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編舞與即興編導之間的關系
大家知道編舞與即興編導的關系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即興,在這里指的不是 “即興舞蹈”的表現狀態;也不是舞蹈即興在舞蹈課堂的訓練方式。它是指舞蹈編導面對編舞的工作方式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說,當把心里的某種感覺、表達語言進入到具體的編舞時,需要以即興狀態來實施及運作。
因為,舞蹈的語言符號及動作,不是依靠著鬧鐘建立的樣式,而是把腦中制定的作品方向、內涵和整體的結構布局“墊”在心里,這個“墊”就是讓編導有的放矢,并框在一定范疇下來尋找,或者說是把這個范疇內的東西做出來。如果編導在編舞時的符號獵取是通過腦子想出來的動作,那它一定是有限的、或者套路化的、一貫了的、已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動作或語言,而非是“此”作品需要求得的語言符號。那么,為什么說,即興狀態是編舞的基礎及必然歸屬呢?在此,先簡略述說即興與人的關系,然后再著重闡述編舞和即興狀態的關系。
第一、即興對人與創作的意義。即興的特色,是能充分體現人性,這個性,就是人本之性、人的總體之性;那么興,做表現、呈現及方式來解,它們合起來就是:人-即時-本質的-行為-被出現、被挖掘、被舞蹈及編舞利用。
人的即興狀態,有一個潛在的態度和心境,就是對世界有一些天地崇拜及好奇心;對事物有一些探求性及能動欲望;對自我有一些否定之否定及深入認識自我的需求渴望;對玩味、情趣、心境有一些真誠和能力。再從編舞的角度來看,它是編導需求對舞蹈本質的領悟;它是編導有著永遠地“未完成”意識及對藝術“永恒之變”的心里追求;它是編導相信編舞能量的更大地可能在于對自身內在及深層的挖掘。在即興狀態下易有身體與心靈的本質、直接地溝通能力和想象以及舞蹈與人關系中的本質特性,它被編舞所運作也及成為編舞的出處和能力。那么,對待舞蹈編舞的態度,就是始終要有陌生化、新鮮感,在其中始終是一種“學習和嘗試”的態度加以操作,而不是以“固有和執行任務”的態度加以完成。
第二、舞蹈語言的特性需要編導在編舞上具有即興方式。可以說,編導及編舞就好像一個事物的雙成,也可形象地稱它為孿生姐妹。一個是編導自己的創造意圖、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結構布局;另一個是在前者之下,以舞蹈最可本質的途徑,最未知化地從身體潛在的信息里來溝通和運作前一個的所想和所要,并隨著這樣的一個過程發現和續感知,直到完成前者形成了結果。應該說,對于后者,它似乎就不是前者的附帶品,而是一個關系中的另一半,這個一半就是以舞蹈特性的面目及本質方法進入到創作之中,通過舞蹈本體的特性窺探前者。后者的出發點是為了前者,后者給一個客觀的編舞空間面對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形態面貌。因為,前者不可能操作前者,前者可來承認及確認后者的結果,它是否最終客觀的代表了“我”或是未能構成“我”的本意。
舞蹈編導的創作方式,除了前期的準備,其后真正意義上的建立需要在身體層面的操作之中,身體才能構成編舞的“場地”,幾乎舞蹈創作的那些可能性,最終還是通過身體去感覺、認知和選擇。那么,在即興狀態中動著的身體,有一個渠道或者說會有強烈的信息告訴心靈:這些是我想要的那個,反之亦然。這樣的一種存在,漸漸地、不知不覺中心靈又會告訴身體很多之后、之下的東西,于是,在這樣的心靈和身體的交流之中,那個作品的舞蹈語言符號就被挖掘出來了。換一個角度說,即便是很多的時候,編導在形象感、元素或素材的動作出處,可能是會在腦子出現或被捕捉,但這些只是一個未清晰和未進入逐個的動作構成,只有當它們在即興狀態去運作時,那一系列的東西及動作才會被具體化的構成、擴散和確定。
這里應注意的是,運作身體的目的,是為了要得到前者的一切,如果在這個時候,編導只是讓身體“比劃”著腦中想要的動作,只是在“想動作”或是腦中由于有前者存在的一些動作信息,身體只在做一個回憶它的工具,卻擱置身體的能動性。這樣的一種“動一動身體想動作”式的編舞方法,根本沒有編舞的基礎性和場地以及運作方法,即沒有運用舞蹈與人關系的本性存在,沒有發揮人本質的“舞蹈場”。如此,舞蹈的本質特性沒有被啟動,或是沒有被激活,那一個舞蹈作品語言的獨特性和代言符號就不可能出現的本質,也不能專屬于那一個作品的特性、特質,自然就不是這里提出的編舞與即興的關系。
第三、編舞時即興狀態的注意點。說到這個問題,可能它是一個易說的清,但也不一定使所有編舞人明白和能體會、認知到的狀態。因為,對于即興的狀態,很多的舞者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一般來說對它的認知和體會,都在“即興舞蹈”之中,可能它就是:“放開膽子加音樂促動或刺激下的無需編排好動作的跳舞”。那么,一旦一天,他、她成為了編導,如果沒有一個系統化的訓練編舞的即興狀態,讓編舞者構成這樣的體會和能力,必然,即興真正的性質就不可能被編導所認知和掌握,充其量只能在已有體會過的那些 “即興舞蹈”中的經歷去認知,這樣的概念無法會有更深層的即興感悟和認知,相反,編舞者還會由于有過之前的一點點即興舞蹈的體會,反而容易形成誤解,一種:“認為自己是會即興狀態編舞的、自己已經有了即興狀態的”;而另一種:“根本就不會相信編舞需要在即興狀態中、或即興狀態根本就不可能促成編舞”。
可以見得,這也恰恰說明編舞所需的即興狀態的特點和特殊性,如果夠不著、不在狀態中,就沒有相信或認知它的可能。所以,在這里可能唯一能強調或提示的也只能是:激發起生命的本性,忘“小我”及有意識思維下的那個“我”,進入到潛意識下的身體感覺和動覺,達到生命和身體合一的追尋和狀態,感受心靈適宜和潛幻、潛境,并把過程中的一切內外的信息捕捉和利用,同時,由身體出動、合成、蔓延在持續著的感受及運作中。當然,這還是說的是一般舞者的即興總狀態,而編舞時的即興狀態,自然有一些不同的傾向性。
其一、編舞的即興狀態,必須抓住那個既定、既要的內涵。雖然,訓練即興的狀態多種多樣,可有意識的從各種角度來訓練,求得不同的切入點,使舞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可在即興中感受舞蹈及形成的舞蹈能量。但是,編舞的即興狀態,它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帶著要創作的那個內涵“點”在即興狀態中。也就是說,帶著內心想要的那個東西一直放在編舞的即興過程中,并隨著編的程序不斷地在延續滋長。不過,這是一件不易做到的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編著編著,就變成在“找動作”了,忘了那個要編的“內涵”;二是、心境已不在已有的那個既定上了,不知不覺地“跑”了、變了,一旦如此,語言符號一定是不確定的、不清晰的、不準確的;三是、編導自身的編導意識不明顯,要編什么自己都搞不清,故而會在編作品語言符號時找不到根,只能抓在動作層面為“救命稻草”,不得由動作層面轉換到語言層面,最后,不管編的是什么,要表達的是什么,只能成為一堆動作或動作上的技法。
其二、內涵的感情及情緒必須始終貫穿并深入在即興狀態中。這個問題說起來很簡單,也沒有一個編舞者會不認同,但能做到、做好,恰恰非常之難,難就難在“貫穿”上,那就更不用說“深入”了。一般來說,編導有動機及符號可做性了,就能在編的前幾個句子之內,看到一些語言的準確并且是有感覺的、統一的。但當做到一定的時間,情感、情緒的把握就不易得到了,易麻木和被斷斷續續了,一會兒看到語言符號中的情感、情緒,一會兒就只剩下動作了,可是,編舞者自身往往執迷不悟,有時即使能感覺到似乎不對頭了,卻也很難調整得過來。雖然,這樣的問題自然牽涉到編舞者天生的感覺和編舞能力問題。但是,如果能全身心的投入在要編的情感、情緒之中,編舞的即興狀態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三、即興狀態需圍繞技法的基本規律性。這個問題也是一個易存在的問題,如果說一個編舞者不能在忘我的即興狀態中編舞,那就一定出不來“好舞”。反過來說,如果一個編舞者只能在即興狀態中跳舞,而不懂得編舞技法的基本規律性,那么,看到的就只能是一個激情澎拜的跳舞者,而不是墊著深厚理性能量和邏輯意識的編舞者,怎樣地一個編舞規律和動作的客觀性、組織可能性的關系不得而制,自然就不可能構成編舞的目的及好的結果。
第四、編舞時的“半即興”狀態。說到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了對編舞與即興關系在屬性上的重要確定及方法的提示。編舞時的即興狀態,不等同與一般舞者的即興,即“完全即興”狀態。因為,編導通過即興狀態操作下,跟著的就必須是一個記憶和整合意識,這恰恰不是一般舞者的即興狀態所要用的方法,也是他們之間完全的不同點。
可以說,“半即興”狀態,它是理性思維參與的工作方式,它統治、貫穿整個編舞創作過程,它是對“完全即興”狀態而出發,由完全即興出來后的某些現象,進行隨即思考、分析、篩選、安排、確認。在這樣地整個過程,它本身其實還是以“完全即興”狀態為引領,或者說是正在進行的即興行為,加入了配套的編舞意識思維。這個概念不要誤以為是說:先即興跳一下,然后完全停下來的“想”。如果,停下來“想”,身體就停滯了,先前的那些被即興的東西可能就找不到了,不復存在了。“半即興”是難以形成的狀態,主要就是對尺度把握:不是在“完全即興”狀態;就是易沒有在即興狀態。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跳時意識不到跳的是什么,或者,想那個跳的又不在即興狀態了。故而,進入 “半即興”狀態需有的方法和步驟:
其一、在即興狀態中,有意識的對做過的東西加以“映像”,它是指方向性的、性質性的、關系性的、大致性的那些內涵,有了一些輪廓化及被編舞者得到一些。
其二、對映像性進行“跟蹤”,這個概念,不是停下來用腦子想,其實還是身體去做,而這時的動可以在時間節奏上放慢一些,身體打頭陣的運作,心里去跟蹤那些即興而存在的映像。由于有身體打頭陣、在運作,對原有的映像就能被提溜出來或是擴大了,這時就能得到并易回憶出來。
其三、填補遺忘點。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被即興狀態的東西及動作完全不漏的具體化,一點不缺的記住和得到,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即興狀態的身體和心理會在一種潛意識的境中,自由地運動產生幻覺化,其感覺不被限制。但一旦回到有意識上來,盡管再映像和跟蹤,也不可能回到那個“原來”的即興狀態,尤其是那些讓自己都無法想象能得到的那個“境”下出來的自認為最好的東西,它就是最易失去最不易找回的。或許,這就是即興的本然特點,編導無需為某一、兩個東西及動作苦苦追憶,即便,編導再苦苦追憶也不一定能出的來。所以,這時編導就可以理性的選擇一些東西或動作進行填補。
其四、“半即興”狀態的時間分配。這是一個非常動態化的問題,因人而異、因感覺而論。一般來說,時間不易長,片段性工作,尤其是在映像階段不要太長時間不間斷。當有了一點東西及動作、感覺對頭或好的感覺、形成了幾個句子,或者一連串的感覺后的感覺快要消失了,就停下來、緩一下,不要急著進入再一次,而是要進入其二、其三的方法及步驟,這樣滾動性的運作,整體才能構成“半即興”狀態下的編舞狀態和方式以及具有它的能力,成為編舞的基本性的操作方式,也才可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編舞創作的良性循環。
最后,有一個問題還需說明及闡述,那就是技法問題。因為,好像在論述“半即興”狀態的工作方式中,沒有單獨提到技法概念以及它在其中的關系。其實,所謂的“半即興”狀態,本來就必然有一個前提就是編導的技法認知及它的能動性,包含在編導的意識里,并同時在“半即興”狀態時的運用并貫穿。換句話說,能有“半即興”狀態的編導,一定是有了較好的技法認識和能力者。另外,當通過“半即興”狀態形成的東西及動作,它一定會被再次、甚至不斷地整理、調整以及一再地確定和確立。那么,這樣的依據在哪里?它就是依據“技法出現了的東西,又再一次地被技法處理”。只不過前者說的技法是由身體及“半即興”狀態在實施;而后者的技法是由感覺、判斷、思考來運作及調整、整理。
簡言之,技法始終被編導編舞時運用和利用著,它本身就是編舞的功能,而絕非只是口號和只在概念上,不起實際作用或沒有用途。如果有這樣的悖論,只能說是不理解技法、誤解技法、狹隘的技法或根本就沒有技法存在和能力的建立,只落得個“盲人摸象”。
【編舞與即興編導之間的關系】相關文章:
踢踏舞編舞與即興的常規框架03-18
生活與編舞材料的關系03-04
2017舞蹈考試的內容-即興編舞的技巧03-10
2017舞蹈考試即興編舞考試技巧03-10
編導:即興評述技巧03-26
編導即興評述答題技巧03-11
編導即興評述高分技巧03-11
編導即興評述如何結尾02-24
爵士舞編舞的技巧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