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學的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教育學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教育學的讀書筆記1
在我大學時期的教育學課程上,在老師的推薦下讀過這本書。如今踏入教師隊伍再次重溫,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書的名字很通俗——《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這個淺顯的題目包含了三個關鍵詞:整個,心靈,獻給。由這三個關鍵詞我們又可以聯想到它們對應的三個方面:“整個”,不是一部分,說明沒有保留,完完全全地交出去;何謂“心靈”?這里我把它理解為愛心和靈魂。要我們教師交出去的是一個人最本質的東西,這很寶貴;“獻給”,意味著我們的恭敬和誠意。我用拆解詞義的方法來解讀這本著作的題目,而這也恰恰是書中所包含的三個最主要的層面,也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用他本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了社會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三個要求。以下逐一展開。
一、讓無私融入生命。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很少有人會把教育當成是一項機械的程式化的工作來做。孩子的個體有差別,教師也會機動地處理教學和行為事務。教不難,難的是育。我們能不能把孩子當成花圃里的幼苗來培育,怎么培育。澆多少水才合適,日照時間要多長,旁枝如何修剪,這些都需要不斷地思索,充分地花時間。這就要求老師的無私品質,一次兩次我們都可以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是真正發自內心,源于生命的。而這種無私,來自于我們對于一群小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孩子調皮健忘的天性常常會讓很有耐心的老師都頗感力不從心,有時候真想撒手放任,在無奈之后重新撿起耐心,又會發現對孩子的感情與當初相距甚遠。所以只有把無私融入生命,把學生習慣成孩子來呵護,才能使教育本質的光芒綻放。這一點都不容易,需要長期的自身修煉。
二、給他們最寶貴的。
作為小學老師,我們很少會和孩子們坐下來聊聊天。總覺得他們和自己的想法差別太大,有了時間的代溝。“你哪怕把心都掏出來給他們,他們照樣視而不見。”有的老師比較直白地表示。“沒心沒肺”,也許是很多老師對孩子們一致的看法。我初踏入杏壇,沒有絲毫的教育教學經驗,憑借著一腔忠心和熱血在慢慢摸索。遇到棘手的問題,我也常常陷入兩難的境地。
而每每這時,我都會想起我的小學老師,他們十幾年前的.教誨是我最直觀最親切的引導。其中尤為深刻的是我一兩年級的數學老師,她不是我們的班主任,兩年間,我記得每堂數學課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她都會空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和我們對話。有時候會跟我們講一兩則勵志的小故事,問問我們的看法;有時候會讓我們說說身邊發生的事,自己遇到這樣的事該怎么辦;有時候會告訴我們一些事例,讓我們注意安全。有時候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她是怎么做到跟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做如此深刻的對話的?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他們的想法有那么重要嗎?
而事實上,那兩年的課前對話,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我甚至能想起她看著我們交流時,面帶笑意,微微頷首的神情。能有這樣的回憶,這很奇妙。而當我深入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時,我才豁然明白,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我的那位有著大智慧的數學老師。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我的那位數學老師無疑是做到了,她給了我們愛心,所以當我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稚嫩觀點的時候她絲毫沒有覺得嘈雜;她給了我們靈魂,這才讓她堅持每節課都給我們做寶貴的人生啟蒙。
她把我們當作成人來對話,才讓我們通往成人的道路充滿陽光;她深信當年的我們有著深刻的記憶,才讓如今的我們記憶深刻。
三、期待真誠的澆灌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教師的角色似乎總是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我們往往不愿意去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覺得幼稚。而蘇霍姆林斯基的想法卻很執著,他一直覺得,只有成為孩子朋友的老師,才能在教育的大道上走得更遠。“亦師亦友”,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被升華的命題。如何做到?兩個字——真誠。不欺騙,不隱瞞,孩子們迷惑的時候不自大,孩子們玩耍的時候不退縮,有這些就夠了。孩子們單純善良的個性會讓真誠的澆灌開出格外明艷的花朵。假如放下我們老師的架子,陪孩子們踢踢毽子,跳跳皮筋;假如我們放下已有的知識面,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困難,協助他們一起解決,我們就很容易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這些由于實際教學的操作,同樣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相信,用真誠的態度和孩子們交流,他們一定會接受,也一定會有共鳴。
總而言之,不管是用無私去奉獻最寶貴的財富,還是用真誠去聆聽孩子的心聲,歸為一點,就是“愛”。因為一個愛字,讓所有的未知都變得清晰而明朗。套用蘇霍姆林斯基在書的前言部分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
關于教育學的讀書筆記2
一、《當代教育學》簡介
教育學是師范院校的核心課程,教育學教學是在職教師、教育管理干部和師范院校學生進行現代教育觀念、教育學知識和教育研究意識培訓的基本途徑。所以,教育學課程對提高教師素質很關鍵,而教育學教材是教育學課程的主要依托。
本書主要介紹了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教育學基本知識和教育的社會功能,以及中外當代教育新理論和新理念,在不脫離傳統教育學基本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科學的發展,尤其是心理科學、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科研新成果,以及當代教育家的教育實踐,力求準確、全面地闡述當代教育學的基本原理。
二、《當代教育學》讀書筆記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學校教育則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生某種變化的`活動。
2、學校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制受到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人口發展狀況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約。
在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的多種特征中,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是各國最重要的特征。
(1)規模迅速增長教育增長是指教育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教育發展是教育從一個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攝數量、質量,效益的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
(2)體制和結構顯著變化雙軌制即19~20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分別為貴族及資產階級子女與勞動人民子女設立的篩選嚴格、差異懸殊、互相分離、互不溝通的兩個學校系統。單軌制即20世紀后期所形成的統一的、具有多樣職能的、縱橫溝通的單一學校系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單軌制逐漸替代雙軌制。
3、內涵逐漸擴大正規教育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全面系統的訓練和培養活動。非正規教育是在正規教育制度以外所進行的,為成人和兒童有選擇地提供學習形式的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包括各種崗位培訓、校外教育、繼續教育等。非正式教育是指每個人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家庭、工作單位、社會)中學習和積累知識技能,形成態度和見識的無組織、無系統的終身過程。
不平等嚴重存在教育平等是個體獲得相同的受教育機會、過程和結果的歷史追求,其構。一、個體發展與教育的主導作用個體發展呈現歷史性與社會性、順序性與階段性、共同性與差異性等特征。個體發展既是現實地展開,又具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遺傳素質與環境對個體發展的作用均是與教育分不開的。教育的主導作用既表現為對個體的作用,也表現為對種族遺傳、對環境形成的重要影響作用。個體的發展離不開其能動的實踐,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人的發展經常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2)發展個性是教育長期追求的目標個性是人性在個體上的具體表現。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別性。從廣義看,個性是由生理、心理、社會性諸方面一系列穩定特點所構成的;
從狹義看,僅指心理特點而言,它是以世界觀為核心的一系列個性特征的結合。
【教育學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學》讀書筆記12-04
教育學生讀書筆記10-26
當代教育學讀書筆記10-26
教育學基礎讀書筆記10-27
關于當代教育學的讀書筆記12-14
教育學精品讀書筆記10-31
教育學讀書筆記3000字10-27
《教育學》教師讀書筆記11-23
《美術學科教育學》讀書筆記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