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精選11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1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其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幸福和痛苦、時間和永恒等多個話題,內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處與泥土打交道的我帶來一股清風之余,也使我開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
對于生命的含義,也許大部分人所聯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點,也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心,世間最難以控制的東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復蘇。
春天,暖暖的空氣開始懷抱著你,漸漸萌芽的枝條開始無限地伸入廣闊的天空。隨風飄揚的柳絮在陽光中顯得朦朧而悠散。一年之計在于春。你也許正在忙碌地制定種種目標以豐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絕自然的人生是充滿寂寞和孤獨的嗎?那是心無法在自然生命中釋放的寂寞和孤獨。
夏天,你還記得濃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駁樹影嗎?你還記得在烈日下被曬的微微發燙的臉頰嗎?你還記得氣宇軒昂的少年迎風吹拂的白襯衫嗎?這些溫暖和美好的小細節構成了難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遲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擁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為,是一種安靜地潛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彈奏出生命的樂章,夏日的微風將生命吹成綻放的花瓣。
秋天,這個季節在構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時更讓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幣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歡樂和悲傷之中交替延續的。生命的妙處在于不是像知識那樣可以言傳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轉凋零的落葉,一朵來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飛翔于紅霞的孤鷲,所蘊含的是生命的啟示。思緒融入這自然生命的本質,那么你也會遷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飛舞的雪花不聽話的停留在發絲上,手心的溫度也隨著一陣呼嘯而過的風迅速下降。偏偏在這個時候,朋友之間的離別,生活的煩惱,親人之間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選著逃避嗎?逃避所解決的暫時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將其融入,坦然面對。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將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歡樂的結合體。春夏秋冬的循環便組成了生命,人沒有永恒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并且主導它。正如周國平所言:“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時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2
我崇拜周國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總能發現他的許多觀點都是自己想說,而又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想法。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靜的生活,不需要歡笑,同樣也不會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礙,害怕礁巖崛起,狂風大作的海面將我淹沒。讀了《人與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國平先生通過文字,闡述了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兩者的相互關系。雖然只是短小的幾段文字,卻足以震撼我的心靈,使我不禁對以前的自己產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將會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難。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礙面前。是的,我討厭失敗,我害怕阻礙,于是我甘愿讓生活化為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我并沒有注意到“生命”這個美麗的詞所潛藏的美被就此掩蓋了。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時時刻刻體驗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之美。歡樂和痛苦才是我們應具備的表情。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像是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沒有表情,被一個個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籠罩著。我們總生活在眼前,忘記了永恒和無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對人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大概也是人類與禽獸的區別之一吧,因為人是有著復雜而強大的內心世界的。“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是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不管何種人追求著何種目標,其最大的意義仍是在過程中。“我愛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大概沒有多少個人是不羨慕那些成功的光環的吧,而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了欣賞階段,然后忘了自己可以走近,又或者,根本不愿意花力氣走近,所以只能一直在仰望,始終不會被仰望。
淡看愛情。沒有人能給愛情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因為愛情就是一個個發生的事實,誰能把這些事實一一羅列?愛情是美好的,但不存在永恒這樣的泡沫,因為永恒的東西只有時間。但是,那些關于永恒的誓言還是可以說的,因為情到深時人就需要表達出來。即使一切終將暗淡,但那些被愛的目光渡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會閃著耀眼的光芒。
享受孤獨。“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終歸是要逝去的,無論是哪種活法。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孤獨的害怕,它會一步步蠶食人的心,最后把孤獨變成一股常人無法承受的`重量,直至人崩潰。然而,一旦人學會了承受孤獨,并從孤獨中找到自處的方式,孤獨便會成為自己的優勢,可以幫助自己看清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很多很多。只要夠勇敢,就會發現,孤獨,其實有時候是一種心靈的休憩與復原。
超脫人生。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之得失,于浩瀚的宇宙,實在是不算是什么。也許有人會反駁,自身的得失對宇宙也許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是當我只關注自己的時候,那便是大事。或許吧,個人得失對于個人來說的確算是大事,但是我只是提倡那一種生活態度,得得失失,都是難免的,但是何必拘泥于那些已成事實的事實,不如退后一步抬頭看看也許還是湛藍的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幽默和自嘲。我不是偉人,沒能力為人類為社會為這個世界做任何大貢獻,但是我從來不會否認自己的生存價值。我讓自己變得幽默,努力娛樂旁人,更娛樂自己。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可以讓自己的心盡可能地保持活力。我也喜歡自嘲,會自嘲的人,才能使自己居于自己之上,從而也居于自己的敵手之上,占據了一個優勢的地位,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太多的尷尬之中。自嘲還可以使敵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喪失了殺傷力,就像一個盾牌,擋住自己與迎面而來的傷害,所以,何樂而不自嘲?
“生命”這個詞,也許已經有無數的人追尋過他。但他卻永遠籠罩在一張神秘的面紗下。每個人對生命的認識便為他繪制出了一張張各具特色臉譜。此刻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張臉正在告訴你:“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3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是他寫下的內心的感思,書中道出了人生真諦。我讀后的感想如下,特與大家分享!
一、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認識
書中對幸福與痛苦的解說,使我不斷的思考。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周先生說“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適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我想開花是生命的過程。從生到死,有多遠,只是呼吸之間,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傷與快樂!與其悲傷生活還不如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
二、對自我能力的'重新認識
周先生語錄:“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說,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此書讓我心靈沉淀,免除浮躁。懂得去學會享受孤獨。
三、對以前的我產生思考
我活著,不單是為了體驗生活,辛酸的,痛苦的,這都是一種豐富的生命。歡樂和痛苦是我們應具備的。我們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記了永恒和無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壯和美麗。
這本書,《人與永恒》,讓我思考永恒,鞭策自己做個有深度的人,學會從容,試著坦然!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4
提筆之前,我重溫了一遍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恒》。這是他早期的一本書,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時,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起文筆隨性,文字樸實。細細品來,覺得意義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散發出如此芳香凜冽的人生真諦,正如“哲學家生活在永恒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在世界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謎。展現了人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無不是人與永恒相溝通的形式與體驗。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
從生到死,人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人會遇見不同的路途風景,但人的情緒大多是相似的:快樂與悲傷,程度的不同只在于兩者的界限區分不同,就這樣形成兩種人,樂觀者與悲觀者。對我們年輕人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生”在腳下延續,“意義”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腳印里,始終遍尋不見。但我始終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級,就足夠。
愛是人生最美的夢,愛情一直是不朽的傳說。人類想要幸福,把“愛情”當作終極象征的幸福,但世間好多的愛都不幸福,要么是難成眷屬的無奈,要么是終成眷屬后的厭倦,就如莊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卻讓人厭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卻讓人懷念到哭。愛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細流,時間在走,一切在變。沒有什么人什么事會靜止不動地等在原地。擁有的時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時候要懂得忘記,再銘記于心的曾經也只是過去,過去在去。回憶始終是時光贈予的最好的禮物,帶著這份禮物,可以微笑著往前走。
愛與孤獨一直是個矛盾,人怕孤獨,這是大多數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們不理解孤獨,孤獨源于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理解孤獨的人學會珍惜自己,能領悟人生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不會做喜歡的奴隸,不會丟失自己。對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很難讓別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學會深刻。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知。理解孤獨的人,內心會冷暖自知,會眼神清亮,是一種智慧。
這個社會,經濟發展,旅游業發展,大自然遭受破壞。周國平說:“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對一個直接面對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對于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于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的確,旅游業發展到哪里,就敗壞了哪里的自然風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莊的一座小橋上,每個臺階都擠滿了人,那場面壯觀得讓人忘了周莊應有的古韻。“自然”在慢慢丟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樣,慢慢丟失。
我合上這本書,思考人,永恒;思考愛,孤獨;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變得混沌。有個哲學家說,從混沌到清醒,再復歸到混沌,稱之為徹悟。我才剛剛混沌,心靈的路很長很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5
大學里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人與永恒》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他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脫、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恒等26個話題,內容精辟而深刻,讓我們從中收獲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國平這本《人與永恒》完全出自偶然,在圖書館里來回轉,一直找不到很感興趣的書,然后就這樣發現了它。這樣一本隨筆,一句或者一段話都足以給人無盡感觸。
人說隨感錄的可貴在于真實,在于字字珠璣而又凝煉傳神,就這個意義而言,周國平的隨感處處呈現出單純而練達、質樸而傳神的精巧之美。這本書中沒有很難懂的術語,相反卻是用很易懂的語言來寫,讓我們可以簡單的閱讀,留下無盡的.思考。
我記得書中有很多話題,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有關于愛。
“給愛情劃界時,不妨寬容一些,以便為人生種種美好的遭遇保留懷念的權利。”這句話正出自《人與永恒》。我想,我們每個人對愛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碼我是,我要的愛情不要絲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這樣的愛情似乎真的不能長久,還會以彼此的恨來結束。看到這句話時,我想了很多,也許愛情真的需要寬容。
“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愛情。”在愛情的世界里,沒有誰對誰錯,就算最后兩個人各奔東西,就此分離,也不是愛情的失敗。擁有過,存在過,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憶,也一樣值得珍惜。
“一切終將暗淡,未有被愛的目光鍍過金的日子在歲月的深谷里永遠閃著光芒。”有愛情存在的日子,永遠都會閃爍,那是一段有價值的回憶,因為愛,所以美麗。
“愛一個人,就是心疼一個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這茫茫宇宙間,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兒……”我特別喜歡這段話,每個人都有自己軟弱的一面,沒有誰能永遠堅強,我們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種被人關心與呵護的感覺,我們不過是平凡人……
除卻愛情,書中還有很多給人以思考的話語,在人生的旅途上,細細品讀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你會收獲更多。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6
周老七年的隨意點滴,猛然回首,竟筑成了一本《人與永恒》。
里面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華麗生動的詞藻修飾。有的只是看似消極,卻極具質樸的東西——“只有質樸的東西才能真正打動心靈”,因為它簡潔地豐富,平淡地深刻。它只是需要我們用一顆安寧的心去細細咀嚼,并與周老對話,產生共鳴,亦或各抒己見。
書中,關于死亡、關于時間與永恒、關于幸福、關于男人女人、關于態度、關于精神現象……太多存在于“人與永恒”之中的關于。其中,全然都是生活的點滴,都是我們無意或有意刻下的顏色。
看時,感慨周老思想的獨特與廣博,但那畢竟是別人的人生感悟和體驗,一直說著別人的理論和思想的`博學家并非我、我們所追求和期待的。
以前中學的課本中,畢大媽眼中的幸福是:如金色的馬車,從我們身旁走過,而幸福就是掠過后,我們撿起的鬃毛。我們往往輕易與之錯過。周老眼中的幸福是:一個心思詭譎的女神——眼光并不勢利,權利能支配一切,卻支配不了命運。金錢能買來一切,卻買不來幸福。而我眼中的幸福呢?我只希望能常在云霧中還能看清自己,在短暫的本色中,多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多為母親增添一些笑容。忽然間,想起《大兵小將》中那質樸的民歌“一條大路喲通呀通我家…五畝良田喲種點啥……”
“人與永恒”我決不苛求自己本為人的永恒,但會努力讓自己活得并不短暫。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7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因為意義沒有確定的標準,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貴的不在意義本身,而在于尋求!生與死,愛與孤獨,自然與生命,真實,美,等等,是人們對永恒的探索。《人與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
定理一、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對我而言,生與死的兩頭都很遙遠,無法感受生命開始的神圣,也無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懼。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尋找一路走,終點無非就是一個終結,但我還是在尋找,尋找生活中屬于我的幸福,當讓有時也會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門。高三的我會因為作業寫到很晚而發出一種無名怒火,仇視時間的催促和高考的審查。我會因為一次考試的成績不好而擔心一周。我會因為一大早起來帶著瞌睡,頂著寒冷上學而抱怨。可是,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過后笑一笑呢?仔細觀察,幸福可謂無處不在。頂著寒冷回家后桌上熱水帶來的溫暖,和同學們一起為班級的付出,家人團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樂,身邊每個人的笑容,給我的不都是一種幸福嗎?對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為我已擁有很多;對痛苦我不再厭惡太多,幸福會填補這片空白。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會藏在未來引領我們去尋找他,但當我們匆匆走過后,去發現幸福只能在記憶中找到。難道幸福這么難得到嗎?還是我們普遍善于舍棄呢?珍惜身邊的`幸福,那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幸福與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們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我的前方或易或難,我會努力去感受——幸福與痛苦存在的那種充實!
看了周國平的《人與永恒》,我感觸良多,我很欣賞他的作風,這是一個人獨特的風格。這本書全是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出來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8
周國平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人與永恒》是周國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隨筆短語的形式闡述了他畢生對人生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脫、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恒等26個話題,內容精辟而深刻,文字優美而富哲理。
本書是周國平的一本隨感錄。隨感錄的可貴在于真實,在于字字珠璣而又凝煉傳神,就這個意義而言,周國平的隨感少卻了濃重的雕琢氣,少卻了老于世故的圓滑,處處呈現出單純而練達、質樸而傳神的精巧之美。作者把自己十年來寫的一些生活隨筆都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文章關于愛情、生活、孤獨、詩、生死等人生常遇到的問題,雖然作者是一位哲學博人,但是書中并沒有艱深的哲學術語,相反都是淺白的詞語,用生花之筆精雕細刻地寫下了對人生的理解和困惑,也許其中就有你所想的!
這本書貫穿著對人生重大問題的哲學思考,諸如生命,痛苦,愛……周國平的文字是送給熱愛生活,情感深沉豐富,追尋人生價值探求生命意義的讀者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他的這本隨感集被評為陶冶性情最應閱讀的十本書之一,也在于其中談到許多為人處世的哲學。這種哲學式的人生解讀,既不是一種世俗的圓滑哲學,也不是游離于塵世之外的'出世哲學,而是追尋幸福感悟生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更貼近一個有著痛苦心靈的人的哲學。正如在書中所說:“人是唯一
能追問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把自己當作尺度去衡量萬物,尋求萬物的意義。可是當他尋找自身的意義時用什么尺度呢?仍然用人嗎?尺度與對象同一,無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嗎?人又豈肯屈從他物,這本身就貶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意義的尋求使人陷入二律背返。” 周國平在談到《人與永恒》時說:“我自己喜歡它,是因為它完全是無意為之的產物,腦中閃過一個思緒,一點感想,我就隨手記了下來,心態非常自由。它記錄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是存在于每一個感受著思考著的人的頭腦里的,很容易引起聯想、勾連、撞擊、共鳴、驚疑,我想也許正因為此,就也獲得了讀者的喜歡。”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學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96年以懷念夭折女兒為主題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而聞名,但其最大量的作品還是以哲理性思辯性為主,出版各類著作20余種,幾百萬字。其中《人與永恒》、《守望的距離》、《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迷者的悟》等產生了極大的反響,近日出版有心靈自傳《歲月與性情》。
除了哲學著作和翻譯,周國平還寫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
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而他的散文隨筆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美麗,融理性和激情于一體,筆調清新自然,內涵睿智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周國平是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余種,其中《人與永恒》是他最受讀者歡迎,也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周國平的一本隨感錄,也是他的第二本書,對于周國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1987年出版以后即長銷不衰,在廣大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產生了持久和深遠的影響。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9
01
“人生了病,會變得更有人情味一些的。一方面與種種事務疏遠了,功名心淡漠了,縱然是迫不得已,畢竟有了一種閑適的心境。另一方面,病中寂寞,對親友的思念更殷切了,對愛和友誼的體味更細膩了。疾病使人更輕功利也更重人情了。”
極端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02
“我們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復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地面對死亡。”
簡言之,即佛門所言:“諸行無常。”
03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事實上,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屬于奢侈品。他們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強求服務,反而成了一種奴役。
現代人是活得愈來愈復雜了,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并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并不自由。”
現代不少年輕人的奢侈品是手機、電腦,不少老年人的奢侈品就是保健品。現代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復雜,精神生活卻越來越簡單,甚至空虛乏味。
04
“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里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
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超脫。”“深刻”這個詞有點深刻,是不是說高高在上的時候接接地氣,仰望星空的時候也腳踏實地,就像偉人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而這些缺點常常就有美麗動人之處。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10
最近看了周國平的《人與永恒》,感觸良多,我很欣賞他的作風,這是一個人獨特的風格。這本書全是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出來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我偏愛那些用隨筆、格言、手記等散文形式寫作的哲學家,我喜歡徜徉在哲學的散文天地里。這里較少獨斷的論證和說教,有更多的質樸和自然,更多的直覺和洞見。這里沒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著為了體系的需要而拉長或截短活的感覺和思想。
托爾斯泰的偉大在于他那種異乎尋常的質樸和真實。學了《世間最美的墳墓》后,更加覺得他的樸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歡這種樸素的感覺。我不喜歡太多的爭吵,我喜歡平靜的生活,與其浪費時間爭吵,倒還不如在爭吵的時候騰出時間來尋求真理。
我認為人生的內容是:a+b+c+d+。
人生的結局是:0
人生的'意義是:(a+b+c+d+。)*0=0
這就是人生的公式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想毫無限制的延長那個加法運算,不厭其長。
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于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并且嚴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情感退場,理智維持著秩序。在任何兩人的交往中,必有一個適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會引起相斥和反感。
這一點既適用于愛情,也適用于友誼。
我發現越是熟悉的人到最后,話往往是最少的,我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是出在自己身上,還是對方身上也許,漸漸了解,慢慢熟悉會發現原來沒有的矛盾,它就會這樣悄無聲息的出現,而且是沒有任何預兆的。
真正的寫作,即完全為自己寫作,往往是從寫日記開始的。當一個少年人并非出于師長之命,而是自發地寫日記時,他就已經意識到并且試圖克服生存的虛幻性質了。他需要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歲月,留下它們曾經存在的確鑿證據。
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不過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的習慣的人罷了,他的全部作品都是變相日記。
是的,我就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慣的人,我之所以喜歡寫文章,就是喜歡寫日記,我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案,也許,將來回過頭來看,原來過去的自己竟是那樣傻。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 篇11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周國平
最近讀了周國平寫的《人與永恒》,這樣一本啟迪人心、思考人生的書本。我不敢讀太快,亦不愿一次讀得太多,只讓那些點滴言語助我進行心靈上的思索,讓心靈得到凈化。
在書中暢游,我感受作者給我帶來的那份寧靜,甚至是超然。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把自己當作尺度去衡量萬物,尋求萬物的意義。可是,當他尋找自身的意義時,用什么作尺度呢?仍然用人嗎?尺度與對象同一,無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嗎?人又豈肯屈從他物,這本身就貶低了人的存在的意義。意義的尋求使人陷入二律背反。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
我們有時會問自己,為什么而活?一百個人當然便會有一百種答案。其實,我們為何要讓這個有無數個謎底的謎語困擾我們呢?這與尋寶是一樣的,不追究起始與結局,關鍵在于尋求的過程,那些令我們驚心動魄的歷程,也是生命中一次最寶貴的財富。
人是追求完美的。很多時候,我們抱怨,我們哭泣,我們不明白為何尋完美而不可得。然而,古人有云:“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這世上又有誰是十全十美的呢?追求完美并沒有錯,然,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自己創造的空間里,不斷地與痛苦掙扎,才真的很可悲。
完美與痛苦并存。痛苦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這樣一來,痛苦消失了,完美也失去了。
人也追求幸福。周國平說:“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細想想,這世上有誰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誰是絕對不幸的?”幸福和痛苦,不過都是我們心里的兩面而已。逝去的歲月,幸福也好,痛苦也罷,它們最終都會成為一卷羊皮紙,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枷鎖中。然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被風干。
所以,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打理好自己的心緒,讓自己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幸福和痛苦的地位本是平等的,只是我們硬是要將兩者區分開來而已。我們一味地追捧幸福,卻同時又在問,“什么是幸福?”我認為,幸福是因人而異的。然而真正的幸福是由痛苦中破繭而出的。有古詩說:“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人就是在痛苦中反復歷練,最終才苦盡甘來。
人類有許多美好的感情。周國平說:“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人類的生命與自然相連接。人心之復雜,是進化的`最高產物。卻偶爾,在青山綠水抑或小小的綠葉綠芽面前,恢復了最原始的純凈與淡然。
“生命”是個美麗的詞。然而它的美卻在我們日益繁瑣的生活中被掩蓋住了。
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來體驗生命的美好,感受這個世界的人情世故。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生命無聲地流逝,沒有波瀾壯闊,沒有水波不興,甚至看不到一點波紋。卻只有在面前狂風大作,掀起萬丈狂瀾之時,我們才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我們才懂得要去珍惜生命,完善人生。
【經典書籍《人與永恒》的優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優秀書籍《人鴉》讀書筆記(通用20篇)08-09
關于《人與永恒》讀書筆記(通用5篇)03-25
教育類書籍優秀讀書筆記10-31
優秀書籍《千字文》的讀書筆記08-26
科普書籍讀書筆記12-05
關于書籍的讀書筆記11-22
書籍《輸贏》讀書筆記12-14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06-30
學生體能書籍讀書筆記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