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篇(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同學們,你們一定看過許多名著吧!我也和你們一樣,是個愛讀書的孩子,讀過許多書,其中《三國演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是我國明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寫。這本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與《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齊名,成為男孩子最喜歡的書之一。
這本書記敘了蜀、吳、魏三國為了爭奪天下,計謀、戰爭頻頻,可最后卻被陰險狡詐的司馬懿坐收其成,成為三國最后的主宰的故事。
書中描寫了許多生物的故事,其中火燒赤壁最為驚心動魄。曹操指揮著百萬大軍,誓要將東吳拿下,浩浩蕩蕩的軍船將長江都堵住了。而軍力薄弱的'東吳選擇了與西邊蜀聯手,共同抵抗這場災難,因為他們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東吳的周副代表、西貢蜀的諸葛亮商定計謀,一步一步地將曹操大軍擊潰。他們先是設計讓曹操誤解自大已的水軍大將,將之處死,造成了曹操水軍無人操練的結果,然后黃蓋用苦肉計詐降,打入曹軍,帶領曹軍進入設定的陷阱。最后,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戰船,曹操百萬大軍潰不成軍,最后只得從華容道逃走。這一計計、一環環設計得精彩、漂亮、讓人嘆服。讀到這,我仿佛也來來到了當時的戰場上,我看到周瑜借酒醉讓蔣干偷走“密信”,陷害蔡瑁張允;我看到諸葛亮羽綸巾,談笑間草地船借箭;我看到忠勇的老將軍黃蓋站在船前,帶領著冒火的戰船駛軍艦隊......我好為周瑜、諸葛亮的聰明所折服,又為黃蓋、甘寧的忠勇而流淚。
《三國演義》共上百回,介紹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的讓我深深地記在心中,他們的聰明、他們的義氣、他們的勇敢······都讓我想到了鐵骨男兒的氣慨。朋友們,還等什么,和我一起來讀這本流傳幾百年的名著——《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三國演」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贊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
二、的蘆救主。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于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方,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能夠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并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于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后,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么讀過之后,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愿望。
二、神化與丑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后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方,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么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理解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貼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統治階級所理解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么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余字的謚號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云、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留意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與描述,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采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系,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只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述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個性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比較敏銳、處事比較有膽識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勢,就是因為它重視實踐。如,在曹操攻占荊州,領兵南下時,諸葛亮曾向孫權分析當時形勢,預計到曹操必敗,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戰爭之前就已經對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點作了比較的緣故。又如,諸葛亮敢于使“空城計”,就是因為他對敵我將領的狀況作了分析,料知司馬懿了解自我“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我長期構成的認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然而,在更多的章節中,作者卻把諸葛亮寫成了“先知先覺”的人物。如,諸葛亮的幾次“夜觀天相”,幾次“錦囊妙計”。而在“七星壇祭風”,更是荒誕不經的描述。類似的問題,還能夠在“巧布八陣圖”“班師祭瀘水”“五丈原禳星”“定軍山顯圣”中看到。
關羽也是《三國演義》中著力描述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關羽也從《三國志》中的一名與趙云、黃忠地位相同的武將,變成了《三國演義》中勇猛忠義的大英雄。《三國演義》如此美化關羽,完全是為了提倡封建的“忠”“義”思想。《三國演義》后,關羽就成為完全貼合封建統治階級理想的人物,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廣。明、清的統治者以前幾次封其為“大帝”,到處為其立廟。這就清楚的說明,透過關羽鼓吹“忠”“義”的這種描述,是多么適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為了提倡為封建主子賣命,《三國演義》還塑造了一系列所謂“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們為了盡忠漢獻帝誅除“國賊”曹操,“雖滅九族,亦無后悔”。作者把這些人吹捧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寫姜維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寫孫夫人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節烈”。由此可知,《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貫穿了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三國演義不僅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拍攝出了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諸如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等,題材眾多,因此呂布這個人一定是被大家熟知的,今天我想講述的就是關于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
呂布轅門射戟故事起因:袁術想滅了劉備這股勢力,然后再趁機攻打徐州,但是又害怕呂布加以阻擾,為了達成目的,袁術讓手下的將軍紀靈帶上糧草二十萬斛大米向呂布示好,希望攻打劉備的時候,呂布作壁上觀。但是呂布也看出來了,袁術沒有安好心,因此決定像個兩全之策,最好是得了好處,又能保住劉備,同時也能讓紀靈無話可說乖乖的退兵,于是就有了轅門射戟的典故發生了!
轅門射戟的過程:呂布把劉備和紀靈叫到一起,說“這事兒很為難,為了公正起見,我在營門中豎起自己的方天畫戟,距離百步開外,如果我能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枝則雙方各自罷兵休戰,如果射不中,那么你們打仗我不管。”實際上呂布是胸有成竹,以他自己的武藝是一定能射中的,結果也是這樣。由于這個仲裁方式是劉備和紀靈都同意的,大家都無話可說,紀靈只得退兵回去見袁術。
轅門射戟的典故引發的思考:其實在這之前,呂布因為發動兵變占領了本來屬于劉備的徐州,已經和劉備結下了梁子,劉備因為沒有地方容身,因此才暫居下邳,因此不論轅門射戟的結果如何,呂布和劉備已經是毛核心不合了。另一方面呢,呂布得到了糧草又用計謀逼得袁術方面退兵,雖然暫時解除了自身危機,但也埋下了隱患,因為這樣一來連袁術也一并得罪了,以后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人家幫忙,也是不可能了。結果不出意料,后來呂布和劉備刀兵相見,而曹操圍困呂布時,袁術也沒有來幫忙,因為袁術已經被呂布得罪了。
轅門射戟的故事呂布看似大智大勇輕松化解了難題,但實際上為自己的將來埋下了隱患,他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搶奪劉備的徐州地盤,而且之后又不能與劉備結成真正的同盟,最終勢單力孤,遭遇了滅頂之災,這需要我們讀者用心體會了,也是要謹記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的人物形象讓人敬佩不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很多人說:“《三國演義》里的英雄遍而我覺得里面的“三顧茅廬”和“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更加深入我心。地都是,而我卻不是這么認為,我認為《三國演義》里只有一名英雄好漢,你們三顧茅廬的故事是劉備得知諸葛亮博學多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于是想去請諸葛亮做軍師,一起建功立業。于是一大早他就起身拿起禮物,帶著關羽,張獻帝更是憋屈的緊,自己的皇位被那二人威脅著,整日活得提心吊膽。
飛騎馬向臥龍崗奔去。到了孔明先生的家門口,才得知孔明先生一大早就出門了,正巧曹操勢力逐漸壯大,陳彪提議,何不讓李、郭二賊狗咬狗,再詔曹操來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回來都
將他們一網打盡。而這計劃該如何實施呢?郭汜之妻就是突破口,聞言她十分善
不知道,于是他們敗興而歸。第二天,劉備派一人去打聽看孔明先生回來了妒。汜妻輕信了郭汜與李司馬夫人有染的消息,偷偷在郭汜酒中下了毒,想要借沒有,一聽到孔明先生回來了,便連忙騎馬去拜見,果然見到一個少年在讀書,此疏遠李、郭二人的關系。這也確實在郭汜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一次郭為怕打擾他讀書,便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待,直到里面讀書的聲音停了,他才恭恭汜從李傕家歸去,突覺腹痛,懷疑的種子立馬發芽,與李傕一陣廝殺。
敬敬地走進草堂拜見,說明來意。不料他并不是孔明先生,而是孔明先生的弟弟,這演義場上爾虞我詐,孰是孰非也分不清楚,在這場上,只有永恒的利益,劉備十分惆悵,只好留下一份信,告辭離去。
沒有友誼。
劉備時刻惦記著諸葛亮,新年剛過,就挑了個好日子準備再次去請諸葛亮。獻帝也是可憐,被董卓推上了皇位,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有個“皇上”的頭銜,這次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沒有答應,劉備急的淚等到這董卓死了吧,自己的忠臣王允被逼死,只能眼睜睜看著,還是因為權被別流滿面,苦苦哀求。諸葛亮見劉備誠心誠意三顧茅廬,心里十分感動,覺得天下人所霸著。現在主動出擊對付李、郭二人,又被卷入戰爭,成了李傕的俘虜。幸戰亂,百姓苦難深重,想讓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只有劉備可以辦到,于是答應而忠漢之人不少,獻帝還是被救出來了,毫發無損。可那洛陽已是滿目瘡痍,宮了劉備的請求。
院中只有殘垣斷壁,似乎預示著漢朝在走向衰亡。
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和才能呢?而諸葛亮七擒孟獲便是很好的證明。
孟獲一直等到第七次被擒的時候,終于心悅誠服。七擒孟獲將諸葛亮的謀略
膽識,以及對漢室的忠誠表露的淋漓盡致……
雖然時間流逝,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具已化成塵土。但是劉備持
之以恒的精神和孔明先生的博學多通,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當然,《三國演義》中精彩的故事數不勝數,您不妨也來一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傻不傻,唐僧騎著大白馬;打不打,五虎關張趙黃馬;耍不耍,好漢枉做朝廷馬。在這首打油詩里,我最喜歡“五虎關張趙黃馬”這句。在三國演義里,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馬超,他們都是三國名將中的精英。在這里我用自己淺薄的知識給大家逐一介紹:
你看,在戰場上有一位身長九尺,鬃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手提青龍偃月刀,坐下赤兔馬的先生,這可是有勇有謀的關大爺。他三合滅顏良、一刀斬文丑,動作瀟灑敏捷,令曹大爺口瞪口呆、瞠目結舌、呆若木雞。他還曾經溫酒斬華雄,在四方起義誅殺董卓時,由于董卓部下的華雄太過勇猛,力斬聯軍兩員大將,大家都望而生畏,束手無策,關羽卻挺身而出,曹操敬他熱酒一杯,他輕輕將酒杯放于桌上,綽刀上馬,沖出帳外與華雄交戰,我們關大爺的勇猛令聯軍士氣大振,喊殺聲震天,一瞬間,關大爺斬華雄于馬下。當他提華雄首級扔在營前,進帳端起酒杯時酒還是熱的。我們的關老爺真是一大勇將。
他還曾經設計攻拔襄陽、水淹七軍,把東吳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鬧得東吳是人心慌慌,草木皆兵。關大爺可算是三國一大豪杰。
勇猛的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使一條丈八大蛇矛,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囊中取物。張飛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無所畏懼,如入無人之境,想當年在長板橋一聲大喝,嚇走曹操百萬大軍。打仗對他來說真是“張飛吃豆牙,小菜一碟”。
這張飛雖是一個文盲,卻粗中有細,頗會用一些小計謀。比如打西川時招降了老將嚴顏就是一個例子,當時嚴顏城防堅固,久打不下,張飛眉頭一皺生出一計,他在自己的軍隊中揚言要夜間突襲嚴顏的`軍營,然后他假裝醉酒鞭打兩個士兵,逼迫士兵投降嚴顏,嚴顏聞訊做好準備,晚上果然有士兵突襲,他迅速把那些士兵包圍,卻發現只有三十名騎兵,突然外圍喊殺聲振天,張飛大部隊將他們包圍。嚴顏全軍覆沒,自己也被張飛活捉。
張飛的優點不少,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太愛喝酒,每每醉酒就打士兵,這也是他被殺害的原因。
回首長板坡一戰,一個銀凱小將,手拿亮銀槍,坐下銀鬃馬,指東打西,好比孫悟空大鬧天宮,救得后主劉禪,有詩曰:血染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他長板坡一戰,斬殺曹阿瞞50余名大將,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真乃三國第一勇將耳,他就是趙云。
老將黃忠是老當益壯的代表,常拿廉頗自比,他使一桿大刀,拉得開二石之弓(32斤的弓),曾與嚴顏夜攻曹營,來往沖突,如入無人之境。
馬超,字孟起,面如冠玉,目如流星,虎體猿臂,因衣著講究,舉止非凡,人稱“錦馬 超”,他為蜀漢邊關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
五虎上將,個個都是豪杰,他們自會在歷史長河中光彩照人,令后人敬仰。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看完三國,試想,生活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環境中的每一個現代人,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想成就一番非凡的偉業,如果你不愿碌碌無為地度過此生。那么,這四個字“、斗、情和義”缺一難以成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東漢末年,朝廷昏暗、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軍起義,是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
《桃園三結義》是全書的重要開篇,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故事。講述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說明凡成大事者,既要有遠大的抱負,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第二至四章主要描寫了群雄與宦官及董卓之間的斗爭,分別引出了老謀深算的曹操、心胸狹隘的袁紹、橫行霸道的董卓、有勇無謀的呂布、忠誠朝廷的王允、熱血之士陳宮、勇猛威烈的孫堅、驕縱傲慢的袁術、軟弱短視的劉表以及眾多的謀臣武將,描繪岀一幅場面宏大的群雄爭鋒圖,情節緊張、犬牙交錯,十分復雜。通過這幾章的閱讀,讓我懂得了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既要有勇更要有謀,二者缺一不可。
第五至八章的重點是對曹操的描寫。講述了曹操依靠自己的實力,運用計謀進京誅殺了李傕和郭汜后脅迫漢獻帝遷都許昌,掌握了天下大權,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刻畫出他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奸詐的`一面。《青梅煮酒論英雄》通過劉備與曹操的交鋒,突出了劉備善于隱忍的性格,也揭露了曹操的圖謀不軌和野心勃勃。《過五關斬六將》表現了曹操具有慧眼識英雄的能力,也襯托出關羽的重情重義和忠貞不二。《官渡之戰》場面龐大,氣勢如虹。突出了曹操的雄謀大略和袁紹的目光短淺。
第九章描寫劉備從襄陽逃出后巧遇水鏡先生并得到指點,知道了被稱為臥龍、鳳雛的諸葛亮和龐統兩位曠世奇才;同時他還得到了著名謀士徐庶的輔佐,大敗曹軍。為劉備“三顧茅廬”埋下了伏筆。第十章《三顧茅廬》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通過劉備三次親赴吾、臥龍崗拜會諸葛亮的曲折過程,描寫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也刻畫出諸葛亮奇才大志、遠見卓識、胸懷天下的形象。說明機會總是留給最有準備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讀來令人茅塞頓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9
《三國演義》是一部老少皆愛的古典名著。作者羅貫中嘔心瀝血地描繪出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我覺得其中寫劉備外貌的句子特別好: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的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讀了這幾句話,我感悟到了寫人作文的方法:要寫好這類作文,要抓住人的特點來著重描寫,如作者寫的`,雙耳垂肩等特點,登時使劉備這個人物“活”了起來。
當我讀到桃園三結義時,我為他們的“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深厚情誼感到欽佩不已。
當我讀到“三英戰呂布”時,我看到了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當時惱了虎將關云長,瞪起丹鳳眼,豎起臥蠶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催馬上前,夾擊呂布”。當讀到這句話時,我仿佛看到一員虎將(關羽)正對呂布怒目而視,隨后提起青龍偃月刀,上陣與呂布一陣拼殺。又當我讀到“關張奮力,三將酣戰五十回合,猶然戰不倒呂布。”時,我不禁想,關羽張飛合力都打不敗他,呂布不愧是一代梟雄啊......
我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嘆服,也為劉禪那扶不起的阿斗的樂不思蜀而悲嘆......
讀《三國演義》時,我百感交集,時而憤怒,時而惋惜,時而欣慰......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水滸傳》這部書。
《水滸傳》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畫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漢。全書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場的好漢是九紋龍史進。全書講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揭示了當時官府的黑暗,奸臣當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宋江一行人開始起義,反抗朝廷,后來,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討賊寇,最后,在征討方臘時,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們卻一個一個倒在了血泊之中。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漢的忠義;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陰險;看到了皇帝的昏庸無能……一時間心中難以平靜。
武松打虎,林沖棒打洪教頭等情節讓我難以忘懷。還有一個情節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在宋江等人為救盧俊義時,遇見關勝,關勝能當萬夫之勇,沖殺梁山兵馬時,他看見梁山的嘍啰兵們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衛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關勝深受感動……
在梁山好漢被招安后,派去征討方臘時,一幕幕讓人不忍心看到的場面出現:大多數梁山好漢在這場戰役中犧牲,最后武松單臂擒住方臘。擒住方臘以后,又是一幅幅讓人不忍心看到的畫面出現:魯智深坐化而死,楊志林沖病故,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吳用花榮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縊而死……又讓我們心中多了一份悲痛。
梁山一百零八將,對應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一位梁山好漢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綽號。
讀完了《水滸傳》,我的心頭難以平靜,一幅幅畫面浮現在腦海中。我們可以知道,那時候的官府是多么黑暗,當時的百姓是多么痛苦,梁山好漢才是最正義的!
水滸,這一部兄弟情義重似山,英雄好漢多如發的小說,給我帶來了許多道理,明白了許多事情,我應該多讀幾遍,啟發一定會更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人性的五味湯,里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譎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說吧,關羽就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斗爭,也是三國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他那奸雄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國霸主。全書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和滅亡。在其中,忠巨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我。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中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這人物的原因并不是他有著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著泰山般的堅強毅力。“阿斗”,這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蜀過的后王,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爛泥敷不上墻的人。如果大家是“諸葛亮”,會不會為劉備托付的這個孤兒竭盡全力呢?我想,這誰也不愿意,誰愿意把爛泥敷上墻呢?這只不過是白費心機。而“諸葛亮”呢?他不像我們那樣,而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盡管爛泥敷不上墻,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著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地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后住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產生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盡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后,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也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已,卻還進行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討苦吃嗎?”但我卻不這么認為。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盡力地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諸葛亮的這一行為讓我明白了:貴在嘗試,而不在于勝負。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故事和人物。作者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錯綜復雜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演繹了這一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
忠義與奸佞的沖突、豪杰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斗爭……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幅幅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留下了多少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故事,數百年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3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詳細講了東漢末年的情形,里面還有許多偉人,我從中還學會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里主要講了從漢靈帝昏庸無能,黃巾起義隊伍龐大起,這才讓漢靈帝才醒來,發兵抵抗翼巾軍。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大國之間時不時就要打起仗來,每次到了打仗的時候不是刀光劍影,就是血肉橫飛,讓人讀起來就像自己在這個驚險的'戰場上一樣。
我尤其敬仰這里的一個人叫諸葛亮,劉備三次去隆中拜訪他,前兩次失敗了,第三次成功了。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后,劉備聽了很是驚訝。劉備的兄弟,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用了他聰明過人的頭腦和他一張能說會道的口才,最終還是把關羽、張飛說服了。劉備有個兒子,叫劉阿斗,又叫劉禪。劉禪很是貪玩,諸葛亮怎么教他也教不會,劉禪的爸爸死了后劉禪更是無法無天,劉備臨死之前的遺言是:“諸葛亮一定要輔助好劉禪呀!”諸葛亮一口就答應了劉備,但是諸葛亮哪里知道劉禪已經無法管教,諸葛亮替劉禪費神費腦,最后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
俗話說得好:扶不起的劉阿斗,每一個人都不要向劉禪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閑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閱讀之余被描寫的已經很熟悉的情節再次吸引,決定重溫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風云故事。數天之后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算是收獲。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履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面我最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尺度,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214和217年連續下了三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而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8-13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08-16
讀書筆記三國演義12-15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6-09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09-18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08-24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03-22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6-12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9-16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