殊物料兩類,分別選擇時機進行采購。
1. 一般物料的采購時機
一般物料即常年生產、常年銷售的物料,其銷售量比較平穩,受季節變化影響不明顯,如螺絲釘、圖釘等低值易耗品。這些物料的采購時間,可以通過設置采購點的方法來確定。
采購點是指當實際庫存量下降到某個數值時即開始進貨的訂購點。當企業物料的庫存降低至這個訂購點時,就應該開始采購;等到下次物料抵達倉庫時,原有庫存物料剛好用完(可以留有保險庫存)。一般物料訂貨點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2. 特殊物料的采購時機
特殊物料通常受到季節、潮流等的影響。例如,季節性產品(如棉花),其采購明顯會隨季節而發生變化。往往當旺季到來時,銷售量明顯上升,形成銷售旺季;旺季過去以后,銷售量降低,形成銷售淡季。對于這一類的物料,要在旺季來臨之前提前采購,在淡季適量囤積,以維持日常生產所需。
潮流性物料的采購,應注意該類物料在市場中所處的階段,是外于剛流行階段、流行階段,還是退出階段。如果處于剛開始流行的階段,那么企業在確定流行趨勢后,可大量進貨,加快生產,以搶占市場先機。如果處于第二階段,則要預測流行時間,如果預估流行期較長,可以考慮大批量采購生產;如果流行期短,則要適量采購,避免積壓。如果處于第三階段,企業則不宜進貨,應主動探索新的流行元素。
事實上,采購時機的界定并沒有明確的界限,采購人員應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合理推斷來靈活把握。
二、適當的采購價格
確保采購價格適當,即適價原則,是指在確保采購物料品質相當的情況下,價格不高于同類物料的價格。要確定合適的采購價格,往往要經過幾個環節的努力,適當采購價格的獲取流程見下表所示。
適當采購價格的獲取流程
不過,采購人員在應用適價原則時常常會陷入以下三個誤區中:
1、價格就是成本,越低越好。實際上,如果采購方一味壓低價格,供應商很可能會為了確保利潤而選擇價格低廉、質量不過關的原材料,進行物料的加工生產,從而導致采購方最終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障。
2、選擇適當的價格就必須通過議價。要避免供應商虛報價格、圖取暴利,僅僅采取砍價手段是不夠的。采購人員最終選定的價格應該是建立在大量的市場調查和供應商成本分析的基礎上的。通常,采購方可以在獲得確切的供應商成本資料的基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供應商可以接受的利潤率,繼而確定價格。
3、供應商的成本構成無從得知,采購人員唯一能做的就是貨比三家。供應商的成本是可以推算出來的。采購人員可以通過供應物料的原材料價格、制造費用等進行推算。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和供應商的實際成本有出入,但是在進行談判時,真實的數據會成為逼迫供應商降低報價的“殺手锏”。
雖然這些錯誤的觀點一直以來都被采購人員作為“議價”的動力,但是企業也常常因這些錯誤的觀點而遭受經濟損失。因此,只有遵循科學合理的定價原則,綜合考慮表1-6各環節所涉及的因素,才是采購人員最明智的選擇。
三、恰當的供貨地點
確保供貨地點恰當,即適地原則。在與距離較近的供應商合作中,企業往往容易取得主動權。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的距離越近,協調溝通就越方便,所需的運輸費用就越低,成本自然也就越低,同時也有利于緊急訂購時的時間安排。因此,在選擇試點供應商時,企業應考慮雙方之間的距離是否適宜。
對一般的制造業而言,在選擇供貨地點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應商的位置、交通情況、人口密集程度等,具體見下表所示。
選擇供貨地點需考慮的環境因素
其中,與供應商之間的距離會對企業的采購成本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建廠之初就考慮到選擇供應商的“群聚效應”,即在周邊能否找到企業所需的大部分供應商,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合格的物料品質
保證物料品質合格,即適質原則。它要求采購人員不僅要做一個精明的商人,同時也要適當地扮演品質管理人員的角色。在日常的采購作業中,采購人員要安排部分時間去推動供應商完善品質體系,不斷改善和穩定物料品質。
為確保產品質量,采購人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將產品的合格率作為考核產品的完成情況的指標之一。
2、做好產品入庫前的抽檢工作,對于存在較多質量問題的物料,企業應堅決要求退貨或換貨,并酌情要求供應商賠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五、合適的采購數量
合適的采購數量,即適量原則。雖然采購量多可能使得采購價格更低廉,但這并不意味著采購量越大,就會使采購成本越低,對企業越有益。
很多采購人員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若物料采購量過小,則采購次數增多,采購成本提高;若物料采購量過大,又會造成存貨儲備成本過高,造成資金流動障礙。因此,采購人員應對儲存成本、資金的周轉率、物料需求計劃等予以綜合考慮,繼而計算出最經濟的采購量。
在實際采購工作中,采購人員會發現“5R”很難面面俱到,如果過分強調“5R”中的一方面時,就往往要犧牲其他方面作為補償。例如,如果企業過分強調采購質量,那么供應商給出的價格可能就不是市場最低價。因此,采購人員必須能夠縱觀全局,準確評估企業對所購物料的各方面需要,以便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提出合理的要求,從而爭取更多機會,從供應商處獲得更為合理的報價。
【采購管理有哪些要素】相關文章:
采購管理的要素08-11
商務送禮有哪些要素09-14
培訓需求有哪些核心要素?07-31
形體芭蕾有哪些基本要素08-31
采購管理理念和要素解析03-13
采購管理成功的5大要素05-16
爵士舞有哪些動作要素和特質08-09
績效管理有哪些誤區08-15
IT項目管理的風險有哪些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