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1
已故的北京大學教授朱光潛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他從事美學研究六十多來著譯宏豐,他的早期美學著作有《談美》、《文藝心理學》《談修養》,翻譯的《歌德談話錄》、克羅齊的《美學》、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特別是翻譯了黑格爾的110萬字的美學巨著《美學》,在學術界贏得非常高的贊譽,他的學術生涯可以說是現代中國美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刊稱為我國美學史的一代宗師。
朱光潛先生的美學思想的核心觀點: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人的主觀意識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客觀事物中,它在心物的關系上。
朱先生在談美》一書中寫到:一棵古松長在園里,任何人一看見它都認為它是一棵古松,古松在我們的腦海里已經形成了表象,古松的形象與古松的美,每個人在古松的形象見到到不同的美;也就是見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一棵很美的古松長在園里,無論我們看見與否,它都是很美地在那個園子里,這種美并不存在我們的主觀意識中;丑是美的殘缺,那棵古松是美或是丑,審美標準都不是由古松自己決定的。
在此,朱先生把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以較高的美學理解力做出刨析,給后人在閱讀和賞析做出了杰出的藝術貢獻。如: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大家都知道這是失寵于漢成帝之后班睫妤書寫的詩,通過對這首詩的分析,看到詩中的詞句“奉帚”、“金殿”、“徘徊”、“玉顏”、“寒鴉、“日影”運用運用種種聯想擬人式的想象喚起意象,并且采用《詩經》中比、興手法,托物沿志,對情景人物刻畫地入木三分使得讀者受意非淺。
由此看來,他的對詩的獨到理解,無不看出他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把洗練和精粹都凝結在他的《詩論》中,并運西方美學理論詮釋中國古典詩歌所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朱光潛的人生美學認為沒有脫離人生藝術的人生,應當以指向審美的存在提升品格。
在《談美》一書的開場白中這樣寫到:“在這個危急存亡的年頭,……我現在談美,正因為時機實在太緊迫了”。給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寫到:“要洗刷人心,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做到免俗。也就是說:人要以最高的境界來提高修養、完善自我,去投入社會人生,從而達到服務社會和改造社會人生的最終目的。
讀大師的《談美》感觸頗多,怨自己才疏學淺,只能潦此幾筆了,但是,我還是奉您之囑托,給等在天堂的您寫這封回信吧。叩首!
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2
近日讀朱先生的《談美》,頗為喜愛,感覺收獲頗多。對于《談美》其精辟、客觀的分析和論證實為欣賞
《談美》全書共有15個話題,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養”的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免俗”。這是對“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與情趣,其中藝術活動就可以起到這種超越利害關系的作用,在“無所為而為”中凈化心靈,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縱觀全書,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第五章談得是美感與聯想,提出聯想是以舊經驗詮釋新經驗,大多數情況下是散漫飄忽、偶然的。美感源于某事物能喚起甜美的聯想,但是聯想所伴的快感不是美感。藝術之所以為藝術,不在內容而在形式。而第十三章則闡述了因襲格律的技巧可以分為兩項說,一項是關于傳達的方法,一項是關于媒介的知識。傳達的方法在于練習和模仿,繪畫和作文均是如此。關于媒介的知識的學習就是利用過去的經驗,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凡是藝術家都必須有一半是詩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
在《談美》中,朱先生以自己親身的經驗,談到了許多治學為人的道理。先生有言:“我們干的是科學工作,是一項必須實事求是,玩弄不得一點虛假的艱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礙和干擾的勇氣……是敷敷衍衍、蠅營狗茍的混過一生呢?還是下定決心,作一點有益于人類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門科學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態度,認清方向,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一切不老實的人做任何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都不會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現人品,以上這番話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學習美學的態度問題,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貫之的為人之道。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俗語講:“距離產生美”。其實朱光潛先生就明確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離。真實世界籠罩了霧、雪或雨就容易給人們另外一種聯想,其狀態使真實世界同你我之間產生了距離,因而有了古往今來的詩情畫意等及賦美感的意境。就如同美學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感情。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應該也有這個道理。美和實際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去看,而且要拋開實際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藝術的美感當中。一些人們對于熟悉的事物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為太過熟識沒有了距離和神秘感,從實際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離,才會有向往,美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
小小冊子,總共不過七、八萬字,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滲透著老人躬親實踐了一輩子的認真態度,不由你不為之動容。人曰:“一斑窺豹”、“一葉知秋”,相信只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讓你我了解進而欽佩起這位美學老人治學為人的態度吧。
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3
美的本質。從柏拉圖開始許多的哲學家、美學家以及文藝理論家都進行了不懈的探討和研究。但最終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見美的問題本身有著不可測度的奧秘。這同樣也告訴我們:美學是一種概念。美學之路,自然就艱難遠久。
朱光潛先生卻強調:“美的研究,一定要從現實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即人類對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經驗。
學美學,首先應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或者必備什么認知呢?朱光潛先生回答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理解起來似乎就是:各人資凜不同,環境不同。學美的性質自然也不相同。美源于一點;自然最終也會歸就于一點。在探討和研究的道路上。盡管途徑各不相同。其結果卻都一樣。
談美與審美。最直觀的就是人。因為無論是對人的批評還是欣賞。都源于美的界定和價值。
對美的判斷力并非人類誕生時就存在。而是隨著我們人類的進化而逐步完善所成為的一種情感意識。
人是一個整體。一個多方面的內在聯系著各種能力的有機統一體。它會將自然中的一些單一性適當融合。正是由于這種融合,才促使美體現在人類的“認知、情感、意志”中。
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美學的基本;但也并非學懂了馬克思主義就能學通美學。如果一個人學懂了馬克思主義,但是他并不具備認真刻苦、勇猛前進的時代精神;那么,他也不會在坎坷的學美之路上創造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來。
個人精神的結合產生了情感。人與人的結合產生了社會。當人們心中具備某些東西后;他們就會開始宣釋自己內心的美的感受。這其中自然就會要勞動。用勞動將自己的內心展現在這個社會。
展現的內容,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繁復的。這其中不禁要包括許多的學術限界。即不要因為不超越學術界限而宣揚單一的美學。這樣不禁使美學空洞和抽象了。
藝術體現美,反映了現實中的自然。藝術是人對自然的加工創造,是一種勞動產物,所以藝術又被稱為“第二自然”。
藝術敘述了人們心中的情感,思維和夢想。通過藝術,也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思維高度和精神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通過修辭轉化成藝術。藝術也就無形式。盡管在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主義思想。”但藝術的終端。我想也會回歸于生活。
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4
這個作品用書信的方式解決了人們對于美學的疑問,朱光潛先生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創造的“暮年心血”之作,從美學最簡單的開始,為讀者講述一些關于美學的知識,我也學到了不少。
美學必須建立在一個基點上,這個基點就是從現實生活出發,而不是從抽象概念出發,是起源于人們的吃飯穿衣,男婚女嫁,獵獲野獸,打群仗來劫掠食物女俘以及勞動和生產之類日常生活實踐中極平凡卑微的事物,想起同學在生活中,學習中發現一些事物說它很漂亮,很美,大家都感到的美是真的美,我認為作者有句話說得很好,大概是:“美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感知,你內心的一種認識,并不是根據一些概念來判斷的。”我也確實地意識到美是不能給它擬一個定義的,每個人心中的“美”都是不一樣的,不過讀了這個作品讓我感覺到“美”有些復雜,朱光潛先生分了很多方面來教我們如何學習美學,但不知為什么,我覺得這本書有一部分的內容只要讓我們稍加理解就可以了,不過有些我們必須要記住,比如: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都存在不同的美,我們要尊重這些美,而且絕不能把美學看成一門鼓勵自足的科學,把門關起來“自力更生”,要在哲學,歷史文藝實踐等等來學習,我想我現在的認識是極片面的吧!
人在勞動中開始形成社會,人在改造自然中也改造了自己,美在勞動中才可能體現出來,美在自然中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優秀作品《談美》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談美讀后感12-11
《談美》讀后感11-24
雅舍談吃的讀書筆記12-15
《談美書簡》讀后感范文2000字08-14
《數學之美》讀書筆記感觸10-19
春節手抄報優秀作品01-23
英語手抄報優秀作品01-24
消防安全征文優秀作品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