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1
暑假里我認真讀了宋洪昌撰寫的《教育的力量》一書,使我得到了心靈的震撼。原來身為人師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覺的走入了一些誤區。整個暑假,我在反反復復的研究書中的每一個案例,然后認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進行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還說:“巧言令色,鮮仁矣。”這就是說,在德育工作中老師必須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則。人們都追求言語的說服力,但我們一線的教師始終不比那銅牙鐵齒的辯客,思想品德教育更應當追求。但一個人的言語究竟有多大的說服力,不僅要看這些話里包含了多少真理,還要看教師自身的行動。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話再動聽,我們的小學生也不會記得,真正的充耳不聞,更不用說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言與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以身育人,德育養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卻不懂得藝術。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耐人尋味———“一天,一個三歲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銳鋒利的剪刀在玩,母親一看,大吃一驚,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傷著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愛吃蘋果,便急忙給孩子拿來一個蘋果。孩子一見,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蘋果。就這樣,母親用一個蘋果“換”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這位母親的機智,由此也深受啟發。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電視,卻忽視了給孩子“換”件有意義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試結果,卻忽略了成長過程的美麗。有時候,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失望、焦灼、發脾氣,終止孩子看電視的權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這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來可以在我們的潛移默化中鋪就。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須每天接受大多數同齡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動畫、玩球、游戲等。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導有方。
四、進行“聽話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總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聽話,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建議,這就勢必會壓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壓制孩子的求異思維,壓制孩子的創新意識萌芽,從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個人,沒有獨立意識,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個性,也就意味著缺乏缺乏創造,意味著思維會了無生氣。所以應該“解放孩子的大腦和雙手,給孩子流出空間讓她自己去思考和創造。”
五、拿別人孩子的優點去比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鐵不成鋼。這種心理會更多地埋沒孩子的優點,無限放大孩子的缺點,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書中所說“孩子沒有自信,如同一個人的了軟骨病,是難以站立起來的”。孩子的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情,會遇到無數的困難、挫折乃至失敗。因此,沒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難正確的應付。一個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機遇,無論是發展能力還是抓住機遇都需要自信作為支撐。所以要從多角度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去賞識孩子,幫孩子高高樹立起自信的風帆。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并且是孩子終生的老師。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藝術,這是《教育的力量》給我最大的啟示。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2
這個寒假,我讀了很多書,比如《傻狗溫迪克》、《冒險小王子》1至8集、《三國演義》、《精靈女生》等等。其中,《冒險小王子》的1至8集,對我啟迪很大。
這套書主要講了生活在大方塊的包小龍,在9歲時被黃金龍選成第2代精靈師,來到了納尤古的齊格威學校——一個精靈和精靈師生活的地方。包小龍很同情弱小,為了不讓一只很可憐的小精靈面條繼續流浪,寧愿不要校長的七級知星小精靈,選擇了低級的面條。后來,他與于萌萌、湯諾,一起突破重重難關∶為了阻止烈火之鷹的重生,冒著被開除的危險,拔掉了火炬臺的閥門。為了挽救湯諾的小精靈米霜,不顧生命危險,拿到了幸運的兔子腳。為了不讓小米再繼續改變未來,他和面條等人打敗了惡魔足球隊……他們三個人,團結一致,目標專一,所以,最終,讓自己的小精靈變強了,也可以對付更強大的壞人了。
包小龍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種動物———螞蟻。
螞蟻遇到食物時,總是叫同伴一起來幫忙,他們把食物切碎,或者一起抬到背上,然后,一起七手八腳的抬到洞里。準備飽餐一頓。
螞蟻和包小龍他們一樣,都會團結一致,共同度過難關。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團結一致,對嗎?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3
最近,媽媽給我網購來一套書——《笑貓日記》,我十分喜歡這套書。
一套《笑貓日記》目前有16本,每本我都看過,主人公是一只會笑的貓,講的是在笑貓身邊發生的事。
別看它只是一套故事書,可是每本書上都折射出一個人生哲理,從《保姆狗的陰謀》中,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美麗的.天空,誰都可以在這片美麗的天空下,好好的活著,誰都一樣,不要總想去爭奪別人頭上的那片天空。
從《塔頂上的貓》中,我明白了,不能因為自己做不到一件事,而別人可以做到,就因此嫉妒他,甚至傷害他,要知道,別人這也是努力得出的結果。
從《藍色的兔耳朵草》中,我明白了,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從《小貓出生在秘密山洞》中,我知道了母親生孩子時的辛苦,痛苦,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
關于這樣的書還有很多,如:《虎皮貓,你在哪里》,《想變成人的猴子》,《幸福的鴨子》,《那個黑色的下午》等等,其中的人生哲學也數不勝數,只要我們認真去看,就一定會發現。
《笑貓日記》真的是套很好的書,我希望大家也能夠看一看。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4
這本書里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一個有思想的老師:他的言行不會隨波逐流;他的內心生活不會單調乏味;他的工作不會只停留在教書匠的階層。
如何使自己變得有思想呢?
學習與思考是讓我們變得有思想的主要途徑。許多名師都如饑似渴的大量閱讀各種書籍。正是這些閱讀,豐富了他們的思想,充實了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想想自己不算是一個愛學習的老師。給自己找了許多的借口,要批改作業、要備課、要與家長交流。就是沒有時間讀書。雖然也是兩眼一睜,忙到黑燈。但渾渾噩噩,沒有自主思想支配下的主動性。讀過更多的好書之后,愈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有時會有意無意的把書里的某種方法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如:面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作業忘帶了,上課搞個小動作;等等。我會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處理問題。或善意的提醒,或用一個期待的.眼神,讓我的學生明白:他不是老師的敵人,而是老師的朋友。這樣不用批評,更不用懲罰,就能把問題解決。這種想法源于《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個建議。這本書中也描述了寬容的力量。有時。我們會為某種小事火冒三丈,正想拍案而起。但是,寬容兩個字提醒我:我面對的只是個孩子。有必要發一場火嗎?這種想法在腦中一現,就猶如給心中輸入了滅火劑。接下來就能理智的處理問題了。
要想使自己變得有思想,還要不斷的思考。思考教育的方法怎樣更加藝術化。思考教學怎樣才能高效。如果把讀書看做一個吸收的過程,思考就是咀嚼過濾后消化有營養的東西。寫讀書筆記,教學反思,在不斷的思考中,發現以往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育方法。
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把讀的書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斷的思考,才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經過不斷地思考,我寫的讀書筆記和教學反思,給我的工作幫助很大。不斷堅持寫教學后記,能夠促使我很好的理解教材內容。更好的服務教學。記下每一個教育故事,過后才會發現它的意義和價值。如:我教的一個學生,她的成績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喜歡幫助老師和學生做一些事情。如:每天下課后,她會主動到前面幫我送作業。并把作業整整齊齊的放在我的桌子上。當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后,對她就多了一些留意。課堂上我會經常關注她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這樣,她也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學習也進步了,在同學們面前,也自信了許多。從這個教育實例,我體會到:在工作中,很多時候是感性的對待一件事情。過去后把它記錄下來,經過反思,會理性的看待它。也會總結出以后面對這種事情的合理方法。這也算是教學反思的一大好處吧。
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才會成為一個受到學生歡迎的老師!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5
我按照計劃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同學·在人間》、魯迅的《吶喊》、謝婉瑩的《冰心兒童文學全集》、劉洋的《綠野仙蹤》、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卡洛爾的《愛麗斯漫游奇境記》等幾本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這些書基本上都是我從各個書店中淘回來的。自己的積蓄不算太多,但又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開始的時候,只能硬著頭皮攢錢去買那些昂貴的書籍,后來便有了經驗,從那些被人遺忘的書堆中找到許多好的書籍。其中有名著、有童話、有詩歌、有小說、有散文……無論中外,寫的都是那么引人入勝,使我得到了許多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也有了許多感想和心得,筆尖流露出一時的感受。
在我讀過的這些書籍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百姓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斗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溫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在我認為,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并且培養人為人處事的的能力。
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松;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才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爺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贊美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價值有多么珍貴。正如高爾基爺爺所說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鉆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蘊含著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去讀那些幾乎匯集了天下所有骯臟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書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識、尋找樂趣,而是在使自己墮落,會使自己變得庸俗、無知。
在一本書中,又使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自己覺得離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
我想,書籍是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6
《基業長青》通篇在講一個主題,即組織(尤其是企業)存在與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確,“是價值理念”。這與德魯克的研究與思想如出一轍。
此書是一本關于企業文化的專著,因為“價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對企業文化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師級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于從實證的角度,說明了高瞻遠矚公司的與眾不同。實證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視,而對中國的管理界來講,缺乏的不僅僅是實證的努力,更缺少實證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書架的快餐式讀本,基本上源于莫明的思考,國人的思考力可見一斑,而真正走進管理學的殿堂,恐怕更需要這種實證的糧食。然而,單憑想象的創造似乎符合東方的思考文化與方式,所謂系統思考。但管理作為實踐,可能從實證的角度來研究,更有說服力。但無論如何,柯林斯的《基業長青》值得一讀。
讀《基業長青》有一種回味感,盡管是第一次細細品嘗,然而,正因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很美妙,讓自己越發覺得對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時間努力通讀了德魯克的著作,突然間,覺得對德魯克的思想理解了許多,頓時感到德魯克不愧為“大師中的大師”。我個人一直非常認同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當今天通讀過《基業長青》,又重實證的角度驗證了德魯克思想的偉大。
關于企業存在價值的思考,尤其是企業的目標、使命、愿景,以及利潤對企業存在的意義,企業的社會機能,等等,這一系列系統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學者所體會。《基業長青》作為一本巨著,在國內也掀起了一場熱讀的氣氛。眾多企業將其指定為員工必讀書目。然而,我有一種擔心,盡管讀了就比不讀強,無論理解有多少,總會對企業的文化建設,尤其是思考企業的存在價值有所幫助,然而,我相信有絕大多數人并不會真正理解書中的偉大思想,更難以將此思考與管理體系結合起來。雖說這并無所謂,但作為管理學子,不免有些遺憾。
讀書的快樂不是源于一本書講了哪些故事與道理,而是讀者從書中體會了什么。
還是回到《基業長青》,談談對該書內容的理解。
首先,《基業長青》是一本企業實證研究的報告,它的價值不在于發現了真理,而在于驗證了假設。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選取這樣一個研究課題,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遠矚公司的特質與動力,即與眾不同之處;二是系統地表述這種差異,并進行有效的傳播。在美國這樣一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度,有這個研究條件。就如書中所選取的對照公司,美國企業的實踐史給予了研究者這樣一個空間。當然,也有研究者的認真坦誠的研究態度。這讓我想到了中國的企業,作為國內的.管理學研究者(至少我這樣定位自己,這個事業理由讓我無比興奮),我們能做些什么,當中國企業還缺少歷史經驗總結時,如何在實踐指導中國企業的前進,因為,企業是工業社會的重要器官,對于市場經濟剛剛啟動的中國,企業對全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這一點講述,德魯克在《公司的概念》一書中描述得非常詳細。作為中國的管理學研究者,我們該研究什么?尤其是想為中國企業的管理進步與變革提供一點力量的學者,我們應該如何為此創造價值?前幾日讀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觸頗多,管理教育任重道遠。但無論如何,《基業長青》的立意是偉大的,坦誠、認真、平和的研究態度,決定著這本書的研究結果讓人充滿期待。
通過實證研究,通過選取那些對照研究的公司,柯林斯和波勒斯重新驗證了許多傳統的思想認知,《基業長青》便從這種思想認真入手,從實證結果的角度,一一做出分析與說明。
這種傳統思想的認識就是書中所謂的“破除12個迷思”,我覺得“迷思”用得非常好,“在迷惑中思考”。這12個問題是值得我認真思考的,盡管不一定記得住,但可從其內在邏輯中得到收獲。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7
不經意間,時光的腳步步履匆匆,它伴隨著我一路走來,轉眼間使我從一名教育行業的新兵,步入有所業績的“老”教師的行列,也使我悄然走進教育工作的高原期。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有幸成為中山區名師培養工作室的一名成員,于是我經常有機會與專家對話,向更多優秀的同行學習。在導師的引領下,我開始與書為友,開始進行理性的思考,重新踏上專業成長的幸福之路。
近日我拜讀了北師大教授肖川的《教育的力量》。這部書是肖川教授創作的教育隨筆的精選集。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是這部教育隨筆集的主線和靈魂。作為一位教育家,肖川教授的文筆不僅充滿理性的睿智,而且還彌漫著儒雅、溫馨的浪漫。我留戀往返在其中的字里行間,一次次回味蘊藏其中的教育魅力,引發我對教育產生了許多思考,其中,“良好的教育”是我思考的一個重點。
肖川教授說:“在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莫過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們秉有淵深的學識、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情性、寬廣的胸懷和高貴的教養。”一直以來,我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們的學校、社會也都試圖在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說:“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也許我們很難給予它一個周全的描述,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師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實施者,但我們并不能保證我們所實施的教育都是“良好的教育”。我認為,要使自己實施的教育真正成為“良好的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從以下二個方面做出艱苦的努力。
一、是充分認識實施“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意義
實施“良好的'教育”的意義何在?肖川教授做了回答:“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而一個擁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和美好社會的建設者。”簡單地說,“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一個人擁有力量,從而使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并能建設美好的社會。只有有這樣的認識,才能有希望成為“良好的教育”的實踐者。
二、是為實施“良好的教育”創造條件
肖川教授對“良好的教育”的描述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然而要將它變為現實,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就個人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而且也是能夠做的,應是從主觀上創造條件。我認為,要實施“良好的教育”,從主觀上要創造很多條件,但最根本的一點,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如果把教育理解為,教育者向被教育者傳授知識的過程,那么“良好的教育”恐怕永遠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教育究竟是什么?對這一點肖川教授給我作了深刻的闡釋,他說:“教育是社會的價值引導與個體的自主建構相統一的過程。”學生的各種素質——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都應是在“社會的價值引導”通過“個體的自主建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不是靠什么灌輸給他的。這就是說,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造就自主發展的人——使受教育者通過自主養德、自主學習、自主健體和自主管理,使自己成為全面、和諧、有個性發展的人。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教育只有造就自主發展的人,才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說:“讀書與思考是我們變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門。”“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我想,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讀書再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行動再多一些,那么自己實施的教育就可能真正成為“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8
《物種起源》是一道享用不盡的“精神盛宴”。一部劃時代的著作標志著19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影響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書之一。今年以來仍居于多家圖書榜前列,仍在讀者的手上流傳著。
在英國倫敦,那一天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眾多市民涌向一家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巨著。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一定會被當做科學上的確定真理而為人們所接受。它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征,變模糊為清晰,化復雜為簡單,并且在舊有的知識上添加了很多新的東西。達爾文是本世紀的、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
《物種起源》是世界生物進化很有價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關注生物土地家園的,以靈魂回應靈魂之書。書的主體部分陳述了生物的變異及相互適應的途徑,從家養而變異的知識,因為每種生物產生的個數,遠超過其所能生存的個數,所以常引起生存的斗爭,于是人生物的任何變異性質,不論其如何微小,只要是在復雜的和特殊的生活狀態下有利于它本身的,即將有較佳的'生存機會,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選擇了。由于堅強的遺傳原理,任何被選擇的變種,將會繁殖它的新的變異了的類型。
從最古老的單細胞到有著復雜生命結構與思維的人類誕生,在漫長的30多億年生命行進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從出生到滅亡,從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種神奇的力量推動著生物的進化發展呢?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絞盡腦汁,企圖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終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終。就在人們對生命演進機理持不同見解的各門各派展開激烈論戰、爭論不休的時候,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自古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進化論思想終于在19世紀英國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手中形成了具有無可爭議的說服力的體系。到了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后,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機制已成為學術界、思想界的公論。由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在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論斷:生命只有一個祖先,因為生命都起源于一個原始細胞的開端;生物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而來的,生物在進化中不斷地進行著生存斗爭,進行著自然選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成了生物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如今,《物種起源》所提及的許多觀點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常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后來不斷地得到發展。20世紀40年代初,英國人霍爾丹和美籍蘇聯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創立了"現代進化論"。
現代進化論者摒棄了達爾文把個體作為生物進化基本單位的說法,他們認為,應當把群體作為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本身是物種的一種適應性狀,它既是進化的動因,又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作用不是通過對優勝個體的挑選,而是以消滅無適應能力的個體這一方式而實現的。現代進化論很好地解釋了古典達爾文主義無法解釋的許多事實。遺憾的是在達爾文時代,遺傳學先驅孟德爾還沒有能夠讓世人相信他的遺傳學說,否則,達爾文定會痛不欲生,因為1838年,他選擇了親舅舅的女兒、表姐埃瑪作為終身伴侶。據說,到了晚年,達爾文對孟德爾和他的遺傳學略有所聞,他常常為他的近親結婚感到不安。
當然,所有的生物才是《物種起源》這本書的精神主載體,生物的智慧,生物的生命強力才是全書的看點所在。對此我想,我們應該更多地用審美的、而不是充滿道德義憤的實用眼光來看待這部作品。我對書中生物在與自然斗智斗勇的大量精彩片斷很感興趣,生命意蘊甚豐,它讓人的靈魂震顫、讓人的心智慢慢蘇醒、讓人看清生物進化的本質、讓人知道在基本的人性天理面前應當如何珍惜、如何擁有、如何警覺、如何拒絕、如何捍衛、如何愛、如何關懷。這樣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委實太少了。
我總感到,關于物種起源的話題沒有完,某些非科學,非理性,非文明的似是而非的理念仍在流行,而《物種起源》最具代表性。它抓住了生物得本質,就好像找到了一把開啟世界生物進化史的鑰匙。
尊重所有生命的生存權,尊重所有民族的生活習慣,保護和珍惜生存環境,善待生命。使草原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既不是開疆拓土的血腥廝殺,也不是各種生命在草原上的嗜血競爭草原惡化、沙化的道理是這樣,所有生物生存的道理也是這樣。無論牧業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電子文明,生物的進化離不開自然。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鼓吹在社會生活中弱肉強食你死我活,其結果并不是優勝劣汰,而是世界被毀壞、被沙化。難道我們對那么多物種的滅絕沒有感覺?難道我們對那么多熱帶雨林被大規模沙化意味著什么一無所知?有報道說,臭氧層的破壞、各種污染、各種毀壞已使地球不堪重負,光是氣候變異這一項,就足使人類在極端的時間里面臨滅頂之災。
它使我們觸及所有生物的靈魂。我認為《物種起源》這本書的格調是再好也沒有的,它可以感動那些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的人們。至于達爾文的理論,我準備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支持。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9
科學是神秘的,也是美麗的。它既是反映現實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偉大力量。從我們學習的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蒸汽機的發明,到我們熟悉的因特網技術、基因工程,這些科學理論的誕生與應用都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也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讀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后,更加了解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僅是說大自然,我們人類的生活亦是如此。達爾文的著作不僅使生物學和人類學發生了革命,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人類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他經過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實,思考問題,再加上耐心的記錄、總結,從而寫成科學巨著。從這部書中,我不僅看到生物之間復雜的關系和大自然的奧秘,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學精神,那是達爾文身上的遇到難題不放棄、永不放棄的堅持,對科研的執著,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些都源于他對科學的熱愛。
讀罷這篇文章,我對科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我更要學習達爾文的科學精神與品格。馬克思說:“在攀登科學的山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巖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是的,探索科學是一件艱苦的事業,但發現與探索科學的過程又是充滿無窮樂趣的。而這樂趣又吸引科學家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人們發現科學,在科學世界里探索,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讓人們更好的生活,讓社會更和諧。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闡釋了生物的進化原理,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
現在,聰明的人類將科學知識應用到各種技術中,使方便、快捷的節奏悄然進入人們生活中。高鐵縮短了人們出行的時間,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縮短了人們間的距離。
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難研究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短缺的問題;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研制出原子彈、氫彈,增強了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吳孟超將畢生的時間都入到肝膽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離開手術臺,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他們熱愛科學研究,不畏辛苦,為人類造福。然而,在充斥著利益的現代社會,有些人利用科學,用高科技研制有毒化學試劑加入食品中,試圖謀取暴利。假煙、假酒早已屢見不鮮,爽口的飲料中有塑化劑,美味的飯菜加入了地溝油、蘇丹紅。入股額大家都利用科學,用于滿足自身的欲望,不考慮他人、社會,那還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沒有危害到人們健康的時代里。
想到這里,真想告訴大家要正確對待科學。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熱愛生活以正確的態度對科學。熱愛科學,是讓它造福于人類,造福于社會。
所以,讓我們熱愛科學,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執著堅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讓我們享受發現與探索的樂趣,讓科學為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10
今日讀此書,沒有很多新的觀點,但有些好的思考點和筆記零散的方法,算是摘抄整理如下:
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在其中想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細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好把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什么是幸福?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是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幸福并不完全取決于我們得到了什么或身處何種境地,而是取決于我們選擇什么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幸福是內在的體驗。人類活著就是為了更幸福。怎么能更幸福?什么樣的生活習慣能讓你更幸福?比如,早睡早起,每周三次運動,每次30分鐘;有規律的冥想,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開始時每天早餐,午餐或晚上用10分鐘冥想,之后可能只需要2-3分鐘,辦公室,出租車里等都可以;每月看兩場電影;沒周二出去和伴侶逛逛;一周閱讀些有趣的讀物;每天寫下三件你感激的事;三件你感到快樂的事;每天做三件幫助別人的事;每周周末計劃下周的重要的事;每月底計劃下個月重要的事;每個年底看下一年有沒有希望完成或付諸實施的兩件事.....,每次創造新的習慣不要太多,一兩個足矣,等習慣固定下來再試圖增加。通常30填內可以固化一個習慣,亞里斯多德說:“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動,而是一種習慣”。
泰勒總結了四種類型的人,忙碌奔波型是未來的奴隸,享樂主義型是現在的奴隸,虛無主義型是過去的奴隸,幸福型是平衡了現在的快樂和未來的意義,再加入一些投入。他建議花四天時間分別記錄一個類型的你的典型事例和經理,來總結你在每個類型的得失,感受。關于目標和意義的關系,要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目標應該是自發的,為實現自我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迎合他人的期望。這是真我的呼喚即使命感。哪些事你認為是有意義的?它們給你帶來什么使命感?當生命賦予了意義,它就不是支離破碎的片段,是樂章。在追尋的過程中,潛力的充分發揮會帶來滿足感。目標是的追求而不是目標的達到才是帶來幸福和積極情感的要素。什么樣的目標曾經給你帶來幸福?你認為什么樣的.目標可以給你未來帶來幸福?
泰勒建議把每日的事物記錄下來,包括它們用的時間,用1-5來標定對意義和快樂的強度和感受,用“++”,“+”,“=”,“-”,“--”來記錄你希望在此類事物上增加,保持還是減少時間。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并集中在快樂和有意義的事物上,生活規律化,習慣化。有很多人都不明白,幸福是目標,金錢,名利是手段。它們并不排斥。在決斷的時候,人們常常把物質放在精神前面考慮,可能是物質比較容易衡量。那你會不會因為過分在意名利而影響幸福感?如果是,是怎么影響的?
福樂就是個體完全沉浸于體驗本身,行為和察覺融為一體,在難度和技能成恰當匹配時,福樂體驗才有可能出現,對孩子的教育可以把握或尋找事物本身的難度和技能的匹配,這樣孩子會在過程中有福樂的體驗,員工也一樣。
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學到老,不停的探索者奇妙的世界。發問才會有答案,當我們質疑自己時,才能去探索和征服自己。好的學習計劃可以幫助成功,包括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兩方面。心理日記有利于個人成長,領域導師和關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利于專業成長。同時,永遠不要放棄在困境中學習的機會。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洛斯曾寫道:“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獲得報酬。”把工作作為事業的人,除了注重財富的積累外,也關注權利和聲望,如果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期盼的除了薪水之外,就是節假日。把工作看出使命感的人,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他們的力量來源于內在,在工作上也感到充實。你把工作當什么?合適的工作能夠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通常問三個問題,什么帶給我快樂,什么有意義,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優勢在哪里?這三個問題的交集可以幫助找到讓你有幸福感的工作。m(meaning)p(passion)s(strength),mps還可以用于找到員工感興趣的任務。另外,工作職位越高,使命感越強,工作中塑造使命感會增加幸福感,同樣,對工作的認同有時比工作更重要。
與關心我們的和我們關心的人在一起分享我們生命力的經歷,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義并安撫我們的痛苦,讓我們感到這個世界的快樂。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和感悟】相關文章: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04-08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通用02-20
《教育的力量》讀書筆記1000字04-21
《伙伴的力量》讀書筆記04-20
《伙伴的力量》的讀書筆記04-24
夢想的力量讀書筆記04-06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2-20
《習慣的力量》讀書筆記09-01
愛的教育摘錄和感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