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讀書筆記(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讀書筆記1
一向喜歡于丹的直爽,最近新出了《于丹趣品人生》又豈能不看呢?利用休息時間粗略瀏覽了一下本書,覺得在如此忙碌且煩躁的時候確實應該品一下這本書,因此在這里強烈推薦,《于丹趣品人生》讀書筆記1000字。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幸福在今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自己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閑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我們今天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于閑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閑的情趣與生活方式并非要讓我們閑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閑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在很多解讀人生、感悟人生的人當中,于丹應該算是一個異類,她最有別于其他學者的地方就在于,能把大道理說得非常簡單透徹,易于人們理解。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樣呢?她認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這樣一本書。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活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來,能否放開心境,從容而快樂地享受并經歷人生,是人生是否圓滿的關鍵。但是享受人生從哪里入手呢?于丹給出的答案是:琴酒茶。
或許大家會說現在的生活這么忙碌每天計劃排得滿滿的,哪有時間品味琴酒茶呢?其實,于丹告訴我們的是,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么,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么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而于丹通過講述琴酒茶的故事,用最淺顯,最明了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不快樂其實都是源于我們自身。人生其實很有趣,我們現在提倡國學,提倡向古人學習,其實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言行舉止,而是學他們的精神,學他們的態度,學他們的思想,學他們的意趣。這其實并不難,從琴酒茶就可以開始。所以,且停停我們那匆忙的腳步,聽于丹趣品人生,享受人生之趣吧。
《人生》讀書筆記2
《人生》我相信大家基本都讀過,這本書是路遙的成名之作,而我讀這本是因為假期作業要求。剛開始我對這本書的印象并不好,但我沒想到這本書會如此的吸引我。
這本書講的是高加林工作失意,下放農村與巧珍相遇而后相知并相愛,但最終卻未能與之攜手一生的故事。
而在書中他與巧珍的感情糾葛深深牽動了我的心,讓我不禁思索感情的真諦。其中最讓我震撼的事巧珍對高加林堅定不移的愛,但當她與高加林不被父母看好,被世人所唾棄,她卻愿意攜著高加林的手勇敢應對村民的指指點點。巧珍的勇敢讓她收獲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感情。
當前途和感情放在天平的兩端,你會作何選擇?而高加林卻選擇了前途,他辜負的不僅僅是巧珍這個如金子般的女子,還是對黃亞萍的不負職責。人為了一時之利,而做出的決定是經不住時間的`研究的。而高加林也受到了張克南媽媽的報復,前途隨著黃亞萍而離去,而他內心唯一的摯愛,巧珍也懷著一顆破碎的心嫁給了老實憨厚的馬栓,高加林失去了他追求的前途,巧珍也失去了他所追求的感情。都說相思好,相思催人老。幾番費思量,還是相思好。即使是高加林拋棄了巧珍,但當高加林一無所有時,還是他心中的巧珍愿意幫忙他。
高加林的父親和德順老漢雖然是這片土地的兒子,他們從勞動生活總結的人生哲理是如此的深邃,并給予我強大的力量。
做人永遠不能忘本,無論我們走的有多遠,都不能忘記自我來自哪里。生活會欺騙你,城市的繁華會迷惑你,可是你的故鄉,在這片土生土長的勞動人民回無條件的堅定的支持你。即使你犯再大錯,善良的人們不會去落井下石,而回以博大的胸懷原諒你。
《人生》讀書筆記3
(本書結尾,就是全書概述了,博格,本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只是人們自己,把它破壞的不堪。最后還是人們自己,凍手修復這個地方,但無論怎么壞,無論怎么好,有些東西不會改變,有些人不會改變。)
無論多晚,只要想改變都不算晚。因為有人從前多愛你,現在也會多愛你。
生活,沒什么好怕,人類也沒什么好怕,自己怕的莫過于是自己的禁錮而已,如今你學會走出來,那一切的不快,都會云淡風輕。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
當你開車經過博格,也許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些已經關閉的地方。然而你必須放慢車速,看看還有什么留了下來。因為博格還有人。還有老鼠、路人、花園和溫室。還有木籬笆、白球衣和點燃的`蠟燭。有新鋪的草皮和陽光燦爛的故事。有一家花店,在那里你只能買到紅色的花。有一個小超市兼修車鋪兼郵局兼披薩店,播出球賽的時候,店里的電視機總是開著,而且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在那兒賒賬買東西。博格原來還有一座娛樂中心,現在沒有了,但孩子們可以在他們的新教練家里吃培根和煎蛋。教練和她的狗住在一座帶陽臺的房子里,起居室的墻上掛著新照片。沿路的售房木牌一天比一天少。留絡腮胡、戴帽子的成年男人在老舊卡車的頭燈照明下踢足球。
博格還有一個足球場,一個足球俱樂部。
而且,不管發生什么,無論她在哪里,每個人都知道布里特-瑪麗來過這里。
《人生》讀書筆記4
《人生》發表于1982年,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并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征。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里后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于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于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 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后,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后,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并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于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云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后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雖然人生的結局是一如既往的悲傷與現實,但我卻沒有以往那么憤然,我漸漸體會到了什么是生活,特別是現實世界里的生活的樣子.
生活有時能把現實變成夢想,有時也可能把夢想變成現實,有時會把社會中的.各個角色調換,有時會把好事弄巧成拙,關鍵看我們怎么去走這條人生的道路.
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丟掉自己的原則,無論你此刻正高興萬分或痛苦萬分,都不能丟掉自己的原則,人一旦丟掉原則就會走入人生的岔路口里.就像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樣,他優秀聰明心勁高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同時又懂得利用機會,這點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的,然而他就是因為一時的迷茫放棄了原則,結果失去了一份也許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純真的愛情,最真的女人,最愛他的人。女主角巧珍帶著對他的愛嫁作他人婦,沒有任何怨言,然后在他失意又從回農村時還為他求情,求大隊書記讓他重新當老師。其實在他失意之前他就意識到自己其實真正愛的人是農村姑娘巧珍,然而就是因為一時的迷茫,選錯了路口,放棄了原則,結果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
其實我們都在走這條人生路,在這條人生路上也會遇到很多岔路口,我們在選擇之前也會迷茫失措,也許也會和主人公犯同樣的錯誤,說白了這就是人生!唯一和主人公不同的是我們在選擇之前看到了《人生》這本書,它會讓我們在選擇的時侯,三思而后行!
就像柳青說的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讀書筆記5
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我上師范時讀過,當時被小說里癡情的劉巧珍深深地感染了。時隔二十年,再次讀《人生》,同樣被大馬川這一群人物深深地感染了。
劉巧珍,是大馬川一個善良美麗的姑娘,為了自己的愛情,為了心愛的人兒,她付出了許多,差點連心都掏出來。她不是那種病態的癡情,懂得以己度人,因此她的可貴就顯得更為高大,用小說里高德順的話說:“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可惜的是,在一個時代的浪潮中,她的這種愛情被高加林拋棄了。劉巧珍心灰意冷,痛苦地接受了馬栓的“愛情”時,自己心愛的高加林又一次回到了大馬川,成了和自己一樣的農民,劉巧珍面對高加林,是恨是得意是愛是不甘心?路遙讓劉巧珍選擇了一種寬容的愛。也正是如此,劉巧珍這個形象才顯得更加完美,近似“女神”。一句話,劉巧珍追求的愛情是個悲劇。
高加林,高中落榜生,一腔熱血想走出大馬川,走出黃土地,去外面的世界闖蕩,想到更大的洪流中沖浪,這本沒有錯。那個時代給予年輕人的舞臺還不大,機會還不多。人生的命運是靠實力、關系、機遇和變數來運作的。高加林在這幾個因素中缺的太多,所以正當他“沖浪”正興時,生活一次次把他甩回到原點。他高考落榜回到大馬川,當了教師成了“公家人”。當記者名滿縣城,每一次都是高加林嶄露頭角時,生活就給他開一個天大的玩笑。第一次甩回原點,他有可愛的劉巧珍陪伴;這一次甩回原點,他失去了金子一般的劉巧珍。高加林也是路遙筆下一個悲劇人物。
路遙滿懷熱情的塑造了劉巧珍、高加林這兩個人物,掩卷思考,作者寫作時是痛苦的,一方面他極力塑造人物的美好、愛情的美好、時代的美好,另一方面又讓這美好的人物、美好的愛情在美好的時代以悲劇結束,這種矛盾深深掩藏在這群大馬川人物的背后。路遙人生坎坷,愛情坎坷(當然也有一段美好的時光),所以他把自己的.坎坷融入了這些人物身上,讓讀者被人物的可愛感染的同時又淚催了,這種藝術效果是深刻的,是刻骨銘心的。二十年了,自己讀過不少小說,唯獨《人生》印象特深。
路遙何止在《人生》中描寫了這種淚奔的愛情,《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山西大眼睛媳婦”,和丈夫經歷了苦難,終于日子紅火了卻得了癌癥;孫少平和田曉霞不可思議的愛情在洪水卷走田曉霞那一刻結束了。路遙就是這樣,傾心塑造愛情,又極力讓愛情在自己面前倒塌,塌得一塌糊涂。但路遙是偉大的,偉大在于他把自己寫入作品,他不僅僅是一個個體,他成了那個時代的縮影,通過他,我們看到了時代的變遷,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丑,藝術作品的魅力就此彰顯。
《人生》讀書筆記6
60多歲的老奶奶上輩子的日子,一成不變,單一無趣,她每天準時起床,準時用餐,用特定的清潔劑清洗家里,保證家里的一切整理一塵不染,廚房的工具要按順序擺好,水杯要用杯墊等等,甚至她按照記錄好清單一一干活,以保證她的日子萬無一失。因為她相信,只要什么都不變,生活就能永遠持續下去。
慢慢地看下去,逐漸了解到老奶奶的過去,原來她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她,是因為在她童年時候姐姐早逝,被一場車禍帶走了生命,父母心痛為什么活下來不是姐姐而是她,一個家庭開始破碎了,從小面對著冷漠的父母,孤零零一個的人,長大后嫁給一個大男人主義的丈夫……所有的因素的疊加,造就如今的她,她是多么需要安全感,是多么渴望被愛和被需要的感覺。
老奶奶離開她熟悉的生活,第一次為自己而活,來到博格小鎮,生活就像那個突如其來的足球一樣,當頭棒喝之后就強迫她去面對眼前的一切。從此,生活再也不是只有丈夫,面對一群孩子、一個坐著輪椅的女人、一個瞎子又懂足球的女人、一只老鼠走進了她的世界。這一切充滿未知的挑戰,一切充滿不可思議,一切就這么發生了,生活就在她不愿意改變的情況徹底改變了,在失控中獲得了新的選擇和新的`期待。
老奶奶面對過去的生活和新的感情,做了一次自己的選擇,一種不受過去束縛也不再與另一個男人捆綁的自由生活。
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以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你知道嗎?你想要生活是什么?你有勇氣改變嗎?
《人生》讀書筆記7
每過一段日子都會看一部電影。雖然是在線觀看,但這于我足以,何況細節處是可以無數次回放的。
看電影的好處自然很多,單是怡情悅性一樣就是莫大的所得了。像看《導火線》那樣的動作片,只覺得內心的暴戾之氣被一縷一縷地拔升,化為憎惡,化作憐憫……不知不覺間竟與亞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相遇了。最近趕風潮似的看了《劍雨》,之前是《通天帝國》。回味起來,與此前看《鋼煉》(I)時候的感覺完全相同。這愁云慘霧、愛恨情仇竟然全因某一人在某一時日突起一念之后的推波助瀾。
感嘆世事弄人之余,一個聲音不斷提醒:可別忘了,再精當的編劇,終是要經過演員的演繹才可展示。這與白紙黑字所造的境界完全不同。閱讀依存于讀者的形象思維,即使清晰明白的場景描寫也需一種內在的視覺將前后貫穿統一,繼而體會言外之意。觀影印象的所得則來得直觀密集,鏡頭框住的聲調、神色、體態、服飾無不催生意味的出現。這隨直觀的視覺而產生的意味,有時如水墨一點落于宣紙,一輪輪散去,煞有介事。這來去匆匆的直覺觀感可不管演員的原身如何,它只問演員的情貌音容如何被角色的腔調、顰笑,乃至心神完全占有。
由此來看,雖然都是一念引發的波瀾,《劍雨》就比《通天帝國》好看許多。通篇來看,這《通天帝國》,演員言語間少有角色本該有的古人口氣。即便它仗著偵探片的劇情展開,可畢竟它的背景是那個愛被國人提起的.大唐時代。要說音容間的大氣、諧和,劉嘉玲最好,無論其妝容如何,那種穩健之勢全盤都出來了;鄧超、梁家輝在中檔位置,言行中缺少的古舊之氣被情節的驚險和角色的不在場掩蓋去了許多;最差的應該是劉德華和李冰冰,現實間都市男女的浮躁與矛盾徹底被帶到戲里了,即使身著舊時裳也毫無舊時氣象。也許這不該算做演員的失敗,畢竟國語版的電影大多找人配音的,但這種不和諧卻絕對是整部電影的敗筆。
退一步講,他們的衣物原本不與古時相同,他們的肉身、魂靈遠非古人再現,所以何必在意這些聲腔氣韻的缺失呢?何況終究會有那么一部電影滿足那種對古時的假想——人人說話都帶內斂之氣,舉止之間散發穩健之風。的確有的,這便是《劍雨》了。
大體盤算一番這部片子里的所有演員,似乎都沒有《通天帝國》里的弊病。假倩女大S之錯失在于她的表演仍舊帶有明顯的偶像劇風味,聲腔氣韻弱了些,而其他幾位在這方面則真是可圈可點。這其中自然也有一層背景上的原因,《劍雨》故事的展開幾乎全在江湖傳說之中,即使有個朝廷在那里,也幾乎是虛設,不似《通天帝國》完全依仗了古時的朝廷背景而展開。
眾人紛說,楊紫瓊之老相。確實她出場時,那顯老的面容、不帶釵環的簡單發型全無一點女性的柔美,可以說完全不能與初始的林熙蕾(不過林熙蕾也有些顯老了)相比。林熙蕾的發式幾乎與男性一般,暗色的衣服與其冷艷的風度十分相稱。可楊紫瓊那些略帶粉嫩的衣物似乎總是與主人家的氣質不相妥帖。許是細雨過慣了男人般的殺手生活,根本不通服飾裝束的搭配,多年后帶著另一張臉回到蕓蕓眾生之中,只能勉力收拾一下自己了。好笑的是,她落腳之地雖在京城,但卻極少美女俊男。一班求婚客俱是歪瓜裂棗,想來他們的出現不是要證明這是一群不懂得品鑒女人的妝容、氣韻的男人,便是急火火地要展示平凡人生活的滑稽可嘆。
就算如此,楊紫瓊還是把變化了的細雨演繹得異常豐滿。這其中最值得推敲的應該是她以穩健之風所涵韻出的一份柔情。這柔情本與她毫無瓜葛,錯殺陸竹之后,得些許領悟的她言語之中總有一種惴惴不安的生澀。這聲音本是發自另一位演員喉舌之間,總不免讓人怔住。想想此前林熙蕾一段,這聲音中的暴戾、躁動,而到楊紫瓊夜間喃喃心語一段,則端出一副文藝女青年般溫婉的面相。細雨雖兇,但聲音與其面相卻不見間隙;曾靜已消泯殺氣,可聲音卻是奪了另一位年輕女子的。這言語間神情的轉折,其中與人物自身越來越明顯的不匹配,恰恰可以證明女性殺手復歸柔情、重拾平凡女人的生活實在是一段坎坷逆旅。
相比而言,鄭宇盛的江阿生的情貌音容則妙在把一段大智如愚的品性完全寄生在了癡傻平凡之中。他與曾靜的糾葛不像純粹為報父仇,倒像是打著這個旗號把家破人亡后的絕望復活成一段寬恕的心曲。觀影時,看南京的天氣捉弄他飛奔來回,其實他的訴求和原諒何嘗不是造化弄人的一道驚人手筆。說起來,他們倆倒是一對俠義的“史密斯夫婦”,只是此處兩人被同時提起時卻是“曾靜夫婦”了。
余下的轉輪王、彩戲師等一干人等,各自生活在隱秘的求索中,在殺戮的生活與各自賞味人生的喜好之間演繹的何嘗不是曾靜、江阿生式的錯位人生呢?還是李鬼手那句話:“做人難啊。”
《人生》讀書筆記8
讀書做讀書筆記是我們學習知識的一個方法,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知識。以下是《我的股市人生》讀書筆記,歡迎閱覽!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還不知道這個人,那個時候我進入中國股市已經一年半了。那是我當時的老板也是現在的老板離開當時的工作時,另一位先行離開的同事在小型歡送宴上贈給他一本書。那時看到書的標題,我不以為然,以為這只是描寫中國股市的海量的叢書中的一本而已。可當我今天看完這本書以后,我不得不感嘆,也許再也找不到這這樣一本以中國股市之輝煌的參與者更是締造者的身份寫那些傳奇和爭議背后的故事的書了。因為闞治東作為曾經申銀萬國的創始總裁,上海股市三大“猛人”之一,深圳創新投的創始總裁和南方證券的“救火”總裁,他的經歷獨一無二,他看中國股市的視角也獨一無二。
當老板再次成為我的老板以后,他告訴我說要看看這本書,可以了解中國股市的成長和那些風云往事,當然最終目的是幫助我們自己的業務。他沒有細說,我那時仍然不知道闞治東是誰。中國股市過去的20年對我而言幾乎是空白,這種無知對我來說已經不能容忍了,抱著這種拖了太久的慚愧感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這本書。
闞治東是個什么樣的人?雖然他的事業經歷重重曲折,至今仍然在繼續,但是如果說之前他作為中國業界體制內的一員一直是一個風云人物的話,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深藏不露,游離到體制外的一個幕后英雄了,這本書涉及到的是前面的這一段風云歷史。當他獲得改變命運的那次去日本學習證券知識的機會時,闞已經35歲了,此前他只是銀行體系內的一個干得還不錯的科級干部。他放棄了很多(包括陪母親度過生命最后的時光)而去抓住一個異常艱苦的機會——去日本從零開始學習證券知識。讀到這里我就在想,35歲,雖然不老,也已不再年輕,仍然像大學生一樣高強度的學習知識,并毅然改變自己的命運,絕大多數人都不能夠做得到吧,我是否能做的到呢?
作者回國后在上海的十年是他締造傳奇最輝煌的十年。從工商銀行一家子公司下的.一個證券部門,發展到獨立的申銀證券,再到全國最大的申銀萬國證券公司,闞治東一路上創造了中國證券史上的無數個第一。我也在他的筆下第一次觀察了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從冷清到瘋狂再到震蕩的過程。那是一個燃燒青春的年代,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個創造財富的年代。原來中國股市曾經這么青澀,又曾這么瘋狂過。原來中國證券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政府和黨的控制、扶持和干預。原來中國的散戶們也如此的智慧精明。原來證券業的競爭有如戰爭一樣斗的你死我活。闞率領申銀萬國為上海同深圳爭奪中國金融中心城市的那段爭議的歷史,也被他盡量詳細的記錄的下來,雖然對人名有些遮遮掩掩,讓不少讀者嘆息沒有足夠爆料,但對于我來講已經足夠多了,闞的下臺是為政府擋箭,但他的輝煌同樣離不開政府和黨在背后的成全。
而令我最向往的是闞在深圳最初的那段歲月。離開股市,闞又投入了新興的剛萌芽的創投業。闞作為深圳創新投資公司的總裁,在短短2、3年的時間里就把深創投打造成國內最成功的“官辦”創投機構。闞是完全有資格為他的這段業績驕傲的。看著他如此淋漓盡致的創業、創造紀錄、創造歷史,我也為之激動、為之鼓舞。透過書本我似乎再次感受到了深圳生機勃勃的氣息。同樣的,闞和深創投的成功離不開當時開明的深圳政府為之創造的良好環境——“不塞項目,不塞人”,真是難能可貴。
相比之下深圳政府領導后來把闞調到南方證券救火的動作實在“先給你好處,再要你賣命”啊。闞在南方證券的破日子我真不想多寫,也寫不清楚,畢竟闞自己作為混水中孤立的一員也沒有把整個事件說的很清楚(而我對這個事件也是完全的無知,怪我自己沒有學習好背景材料)。他說清楚的有兩件事,一,南方的倒下完全不是他的責任,二,南方的倒下是市領導的責任、監管機構的責任、公司其他領導的責任、公司下屬的責任。我也基本有保留的相信他所說的這兩點,畢竟他引用了大量的當時的文件和記錄來證明自己的清白,畢竟他敢于把簍子捅出來而不怕當事人公開的對峙或者政府在背后黑他。闞治東錯就錯在不該放著好好的深創投不干,而接南方這個爛攤子,而且還沒有事先把義務責任談清楚。精明的闞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嗎?他真的如他所說單純的接受黨的任何調度,不過問不提條件嗎?最后稀里糊涂的被關了21天,闞繪聲繪色的記錄下了監獄里的點滴,雖然有點矯情,但仍不免引起了我對自由的感嘆。別說真的被關進去體驗了,我就是單憑想象的也無法忍受失去自由的那種痛苦。而作為中國股市輝煌的締造者之一,也和其他同時代的證券傳奇一樣,最終不免當了一回階下囚,真讓人不勝唏噓。書名“榮辱”二字實在切實。
在后記里,作者在字里行間再次自豪了起來,他又回到了曾經短暫輝煌的創投業,似乎干的很不錯。確實,闞治東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才識、能力、經歷和人脈都是真材實料,如果我是投資者,我也愿意加入他的創投公司,而我現在是一個從業者,我還真希望能有機會在他的公司干干,那樣或許會有一種滄桑感和創造歷史的感覺吧。
《人生》讀書筆記9
一部異常精彩的短篇,農村人高加林,劉巧珍,城里人黃亞萍,張克南之間的感情糾葛,搭建起小說輪廓。男一號高加林土生土長的村里人,有一個深愛他的姑娘劉巧珍,加林高中畢業后一直在村里教書,教了三年。沒想到被高明樓剛剛高中畢業的小兒子高三星頂替了教書的工作。他是沒吃過勞苦的讀書人,所以過的異常艱辛,這段時間里,巧珍向他表達了愛意,并且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二叔當兵退伍回來當上了地區的農業局局長,下屬為了取悅局長,把加林安排到城里做了通訊干事。這段時間里他和高中同學黃亞萍被彼此的學識和性格再次吸引,不顧兩家人的反對走到了一起。他和巧珍徹底分手,黃亞萍也果斷拋棄了克南。
張克南的母親接受不了兒子所受的委屈,將加林被安排工作的事寫信揭發到省里。加林無奈主動提出和黃亞萍分手,再次成為農民,但此時巧珍已經和追求她很久的'馬栓結了婚。她之所以這么果斷,也許是感受到被喜歡的人傷害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可能想讓加林沒有后顧之憂,總之她心里一直愛著他。
就這樣命運將每個人拉來扯去,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踏實而又充實的生活,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吃的香,睡的甜。這次打擊讓加林深刻地認清了現實,認清了自己,在德順爺爺的鼓勵下,調整心態,重新開始接下來漫長且短暫的人生路。相信經受過這次刻骨銘心的打擊,加林一定會更加踏實篤定,用最正確的人生準則去做事,去迎接挑戰。
《人生》讀書筆記10
路遙的作品我看的也不是很多,以前最喜歡的是《平凡的世界》,因為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也就是所謂的"平凡的世界"吧!大學學現當代文學史的時候,路遙的作品幾乎沒介紹幾篇,唯一提到的也是作為"反思文學"的《人生》,我當時還憤憤不平,怎么沒有《平凡的世界》呢?怎么會是《人生》呢?今時再看真的是我淺薄了。
也許高加林的遭遇不能說明什么,因為這里有他許多自作自受的成分,他和巧珍的愛情也沒有什么,因為最初也不過是他要在落寞時尋一種安慰而已,而最后也終因要尋找更好的前途而選擇放棄,而且一樣要借助于愛情。我這些見解肯定是要被人恥笑的,因為別人肯定會說,你怎么沒有看到高加林對現實的無奈與反抗呢?要說他的錯也是環境所致,這是現實逼迫的,人又有什么辦法呢?也許從人生自由追求的角度來說,他沒有錯,他在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城里人"世界,他想擺脫自己受苦受難的現實。難道一個"冠冕堂皇"的追求自我價值就可以掩飾這人性中的灰暗嗎?
在最落寞、最需要安慰的時候,高加林為著自身心靈上的解脫去接受了一個他自己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角色——巧珍,這些其實與是否是巧珍并沒有半點關系,在這個時候只要是任何長得還能說得過去又對他好的人,他應該都會接受。因為他的接受只是自己從心理上接受現有狀態的嘗試,他的接受是為自己那虛弱的靈魂所找的'掩護,與是誰沒有關系。他們看似經歷了一段浪漫而幸福的愛情,但這一切的前提只是高加林覺得也許他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沒有任何轉機了,他接受了自己現有的農民身份。他叔叔的出現改變了現有的一切,讓他從劣勢轉化為優勢,他有了自我實現的資本,所以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離開了農村,去尋找他的大世界。
黃亞萍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他可以更美滿地去實現自己,所以他絕情地拋棄了巧珍。其實就算沒有他叔叔的出現,就算沒有黃亞萍,他就一定能跟巧珍相守一輩子嗎?在他的內心深處永遠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她永遠不是他的最終選項,而是備選項。這就是他——一個典型中國男性,不能說他沒有血性,他比誰都自尊而自傲;也不能說他庸俗,他看似很有才華,可就是這樣敏感而又狂放自大的人,那又怎樣?在現實的誘惑和利害關系面前,照樣不是攀著往高爬。最后的失敗也許是作者對他的懲罰,也許是為了警醒世人,但現實是怎樣,稍微不糊涂的人都很明白。
巧珍——這個典型的中國女性,不知道為什么,看著她我老是想起千里尋夫的孟姜女、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領孩子告狀的秦香蓮。這些可憐的中國婦女,她們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相夫教子,把男性看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以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家庭為榮 ,而不去管別人為啥要跟自己結婚,也不去想這樣做到底有何價值,只知道傻傻地欣賞、傻傻地付出。一旦連這種最廉價的要求也不能滿足時,就哭的哭,自殺的自殺,隨便嫁人的嫁人,從沒想過自身的價值在哪里。
巧珍喜歡高加林是因為他有文化,而她的沒文化讓她總是顯得低人一等,雖然在當時的條件下,以村里人的眼光是高加林高攀了她,但出現在高加林眼中的她永遠都是那么唯唯諾諾,她有十二分與家庭、世俗作對的勇氣,卻沒有對高加林提一個要求的念頭,她無條件地對他好,卻不管別人是不是真心對自己,即使最后高加林提出分手,她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因為她覺得自己本身就不配。而且在高加林最后回到農村時,雖然自己已為他人婦,卻還幫著他找工作。這就是中國女子的"善良",在作者極力美化她的同時,其實是在塑造男性眼中女性的典范,永遠那么善良、永遠那么與世無爭,其實這背后隱藏的是千百年來對女性的一種壓抑,對女性生命價值的蔑視。
憑什么女性就得永遠以男性為中心,她們可以有自我的價值。正如舒婷所說我必須作為樹的象征和你站在一起,你喜歡我只是因為我是我,而非其他任何東西,既不需要仰視、更也不需要同情。
《人生》讀書筆記11
理想是一種獲得,也是一種犧牲;理想是一顆芽胚,也是一顆參天大樹;理想是一片平地,也是一座高峰,《理想點亮人生》讀書筆記800字。中國曾有人說:“攀登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的理想。我寧愿在自己理想中的高峰上毀滅,也不愿意毀滅我理想中的高峰。”正是這句話,激勵了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民。使他們登上了理想的高峰,看到了無與倫比的風光。我們中國的“萬嬰之母”林巧稚不就是這樣的嗎?
林巧稚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她的母親因患宮頸癌,在小巧稚五歲的時候便含淚離開了人世,從此,林巧稚就與姐姐相依為命。有一天,小巧稚好奇的問姐姐媽媽在哪兒,當姐姐告訴她為什么不能跟別人一樣有母親的呵護時,她便在心里對自己說:我想當醫生!我不能讓那么多女人受媽媽曾經受過的苦!我要讓全天下的人都健健康康的!為了告慰媽媽的在天之靈,我一定要學醫!就這樣,在她的勤奮學習、刻苦努力下,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首屆學部委員(院士)中唯一的女性,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也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她為了理想和事業,一生沒有婚育,卻親手接生過五萬多名嬰兒,為婦女、兒童的健康辛苦了一輩子,被譽為“萬嬰之母”。
是什么力量激勵了她不懈努力,成功圓夢的呢?沒錯,是理想!是理想給予了她希望,是理想激蕩起了她心中那一股奮斗的漣漪,是理想幫助了她圓夢。
或許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荊棘遍布、危險重重,但要學會勇往直前、越挫越勇、知難而進,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說到這兒,或許有人認為理想是很難實現的。但是你們要明白,退縮是留給那些懦弱的人,理想不會將輝煌施舍給懶漢。當那些自信、有理想的人,得到的是碩大的果實,而那些無能的人只剩下一雙懶惰的手和布滿雙鬢的白發。要記住理想就像一片風帆,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我們是要為實現理想、報效祖國而奮斗的!
同學們,就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學習林巧稚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起樹立起一面理想的風帆,駕駛者人生的小船,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載滿了努力下的成就,就回歸祖國。好好為國家貢獻,為人民付出,為成功吶喊,為理想喝彩吧!
《人生》讀書筆記12
季老生前我對他以及他的書籍的了解也僅止于泛泛,關于他生病入院有所耳聞,卻不曾想我對一個耄耋老人的離世反應如此之大。09 年夏天的那個早晨我站在窗邊對著報紙默默地流了很久的淚。為了季老,為了生命的流逝,為了那一句“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大師的年代”…… 也許吧。豈止是沒有大師,在這個充斥著“秒殺”、“山寨”,甚至連真正的牛奶都不復存在的今天,我們還擁有什么?
在這個雞飛狗跳的年代讀季老的書讓我恍若隔世。那種熟悉又遙遠的感覺在閱讀的過程中一直觸動著我那自以為強大的'神經。書中講述的這些那些,發生在季老的身上也在你我身邊。他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你們的將來。
時間從不曾改變過什么,變了的是你我的心。
書中的文字是如此的簡單、樸素,沒有華麗的修飾,沒有夸張的感嘆和傲視一切的結論,就這樣在這些樸實的文字里,我被我自己的情緒所感染,因為——我自卑。我自卑是因為我的欠缺和不足,那個東西叫就是平靜的心!
《人生》讀書筆記13
我前一段時間看了一本《理想點亮人生》的書,下面講一講我的感受。
《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中有一篇(張海迪)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張海迪小時候得過一場大病,她后來病情越來越嚴重,醫生給她做了手術,張海迪的病情好了一些,張海迪長大之后,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她還自學成為一名醫生,她給一些鄉下的人治病,并且她把每個月的工資都捐給那些不能上學的孩子。
最后張海迪因為她把所有的錢都捐給了鄉下,一天張海迪因為生病因為沒有錢去做手術,所有她去世了,我看完這篇我很感動,我想跟張海迪說一句話,張海迪非常善良。我要向她學習。
《人生》讀書筆記14
高加林是路遙小說《人生》中的主人公,現實生活中像高加林一樣的年輕人有很多,大城市的繁華吸引著他們。
年輕人有想在大城市落地生根的理想。所以當時高加林他的選擇并沒有什么錯,他這種對大城市的向往也無需過多指責,實際上他缺乏的是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他博學多才、勤奮上進、農村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即使有親切可愛的劉巧珍,但是巧珍不識字,無法讓高加林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他們的愛情最開始就沒有基礎,巧珍只是在高加林精神萎靡的時候給他注了一針強心劑,他們之間雖然有感情,但卻是不對等的。
城市深深地吸引著高加林,他在城市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一番大展拳腳后讓他有些飄飄然。高加林放棄巧珍意味著他想告別他認為粗俗低下的農村生活,接受黃亞萍意味著他的事業和未來都會有開闊前景,他在痛苦的.掙扎之后,選擇了城市女孩黃亞萍。在城市和農村之中徘徊猶豫,讓他飽受精神折磨。最后,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么都沒有得到。但是,或許,他也得到了,人生閱歷。
人生處處面臨矛盾和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無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有勇氣承擔在矛盾中做出選擇的后果。擁有一些就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
最后一章的大結局也并非大結局,說高加林的人生并沒有結束,也提醒著我們的人生才剛開始,努力奮斗!
《人生》讀書筆記15
“上河里的鴨子下河里鵝,一對毛眼眼望哥哥……”
渺遠的陜北黃土地上,一曲跌宕悠長的信天游翩然入耳,女孩清澈而嘹亮的歌聲撞入心田,秋波動人的雙眼正凝然遠望著那個身影,清純而幸福的漣漪在眸間流轉。紙頁摩挲間,這個美麗的畫面躍入腦海,竟不知覺間令我沉醉。然而,當我終于憶及這書名“人生”之時,又不禁愕然于這淳樸民謠中營造的甜蜜,浪漫與天真的氛圍,與這兩個沉重而實在的字眼所產生的鮮明對比。最終,一本書讀完,我才恍然明了,其實這故事本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對比與矛盾,實不負這平凡卻深澀難料的“人生”二字。
讀這本書時,總不由地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著一介凡人被那時代暗流所裹挾的命運。我為高加林被頂替職務回到農村而感到難過,卻又為他在巧珍的陪伴下逐漸走出陰霾而感到溫暖,為他在愛情的矛盾中艱難抉擇而感到擔憂,最后又為他理想破滅重返土地的結局而唏噓感嘆。我曾為此陷入到一個下午的悵然若失之中,仿佛目睹了一個志存高遠,滿腹才華的年輕人在生活的激流中奮勇掙扎,卻最終被無情地打敗在了二十多歲的青春年華。我惋惜,惋惜于一個辛勤耕耘的農夫在秋風蕭瑟的時節里顆粒無收,無處控訴命運的不公;惋惜于一個斗志昂揚的戰士被過早地挫滅了銳氣,不得不屈服于殘酷的現實。我惋惜,惋惜于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勇敢的人與社會大潮進行博弈,卻往往以失敗告終的悲劇。
有時,回想起書中的高加林那一段在起伏與波折中奮力掙脫既定命運的光陰年歲,我不禁陷入長久的沉思。高加林出生于偏僻的農村,他本應同父輩們一樣安分地當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可是書本帶來的知識卻又偏偏在這個落后而蒙蔽的世界中播撒下了些許光的種子,為這個封閉而灰茫的階級劃開一條逃離的細縫。他開始有所希望,有所追求,他想要蛻變,去實現自身真正的價值。他為此奮斗二十余載,一步一步,緩慢卻堅定地邁進著,多年的付出凝結促成了他勝任的民辦教師一職。怎奈,有些現實終究是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他擁有學識,但他卻深受身為一個農民的限制,即使他被如此不公地頂替下崗,他能做的卻僅僅只有忍氣吞聲,甘于命運嘲弄般的擺布。高加林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直到他最后一條遠走高飛至新疆的去路也被堵死,僅存的希望火苗又一次被冰冷的現實澆滅。
終于,在現實的催迫和理想的誘惑下,他承受著道德的譴責,背棄了心中的正直,懷著僥幸心理踏上了通往上一級社會的唯一跳板。最后,在享盡了漫長人生中短短數月的巔峰之后,他從最高處重重摔回了現實,宣布了他與命運無數次艱難較量的結果——被困在原點,一敗涂地。縱觀高加林這一生的種種經歷與結果,我的腦海中便不禁產生了這樣的思考:若使最終的失敗已成定局,那么這付出的一切是否還有意義?
想必路遙寫《人生》時,一定也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時隔多年,路遙對待這個問題的想法已無從深究,但當我重新合上這本書時,我想我已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如果讓我用最簡潔的方式去概括書中高加林的命運,那必定是一個“慘”字。高加林確實是慘,他只因自己比村里的其他人多了一些知識與開闊的眼界,多了一份理想與追求,便在時代的洪流中撞得鼻青臉腫。然而,難道這些在與命運的拼搏中留下的累累傷痕,僅僅是為了去渲染一種無謂的悲慘,實則毫無價值嗎?也許,最后的最后,高加林已再無機會去完成他的夙愿,但當他獨守一方黃土,回首往事之時,不會因自己的碌碌無為而羞愧。他的青春曾點燃過的理想的火苗,他的內心曾涌動過的激蕩的熱血,他的生命曾譜寫出的昂揚的戰歌,會將他與那些畢生俯首于黃土地的人們從精神上區分開來。這便是有所行動與無所作為的區別,這便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一生,是否能問心無愧的區別。讀后感·人生一世,在天地間走過一遭,是不是應有些錚錚鐵骨,去勇敢地同命運一搏,去追尋真正的理想呢?不論結果如何,曾經奮斗過,努力過,曾經在世界的某處留下汗水與眼淚的痕跡,那至少也是一個人活過的證明。而真正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在人生緯度上,也不過是一種歷練,是一塊個人歷史的里程碑。
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莫過于人使自己不斷進步與超越的能力。《人生》一書展示了這種社會縮影下的進步的樸素表現,即使書中的高加林失敗了,但正是這千千萬萬的高加林們在時代大潮中奮進著,他們的躁動與野心,才成為了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力量。
時至今日,距小說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結束已相距多年。但是悲劇是屬于每一個時代的,即使是如今的二十一世紀,高加林的故事也必將一次次地上演。畢竟能真正實現人生層面上的理想的人、真正可以稱之為“成功”的人,總歸是少數,而那些剩余的大多數,要么甘于平庸,無所作為,要么一蹶不振,泯然眾人。這或許就是路遙想要著力表現的、不局限于時代的、殘酷卻真實的人生。
讀畢此書,高加林的人生暫且告一段落,而我也終究要面對獨屬自己的人生。也許這本書所講的就是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但正是這種樸實而平凡的悲,帶給了我極大的啟迪與激勵:既已知天地人的局限,就不如放手一搏,帶著理想與沖勁踏上旅途,只求不負韶華,無愧本心地走向歸路。人生如此,不過一次仗劍闖江湖的快意與豪情,以豁達的襟懷去容納世間百態的風風雨雨,何必計較命運的得失,更何必為此而悲戚憂愁呢?或許這就是笑對人生最瀟灑的姿態,是行走一世最無悔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