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鋼琴師影評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海上鋼琴師》經(jīng)典影評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導演運用一種追憶式時空穿梭的敘事結(jié)構(gòu),讓我們目睹了主人公1900非常短暫卻又絢爛至極的整個人生。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弗吉尼亞號蒸汽船上的孤兒,他一生的時間都在這艘蒸汽船上度過,從未下過船,卻擁有超乎尋常的音樂天賦。1900本來完全可以憑借其卓越的鋼琴演奏在陸地上獲得財富、名譽,還有愛情,但是他放棄了這一切,就其原因,那就是自由。
一、生命之自由
1900的本性是自由的。1900的出身,影片中幾乎沒有任何交代,麥克斯的敘述就能說明,“他甚至不存在。沒有一個城市、一個教區(qū)、一所醫(yī)院或球隊有他的名字,他沒有國家、生日,沒有家。八歲了,但依據(jù)法律,他從沒出生!币粋常人出身所具備的他都不具備,影片如此安排無疑隱喻了1900本性的自由,兒時睡覺的吊籃的自由搖擺、第一次彈奏鋼琴時對船長說的“Fuck theregulations”(讓規(guī)矩見鬼去吧)、與麥克斯相遇后彈奏時自由滑動鋼琴、對爵士樂鼻祖杰里挑釁的淡然面對、彈奏鋼琴時的率意而為以及坦然面對生死等等,都或隱或顯地的隱喻1900本性的自由。
而在影片中,與1900生之自由相對立的,電影中現(xiàn)實的人們正是拼命追求的恰恰一種偽自由。影片一開頭是乘客們看到自由女神后的狂熱場面的全鏡頭,人們對象征著繁華與自由的美國充滿了向往,相信在美國這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一定能找到財富和自由。就連1900生之摯友麥克斯也選擇了下船,想用小號和音樂在陸地上打開一片新天地,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窮困淪落到社會最底層,以至于迫于生計不得不去典當陪伴自己多年的小號。影片中現(xiàn)實中的人們所追求自由是一種被物質(zhì)“異化”的自由,或者是說,它根本不是自由。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異化”是人的生產(chǎn)及其產(chǎn)品反過來統(tǒng)治人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就是說,追求物質(zhì)“異化”自由的人們會被功利的事物所束縛,最終會喪失能動性,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fā)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發(fā)展。
另外,麥克斯在沒有上船前早就聽說過1900的故事,所以,在這里,麥克斯也是從一個乘客們的敘述視角向1900作出提問,麥克斯的不理解也恰恰表現(xiàn)了人們對1900的關(guān)注和不理解,而1900在影片中對麥克斯的三次回答,也刻畫出他對精神世界的非同尋常的堅守。1900每一次都平靜地看著2000名乘客狂熱地離開輪船,但他卻從不下船。
1900從出生到成名到死亡,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這艘巨輪,只是在有限的88個琴鍵上演奏出了美輪美奐的鋼琴曲。這與乘客們對美國的趨之若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1900看來,自由不在別處,而在自己的心里。在船上,1900可以神游大地,準確地描繪出他從來沒有去的地方;可以用音樂透視人們的心理,演奏出不同的人生。正如1900回答麥克斯的話中說到:“陸地上的人夏天害怕冬天將至,冬天擔心夏天的遲到,所以他們總是到處游走,想找到一個四季如春的地方。這樣他們就虛度了很多光陰,我并不羨慕!
我們不難看出,1900的自由首先是對自然的熱愛與堅守,以及不受外在物質(zhì)、規(guī)范所羈絆的精神的境界。
二、音樂之自由
影片《海上鋼琴師》中貫穿了大量的音樂,如果對這些音樂加以品味,無論1900彈奏的鋼琴曲,麥克斯的小號吹奏,還是影片中的部分配樂,都是為“自由”服務的,當然,最代表自由性的音樂,還是1900的鋼琴曲。
首先,1900的鋼琴演奏是即興、隨意的,只要1900的演奏興頭一上來,曲風、曲調(diào)隨時都會峰回路轉(zhuǎn),就連樂隊都難以與其合奏。另外,1900鋼琴音樂的靈感是源于自由、敏銳的雙眼對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周遭每一個人不經(jīng)意間的舉手投足、神情衣著的感悟:例如衣著華貴的中年婦人目光陰冷,又有風流紳士相伴左右,1900揣測其有謀殺親夫、與情夫私奔的卑劣行徑,隨之而起的便是一段意境變幻莫測,極能表現(xiàn)復雜內(nèi)心世界的音樂;目光呆滯、神情憂郁的男士陷于對往事的無限回憶之中,1900為其創(chuàng)作了一串無限恫悵、頗富記憶感覺的音符;對于一個正流著眼淚在舞池中陪舞的年輕女子,1900視其為看破紅塵的妓(ji)女,音樂也在倏忽間轉(zhuǎn)換成了頗富吉普賽風格的放蕩的探戈舞曲……其次是1900與爵士音樂鼻祖杰里斗琴。爵士音樂,若尋根溯源的話,它是19世紀時期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們表達自我情感和自由的一種民族音樂形式,到了20世紀初,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與英美傳統(tǒng)音樂混合,成為全新的音樂表達形式,并作為傳統(tǒng)音樂的對立面,以追求精神自由、個性解放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杰里,作為爵士音樂鼻祖,一定也曾是具有自由精神的音樂人,否則就不會創(chuàng)造出爵士樂。但通過他近于綁架式的方式向1900發(fā)出挑戰(zhàn)、在登船前的高聲挑釁等場景,不難發(fā)現(xiàn),爵士樂被杰里創(chuàng)造出來后便成為了他的附屬品,“我”的意識遠遠高于了音樂本身,杰里在乎的是爵士樂所帶給他的地位和榮耀,不斷膨脹的自我意識最終使得杰里變得咄咄逼人,其實在這里,他的傲慢與飛揚跋扈已經(jīng)注定了他在后面斗琴中會遭到失敗。
“斗琴”這一段算是這部影片的一個小高潮,“斗琴”分為三個回合,第一回合1900用高雅的圣誕樂曲回敬杰里低俗的床第之樂,表面看來不可理喻,實則在心理上已占了上峰,面對如此重量級的挑戰(zhàn),1900表現(xiàn)出的平和、輕松,讓我們看到了1900對這場聲譽之戰(zhàn)爭的無所謂。第二回合中,1900全然忘記了比賽,只為杰里的美妙音樂而流淚,并且因為感動而把杰里的音樂原版彈出。第三回合,1900動了真格兒,顯露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彈奏出的曲子有如整個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飛禽走獸齊鳴,狂奔而至,轟然作響,仿佛有十幾雙手同時摸過琴弦,人與音樂達到了完美融合。當然,在這里,杰里的演奏鋼琴技巧不可謂不純熟,但是他輸了就在于他音樂附加了太多的物欲:金錢、權(quán)利、名望等,徒留下形式上的自由。
經(jīng)過三個回合對決,杰里從一開始的不可一世變?yōu)楹髞淼念拷Y(jié)舌,這些與1900的平和、超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知道,杰里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只能通過挑戰(zhàn)1900來證明自己,因而在他看來,和1900“斗琴”實際就是一場聲譽的較量;而1900的藝術(shù)靈感則是來自情隨所致的感覺,來自身邊每一個鮮活的面孔,來自對大自然、對心動的女孩最深沉的愛,因而能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杰里為別人的稱贊而彈琴,1900則已超越了比賽本身,他排除了陸上利祿功名的干擾,超越了一切利益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樂的創(chuàng)作之中一一他實現(xiàn)了對主體自身的超越;1900的音樂世界永遠鮮活、靈動,能在不經(jīng)意間雜揉十種風格,他沖破了鋼琴88個鍵的客觀實體限制,擺脫了鋼琴客體的純物理性一一他實現(xiàn)了對客體對象的超越。為自己而彈奏,為音樂而感動,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
三、犧牲愛情是孤獨的自由
如果說財富和榮譽等外在力量對1900的沖擊力不大的話,那么,無論誰都回避不了對愛情的渴望。為心愛的姑娘下船,這是他唯一一次付諸于行動的事件。
此時,與爵士樂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經(jīng)讓1900名聲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紛紛前來淘金,打算借此大發(fā)橫財。就在1900灌錄唱片時,一位清純的少女無意間進入了他的視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藍天碧海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純潔動人,1900透過狹窄的窗戶凝望著少女天使般的面龐,目不轉(zhuǎn)睛,他已經(jīng)完全被少女打動了,手指彈出的曲調(diào)情不自禁也變得輕柔舒緩,無限恫悵又無限向往。從女孩兒在窗前的出現(xiàn)到暫離,又到出現(xiàn)在另一個窗外,1900從驚喜、熱切到失落、沉郁,從落寞、期待又到歡欣,一顆跌宕的心透過美妙的音樂被記錄在模板上,這張世上僅有一份的唱片,鐫刻了他當時的靈感迸發(fā),記錄了他僅有的瞬間。1900只愿將惟一一張唱片送給自己心愛的女孩兒,發(fā)自內(nèi)心的無意識的愛促使他下決心上岸,去尋找愛情。
我們不難看出,1900對女孩兒的愛情是單純美好的,它絕不是一種永無止盡的貪婪的占有欲,然而愛情一旦付諸于行動,它就會成為催使欲望誕生的“本源”。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旦1900真的上了岸,純潔愛情伴隨的或許就只剩下繁瑣的生活和永遠無法滿足的物質(zhì)追求,而這種生活終會將他生存的原動力消磨殆盡。于是,當1900站在的舷梯正中央時,面對陸地,面對陌生的城市,他猶豫了,站在舷梯上,他什么也看不見,有的只是無數(shù)條街道、無數(shù)的選擇和沒有盡頭的世界。如果為了愛情,要放棄自己生存的基礎(chǔ)和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話,他寧愿不愛。1900向往愛情,但他更熱愛音樂,更渴望對本我的堅守。正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用1900自己的話說:“在那望不到盡頭的城市中,讓我如何選擇,如何去選擇一條街道、一棟房子、一個女人、一片屬于自己的風景、一種屬于自己的活法……”這正是影片中1 900拒絕踏上陸地尋求愛情的緣由,如果他自己的精神主體性遭到喧囂世界的無情摧殘時,毅然選擇捍衛(wèi)精神的自由,這種選擇無疑是孤獨的,但也正是這種孤獨成就了1900精神的高貴。
四、選擇之自由
作為一個被遺棄的孤兒,或許1900能獲得一種自由的天性,但是對于他究竟會擁有怎樣的人生,歸根到底還是由于選擇的自由。
其實《海上鋼琴師》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關(guān)于選擇的故事,1900一輩子不離開弗吉尼亞號是一種選擇,而麥克斯離開弗吉尼亞號到陸地是一種選擇,杰里的唯我獨尊是一種選擇,老人決定到美洲新大陸開始新的生活是一種選擇,1900隨船而終也是一種選擇。不同的選擇注定了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這些選擇中,唯有1900的選擇才稱得上自由的選擇。康德認為:人生是由痛苦的經(jīng)線和緯線編織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與絕對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人們追求的至善的人生境界。麥克斯的選擇是為了能用音樂在別人身上找到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杰里的選擇是為了維護其爵士樂鼻祖的地位,老人的選擇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新的富足的生活。正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前面的幾個人物皆有所求,因而,他們總會被一種無形的東西束縛著,然而1900早已在年復一年中習慣了在局促狹窄的蒸汽船艙內(nèi)享受心靈的自足與平靜,習慣了于周而復始的詩意旅程中體味精神的穩(wěn)適與自由。就像莎士比亞說的:“即使將我置身核桃殼中,我也擁有一個世界!1900即是在核桃殼般的船體空間內(nèi)為己開辟了一道寧靜、自由的心靈港灣,固守著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他幾乎不受任何外界欲求的影響,追求至善境界的音樂精靈,放棄看似繁花似錦的陸地,而選擇終生與弗吉尼亞號相伴,在船上的日子,它又選擇了鋼琴,選擇了音樂,選擇他所“看得見”的幸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選擇了與慘敗破舊的弗吉尼亞號同歸于盡。
1900說:“在那望不到盡頭的城市中,讓我如何選擇,如何去選擇一條街道、一棟房子、一個女人、一片屬于自己的風景、一種屬于自己的活法……。陸地對我來說像是一艘過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次過長的旅行、一首我無法演奏的音樂……”總體而言,陸地對于1900來說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他無從選擇、無從判斷,更談不上駕馭和利用陸地上的客觀規(guī)律實現(xiàn)自由:
而陸地上的金錢、地位、名譽等更是文明對人的束縛,人沉淪其中,只會淪為被控制的客體,根本沒有選擇可言:但是大海、維吉尼亞號和鋼琴對1900來講是確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過多的選擇和判斷中喪失主體性,而是通過對確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實現(xiàn)了自由。
結(jié)語
如果從深層次討論1900的自由的話,我們可以從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中找到源頭。存在主義又稱生存主義,它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chǔ)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1900雖然一生漂泊在海上,但是他卻早已看盡了陸上人世間的繁華與落寞,輝煌與凄涼。固守在自己精神理想國的1900,不僅在音樂上造詣斐然,而且還可以輕易地洞察出入生百態(tài)、世俗名利、人情冷暖。
但是,1900自由的人生無非又是悲劇的。顯然,他對于人生的這種精神追求與人的社會性存在方式是相悖的。人首先作為自然存在,需要受到自然條件的種種限制;其次作為社會存在,又要受到社會關(guān)系的種種制約。來自自然(生與死)、社會(命與時)、自我(情與欲)的種種束縛決定了人類不可能在現(xiàn)實世界中享有精神自由這樣一種絕對的、徹底的自由,人類需要在精神自由與社會制約間尋求一種平衡。
雖然1900超越了對自身局限的領(lǐng)悟,可是能夠洞察一切的他如果在陸地或者社會上還是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把握自己的未來。他只可能在那個他自己認為是有限的世界中過著有限的生活,這是違背人的社會屬性的,因而1900最終也只有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窮途末路。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jié)就是死亡。
當然,這種悲劇的結(jié)局因為不符合影片自由的主題而被導演掩飾掉了。在影片的結(jié)尾,導演處理1900的死時采用了浪漫唯美的手法,以至于我們感到的不是令人絕望生命的終結(jié),而是生命的另一種回歸,回歸自由的海洋。
【《海上鋼琴師》經(jīng)典影評】相關(guān)文章:
《斷背山》經(jīng)典影評10-10
《羅馬假日》編導影評05-11
《摔跤吧爸爸》影評05-10
《后會無期》影評09-20
《摔跤吧!爸爸》編導影評05-11
《摔跤吧!爸爸》專業(yè)影評05-11
編導影評范文怎么寫05-23
日本電影《情書》影評范文06-05
《摔跤吧爸爸》專業(yè)影評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