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讀書筆記1
《人生》這本書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每讀一次,都會被感動一次。一次次地讀,一次次地感動,從感動進而到感悟。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甚至影響一生。
在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里,知識青年高加林身處窮鄉僻壤,卻一新向往著城市里美好的生活。在他最落寞最孤苦無助的時候,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劉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深深地愛著他,用似水的柔情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心,給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然而他們如膠似漆的日子并不長久,一個意外的驚喜,高加林有幸進了縣城,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又遇到了昔日的同窗黃亞萍,兩個人一拍即合,很快打得火熱。最終高加林無情地拋棄了劉巧珍,善良的巧珍面對現實,只好在山村里找了一個農民嫁了。天有不測風云,正當高加林與黃亞萍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時候,正當他們熱戀得難舍難分的時候,高加林“走后門”進城工作的事情被告發,他被辭退了,只好無奈地與黃亞萍分手,卷了鋪蓋卷灰溜溜地回到了山村。這部小說寫得很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反映的都是現實生活,不像瓊瑤的小說似乎離我們很遙遠。
讀完這本書,你會感覺到書中的人物好象就在我們身邊,高加林似的人物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見過,我們不是通常把他們稱作“陳世美”嗎?這些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陳世美”實在可惡!好在老天有眼,這類人物往往沒有好下場。高加林的人生經歷發人深思。人生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重大的選擇,這是現實生活給我們出的“選擇題”,在“選題”時一定要三思而后選啊!選錯了往往沒有改正的機會了,高加林就是因為選錯了“題”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后果。當他被辭退后,與黃亞萍分了手,回到了家鄉,此時深愛著他的巧珍已成為人妻。他變得一無所有了,當他站在大馬河橋上,手撫著橋欄桿,想起第一次賣饃返回的時候,巧珍就是站在這里等他的;想起在這同一個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斷絕了關系……眼下他又在這里了,可是他現在還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來在大城市生活的夢想破滅了,黃亞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遠景上;親愛的劉巧珍被他冷酷地拋棄,現在已和別人結了婚。他真想一縱身從這橋上跳下去!這一切怨誰呢?想來想去,他現在誰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為了虛榮而拋棄了生活的原則,落了今天這個下場!
他漸漸明白,如果他就這樣下去,他躲過了生活的這一次懲罰,也躲不過去下一次懲罰——那時候,他也許就被徹底毀滅了……當高加林再邁步向村子走去的時候,感到身上像吹過了一陣風似的松動了一些。他抬頭望著滿川厚實的莊稼,望著濃綠籠罩的村莊,對這單純而又豐富的故鄉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種深厚的情感,就像他離開它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才回來……當他從公路上轉下來,走到大馬河灣的分路口上時,腿猛一下子軟得再也走不動了。
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著從縣城回來時,就是在這個地方分手的——現在他們卻永遠地分手了。他也想起,當他離開村子去縣城參加工作時,巧珍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送他的。現在他回來了,她是再不會來接他了……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身上像火燒著一般燙熱。他用兩只手蒙住眼睛,頭無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過呀?他嘴里喃喃地說:”親愛的人!我要是不失去你就好了……”淚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從指縫里淌出來了……他后悔了,可是此時已經后悔晚矣,太晚了!劉巧珍,那是多么好的一個姑娘啊,除了沒文化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用得順爺爺的話說,巧珍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他卻把已經到手的金子又給扔了。當巧珍聽說加林被辭退了工作,還去村長家為加林說好話,求村長給加林謀個民辦教師的位置。當得順爺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加林后,加林身受感動,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更加后悔了。
小說的最后一段這樣寫道:……“噢,我倒忘了給你說了!我剛才去明樓家,正碰見巧珍央求明樓,讓他去公社做做工作,讓你再教書哩!巧珍說得鼻子一把淚一把!明樓當下也應承了。不知為什么,他兒媳婦巧英也幫巧珍說話哩。你不要擔心,書教成教不成沒什么,好好重新開始活你的人吧……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德順老漢淚水奪眶而出,頓時哽咽得說不下去了。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只手緊緊抓著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小說寫到此處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深深地回味。這一聲“我的親人哪”是一聲發自肺腑的懺悔,也是高加林心底痛苦的呻吟。此時高加林非常后悔,假如上天能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一定會選擇巧珍,只可惜這種機會再也不會有了!在我們的人生中很多機會往往只有一次,如果我們不能把握好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就會留下永久的遺憾。
《人生》讀書筆記2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來自我的舍友。一次偶然借到了這本書,初看書名對內容沒什么感覺,讀完后便覺得這是一本很溫暖的書。故事圍繞“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展開,介紹了少年時期的迷茫與困惑,討論了生而為人真正重要的東西。每當“小哥白尼”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分享給舅舅,舅舅便寫下一篇日記作為答復,最終舅舅把日記本交給“小哥白尼”并希望他可以繼續觀察生活,體悟生活。
宮崎駿曾評價到:“這本書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書中的內容也時刻不離人性中的美好,一件件小事折射出的皆是生命的光輝。如果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迷失自己,不明白生命的意義,那么這本書就是很好的良藥。語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以孩子的的視角發現問題,以成人的視角剖析問題。帶領我們從迷茫走向清醒,從膽怯走向勇敢,從隨波逐流走向堅定不移。犯錯就去道歉,感到不平就出手相助,攜著孩子般的善良與美好在世間行走。
書中反復提到“人類”:“活得像個真正的人”、“了解人類本來的模樣”、“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的確,這本書離不開對人類真善美本性的喚醒。“小哥白尼”對世界抱有好奇而與舅舅討論,舅舅心懷正義與善良為他解答疑惑。無論是哪一方,失去了任何一種品格這本溫暖的書都難以繼續。
書中這樣說到:“如果一心一意滿懷希望的努力被無情地打碎,我們的心靈就會流出看不見的血;如果生活中感受不到溫暖的愛意,我們的心靈很快就會充滿難耐的渴求。”所以,請保留著內心的正直與溫暖生活吧,先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再追尋其他東西,或許你的執著會在“成人”的路上豁然松解,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人生》讀書筆記3
《名師人生》這本書,剛拿到的時候,我并沒有特別的感覺,隨手翻了翻目錄,就放在了一邊。直到周末陪同女兒去上興趣小組怕無聊,就把這本書帶上了。
女兒在上課,我就翻開了這本書,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師的《我,長大的兒童》,一位即將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顆童心講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氣讀了下去,43位名師的成長故事與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感受著他們一個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著大師們樸實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著大師們獨特的教育智慧,仿佛如沐春風,心靈受到了洗禮。
粗略地走馬觀花讀過一遍之后,我意猶未盡,又第二次翻開了這本書,這一次,我利用空余時間,細細的品味品讀,我再一次為這些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們能成為名師,他們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李吉林老師說過,“老師的工作是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沒有用教師的尊嚴壓服他們,而是用愛,用真摯的愛去溝通,去融合他們。”
李老師用自己的愛贏得了學生的愛,也贏得了做為一個老師的快樂。張化萬老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說學生是人生最好的鏡子,在作為一個優秀教研員的同時,他感謝學生,學員,課堂上讓他出丑,他覺得這是學生在成就他,這是學生對他的愛,正是由于他這份對學生寬容的愛,成就他以后的成功。林潤生老師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一待就是11年,把他所有的熱情和心血灑在了這個地方,當實驗小學向他伸出橄欖枝時,他毅然選擇條件相對較差的母校,他的愛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無私。
讀到這個故事,我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對現實的不滿,對孩子學不會而埋怨讓我感到慚愧。愛多么簡單的字眼,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時候我也能象他們一樣,從教幾十年從沒對孩子發過火生過氣,讀了《名師人生》,我懂得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
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師把學習當作生命存在的方式。為了訂閱書刊、購買圖書,財政狀況常常危及衣食。程紅兵老師更是永遠保持“書生本色”,讀大學時,家里給的零用錢幾乎全部捐給了書店;工作后,逛書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遠禁不住好書的誘惑,家里堆滿了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尤屹峰老師把讀書當作是給“貧血的大腦補血”,剛開始工作,他從自己每月31元的工資里拿出大部分訂閱了十幾種報刊雜志;他給自己規定任務:把自己當作真正的學生,一邊教學,一邊和學生一起學習、成長,凡是要求學生讀的書自己首先讀,要求學生背的文章自己首先背。
為了讀書,他常常把飯燒糊了,有時甚至將鍋底燒漏了,為了讀書,別人再休息的時候他在讀書,每天只睡4、5個小時,為了讀書,農忙時,累的都怕不起來,他躺在田頭看書……于永正、賈志敏、洪宗禮……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沒有哪一個不是酷愛讀書的,為了多讀書,他們三更燈火五更眠,他們廢寢忘食無閑思。正因為不倦的學習,他們積累了巨大的人生財富,正因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應手。
每每讀到這些特級教師好讀書,樂以忘憂的故事,我為我開始慢待這本書而羞愧,訂了那么多的書,我有幾次是那樣細細品讀,書柜中的書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說實話,一些教育專著我看著就頭疼,既然不能消化這些書,那么就讀輕松有益的好書吧。讀了《名師人生》,知道許多名師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讀書成長起來的,我告誡自己要有計劃的讀,慢慢地來接受一些教育專著,畢竟那些那些書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營養品。
老師不僅僅是一位老師,還有著多重身份,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必須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師們不僅僅局限在教育教學上,在工作的8小時之外,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師人生》中有那么多多才多藝的老師,張興華老師除了教好數學,他熱愛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長帶入到教學中,贏得學生更多的喜愛和愛戴。
華應龍老師不僅是教學的好手,也是打籃球的高手,他在籃球運動中取得了學生的信任,順利的改變了問題學生,也給了他強健的體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峰老師更是教了數學,語文,還教了小學所有的課程,他們的博學多才也為自己的教育事業增光添彩。一個多才多藝的老師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回想自己,剛從師范畢業,畫畫和唱歌是我的愛好和特長,可工作后,家里的畫筆一支支生銹,顏料一盒盒干掉,不知多久沒碰過了。一有活動,需要一展身手的時候,總是盼著美術老師音樂老師來幫忙,從孩子口中聽到他們有多崇拜美術老師,有多喜歡音樂老師不免有些酸楚。孩子們喜歡的不是一個只會死教書的老師。
讀了《名師人生》,我品味著人生真諦,豐富了教育智慧,堅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獲得了前進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堅定自己教書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學習,樂探索,不斷用名師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熱情;用名師的智慧人生豐富我的教學藝術;用名師的執著奮斗裝點我的成長歷程。
《人生》讀書筆記4
路遙的作品我看的也不是很多,以前最喜歡的是《平凡的世界》,因為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也就是所謂的"平凡的世界"吧!大學學現當代文學史的時候,路遙的作品幾乎沒介紹幾篇,唯一提到的也是作為"反思文學"的《人生》,我當時還憤憤不平,怎么沒有《平凡的世界》呢?怎么會是《人生》呢?今時再看真的是我淺薄了。
也許高加林的遭遇不能說明什么,因為這里有他許多自作自受的成分,他和巧珍的愛情也沒有什么,因為最初也不過是他要在落寞時尋一種安慰而已,而最后也終因要尋找更好的前途而選擇放棄,而且一樣要借助于愛情。我這些見解肯定是要被人恥笑的,因為別人肯定會說,你怎么沒有看到高加林對現實的無奈與反抗呢?要說他的錯也是環境所致,這是現實逼迫的,人又有什么辦法呢?也許從人生自由追求的角度來說,他沒有錯,他在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城里人"世界,他想擺脫自己受苦受難的現實。難道一個"冠冕堂皇"的追求自我價值就可以掩飾這人性中的灰暗嗎?
在最落寞、最需要安慰的時候,高加林為著自身心靈上的解脫去接受了一個他自己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角色——巧珍,這些其實與是否是巧珍并沒有半點關系,在這個時候只要是任何長得還能說得過去又對他好的人,他應該都會接受。因為他的接受只是自己從心理上接受現有狀態的嘗試,他的接受是為自己那虛弱的靈魂所找的掩護,與是誰沒有關系。他們看似經歷了一段浪漫而幸福的愛情,但這一切的前提只是高加林覺得也許他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沒有任何轉機了,他接受了自己現有的農民身份。他叔叔的出現改變了現有的一切,讓他從劣勢轉化為優勢,他有了自我實現的資本,所以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離開了農村,去尋找他的大世界。
黃亞萍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他可以更美滿地去實現自己,所以他絕情地拋棄了巧珍。其實就算沒有他叔叔的出現,就算沒有黃亞萍,他就一定能跟巧珍相守一輩子嗎?在他的內心深處永遠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她永遠不是他的最終選項,而是備選項。這就是他——一個典型中國男性,不能說他沒有血性,他比誰都自尊而自傲;也不能說他庸俗,他看似很有才華,可就是這樣敏感而又狂放自大的人,那又怎樣?在現實的誘惑和利害關系面前,照樣不是攀著往高爬。最后的失敗也許是作者對他的懲罰,也許是為了警醒世人,但現實是怎樣,稍微不糊涂的人都很明白。
巧珍——這個典型的中國女性,不知道為什么,看著她我老是想起千里尋夫的孟姜女、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領孩子告狀的秦香蓮。這些可憐的中國婦女,她們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相夫教子,把男性看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以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家庭為榮 ,而不去管別人為啥要跟自己結婚,也不去想這樣做到底有何價值,只知道傻傻地欣賞、傻傻地付出。一旦連這種最廉價的要求也不能滿足時,就哭的哭,自殺的自殺,隨便嫁人的嫁人,從沒想過自身的價值在哪里。
巧珍喜歡高加林是因為他有文化,而她的沒文化讓她總是顯得低人一等,雖然在當時的條件下,以村里人的眼光是高加林高攀了她,但出現在高加林眼中的她永遠都是那么唯唯諾諾,她有十二分與家庭、世俗作對的勇氣,卻沒有對高加林提一個要求的念頭,她無條件地對他好,卻不管別人是不是真心對自己,即使最后高加林提出分手,她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因為她覺得自己本身就不配。而且在高加林最后回到農村時,雖然自己已為他人婦,卻還幫著他找工作。這就是中國女子的"善良",在作者極力美化她的同時,其實是在塑造男性眼中女性的典范,永遠那么善良、永遠那么與世無爭,其實這背后隱藏的是千百年來對女性的一種壓抑,對女性生命價值的蔑視。
憑什么女性就得永遠以男性為中心,她們可以有自我的價值。正如舒婷所說我必須作為樹的象征和你站在一起,你喜歡我只是因為我是我,而非其他任何東西,既不需要仰視、更也不需要同情。
《人生》讀書筆記5
近日借的書都還不錯,每天做點兒開卷有益的事。不知怎的,有本書自從書名印入我腦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路遙的《人生》幾次都想借來看,但在圖書館都沒找到。算了,在網上百來了一本電子的。感動著加林和巧英的愛情也感動著感情與理智之間的抉擇。結局雖然不那么完美,但是總覺得人生或許就該是這樣的。人活著,就要對自己的選擇有所擔當。
書中有幾段風景的描寫,很傳神,看著仿佛身臨其境。
外面的陽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云朵靜靜地飄浮在空中。大川道里,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川道兩過的大山擋住了視線,更遠的天邊彌漫著一層淡藍色的霧靄。向陽的山坡大高分是麥田,有的已經翻過,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沒有翻過,被太陽曬得白花花的,像剛熟過的羊皮。所有麥田里復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已經出齊,泛出一層淡淡淺綠。川道上下的幾個村莊,全都罩在棗樹的綠蔭中,很少看得見房屋;只看見每上村前的打麥場上,都立著密集的麥秸垛,遠遠望去像黃色的蘑菇一般。
太陽剛剛落山,西邊的天上飛起了一大片紅色的霞朵。除過山尖上染著一抹淡淡的桔黃色的光芒,川兩邊大山濃重的陰影已經籠罩了川道,空氣也顯得涼森森的了。大馬河兩岸所有的高稈作物現在都在出穗吐纓。玉米、高粱、谷子,長得齊楚楚的。都已冒過了人頭。各種豆類作物都在開花,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清淡芬芳的香耒。遠處的山坡上,羊群正在下溝,綠草叢中滾動著點點白色。富麗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顯得格外寧靜而莊嚴。
他們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牽牛花繞著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閃閃的珍珠一般撒滿了暗藍色的天空。西邊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線,像誰用碳筆勾出來似的柔美;大馬河在遠處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來的旋律一般好聽。一陣輕風吹過來,遍地的谷葉響起了沙沙沙的響聲。風停了,身邊一切便又寂靜下來。頭頂上,婆娑的、墨綠色的葉叢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朧的月下泛著點點青光。
雖然這書寫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并且還是農村的故事,但是對現在依然很有教育意義。有多少人不被物質迷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別人的眼神里。加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對自己想要的是否是正確的缺乏判斷。在別人的眼里,他找到了自己。這個被認為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自己他是迷失了。準確的說,他迷失在別人的眼神里。人生的價值體系到現在也沒有建立起來。我為什么而活,這個命題沒有被深刻的思考。甚至連榜樣的力量也沒有。我們看到的是紛繁無非是“名”、“利”二字,雖然誰都明白這個道理,卻沒有人脫的開。我們比從前更羨慕別人的權、錢、勢、優越,我們比從前活的更自卑。甚至自卑到猥瑣。
我們不能正視生活帶給我們的苦難,不能正視貧窮帶給我們的無奈。我們的哀怨蓋過了坦然。熱情沒了,勇氣都沒了,甚至連心都沒了。我們選擇了盲從,選擇了隨波逐流。我們忘了自己還有熱忱,忘了去改變,忘了躍出云層我們就都看到曙光。位置決定我們的眼界,前面的主語被忽略了,那是我們心的位置決定了我們的眼界。可是沒了心又怎能看遠?
《人生》結尾處有幾句話,讓我格外感動:
對待社會,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相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
本來想多寫些的,但是,撩撥人的感動處處都有而人的心越來越麻木。我們越來越不能感動,所以不在寫的多少,有時間再看一遍原著吧。
《人生》讀書筆記6
讀完一代教育名家葉圣陶先生的名著《教育與人生》后,心靈受到的震撼很大,他的的確確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教育”二字,令人欽佩!
《教育與人生》中用了比較小的一篇幅說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看似一句連“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卻思考了很久——因為它“實在,樸實”!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離這一句話的要求還有多遠?
第一點——通常說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為貴。個人認為,老師其實是“語言器官”比較發達的高級動物,“言教”可謂是時刻都在進行的,經常嘴巴一張就會停不下來,反正我是這樣的人,所以講的話多了,難免重復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話都是重點,學生很多時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拿最近的課本劇排練來說,學生甲飾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侖山頂拉弓射下九個太陽,排練時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繪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后羿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點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該怎樣?拉弓時的表情又該怎樣等等。可是任憑我描述學生的表演還是不盡人意,結果我實在不滿意,一著急自己上去演了,學生也緊接著模仿了起來,效果好極了,其實當時我是“愣”了,進步太快了,后來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第二點——知識學問無止境,品德修養無止境,這是古今中外凡是有見識的人一致的認識。作為一名老師,誰也不應該故步自封,說是足夠了,可以教一輩子了。現在的教育事業對我們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肩上的擔子巨大,我們不應該讓“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呼失去光澤。就我自己而言,以前我教古箏只把輔導學生考級當做首要目的,要求自己是熟練掌握“考級”曲目,這樣以便自己上課的時候講解自如,示范的也漂亮!可現在想像,自己實在是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時間久了,學生將會遠遠地超過我,自己也會覺得無聊起來,怎么可以一直不學習新曲子呢?所以現在我必須要“進修”起來!
《教育與人生》一書我還需要時間仔細揣摩,葉老的超凡智慧和偉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個月看完他的一本書就可以學習好的,我還需要不斷的充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各方面,也讓我將來的“教育人生”盛開出一朵美麗燦爛的小花,嘿嘿!
《人生》讀書筆記7
也許你讀過《外婆的道歉信》,那你一定知道我說的,讀完后大哭著笑或者大笑著哭的感覺。即便你沒讀過,我保證在《清單人生》第一章之后,你會愛上這個63歲的古怪女人。
因為她真的太好笑了!布里特—瑪麗的情商接近于零(也許會讓你想起家里某個親戚)。她夸獎別人的新發型:“您的額頭非常寬,剪這么短的發型需要很大的勇氣”;她管別人要一杯水時,會責怪對方竟然不給她杯墊。關鍵是,她根本意識不到這會得罪人!她內向膽怯,渴望改變卻不敢改變。她的生活嚴格遵循一張張事先制定的清單,她甚至有一張記錄所有清單的清單。她6點準時起床,12點必須用餐,將家里的一切整理得一塵不染,因為她相信,只要什么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
《人生》讀書筆記8
突然發現老天安排的真是公平,不該給你的不會多給你一點,該給你的不會少給你,這就是人生。我們都覺得夠苦還在后面我們都以為自己夠煩了,永遠不知道更煩和更苦得正并肩向你走來
淡定,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他需要你無欲無求、把眼前的這一切都看作云煙。忽視,是令其消失的一種方式,雖然有時不太管用。我有時在想,我們追求的是什么生活呢?錢、車、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一切都變成真實的時候,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本性,那樣人活著又有什么意思?
人一生或許就是為了體驗吧,有了甜自然就要有苦。那就不能抱怨了吧,只要努力了,就要盡全力的吧?看著數學題,就是作不下去,總是想別的事。
或許這種生活太好了,我無福虛度吧!有時候我真的沒有欲望,但這種有事這就不是人了,無欲無求,那便不是人了。人真是個很復雜的東西,復雜的無法形容。對有些人是從心里發出的厭惡,不會改變。可能這就是相克吧,只有生命才能詮釋生命,而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能詮釋。就像解方程式一樣,有的式子本就是無解的。
努力努力,不能再讓自己留下遺憾。
《人生》讀書筆記9
喜歡巧珍,全身心投入,最后痛心卻也很灑脫。她是那種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吧。
很多人都說高加林的經歷,是人一生起起伏伏的寫照,但我覺得,他最“輝煌”的那些日子,本來就不屬于他,承認他的能力與才華,也曉得他的命運中本就摻雜了很多人為因素,比如別人動用關系下了他的教師工作。后來的他也成了靠走后門有了工作的人,那這個時候他是否也像三星一樣,占掉了別人的名額,也給了別人像他被下教師后的一樣的感覺?不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本就沒有去城里工作的機會,所以后來,別人也是抓住了這個把柄,他便又回到了農村。那一段經歷,就是曇花一現,他自己卻在那時忘掉了本心。
如果沒有最后得知加林必須回農村后,對黃亞萍的那段描述,我是很反感這個人物的,覺得任性而自私。因為自己的愛情,讓身邊所有人痛苦,即便是對她很愛的加林,也是讓對方在雨天去找一個根本沒被丟的小刀,這樣的撒嬌有些無理取鬧,還是更喜歡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巧珍。有點像田曉霞那樣,因為愛你,所以滿心都是希望你好。
最后再佩服一下德順爺爺與高加林他爹,覺得老人們還是有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啊!
《人生》讀書筆記10
讀路遙的《人生》,我深刻領悟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贊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可,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后能再擁有像金秀這么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欲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時樸素善良農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著。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著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于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凄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凄美,就是因為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于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為“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讀書筆記11
《人生海海》是作者麥加歷時八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書中主要圍繞著一個身上帶著很多謎團的上校展開,以一個十歲小孩的視角展開敘述上校傳奇而苦難的一生。故事中的小瞎子、爺爺、父親等等角色,他們與上校的人生糾葛交纏,故事在窺探欲與守護欲的對抗中推進,矛盾最終在一夜之間爆發,人物的命運開始扭轉,謎底逐漸揭開。
書中的故事情節跌宕、張弛有度,節奏時快時慢,每當故事發展到最吸引人處,筆鋒一轉,轉換鏡頭,讓讀者如臨其境,更好的背帶入到小說情節中去。書中人物大多是村中的小人物,人物都不是一個完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私欲,都背著他們自己的缺點和污點。在這段特定的歷史背景中,書中每一個人都在苦難中掙扎,都在拼命的、努力的活著。上校是一個神秘而且傳奇的人,他性格直爽幽默,勇敢陽剛,曾經上過戰場,救過人;也進過監獄,受過苦,最終被人們的言語所逼瘋。
這本書中真實的反應了各類不同的人性,可恨可氣又可悲的小瞎子、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的爺爺、重情重義卻引來流言蜚語不斷的父親等等,將故事背景時代的總體情況深刻的體現了出來。有人為了愛而放棄尊嚴,有人承受了命運最大的辱,有人以惡為生,有人為愛耗費一生,不管你是什么樣的年齡,總有某一個人的命運會讓你感同身受。故事中,最讓我有所觸動的是主人公妻子的一句話:“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這句話講出了這本書中的所蘊含的道理,人生像海一樣不斷涌動,復雜多變,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生活中的磨難挫折,既然無法逃掉這些艱險,不如去勇敢面對生活,努力生活,這樣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什么是《人生海海》呢?麥家說:“顧名思義,講的就是人生,像大海一樣豐沛的人生。我想寫出一個人的苦難,一個人忍受苦難的能力和精神。愛一個人是容易的,因為我們身邊有那么多可愛的人;恨一個人也不難,因為世上也不缺可恨的人,要愛上一個可恨的人,也許有一些難度,但最難的無疑是愛上自己可恨的命運。”真正的勇氣是面對過生活中的挫折后能勇敢面對生活,不被困難所打敗。人們應該勇敢面對生活,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人生多磨難,愿你在生活的磨練之下,羽翼豐滿,劈風斬浪,活出精彩人生。
《人生》讀書筆記12
《人生》是由路遙執筆,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改革時期的陜北高原,描寫的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在農村和城市反復折返的故事,以及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感情糾葛,從而體現一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人生》是路遙創作的第一部經典長篇小說,發表于《收獲》1982年第三期,《人生》的發表標志著路遙的開始步入文學之路的巔峰,也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著名導演賈樟柯曾這樣評價:“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后來也讀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惟獨《人生》對我的影響最大,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1980年代,中國戶籍制度將公民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戶口,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社會地理景觀: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和城鄉差別。同時,國家還通過種種政策強化這種差異。比如在勞動分配的制度上,在城市工作的職員每月有固定的工資收入,還有完善的醫療的制度、退休的制度。但在鄉村,農民不僅要按時按量向國家繳納糧食,還必須有限度地支配自己的勞動產品。這些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了農民在整個社會發展中長時間處于相對貧困的狀態中。《人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展開,“鄉下人天生就應該在城里人面前低人一等”這種強烈的等級觀念、城鄉差異在小說中被大大強化。
“相比于一般悲劇作品,《人生》具有更加厚重的悲劇色彩,其所呈現的愛情心理的沖突、鄉邦文化的沖突、作家的精神沖突,都是具有深長的歷史意味的沖突,不可能在短期內消解,矛盾與矛盾沖突的所在,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人們前行的不息動力,督促人們去解決矛盾,實現追求的目標。”
一、愛情心理的沖突。
在高加林的愛情選擇的背后,埋藏著門第觀念的沖突。高加林和劉巧珍戀愛,高加林沒有門第差別的擔憂,但和黃亞萍戀愛,高加林首先發問的就是:“你父親肯定不會接受我!他們要門當戶對的!我一個老百姓的兒子,會辱沒他們的尊嚴!”高加林的發問確實很有道理,因為在中國這個有著悠久等級觀念的社會里,婚姻同樣打上了等級的烙印,而高加林不惜以道德背叛的代價與巧珍分手,目的只有一個,告別那塊土地,做一個真正的城市人。
二、鄉邦文化沖突。
在中國的鄉村文化中,有三種力量最具影響,掌有行政權權的闊人、掌有經濟權的富人和掌有話語權經驗的老人。首先是高加林和高明樓之間的沖突,表面上看,他們之間的沖突是因為高明樓玩弄權力、占奪了高加林民辦教師的位置而引起的。但其實不是,高加林和高明樓屬于兩個不同的階層,高明樓是村里的權力階層,而高加林是村里的草根階層。其次是高加林和順德老漢的沖突,這是新一輩和老一代之間的沖突,高加林向往城市文明,守地意識薄弱,而順德老漢守地意識強烈。他們之間的沖突,從根本上說是現代文化觀念與傳統的農民鄉土觀念的沖突。最后是高加林和劉立本的沖突。劉立本的商人身份決定了他在高家村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他通過投機取巧實現了發家致富的目標。高加林鄙視劉立本,緣于知識分子的清高,這也是歷史慣性作用的體現,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恥言商業金錢,看重官宦仕途。
三、作家精神沖突。
“農村與城市、鄉土情結與現代意識、道德與歷史、奮斗精神與自虐傾向,正是作家意識到這種兩兩相對的二律背反,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內心裂變的極致。”閱讀《人生》,我的能感受到作家強烈的鄉土情結,而在這種情結的背后,毋庸置疑的是因襲的守舊觀念、封閉的小農思想和被動的保守惰性,以“只有扎根鄉土才能活人”作為人生經驗和生活哲學的前提,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其僵化的思維。其次,《人生》也顯示了路遙在心理層面的復雜矛盾。一方面,作家站在維護者的立場上,對作品主人公進行了鮮明批評。另一方面,就作品的情節來看,作者借助高加林的行動卻又是在消解這種意識形態話語的。作家精神的坐標陷入了自我迷失的狀態,路遙到底不能回答為什么社會主義體制的利劍砍下了高家明,而沒有砍下屢屢以權謀私、阻撓農村改革的高明樓?為什么城市人比農村人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和福利?為什么我們的社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代青年的發展問題?
“有研究者曾經指出:濃郁的悲劇審美意識,是路遙作為藝術家的一大優勢。表現在小說的創作中,路遙自覺地把這種意識貫穿在了小說的情節設計、人物塑造、結構安排等各個環節,以達到強烈悲劇感的藝術效果。”[2]正如陳思廣所說“路遙的藝術關切點不在于表現心靈的選擇和靈魂的搏戰上,而在于揭示外在環境的壓迫對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制約,物質條件的匱乏對人格精神的追求和發展的限制。”并通過這些悲劇引發了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對人的關注。《人生》不僅為那些在困境中奮斗的年輕人指明了方向,對于科學的審視鄉土觀念、正確的處理城鄉關系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生》讀書筆記13
《人生》是路遙的小說代表作,小說中沒有濃墨重彩浮夸的語言,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稀奇古怪的秘密,作者用質樸簡單的語言,向讀者傳達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年輕人的忠告,發人深省,令人深思。
在這篇小說中,我感受到了幸福、美好,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與社會的黑暗,還有生活的不易。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態度面對漫長人生?面臨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又該如何把握?人生曲曲折折,時而得意,時而失意,該如何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呢?讀完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
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在高家村當民辦教師,他有能力有才華,不僅關心時政,還寫得一手好文章,但命運的第一次轉折很快來臨,因為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高中畢業了,書記要將自己的兒子安排到公家干活,所以高加林被頂替下來,(可見,那是的社會就已經很黑暗了)一時間,生活的沉重負擔壓在高加林的身上。沒有了經濟來源,他只能像父母那樣當個農民下田種地。但一個堂堂男子漢,苦苦讀書的高中生怎會甘心呢?所以,遭受打擊的高加林一蹶不振。他悶在家里不出門,煩躁不安,但又無可奈何。最后他決定不能這樣窩在家里窩囊,要出去掙錢,當他鼓起勇氣帶著母親蒸的一筐饃去城里賣,本來就自尊心強的他又遇到了同學黃亞萍和張克楠,黃亞萍在縣廣播站上班,張克楠畢了業也是吃國家飯的,都是一個教室里的同學,他卻回農村做起來農民,高加林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后來一個饃也沒有賣出去,垂頭喪氣地回了家。
在路上他遇到了在大馬川道橋上等他的巧珍,巧珍是村里生意人“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家境好,人又標致,是村里數一數二的姑娘,巧珍喜歡高加林很久了,她沒有上過學讀過書,卻不俗氣,打心眼里喜歡文化人,所以一心想要找個識字的人嫁了,高加林是村里的民辦教師,懂得多,還經常發表文章,所以村里人對他愛慕的姑娘也不在少數。這天,巧珍熱情地幫高加林把饃拿到縣城去賣,回來還給他帶了紙煙,并向高加林一訴衷腸,處于人生低谷期的高加林,,也喜歡上了這個善良質樸大方的農村姑娘,于是兩個年輕人就幸福地開始了戀愛。但高加林的心里卻有點矛盾,一方面是他不想一直呆在土地上,他有知識,向再翻身走出去,但現在他和巧珍在一起,就意味著要永遠在土地上不能翻身了。
這樣糾結矛盾一段時間之后,他決定適應新生活,拿起鋤頭,賣命鋤地,這個血氣方剛的男兒漢想要證明自己并不比別人差,便賣力干活掙工分,手全部都磨爛了,愛情給了他巨大的力量,雖然高加林還是不得不承受變身農民給他帶來的痛苦,但他和巧珍每天都沉醉于愛情的甜蜜和幸福之中,也不再顯得那么憂愁了。
命運的第二次轉折又悄悄來臨,高加林的叔父當兵退伍,對國家貢獻突出,安排為地區勞動局局長,高加林一下又看到了一線曙光。但高加林的叔父堅持正義立場,說不能把高加林調走。之前把高加林從民辦教師位置撤下的高明樓和劉占勝害怕得罪勞動局局長,又讓高加林去縣委做起了通訊干事,高加林能寫,懂得又多,是塊材料。
高加林到了縣城,春風得意,工作干得又出色,各方面都很優秀,引人矚目,成了城里的一顆啟明星。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在縣廣播站,經常讀高加林的文章,他們二人在學校就談天說地,聊國家大事,聊文學,很聊得來,當時就互有好感。但高加林畢了業回了農村,黃亞萍不能跟著他一起回農村,便和一直追求她的張克楠一起了。此時,高加林已經來到縣城,她對他的感情又重燃了,向高加林表達了愛意。高加林猶豫了,善良美麗的巧珍怎么辦呢?他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拋下巧珍不管;但經過內心的一番掙扎,他要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他想去更大的城市發展,黃亞萍是干部子弟,又有文化,這時候,黃亞萍在高加林心里比沒文化的巧珍有意思多了。于是黃亞萍離開了張克楠,高加林拋棄了溫柔賢惠的巧珍,兩人開始了新的戀愛和生活。但這件事對張克楠和巧珍造成了巨大痛苦,巧珍每天以淚洗面,瘦了很多,但她并沒有意志消沉,反而很快堅強起來,之前一直上她家提親的馬栓還是愿意娶她,她就一狠心決定開始新生活,嫁給了馬栓。
很快,命運的第三次轉折又降臨這個年輕人頭上,黃亞萍要和張克楠分手,張克楠媽媽將高加林的來路調查的一清二楚,隨即將劉占勝走后門讓高加林在縣委工作這件事告發,紀檢委嚴格重視,認真調查,結果是,高加林重新被打回農村。他的叔父此時也支持將他調往農村。高加林又一次受到打擊,他第一個想到巧珍,痛苦不已,此時巧珍已經嫁給了別人,他把寶貴的“金子”丟了,也把自己的良心丟了。以前和黃亞萍向往的美好生活也隨即向泡沫一樣破碎了,他和黃亞萍撇清了關系,獨自踏往回鄉的路……
最后,德順老漢開導高加林,不要意志消沉,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還是要努力生活,熱愛自己的土地、家鄉,他還從德順老漢嘴里得知,是巧珍求高明樓讓他還去當民辦教師,聽到這些高加林一下子撲到德順老爺爺的腳下,兩只手緊緊抓著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小說到這里戛然而止,作者留下想象空間,高加林有沒有當上老師,他和巧珍再見面該如何打破沉默,他們是否都幸福,這些只能留給讀者去想象。
讀完這篇小說我的內心是唏噓不已的,為巧珍被拋棄而心痛,為高加林的昧良心而氣憤,為人這一生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而感慨。
同時我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在以前以血統論英雄的時代,走后門更加普遍,一個高加林,村書記兒子要當民辦教師,就把他撤了下來,變身為農民。后來又因為他叔父當了勞動局局長,莫名其妙又被安排到縣委工作,最后因被告發又被譴回農村,對于這種社會的黑暗,普通老百姓是無力改變的,僅僅因為關系,就輕而易舉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既然我們對于社會的陰暗面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努力做好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這篇小說還啟發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不能因利益的誘惑就隨意改變自己的志向。如果高加林抵制住了黃亞萍帶他一起去南京大城市條件的誘惑,堅持自己的本心,不做昧良心的事,那么他將會和巧珍很幸福地生活,即時沒有很光鮮的生活,不能像和黃亞萍那樣談論國家大事,但是有巧珍的善良質樸也足夠了!高加林自己不知道珍惜擁有美好品格的巧珍,最后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生活偶爾會和我們開玩笑,無論失意得意,都應該保持一顆謙遜低調的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高加林在縣城順風順水地工作生活時,他有點過分驕傲膨脹,他明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卻把虹當做橋,橋根本不存在,彩虹是出現了,而且色彩斑斕,但也很快消失了。如果他能認清自己的真實情況,堅守本心,或許小說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于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點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吧!
有追求是對的,但是要以現實為基礎,更要走正道,不能通過歪門邪道去實現,一旦摔了跤,反過來會給人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能毀掉人的一生,所以我們應該昂首挺胸走正道,傳遞正能量。
德順老漢在小說中是一位老者智者的形象,他雖然是沒文化的莊稼人,但淳樸的語言中透著生活的哲理與真知,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陳道明飾演的老卓角色也有這一特點,他們作為長者智者過來人,能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語道破夢中人,指引我們走上歸途,走上正道。
以前父母經常教育我:“人生很短暫,不要走彎路,要走正道”,讀完這篇小說,我更加明白了,人生是走不起彎路的,尤其是在關鍵的岔路口上,人生的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要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又想起以前讀的現代女作家李筱懿的一篇文章《你真的打算湊乎過完這一生?》里面的一段話和《人生》所表述的道理差不多:“當女人還是女孩的時候,不太明白自己的一生其實只是由幾個關鍵環節組成——親情、學業、職業、愛情、婚姻、子女、朋友、伙伴,那些貌似漫長的時光,都在為這些要素積聚能量,在不該湊乎的事情上湊乎了,未來也就只能湊乎了;在核心環節認慫了,人生也就真的認慫了。”
希望我們都能認真踏實走好人生每一步,積極陽光,熱愛生活,永葆正能量。
《人生》讀書筆記14
生活是一門獨特的藝術。無論你快樂不快樂,時間永遠在流逝;無論你幸福不幸福,你依舊得活下去。怎么生活,是一個未知數;活的怎么樣,是一門藝術。
于丹在趣品人生一書之中提出了一些看法:人們的生活普遍加快,為了掙錢拼命工作,沒有一點幸福感。人們為什么有了錢卻還是不幸福呢?于丹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內心的容量不同。雖然我對幸福沒有完全的理解,但是我想,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房價的增長,油價的提高等社會現象,如果你的內心容量夠大,坦然接受這一切,而不是只無謂的抱怨,你計較的少了幸福就多了,因此我認為:內心的容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但同時我覺得,幸福指數的高低和付出的多少是成正比的。任何一個人如果不工作就無法生活下去,因此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在盡可能少的抱怨下接受壓力,反而事半功倍,幸福感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而如果在不斷地抱怨中繼續接受壓力,那么即使完成了工作,也毫無成就感、幸福感可言。比如我的壓力來自于我的學習,如果我遇到一道數學題,老師在鼓勵聲中教會我和在批評聲中教會我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學習中、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是有壓力的,只有拿一顆樂觀的、包容的心態去接受壓力,壓力才能轉化成動力。
古人云:“能閑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這句話的意思是悠閑地對待別人當作壓力的事情,才能有時間去滿足自己的幸福感。幸福來自心里,當心被壓力占據,容不下別的東西時,幸福又從哪里進來呢?只有空的杯子才能盛滿上好的美酒。可見一味地往心里面加沒有用的東西,結果心滿了,該裝的沒有裝,不該裝的全部都是。
可見“放空自己”是多么重要,書中認為“放空”的方法,如:煙、酒、琴、茶等。但不論是那一種“放空”方法我覺得都是有用的,關鍵是看如何把握。對我而言,彈吉他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琴聲中去,忘掉世界的煩惱,也是一種享受。另外,出去旅游,看看風景,或者與人交談、傾訴,再或者聽聽音樂,玩玩電腦……都是一種放松的方式。只需要控制一個度。超過度得本身就成了玩物喪志,控制很重要。
于丹的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示,讓我對生活的藝術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我認為在“忙”與“閑”之間的取舍就是幸福與不幸福的關鍵所在。我想: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吧。
《人生》讀書筆記15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是一部影響千萬青年的勵志名篇。著名導演賈樟柯說:三十年的閱讀書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路遙的《人生》,讓他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主人公高加林憑借自己努力和叔叔的幫忙,終于脫離農村進入城市,從而給其人生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當然,作者對這種變化并不持歡迎的態度,高加林愛情的變化和內心的掙扎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最終高加林因“走后門”而被單位辭退回到農村,人生的挫折使得主人公的精神得到了升華――腳踏實地,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
問題是:
1、是誰決定一些人必須在農村,而另一些人必須在城市?
2、是誰規定人們的情感傾向和情感方式?
如果說人們失去了自由擇業和遷徙的權力,那么,是誰剝奪了人們的這種權力?
作者思不及此。不僅不及此,還對這種“剝奪”予以由衷的贊美,并以主人公的命運來做情理上的詮釋。如果說這是時代的局限,那么,作者此后的煌煌巨著《平凡的世界》,在這一點上也沒有絲毫的突破,繼續為這種“剝奪”做藝術上的辯護。
因此,《人生》如果曾引起廣泛共鳴的話,那也只能說明我們曾經的人生是思想的荒原而已!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當上了民辦小學教師,當他很滿足這個既體面又能施展才華的工作時,卻被有權勢的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在他痛苦絕望的時候,純樸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這對于高加林來說,此時巧珍的出現無疑成為了他失意時的精神慰藉。
然爾新的機遇再次降臨,重新回到夢寐以求的城市。這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老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對高加林的愛大膽而炙熱,這也讓高加林陷入了一個艱難選擇中。一邊是善良單純的鄉下妹子巧珍,一邊是情投意合的城里姑娘亞萍,在反復考慮后,他還是選擇了黃亞萍,善良的巧珍含淚接受了他的選擇。
造化弄人,當他認為一切安定,準備施展才華抱負時,高加林通過關系到城里工作的事被告發。一切又回到原點。城里的姑娘離開了,當他回到村里,巧珍也已嫁為人婦。當他褪去驕傲,認清現實后,懊悔的撲倒在地上大哭起來。
這便是路遙《人生》不是結局的結束!至于后來高加林到底怎么樣了,這應該讓生活回答。
讀完這本書,會覺得高加林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有信念、有理想、會自私、會虛榮,同時又是善良的、勇敢的。人都會走彎路,跌倒了能爬起來,就有希望。
【《人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人生》讀書筆記04-24
《人生》讀書筆記04-26
人生的樂趣讀書筆記10-12
人生海海讀書筆記12-14
《人生海海》讀書筆記12-04
人生的智慧讀書筆記11-01
《人生由我》讀書筆記12-01
人生感悟讀書筆記10-31
人生的支點讀書筆記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