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書筆記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菜根譚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菜根譚讀書筆記1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惡必須先制服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當讀到這段時,想起幾年前聽天津魏大夫講的一個故事,因伏心而避災。故事的詳述見下:
一個婦女見快到中午了,孩子馬上就要放學回來了,她就趕緊去炒菜,炒的時候發現沒有醬油了,于是關了火,跑下樓去買。由于她過于匆忙著急,沒有看路,把一個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著急了沒看見人家撞上了,便趕緊認錯說:我錯了,都是我太著急了,把您給撞了。那男子惡狠狠地看了她幾眼后,走開了。當天晚上這名婦女在看新聞時,有報道稱有一男子因瑣事與人爭斗,殺人跑了,現正在通緝中。她留心仔細打量照片后,發現正是今日午時撞倒的那個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認錯,那男子可能就會殺我。這個婦女因接觸傳統文化,知曉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責別人,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認不是,才使她躲過這一劫。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就是在細微之處受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事情,尤其是后果不堪忍受時,若是不關照自己,一味指去責別人,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往往會隨著言詞的激烈而熱血沸騰,十之有九會失去自我控制。若是雙方相互指責,勢必會由口角引發起肢體相搏,從而造成無法補救的后果。
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對于事物觀察力、判斷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觀察力,當一個人專注于一件事上時,對于其他與本事件無關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一個戰士在戰斗中腸子都出來了,還在沖鋒,他一點也沒有疼痛的.感覺,但當戰斗結束后,有人告訴他你負傷了,他才意識到疼痛。其次是判斷力下降,就像我們打乒乓球時,上場一緊張該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為緊張情緒使得判斷力失誤。當一個人在氣頭上犯了殺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夠造成的。相反當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去處理一件事情時,會觀察出別人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通過推理,做出正確地判斷,采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發展處于更可控的狀態。
回頭再來看看這名婦女躲過一劫的原因,其實是她在心里告訴自己,這是由于自己太著急了把別人撞倒了,才趕緊認錯。假如她習慣性思維自是人非,那把別人撞了,自己先窩火怨人去,便可能會認為:活該,誰讓你走路不長眼睛。若那樣的話,她早晚也會有劫難的。這名婦女想到道歉說的:我錯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內心的邪惡。那個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無茬可找,而放她一馬。
由此可見,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蠻橫相當重要,得先從降服自己內心氣血不平,情緒上頭開始。不種善因,結善緣,就不可避免惡果來臨啊。我想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禍福自背啊。
菜根譚讀書筆記2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者可謂層層遞進,君子當如此。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決心和毅力去前進,故世間出現了省身格言,其短者寥寥幾字,長者也不過三五十字,卻往往能直擊人心。因此,似乎世上每個人都會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正像明人陳繼儒的《菜根譚》也是通過短短話語來體悟自身的修養處世之道,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是極為貼合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是《菜根譚》開篇修身篇的第一句,全書我也最喜歡這一句。話語簡單,思想鮮明,它沒有直接告訴了你成功要怎么做,但給你指明了一個大方向,這個方向便是你應去努力奮斗的方向。中國有句俗話:“真金不怕火來煉”,只有自己的內核強大才不會懼怕任何事。什么叫精金美玉,精金美玉是古人眼中最寶貴,最具有價值的物品,一個人的人品是要多么的高尚,才能配被稱為精金美玉的人品。這是天生的嗎?不是,這是從烈火火煅來的,這是通過重重磨礪得來的.,是別人崇慕卻無法奪去的。同樣,下半句揭露了成大事者要該怎么做,是“大行不顧細謹”還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作者給的答案是須向薄冰上履過。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在作者眼中可能就是笑話,當然兩者都有對錯。但在自身的修煉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總是好的。千萬不能無所在乎,要知道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通讀《菜根譚》是無用之功,須細細評讀才能體悟人生道理。人生百態,亂如漫天星河變幻莫測,人在紅塵中走一遭,總是想過得瀟灑快活些,這就需要我們修煉自身,懂得該做什么,該如何去做,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這本書,可能就會給你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好建議和經驗,為人處世自是要圓滑但不是沒有準則。這本書便是講那修身、入世、處世,人生短短,一定要活得瀟灑快活而不是寸步難行,內心苦悶。
愿大家在“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后,依舊自然灑脫。你走過千山萬水,歸來時仍是青衣少年。(孫高星)
菜根譚讀書筆記3
長久以來好書總經得起反復推敲咀嚼,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一位好朋友的熱切推薦下,我閱讀了一本好書——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這是一本歷史都無法輕易忘卻的奇書,就連同志都很喜歡這本書,并且對此書有很高的評價:“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這本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齊家,人世間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厲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忘厲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它的博大寬宏,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辯和處世哲學。
書中充滿富有變通的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辯證,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韌性。能用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活著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自始至終能保持頭腦的冷靜。
對待世態炎涼,作者告訴我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它讓我們用與世俗給予的外物決然分開的態度去看待榮辱,這不失為一種大智慧。如果為官作宰的人能看透這層意思,就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
對于天上掉餡餅的事,洪應明則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領悟這個道理,就不會一時糊涂,做一些作繭自縛的事來。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
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以及由此透出的謀略和智慧,所有這一切,都讓人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在與一位智者在交談,心中的疑慮會由此消失,留下的則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
這就是《菜根譚》,一本經得起反復研讀的好書,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著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
菜根譚讀書筆記4
最早知道《菜根譚》,應該是前段時間在采訪于丹的一段文字中看到的。記者問她,如何獲得快樂的心態。于丹就應了《菜根譚》中的.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句話對我觸動特別大,于是決定好好研讀下《菜根譚》,把其中的我比較受用的段落記錄下來,權當是讀書筆記吧。
《菜根譚》的確是好,但怎么個好法,我還真說不出個一二三,不過我覺得有一本專門解讀《菜根譚》的書中的序言倒是有一個很好的解釋。“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乃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此書中還強調:“此書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
下面與大家分享書中的一些精彩句子:
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存,不可使人易知。
退即是進,與就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驕矜無功,懺悔消罪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遠害全身,韜光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天道忌贏,業不求滿
事事要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攻勿太嚴,教勿太高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山林情趣,治世胸懷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菜根譚讀書筆記5
《菜根譚》不啻為一本教導古之君子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薈萃儒、道、釋三者思想為警句格言,以期達到垂范之效。由此書可窺見我國傳統教育中樹人立人歷來重道德教化之一斑。這種教化無疑影響了數千年中國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意識。但同時這種三教融合的教化,似乎也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影響中國人甚深的三教思想,雖然在時間的長河里相互碰撞相互影響,但卻仍有自己相對的獨立性。雖然儒家主張“內圣外王”之最高理想、奉勸世人行中庸之道、持憂患意識;道家主張無為、不爭;釋家勸誡人們慈悲,懺罪,明心見性等等理念是主流。但是總那么一些不和諧音,讓人無所適從。比如:現實的境況中,究竟是要“舍生取義”?還是“明哲保身”?這是個問題。可見人們在同時吸收三教之長的時候,并非那么圓融無礙,往往會出現一些混亂,就像一個人吃得太多太雜,總會有些消化不良。傳統思想雖精深,亦駁雜,歷來的文人士大夫雖然同是受傳統熏習,行狀卻大有不同,由此可見即使是古人留下的精粹也是要經過再次擇撿的。君子們能在幾千年思想的光輝中有所取舍,圓融無礙的找到自己的道,實屬不易。
其次、在這些教化君子的只字片語中,處處顯露著“君子”這種理想人格之外的另外的人性:貪婪者、追名逐利者、依阿權勢者、曲謹練達者、肥甘喪節者、驕矜者、我見害心聰明障道者……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圣賢書唯教導君子不可同流合污,自墮清白。而這些君子的反面教材,往往僅是以自食因果了結。比如:
弄權一時,凄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文章開宗明義,君子應當“棲守道德”,即使“寂寞一時”,也是值得堅守的.。由此可見道標是為君子而設立的。君子會“寂寞一時”,顯然世人并非個個君子,相反還有很多“依阿權勢者”,以至于使君子“寂寞一時”。道德教化往往只重視最高標準,強調君子以道德自律;而不太關注底線,不太注重對惡的強制約束。
單從這本書看來,太重教化,太重精神追求。可是君子的敵人,至少是反面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是君子在成圣之前也是有精神之外的需求的,也是不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的。除了理性主義,我們應當樹立更加務實的傳統,應當關注地面上的事情,關照大多數的人性,用法律樹立一道底線。由此,高蹈者自舞之,蹈之;寡廉鮮恥者,即使沒有自律,他律之下,也不至于太過下作。
菜根譚讀書筆記6
培根曾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讀了融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于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潤著我的心靈。《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夠用鼻來品味,果香能夠用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于一身,別具慧眼,將自我的人生奧妙和盤托出的結晶。我覺得《菜根譚》思人間事,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商界巨子們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修身養德、為人處世的好書。讀起來感覺內心很平和的,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樸素無華的語言,感覺就像在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讓自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還能夠這樣處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于一個人來說,物質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調劑,卻不能成為生活的主旋律。能讓我們百吃不厭的是粗茶淡飯,看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無味,可嚼之則會甘之如飴,酸甜苦辣只是調味品,能讓我們活得充實、活得踏實的關鍵要有一種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道德觀念。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幸福感究竟是什么東西呢?日本醫學博士春山茂雄在《腦內革命》這本書中寫道:“人的心靈由大腦里的腦干、大腦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組成。其中有一種神經,當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會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堅持喜悅的心境,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夠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能夠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欲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于聽取不一樣人的意見,并改變自我,要堅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我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如此類推,我們作為教師的如果具有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師愛和良好的言行舉止,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能一個嚴于律已的教師才會讓學生信服,否則再多的說教只會令人生厭。所以,我們應當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給予了學生多少的歡樂、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體驗? 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十分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我意氣用事,也不要帶著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干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職責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淀后的精華!
菜根譚讀書筆記7
《菜根譚》中有句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展云舒。”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話往往說出來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但有一位大師卻做到了,他就是齊白石。
不論是譽還是罵,都能做到聽之任之,這屬于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如此一來,便逃出了自我的約束,走出了自我封閉,于是,拳腳大展,專心于自我的事業,不為名所擾,更不為利所煩。這種不求名利之心,喚起了精神上的覺醒,反而會成就一番大事。
對于他人對自我的贊譽,能夠淡然視之的人固然有,但應對他人對自我的謾罵,又有幾人能夠“一笑而過”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學會用一顆簡單淡薄之心入世,不要總活在他人的議論之下,不管是應對著他人的稱贊,還是別人的誹謗,不必大費口舌與他人爭執。古話說的好“清者自清,濁著自濁”,所以清濁自有定數,只求問心無愧便可。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可是心理專家還是給出了我們兩點提議和方法,具體如下:
別把自我看的太重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某個環境中,我們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太把自我當回事。應對他人的贊美之詞時,必須要堅持清醒,自我真正的水平僅有自我明白,8能把他人的話全部信以為真,這樣只會迷失自我。有時候假如把自我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再也難以裝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對自我只言片語的負面議論之詞,暴露自身的狹隘心胸。
事過心隨空
無論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還是處在人生的低谷,我們要時刻堅持一種低調的態度。遇事不大肆張揚,遇悲事不盲目急躁,并且不要時刻放在心上,事過心隨空。如果只是陶醉于自我取得的一點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別人的了夸贊,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進取。所以,要想做到寵辱不驚,首先要學會低調為人處事,這樣能夠有助于到達“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境界。
最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這一切,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事過心隨空”如果能夠做到這點,那么就沒什么煩惱呢。努力的去改變吧!
菜根譚讀書筆記8
初讀《菜根譚》,第一感覺是字數不多,簡練扼要,內含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之真悟,讀起來猶如口嚼菜根,初試無味,然經嚼不爛,且歷久彌香。只可惜人生經歷不夠,未得其中精髓之處,偶爾翻閱幾頁,竟也讀出幾番滋味。
全書分為修身、應酬、評議、閑適四個篇幅,遂逐個筆記,以期找出心靈的平靜,以及致學的動力。
修身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經一事而長一智,謹小慎微則大事可期。
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靜時常存修身之念,動時方能即興而為,動靜相宜之法也。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無欲或名利自來。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灑脫的活,隨性的做。
應酬篇
士君子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不為外人、外物所牽扯,是涉世第一步。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以誠待人。
與人者,與其易疏于終,不若難親于始;御事者,與其巧持于后,不若守拙于前。——做人先疏而后親,做事寧拙而不巧。
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系無厭人之心;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凡事留有余地,則進可改進,退可補救,完全之法。
評議篇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后福跟隨,何須戚戚。——寵辱不驚是大智慧。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查。蓋伺查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小事要糊涂,守拙即是大聰明。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從快意處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遇折不撓。
閑適篇
世事如棋局,不著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大巧不工,重劍無鋒,做事要大處精明,小處糊涂。大破大立的人生,可以看見人生的全貌。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任何時候,先把自己擺到后頭。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后嚴者人怨其酷。——一句話切入人性本質,人情上的循序漸進要注意。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吝,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禮,多出機心。——任何事情要做到適度,讓別人和自己都好受,這就是好的處世方式。
四篇之中,僅摘得些許文章稍加感悟。
總結為以下兩點:
處世方面要外圓內方,張弛有度;
為人方面要寬厚本然,淡泊寧靜。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要處理與自身的關系以及與他人的關系。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然而為人處世的修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長年累月的積累和探索。書本僅有理論,提高還需實踐。爭取慢慢將這一門學問做好,將這一篇文章寫全。
菜根譚讀書筆記9
《菜根譚》原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在中華文化圈內廣泛流傳。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本書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脫玄妙的思想,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歡。恰逢學校領導布置老師每月摘錄兩篇讀書筆記,我就捧起此書細細品讀了一番并摘錄了期間的12篇,感覺收獲頗多,讀后心胸會有豁然開朗之感,我想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說的決不夸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于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里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盡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么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 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于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志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對于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于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于跟圣人交流。
菜根譚讀書筆記10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閑暇之余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鑒。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于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借此書表現了甘于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仿佛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的欲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現在,我知道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菜根譚讀書筆記11
今天,當我們還在為欲望而掙扎,為欲望而勾心斗角,為欲望而忽視身邊平淡的幸福,為欲望而拋棄自己純真的信念,為欲望而苦惱的時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已經悟出來了
還是在今天,當我們還在煩悶于紛繁復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面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里,在那個欲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里,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里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于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里,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贊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擾,所以被后人稱為“亞圣”。“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代社會里,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欲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后,已經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后,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后,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后,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凈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
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欲望給蒙蔽,太多對物質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松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么,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里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非常值得一讀,我確信讀過之后一定會為你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年老,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如果我們不夠偉大,至少我們應該是善良的。
菜根譚讀書筆記12
翻閱《菜根譚》,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并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金錢的誘惑,財富的紛爭,困擾著無數的追逐者,不少人感到越來越煩悶、焦慮、疲憊、失落。盡管物質生活日益充實,而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愈發空泛,……,那么如何看待,如何面對這些世事呢。用《菜根譚》中的這段話也許最能釋惑。
閑看,大有站在局外的角度,悠閑自得地看待寵辱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皆不在乎。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也不在乎別人的是非評說,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漫隨,大有不管世事的沉浮與變遷,也不管職位的升遷與貶降,一切隨其自然,不加強求。天外,則顯示了高遠的目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不斤斤計較的豁達胸懷。而花落花開完全是自然的規律,沒有必要感春傷秋,云卷云舒,是一種自然現象,也蘊含著處事的哲學,人生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嶇小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能屈能伸,要學會忍耐和堅持。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人生境界。生活的瑣碎,柴米油鹽,諸多不如意,都會讓我們心生煩惱。但如果我們能淡泊名利,不計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過分看重成敗,只要自己努力過,奮斗過,就是無悔的人生。
菜根譚讀書筆記13
已經很久沒有翻閱類似于《菜根譚》這樣的著作了。初讀此書,腦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語文課中的《論語》,雖不可與之相媲美,但《菜根譚》同樣以篇篇簡短的語言,為我們呈現了應該怎樣修身養性,如何為人處世,語淡味長,嘆乃奇書經典之作!
翻開前言,大至了解《菜根譚》濃縮了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將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融合為一體。讀一遍下來,竟無初想時的枯燥無味。因借到的書是圖文版,在原文的基礎上,圖文版的《菜根譚》不僅加注了譯文,還通過歷史上的經典事例讓讀者了解其深遠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畫也使得文圖意趣暗合,相得益彰。這些都讓文章讀起來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來,書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語也讓人頓悟不少。
當今社會的浮躁之氣無處不在,在大學生中更是常見。或許是因為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或許是因為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因為這無處不在的浮躁之氣,現在很多人都難得靜下心來去品閱書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寫出傳頌天下的.文章了。記得舒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說過,現在的大多數人特別是大學生寫出來的文字都是蒼白無力的。
《菜根譚》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寫出了很多簡而易懂的道理,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還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去致力學業。“人生百年,不可虛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大學四年,光陰有限,“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這四年,不能白白虛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實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讀下來,《菜根譚》呈現給我們太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當今是個競爭的世界,物欲橫流、爾虞我詐并不夸張,若懂得進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勞中逢兇化吉;如“身放閑處,心安靜中”,競爭很殘酷,現實很殘忍。
由此可見,競爭實在是“慘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競爭力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爭一碗所謂的“鐵飯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歸”。這個比高考更加“悲壯”的競爭,是得要有多寬的心態去面對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樣去衡量這種現象的利弊。心閑自然閑,心亂自然亂,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寧靜致遠的心境,它可以讓你不為利欲所動,不至于沉迷萬物,讓你獨具慧眼,冷眼觀世,同趨真境。那考上與考不上都只是結果,更重要的是讓過去成為過去,背起行囊繼續向前走,得意與失意盡在你的行動之中。
“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人世間的冷暖炎涼瞬息就會發生變化。今年三月,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和海嘯。我很清楚的記得那些日子上網時日本的這些災難消息充滿了幾乎所有網頁的版面。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謂的“憤青”標榜著“愛國之心”,在幸災樂禍的“慶祝”日本人歷此劫難,這讓我也吃驚不已。即使他們過去侵略過我們,不尊重我們的歷史,但在天災面前,我們應該尊重生命,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標榜自己的愛國之心。《菜根譚》中說“心曠,則萬眾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就像劉春說過的那樣“他侵略過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雞地屁地被你趕超,你可以顯擺。但是,在天災面前,你必須同情,作為人。而透過防災抗災救災,透過建筑國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慚愧,作為鄰居。拜托,別再二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心胸寬闊,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計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日本也派過救援隊,社會民眾也曾募捐物資給汶川災區的人民。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國危機處理機制的效率,民眾對災難發生的態度,冷靜有序,疏導有方,政府沒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個救急系統運行、訊息傳遞的有效?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知足則仙,善用則生”告訴我們當“知足常樂”;“心閑日長,意廣天寬”告訴我們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機閑之所在?古人說“書中自由黃金屋”,細細品嘗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譚》,能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凈化,得到升華,在未來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盞指明燈,為我們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菜根譚讀書筆記14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歲月的車輪,無休止地擺動著,日月經天,江河行動,牽動著世紀輪回,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滿滿的歷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類歷程凝聚成一股泛著滄桑的厚重,沉甸于歲月的長河。在時光潮水的撞擊下,迸射了一個個光彩四射又神態迥異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繹著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濤壯闊的畫面。
一捧上《菜根譚的智慧》,我便愛不釋手,書中作者以獨特創新的題材與人生緊密相聯系,道盡了為人處事的態度,原汁原味,樸素濃郁。無怪乎自己在每閱讀完一篇后總能收獲一種十分微妙的情感體驗——對人生的追求,對智慧的向往。一個個故事醞釀著一壇壇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種種人生的滋味。
情緒人生
人,生存的過程應該是自己與自己不斷挑戰的過程,是我們從母體分娩出來的那一刻開始,自己就應該不再屬于別人而屬于自己了,肩負起自己培養自己,解救自己,為自己作丈的責任,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驅其氣,心平則外橫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會有緊張沖動的情緒,俗話說:凡夫臨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只有戰勝心魔不輕易隨外界環境影響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聽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去拜訪好友恒寂禪師,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禪師處所時已經汗流浹背,一抬頭便發現禪師冥然兀坐,端坐于蒲團之上,面容平靜毫無不舒之意。白居易非常驚訝,好奇地問禪師:“禪房如此炎熱,為何不換個清涼處所?”禪師答道:“天氣很熱嗎?”白居易于是有所悟,當機賦詩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老子有云:自制則強。是的,競爭的社會里更需要我們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對于他人是給予一份公道,對于自己則是一種智慧,它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的一筆財富。
成功人生
有人曾問我,怎樣的人生是成功的?聽罷,滿心迷惑,無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書中有了一份答案——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這才是人生的成功。
楚漢相爭之初,劉邦戰敗,但他并沒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敗,不但仍保持稱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毅氣,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后問鼎天下。
失敗乃兵家常事。對人生而言,成功和失敗又何嘗不是如柴米油鹽一樣,成功不見得就是輝煌燦爛,失敗也不能算是曲終事結。失敗之后仍然能夠不丟信心,不亂方寸,穩步向前,才是真智慧。
愛迪生經歷了一千次失敗,挫折不但沒有打垮他,反而讓他的'人生更加豐富充實。他1000次的失敗實驗何嘗不是他1000次的成功體驗。
磨礪人生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痛苦的人生體驗,《菜根譚的智慧》這本書中也有著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讓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佳作在作者痛苦中寫就,靈魂在痛苦中涅槃,這些痛苦在歷史的夜空中閃耀著熠熠之光,璀璨奪目。
是啊,人生的痛苦不能只是負面效應,它還可以分解為自省,可以轉化為自強,可以升華為創造。痛苦是昨天的遺產,今天的起點。痛苦的價值還在于你對待它的態度。痛苦也是一種智慧,在痛苦中拼搏必將是奮斗中人生的飛躍。
深深記得北宋學者汪信民的哲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帶著泥土的澤香;菜根味純,純得與君子的本色一樣地道,厚實;菜根味澀,是艱辛與奮斗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夠承受艱難困苦執著前行的人。我想這樣咬菜根的智慧,是人生的成功學。
讀《菜根譚的智慧》如聽一位智者的諄諄之言,如與一位諍友傾心相對。心中的陰霾慢慢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帶著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沒有無根的樹木,無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菜根譚讀書筆記15
我讀《菜根譚》,是從“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這句話開始的。書中匯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以精練明雋、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富含哲理的寶訓。
“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果香可以用鼻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當你沉浸于融道德與哲理于一體的字句中時,就似和風細雨滌蕩著你的心靈。“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水滴石穿,鐵杵成針”等至今仍是我們處事勵志的'格言。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立功建業,事事要從實處著腳,若稍計功效,便落欲塵”,《菜根譚》告誡世人: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磨練意志,砥礪情操,處處腳踏實地,不能急于求成,是每一個建功立業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時尚的東西往往只能曇花一現,而恒久不變的,是那些簡潔樸實的格言警句。對于一個人來說,物質的需求是無限的,卻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數,要活得充實,就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和道德觀。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態;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欲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欲無法入侵,這就是“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所在。無論每個人在做學問或為人處世中,都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才能有所進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做到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欺上瞞下、混水摸魚,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日子被永無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腳步,就會落后別人一大段路,我們究竟為何辛苦為何忙?為了改善生活、為了獲取成就……相信每個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過,當我們一味疾步前行時,是不是已經錯過了欣賞沿途景致的機會。如何平衡和緩減那些壓力呢?幸福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人心有真境,非絲竹而自恬愉,不煙茗而自清芬。須念凈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游衍其中,只有通過刻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才可能獲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現代人常會埋怨,物欲愈高愈覺得空虛。其實生活可以很簡單,靜下心來讀讀書,力求達到“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至高境界。只要懷有寧靜淡泊的胸襟,就能獲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致,亦能擺脫物欲的困擾。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在這個知識與信息驟增的網絡時代,足不出戶就可知道外面世界的變化,工作的節拍也在加快,因而要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我欣賞“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那句格言。作為張家港口岸的檢驗檢疫人員,我們常年把守在國門第一線,作為國門守衛者,我們以“忠于職守,勇于負責,嚴格把關,保國安民”的工作熱忱,以“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緊迫感,立足各自的工作崗位,全力打造“檢港同行”服務品牌,從而更好地服務企業,為張家港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菜根譚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菜根譚讀書筆記10-15
菜根譚讀書筆記03-13
中國經典《菜根譚》讀書筆記04-26
菜根譚讀書筆記1000字04-29
《菜根譚》讀書筆記(15篇)04-01
佛光菜根譚禪語03-03
菜根譚名句摘錄04-20
菜根譚經典語錄11-14
菜根譚經典語錄6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