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1
放假期間,學校安排閱讀和談論經歷,粗略瀏覽推薦書目,集中閱讀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與平時的教育相比,學校感受到了,產生了共鳴。這些書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第一,做一個有進取心的老師
大海的浩瀚來自所有流入大海的河流。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有事業心的老師,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歷史上第一次,教育為未知的未來服務。師生之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第一次,老師因為經驗豐富,不得不扔掉架子,虛心向孩子學習。這是我們必須看到的畫面,因為我們害怕看到它。這個時候老師一桶水(《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不夠的。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如其來的新花樣和新想法,我們常常感嘆:如今的學生,我們常常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你應該在心里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后于你的學生了。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習是成為與時俱進的教師的必由之路: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心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浮躁;從錯誤中學習,從合作中學習,從探究中學習。
第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里有一個就是包容。《中國教師缺什么》里有這么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在有收獲之前,是容忍種子的;大海包容河流,擁有浩瀚;天空寬容云,云過才看;生活只有包容遺憾,才有未來。寬容就是認識到孩子的差異和未完成的狀態。教育要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你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的快樂;教師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意味著他們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老師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就是科學的對待教育過程。就像陶行知老師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冰冷的眼睛里有牛頓,你冷笑里有愛迪生。”
這樣對待工作,這樣對待生活。活著的時候,難免會有很多失望。同事相處,朋友見面,難免會有一些誤會。但是,如果你能以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人生的智者。
假期里安安靜靜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也意識到作為一個老師,尤其應該多讀一些教育類書籍。愿閱讀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智慧。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大師對話。這句話我之前沒有深刻理解過,最近理解的更深刻了。看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名師的差距。和以前一樣,只看到名師的榮耀,知道名師那么有名,卻很少關注他們是怎么成為名師的。他們很少關注自己某一方面的意圖。現在對名師是怎么做出來的有點了解了。想想你自己,你和名師如此不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好像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燈塔——蘇霍姆林斯基。我這么說是因為愛永遠是大師生命教育工作的主線,目的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受啟發,找到了教育的真諦。
第一卷的文章《在別人的眼中看到自已》提到,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同時給出了一個實例。師傅讓學生堅持每天用雪擦身體。當初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勇氣每天用雪擦身體,但他從來沒有采取強制命令的做法。他要求每個孩子都坦白自己是否真的做過。對于真正做不到的孩子,可以讓同學教育孩子做別人有意識能做的事。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學生學會了面對困難的自我約束和勇氣。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即使沒有嚴肅的批評和嚴格的規章制度,學生也可以在沒有老師和家長在場的情況下遵循正確的規則。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作為班主任,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的說教,大量運用教育智慧,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信任,讓孩子從心底里教育自己,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活動空間有限而閑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于“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鑒。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英語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后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并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里,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里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么天真無邪呀!
今后,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并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鑒。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
《愛心與教育》在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么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復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閑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制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并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并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今天復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
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復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對于我來說,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著眼于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3
教育啟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這節課上很絕,以致聽課的老師和領導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后,人們詢問他這節課備了多長時間,他回答說:“對于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這節課的直接準備,我只用了15分鐘”。這是一種怎樣的備課呢?我想正是靠讀書,持續不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了終身的友誼。通過讀書獲得數倍于教科書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決學生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們課堂的`行為與狀態。
聯系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我覺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節成功的公開課,無不是自己對教材的多次熟讀,對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讀,對于教材有關的相關資料的多次通讀領會。上(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課文我讀了不下幾十遍,還專門閱讀了描寫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傳記),并通過查找各種相關資料,對作者梁衡寫作此文的目的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課堂上,學生發自內心的對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認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課,在熟讀這長達4頁半的課文的同時,我更是上網查了有關盲人、殘疾人、弱勢群體的相關資料,真正的努力去試著了解他們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員,那么生活將是怎樣的艱辛、不幸與頑強。正是基事對盲人、殘疾人、弱勢群體的同情與了解,所以我在課堂上,才會與作者站在一起,傳達著“關愛弱勢群體”、“自立自強”、“愛和被愛同樣幸福”的信息,讓學生去思考人生的大愛。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4
朋友向我推薦了這本書,近段時間借著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后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制造著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不過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簽而已。他們帶著這個標簽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冗長復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實際上像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老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老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老師把它看作傻瓜不讓她參加集體游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老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
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老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只手上布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老師家長眼里注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老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志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老師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這里,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而且加倍關懷,但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余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大的傷害。昨天我聽余偉坤媽媽講,余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老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助,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5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家的教育專著,他是一位為世人所敬仰和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用一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們啟示和教訓。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老師的兩句名言:
1、我們要活書,不要死書;要真書,不要假書;一本感動的書,而不是一本靜止的書;書要用,書不要讀。總的來說,我們應該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為導向,而不是以文本為中心的教材。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過去的傳統教科書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側重于學生的生活和活動。但是每個學校和年級的學生認知不一樣,所以教材的選擇也不一樣。教材內容死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實現創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思想,即鼓勵學生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手,即鼓勵學生敢做、做好、敢做、善于做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即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關心祖國,看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即鼓勵學生敢講、敢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6
我們認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是讓孩子的周圍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勞動、創造、建設的世界,因為人的美在勞動中顯示得最為鮮明。
一般在審美教育中,尤其在音樂教育中,心理目標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讓兒童接觸美的世界時就要掌握這個目標。我所定的目標是培養飽含情感地對待美的那種能力和獲得美學性的印象的那種需求。
經“快樂學校”很重視聽音樂,聽音樂作品和自然的音樂。這里提出的首要任務是引起對旋律的情緒反應,爾后使兒童確信,音樂美的源泉在于周圍世界的美;音樂旋律好像在召喚人:你停下來,聽聽大自然的音樂,欣賞欣賞世界上的美,要愛護這種美,增添這種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從內心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從樂聲中領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種多樣的細微變化,他就會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達到的文化修養水平。對音樂旋律美的感受會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會意識到自己的長處。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
初秋,當清澈的大氣中能清晰地聽到每一種聲響時,一到傍晚時刻我就和孩子們坐在碧綠的草地上,我讓他們聽了歌劇《蘇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飛舞”的.旋律。音樂引起孩子們情感上的反響。他們說:“雄蜂一會兒近了,一會兒又遠了。還能聽見小鳥在叫……”我們又聽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開花的含羞草地。孩子們聽到蜜蜂的豎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個不停。瞧,這就是那個毛茸茸的大熊蜂,時而在花上飛舞,時而落在花上。孩子聽了很高興:這差不多就是錄在唱片上的那個旋律,但是音樂作品里有一種特殊的美,這是作曲家從大自然中聽來而又表現給我們聽的。孩子們還想再聽一聽唱片上的旋律。
過了一天,我們清早又到繁花似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們傾聽蜜蜂的豎琴聲,試圖捕捉到雄蜂的嗡鳴。在此之前他們覺得很平常的東西,現在顯示出美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7
《育人三部曲》。“比磚頭還厚,封面樣式平凡,估計又是一本枯燥的純理論書籍。”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育人三部曲》依然魅力四射。它的魅力源于它不是枯燥的教育書,它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我們很多教師都在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那里有“幻想角”、“童話室”……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不可思議;那里有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熱愛學習的學生;那里有不管出現在校園的什么地方,總會被一群孩子主動圍上前的校長和老師……
在《育人三部曲》中,蘇霍姆林斯基突破了這些傳統的刻板教育模式。他堅信人的正確認識歸根到底來源于實踐,因此他設計各種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實踐活動,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經歷磨練,增長才干,得到體驗,而不是只靠片面的灌輸。
他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可貴的積極因素,通過發揚這些積極因素來克服消極因素。他也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積極因素,并且善于培養這種積極因素。
他熱情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把這種自信看做克服困難、挫折,抵御不良誘惑的強大動力。
他對孩子充滿愛,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也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培育孩子的愛心。
他不僅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告訴他。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8
在書店的時候看到《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題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讀的念頭。這是管建剛老師這本書的標題。當聽到楊校長跟我們推薦《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時,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么?”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漸漸了解了這是一本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而寫的書,深入淺出,有如青年教師的“圣經”,一些西方油畫的插圖更增加了這種感覺。隨著閱讀的深入,也開始明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斗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書中親切生動的語言,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著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著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對于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這對于剛上崗并沒有幾年的我來說,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為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失敗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給了我啟發,給了我無限的鼓舞。讓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于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小孩子是無暇的。我不禁想起我現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游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為教師作為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剛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丟了教師該有的親和力。管校長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述,微笑著贊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里。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為了不教”,并把它視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后天學習、后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工作著,始終跟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為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9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聲讀物《第56號教室的奇跡》有幸拜讀了一下,略有些感悟。作為一個教師的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第56號教室是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小學的一間極為簡陋的甚至會經常漏水的教室,這個班級高達九成的學生來自貧困的移民家庭,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位充滿愛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高居全美標準化成績前5%,他們長大后紛紛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非凡成就。創造這一奇跡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讀這本書時,總讓我聯想起之前看過的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窗》寫的是一個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創辦的巴學園里度過了無比幸福的小學生活。我覺得第56號教室的先生和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
一、給學生以足夠的信任。老師說:“多數教室以害怕為基礎,我們的教室卻以信任為基礎。”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讓學生們玩信任的游戲,讓學生明白:“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補救。”做個公平公正的人,做個細心觀察的人,做個以身作則的人,做個講道理的人,努力掃除教室里的恐懼,不輕易發怒、火冒三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顧及他們的想法,為學生打造一個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老師憑借這些,取得學生的完全信任,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師生之間有了信任作紐帶,一切教育問題都會很容易解決。
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在50個學生眼里,就是一位極為仁慈可信的父親。被原來校園逼著退學的小豆豆,第一次來到巴學園,就和小林校長絮叨了四個小時。而小林校長一次也沒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向前探著身體,專注的聽著,這第一次,就讓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她想,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長總是對巴學園的學生說:“不能欺騙動物,動物很信任你們,如果你們欺騙它們,那它們太可憐了!”小豆豆恪守著這一點,對她的小狗洛基始終信任,哪怕洛基有時無心地傷害了她,她也對它的忠誠堅信不疑。對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小林校長對學生們的信任并非刻意為之,而是源于他對學生們的愛,對學生們心靈的關注,對學生們的尊重。他讓學生們不自覺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無痕,老師和小林校長內心汩汩流淌的愛,在學生心中澆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給學生做人之道。老師說,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質。他用道德發展的六階段來教育他的學生,這六個階段是:
1、我不想惹麻煩;
2、我想要獎賞;
3、我想取悅某人;
4、我要遵守規則;
5、我能體貼別人;
6、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一點,類似于我國提倡的‘慎獨’)。他以此引導學生一步步邁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階段,事實上他的學生做到了。布蘭達在路邊幫助了一個受傷的陌生人,卻一點也不聲張;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亞隊不論到哪里演出,留給人的印象都是謙遜有禮;觀看有自己本班參加的比賽時,不論哪一方展現高超的技巧,都會大聲喝彩…老師說:“第56號教室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在一個什么都有只欠仁慈的世界中懷有仁愛之心。”
與老師相比,小林校長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開運動會時,為了身有殘疾的高橋君,他特意設計了適合這個學生的比賽項目,讓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取得了很多項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運動明星。這不僅教會了高橋君自信,使他再也不會為身體上的殘疾而自卑;也教會了其他學生應該尊重每一個人。巴學園規定,學生們可以在游泳池里快快活活的光著身體游泳,小林校長想讓學生明白:“無論什么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這樣,即使身體有障礙的學生,和大家在一起潑水玩時,對自己身體的羞恥感也不知不覺間消除了。
三、教給學生生活技能。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能更好的生活。雷夫老師和小林校長的教育觀念是一致的——“生活即校園,校園即生活”,這與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
老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運用多種方式教學生各樣的生活技能。他想方設法買來許多實驗器材,在被許多老師忽略的自然課上,認真地指導學生做實驗,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他豐富學生們的藝術素養,他們班的小小莎士比亞就是專門表演莎劇的,這種戲劇表演中還配有舞蹈、音樂,都是學生們精心設計的,這個表演隊的水平近于專業,經常應邀到各地巡演。他還教學生打棒球,彈吉他,聽搖滾樂。還教學生如何存錢及謹慎用錢。還教學生做面具,編線繩,制自畫像。還教學生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內容不勝枚舉。而這些,都不是標準化測試的內容,老師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做下來,而且做得功績卓然。真令人佩服!當然他并非全才,很多東西他原來一無所知,為了教給學生,他努力自學,查資料,請教專業人士,最終他不僅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趣,更使他的學生們受益無窮。這也是他的學生日后都大有作為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長在巴學園開設的教學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他教學生們游泳,教極富節奏感的韻律操,教吃飯散步的禮儀,請附近的農人做“老師”,到田間教學生們使用農具種莊稼。更有意思的是,帶學生們去野炊,讓大家帶炊具、食材,幾個人一組,一起做飯,撿柴的,燒火的,切菜的,燒飯的,各顯其能,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動手能力都得到極大鍛煉,而且“樂亦無窮”。還有,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也是獨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關。像鉆鯉魚肚子、找媽媽等項目都充滿生活情趣,連比賽的獎品都是蔬菜:一根胡蘿卜,一棵卷心菜……想想都覺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動!
想一想,學生們能夠擁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樂趣,生活該是多么美妙!學習該是多么快樂!
四、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我覺得,讓學生愛上閱讀,老師倘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雷夫老師說:“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軌的方式。讓學生長大后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熱愛閱讀是基礎。”他平時給學生們推薦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指導閱讀方法,開辦讀書會,讓學生寫每月讀書心得。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整體素養有很大的提升。小林校長建的圖書室,更是給巴學園的學生們提供了一處溫馨的精神家園。圖書室里擺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學生們愛讀的書,“你們只要喜歡,什么時間去圖書室都可以,借回家讀也行。”小林校長說,“請多多讀書。”從此學生們只要一有空,就往圖書室跑,甚至連去廁所都怕耽誤時間。
學生天生愛閱讀,請我們保持他們的天性吧。熱愛閱讀的學生必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通用10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大師對話。這句話我以前沒有深入理解過,最近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后,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與名師的差距。和以前一樣,我只看到名師的輝煌,知道名師是那么出名,可是卻很少去關注他們怎么成為名師的?很少去關注他們對某一方面的用心。現在我有點明白了名師是怎樣煉成的。想想自己,與名師之間的天壤之別也不足為奇。
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我仿佛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燈塔——蘇霍姆林斯基。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師一生的教育工作始終以愛為主線,以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宗旨。為此做為班主任的我深受啟發,也找到了教育的真諦。
第一輯第一篇《在別人的眼中看到自已》一文中提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同時舉了一個例子,大師讓學生堅持每天用雪擦身,剛開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天天用雪擦身的勇氣,但他從不采取強制命令的做法,他要求每個孩子都要坦白,說自已是否真的做到了,對于實在做不到的孩子可以請同學,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自覺去做別人能做到的事,從而戰勝自己。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我克制,學會了在困難面前拿出勇氣。這就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即使沒有嚴肅的批評,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學生也能夠在教師和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遵遁正確的法則去行事。
讀完此文我的感悟:做班主任的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避免過多的說教,寓教育于無形,潛移默化,極大地利用教育智慧,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信任,讓孩子從內心深處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02-21
教育讀書筆記12-02
外文專著參考文獻的格式02-23
教育讀書筆記摘抄04-24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12-03
美麗的教育讀書筆記12-06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01-15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02-21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精選04-22
《守望教育》讀書筆記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