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1
合上《論語》,手依然依依不舍的緊緊抓住它,目光隨著手鎖定《論語》,我不禁陷入沉思。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面對《論語》,我不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讀書,而是用一顆渴望去了解的心去認真閱讀,去品味書中的每一段話、每一個字、甚至每個標點符號,直到了解透徹才讀去下一段落。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雖然它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看得我內心澎湃,腦子里充滿了感悟。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說過的話記錄下來,寫下了《論語》。小時候看來枯燥,現在卻覺得很有哲理。它在生活上,交友上,學習中,為人處世和孝順父母等,給了我們很明確的指示。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出現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部論語秀自身”,說明了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和《論語》充滿了智慧。
我最喜歡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是千古名句,代代相傳。意思是:學過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溫習,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這樣的主張思想在《論語》中多處可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快樂的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從而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儒家的話就是這樣,一句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知識,但是它又不給出太多條框,要靠自己去理解意思,就顯出悟性的重要了。
除了學習,時間也很重要。“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出自論語《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圣人之言,含有多義。雖然書中的注釋已解釋清楚意思,但不能到此為止,我們要還要理解言外之意。這提醒著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學習。不要讓時間像一灘水一樣,接在手掌心,不一會兒就漏光了。
打開《論語》去讀,去看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是如何產生孔子這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是如何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又是為何尊稱他為“圣人”。我們要學習《論語》中的精神,領悟其中的道理,并將其行動。
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2
兩千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書里的內容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是那么芳香令人陶醉!書中的內容看上去好像沒有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
書中的文字充滿了哲理,我最喜歡的有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經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你被別人誤會了,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在《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引發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流走的水象征著流逝的時光——一種時光悄悄流走的感慨,一種人生目標要在奮斗中實現的理想,在這一聲嘆息中表現了出來。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寶貴、容易被忘記而又最讓人后悔的事的東西。還記得高爾基曾經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兩手空空。”我們也許不能讓時間停留或者延長,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
《論語》是孔子一生的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么做人,怎么處事。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3
翻開一本中國的經典之作,走進孔子的世界,品味《論語》的墨香,細細咀嚼“仁愛”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們民族備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愛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現。記得有一次,顏淵問到孔子怎樣做才能是“仁”,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則論語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這也是我們中學生日常行為準則。那么,我們是怎樣做的呢?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不適合我們身心健康成長的書、影像等,我們是堅決杜絕的。可是我們個別同學還是不免去看一些認為無關緊要的閑書,我們應該勸阻他們,因為這不但是在浪費時間,而且會極大的干擾學習,減弱學習的積極性。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沒有禮貌的話語就不要去說它,不文明的行為就別去模仿,否則不但會損壞我們中學生的形象,還會影響社會的文明和風氣的好轉。我們的語言是先輩經過幾千年才演變而來的,我們不要去刻意地玷污它。不要忘記漢語是世界上發源歷史最長而且最美的語言,我們應該弘揚中華的語言,讓世界都能領略到中國美,漢語美。
“非禮勿動”,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要去動它。偷竊可恥,而且是要嚴懲的。別人擁有的東西,我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勞動獲得,還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從另一個角度說,拾金不昧就是“非禮勿動”生動的'表現。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應將這個美德發揚光大,為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出一份力吧!
《論語》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論,里面還有許多寶藏在等待我們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這足以顯示出它的博大。老師說“半部論語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鏡子,既照出了我們的缺點和不足,又告訴我們如何去不斷完善自己。
孔子推崇人“仁、義、禮、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在幾千年后的今天,讓我們也攜手孔老先生,踏上仁愛的旅途吧,我們要時刻銘記“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義!
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4
《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
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系心靈的橋梁。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復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里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墻”,于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衛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并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5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快樂。
【初三論語讀書筆記600字】相關文章:
《論語》 | 讀書筆記09-14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8-25
論語讀書筆記(15篇)02-01
孔子的論語讀書筆記12-16
高中論語讀書筆記09-26
論語讀書筆記1100字11-12
論語讀書筆記高一5篇10-14
論語讀書筆記800字左右09-23
《論語》的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9篇)12-29
《論語》讀書筆記中學生范例解讀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