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音發聲共鳴的特點及訓練方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播音發聲的共鳴特點及訓練
掌握共鳴的調節可以擴大發聲效率,改善聲音質量,提高聲音色彩的表現力。播音主持發聲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共鳴方式是以口腔共鳴為主、以胸腔共鳴為基礎,以鼻腔共鳴、頭腔共鳴為輔助的聲道共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播音發聲的共鳴特點及訓練,歡迎參考~
要取得更好的共鳴,首先要有在話筒前、鏡頭前良好的精神狀態,要時刻提醒或暗示自己保持積極的、向上的、朝氣蓬勃的播講狀態。坐立姿勢要精神,不能松懈、疲沓、有氣無力,也不能肌肉僵硬、情緒緊張。
播音發聲共鳴特點和訓練
一個人的發音器官是天生的,沒有辦法改造,只能從使用方法上去想辦法,而人體發音的共鳴腔也是天生的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共鳴的調節,經過后天的訓練加以改善,掌握共鳴的調節是擴大發聲效率,改善聲音質量的重要環節。
播音發聲有自己的共鳴特點,是以口腔共鳴為主,以胸腔共鳴為基礎的聲道共鳴方式。聲道是人類發聲的共鳴器官,在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喉以下的胸腔也起著重要的共鳴作用。其中口腔共鳴對于言語發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口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有聲語言,不能發揮口腔共鳴的作用,就不可能使字音圓潤動聽,而且喉腔、咽腔共鳴以及鼻腔、胸腔共鳴就無從發揮其作用,所以我們說播音發聲的共鳴效應,最主要的就是口腔共鳴,其它腔體的共鳴必須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鳴的基礎上實現。
口腔共鳴使聲音明亮結實、字音圓潤動聽。它是在吐字的過程當中完成的,它不能脫離吐字而單獨存在。播音發聲對 共鳴的要求首先是保證字音清晰條件下的美化,所以也是要以口腔共鳴為主,泛音共鳴適量;其次是聲音不失樸實、自然、大方,所以播音發聲要靈活地變化各種共鳴的比重,善于運用胸腔共鳴,并且使用微量的鼻腔共鳴。
播音發聲的整體感覺應該是:像一根彈性的聲柱,有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部流動向前,掛在硬腭的前部,透出口外。通過共鳴的調節控制,可以使聲音具有高低、強弱、圓展等等不同的變化,有助于達到感情和聲音色彩的統一。但是這里我們一定要注意,這種調節應該是具有整體觀念,也就是說共鳴器官是一個整體,各共鳴腔是根據聲帶發出的具有各種不同頻率的基因而產生共鳴的,同時聲音在各共鳴腔中的擴大和美化,這種作用又是相互影響的,任何一種聲音的發出都少不了高、中、低音三種共鳴效應。它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多少而已,而要把它們分清,那是不可能的。采用混合統一共鳴發出的聲音自然、均勻、流暢,為擴展音域、豐富語言表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共鳴訓練
(一)預熱準備
共鳴訓練可在前面互相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哼鳴"的訓練。具體作風為先閉口發出"嗯--"音,注意閉口發音時,讓氣息通過軟腭后部,進入頭腔。這時氣息如果流向正確,可發出較為明亮的"嗯-"音的位置。這時,如果能做到"嗯-"音不隨嘴巴的開合而出現音色明暗的變化,則位置準確。訓練時采用中聲區,雙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開牙關,提起顴肌。
(二)口腔共鳴
雙唇用噴法,舌尖用彈法,要有意識集中一點發出聲音,聲音沿上顎直打到硬腭前端送出。注意,此時鼻咽要關閉,不產生鼻泄露。
ā-dā-gā pā-tā-kā
山上五株樹,架上五壺醋,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條庫,伐了山上的樹,搬下架上的醋,射死林中的鹿,取了箱中的褲。
這個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三)鼻腔共鳴
是通過軟腭來實現的。當軟腭放松,鼻腔通路打開,口腔某部關閉,聲音在鼻腔得到了共鳴。控制要領有三點:深呼吸、穩喉頭、高位置。
純a音-加鼻腔共鳴a音
純i音-加鼻腔共鳴i音
純u音-加鼻腔共鳴u音
鼻輔音+元音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
(四)胸腔共鳴
用有深度和寬度、厚度的聲音訓練胸腔共鳴。
"a"元音直上直下及滑動練習
夸大體會地練讀下列成語:
百煉成鋼 山河美麗 中流砥柱 英明偉大 普天同慶 鵬程萬里
翻江倒海 超群絕倫 響徹云霄 豐功偉績 排山倒海 滿園春色
蓋世無雙 慷慨激昂 豪言壯語 千軍萬馬 深情厚誼 層出不窮
龍飛鳳舞 赴湯蹈火
小柳樹,滿地載,金花謝,銀花開。
拓展:播音員發音共鳴訓練
用氣推聲的發音方法雖然可以省力,但要發出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響亮悠遠的聲音,還必須在用氣推聲的基礎上,學會共鳴的發聲方法。因為生理學家告訴我們,聲帶產生的音量只占講話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則要通過胸膛、頭腔、口腔、鼻腔所組成的共鳴器放大產生。
人的聲道主要共鳴器官有口腔、胸腔和頭腔。這三個共鳴器的作用各有其妙處:口腔共鳴能使聲音結實清晰,胸腔共鳴能使聲音渾厚洪亮,頭腔共鳴能使聲音高亢明亮。但是,在沒有經過正確的共鳴腔訓練的情況下,一般人存在許多共鳴發音的弊病。
① 白聲——共鳴位置過分靠前,口腔沒充分打開,好像只用嘴皮子說話,因而聲帶發出的聲音形不成共鳴。
② 音包聲——音位靠后,喉頭張開得太大,結果聲音很響,但聲母不清。這種弊病俗稱“喉音過重”。
③ 鼻音太重——由于軟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擋了咽喉與口腔的通道,聲音大部分從鼻腔里出來。這也俗稱“鼻囊鼻子”。
這些弊病可以通過訓練得以糾正。以下介紹幾種簡單而實用的共鳴訓練方法。
1.口腔共鳴訓練法
采用張口練習法。可用驚嚇張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張口等方式來練習口腔張口,在氣推聲之前吸氣和同時打開口腔立即發音。經過多次反復練習,即可獲得口腔共鳴的發音效果。
2.胸腔共鳴訓練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發音之前先做好閉口打哈欠的準備,在氣推聲的同時,胸腔打開,像雄鷹展翅的感覺;或者,做擴胸動作,體會胸腔打開,如同手風琴的風箱張開的原理。多次反復練習就能獲得胸腔共鳴的效果。
3.頭腔共鳴訓練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練習“凝目遠視”。這也就是在氣推聲之前,先凝目遠視并提小舌頭,同時用氣推聲。它有兩種效果:一是使頭腔共鳴器官——鼻竇、額竇、蝶竇等器官張開,一是“提小舌頭”,即軟腭提起,打開咽腔。多次反復練習,即可獲得頭腔共鳴效果。
在分別做過三個共鳴器的共鳴訓練之后,最后還需將三種共鳴方法融為一體:在前三種方法的基礎上,注意做到從肚臍到口腔保持氣息的暢通無阻,頭腔、口腔、胸腔一齊打開,再用氣推聲,這樣,就能獲得“混合共鳴”的效果。這時候的聲音,聽起來就會響亮達遠。
需要指出的是,共鳴方法雖有良好的效果,在具體運用時,還應根據播音或主持時的具體感情需要,在混合共鳴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加強其中一種共鳴的成分,以使播音或主持更符合情境。一般說來,表現熱情要加強頭腔共鳴,表現沉痛要加強胸腔共鳴,一般敘述要加強口腔共鳴。
【播音發聲的共鳴特點及訓練】相關文章:
播音發聲共鳴的特點及訓練方法05-18
播音發聲共鳴的訓練10-25
播音發聲共鳴調節的技巧08-03
播音發聲基礎的氣息訓練06-18
播音發聲基礎之氣息訓練01-12
播音發聲口部訓練方法02-15
播音發聲氣息訓練方法05-02
播音主持聲母發聲訓練方法10-23
「藝考」播音主持的發聲訓練技巧10-08
播音共鳴的練習方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