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經濟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江村經濟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村經濟讀書筆記1
《江村經濟》這本書是老師介紹給我們的,據說不錯(當然在看完之后,我覺得確實不錯)。它是費孝通先生的一篇博士論文。作為論文,由于受其自身體裁的限制,學術性的內容會多一些,因而便顯得枯燥。其實,在一開始,我對它并沒有什么興趣,但在讀過兩三章之后,發現它真的很不錯。《江村經濟》將一個大范圍的社會研究,通過研究一個小村莊折射出來,將作者自身經歷融入書中,不僅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更是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而我,在認真閱讀后,也收獲了一些東西,產生一些看法。
前言
《江村經濟》是一本關于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書。它描寫了長江流域一個名叫開弦弓村的村莊的經濟等問題和該村莊的歷史發展變化。在書中,費孝通先生針對這個村的發展作了深刻分析,使我對中國農村的現狀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從中我更是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赤誠的愛國心和他對于社會學的熱衷。
地理環境
費思博士等認為:在研究中國農村社會的現階段,把一個村子作為單位最為合適。而費孝通先生也正是出于實際的考慮,將自己的調查范圍限定在一個小的社會單位——村莊內進行。費先生選擇的調查地點叫開弦弓村,它坐落于長江三角洲上的太湖東南岸。該地區受夏季季風的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干爽,“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的氣候條件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生產季節約持續300天”。而且,“該地區位于長江和大運河這兩條水路干線的交叉點上,這兩條水路把這個地區與中國西部和北部的廣大疆土聯結起來”。自然環境的優越和交通的便利是這個地區在當時中國經濟上取得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村莊中,土地是維系人們生產與生活的主要物質條件。人們可以根據當地人所占土地的自然條件大致推論出村里人的職業。而恰好,該村中的外來戶全部從事著特殊職業,當然,他們沒有土地。
另外,有著交通優勢的開弦弓村并不僅僅發展農業,它的工業尤其是蠶絲業,在當地鄉村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近些年先進技術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該地區的傳統蠶絲業逐漸衰落。
從這個篇章中,我了解到,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自然條件,但更不能脫離整個社會或者世界。開弦弓村由于受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影響,在整個村莊的規劃中,并沒有一個可以將人們集中起來進行公共活動的專用場所。不過,在隨著中國社會形態的變革和經濟的發展,該村莊的內部聯系緊密起來,一些公共機構的建立正是社區生活變化的體現。
社會背景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家族”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它在長期的中國歷史中扮演著保證親族延續和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的紐帶的角色。“家族”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家”的親屬關系的擴展。而“家”的規模大小是有兩股對立的力量的平衡而取決的。一股要結合在一起的力量,另一股要分散的力量。這兩種力量導致的親屬關系的擴展恰恰是通過姻親關系來實現的。在這個村莊里,婚姻是一個非常正式而又嚴格的問題。這里的人們的婚姻之事嚴格按照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這里不存在求婚的說法。子女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父母定下了婚事,婚姻自由是不存在的。而且這里的人們習慣上講究“親上加親”,因而表親間聯姻現象很是普遍。因為婚姻在這里的主要作用就是綿續家世及促進家族的發展。在這樣的婚姻關系中,婚姻雙方的地位并不平等。人們對于婦女的要求有很多,而且過分重視“香火”問題。這更是造成了“小媳婦”現象的存在。
當然在家族、婚姻問題中,財產繼承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在一個村莊中,財產不僅僅局限于家產,還有村產、擴大的親屬群體的財產和“無專屬的財產”。()這些財產的繼承主要以集體占有和私人占有的形式存在。在擁有財產的群體中,家是一個基本群體,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群體。一個農村家庭中,傳遞的主要財產是土地,主要對象是該家庭中的直系男子。若沒有直系男子,則由家庭或家族中的長輩來立繼。當然繼承者還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由此我們可看出,傳統的中國從承擔責任和發展家族考慮,給予了男子很高的地位和權利,這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婦女的獨立性越來越強,這些問題已得到了顯著的解決。
另外除了親屬關系的聯結,還有一個基本的社會紐帶就是地域性的紐帶。在這個村子里,有一些人在一起組成了戶,他們共同居住、吃飯和勞動。而其它形式的聯合群體也多如此存在。
經濟生活
開弦弓村的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為滿足人們的需要,提供了各種手段來獲得消費物資,但同時也規定并限制了人們的要求。文化對于村民的消費有著一定的控制作用。
村里的房屋都設計有堂屋。堂屋是住房中占地最大的,一般用來做勞作的場所,例如養蠶,繅絲、打谷等等。它也是人們接待客人或存放農具、農產品以及供置祖先牌位的地方。
在村莊中,除了生產,人們的主要活動是聚會、出會和一些宗教、祭祀活動。
這些細節體現了這個村莊以農業生產為主,但也有一些副業等的發展。而在一代代傳承與發展中,村民們保留了許多習俗文化。這些都是我們研究該地經濟文化生活的重要資料。
在地理環境中,作者曾提到,由于人們所占土地不同,人們所從事的職業也有許多種。主要可以歸為四類:農業、專門職業、漁業和無業。但不管如何劃分,這些職業的類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它們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從這些職業所從事的人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大部分的人使用土地從事農業生產,但他們不僅僅只從事農業生產,還有其他的如蠶絲業的鄉村工業生產。還有部分因成年男子死亡,只有寡婦和兒童等的家庭,不靠自身勞動過日子,而是依靠出租土地生活。
在從事農業生產中,天氣條件很是重要。人們根據傳統的節氣表和一些進步的生產技術來安排農業生產。而土地的占有促使了雇農和小土地出租的產生與發展。這種生產方式也有效地利用了勞動力和土地資源,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
除去農業生產,蠶絲業是這個村里的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來源,這也是太湖一帶農民的特點。前面說過,蠶絲業在后來有所衰退,也正是如此,當地人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改革中,促使變革的主要力量是世界經濟的衰退、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當地一些技術人才的積極參與。另外政府的重視和幫助也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在改革中也有許多問題,比如技術革新進退維谷。費孝通先生也提出了他對于鄉村經濟發展的建議:通過引進科學的生產技術和組織以合作為原則的新工業,來復興鄉村經濟。
在整部書的最后,費孝通先生著重講述了中國的土地問題。他指出,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農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而農民的主要開支又在土地的使用上。我們應認識到,僅僅實行土地改革、減收地租、平均地權,并不能最終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的關鍵應在于增加農民的收入,而不是緊縮農民的開支。因而費孝通先生再三重申,恢復農村企業才是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的根本的措施。
《江村經濟》作為一本探討社會問題的書籍,它深刻地、如實地反映了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是一部很值得閱讀的社會學類型的書籍。
江村經濟讀書筆記2
一本好的書應該是不僅在其專業性方面給人以知識和啟蒙,更重要的是是書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準則以及社會責任給人以無限的使命感。《江村經濟》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江村經濟》是費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國倫敦大學的博士答辯論文,而其內容則源自1936年其在開弦弓村的實地調查。作者通過試驗檢驗的理論總結是這本書的生命源泉。試驗讓費孝通先生掌握了第一手真實的資料,也讓他的理論有了支撐,從而更具有說服力,這也成就了他。
在費老先生的書的序言中,老先生特別提到: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他的妻子即是在陪同他考察時不幸遇難的,老先生的至情至性,使他對妻子難以忘懷,而這也成為他從事研究和成就事業的動力,在他以后的路程中對妻子的不舍和愛陪伴了他一生。
在書的開頭,布馬林諾夫斯基的序可以說是這本書的概括和精要。在序中馬對文章內容做了精要概述,他總結道;貫穿此書的兩個主題是土地的利用和農戶家庭中在生產的過程。我讀過之后發現也確是如此,在整部書中,費老先生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從細微處著手,歷時兩個月對開弦弓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予以研究,包括社會習俗、家庭生活、親屬關系、農業、貿易等各個方面,從而得出具體的結論,對中國農村的歷史現狀有了清晰明確的定位。尤其是第十二章《蠶絲業》,它是所有分析中的精華之篇,蠶絲業的技術變革引發了社會組織和社會原則的變革,進而影響了其它關系。費先生從歷史角度出發,進行動態分析,而得出科學令人信服的結論。他通過分析當地蠶絲業的發展和變遷,揭示了資本、文化、技術在社會個層面的互相博弈。一個30年代的小村,所折射出的是國際蠶絲市場的變幻、村民的欲望、利益集團的貪婪,通過分析這些我們看的清清楚楚。費先生分析了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是必要的,費老先生甚至描述了改革的全過程,但他同時也也認識到改革中的困難:改革者未能控制價格,直接原因是資金問題。外部和傳統力量相互碰撞,使人們看到了改革的前景,但又顧慮重重。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也成為他今后幾十年特別是他后來重訪江村的首要原因。
他還提到農村傳統習俗,那些任何在現代人看起來愚不可及的習俗,在他的研究下顯出了其歷史存在的合理解釋。這也就為我們研究中國文化提供了理論和現實的依據。比如說生辰八字,通常中國的家庭,在訂婚前總會測算男女之間的'八字,即年、月、日及時辰。()媒人把女方的紅貼送到男方家里(男方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男方父母則拿著它去找算命先生。其實算命先生在這里并不起什么實際作用,父母心中早有選擇,他們給算命先生一些暗示,操縱著最后的結果。
然而算命先生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因為婚姻是包辦的,從一些不了解的候選人里,要想選出一個合適的女孩子無異于賭博。每戶人家都想找最好的媳婦,這個好,意味著能生育,能干活。算命先生不僅是充當作出決定的一種工具,同時,也被用作把錯誤的責任推卸給上天意志的一個辦法。如果你的婚姻不完美,那么這是命運,這實際上有助于維持夫妻關系。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婚姻制度。費老先生的研究找到了中國古代乃至近現代算命存在的深層原因,這就是:心理安慰。
在書中老先生提出“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農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國農村的真正問題是人民的饑餓問題。”“最終解決中國土地的問題的辦法不在于緊縮農民的開支而應該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讓我再重申一遍,恢復農村企業是根本措施。”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坐在辦公室想出的。費老先生通過實地調查,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解決農村問題的出路是恢復農村企業。暫且不論這個觀點對不對,至少這是費老通過具體的調查得出的,而且今天鄉鎮企業確是成為了農村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農村問題任然是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農村問題任然沒有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可是離富裕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解決農村問題需要更多的社會工作者的實踐調查,作為一個社會學學生,我還有許多事要做。
馬林諾夫斯基對費孝通甚為贊賞:作者的一切觀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態度尊嚴、超脫、沒有偏見。當今一個中國人對西方文明和西方國家的政治有反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本書中未發現這種跡象。事實上,通過我個人同費博士和他的同事的交,我不得不羨慕他們不持民族偏見和民族仇恨——我們歐洲人能從這樣一種道德態度上學到的大量東西。這也正是我所推崇的地方,一個學者只有毫無偏見,專心于自己的學術,有著自己的道德原則,遵守學術道德,才能在學術上和社會上贏得大家的尊重。當時正值國民黨統治時期,紅色革命也愈演愈烈,但費孝通并沒有偏袒或懼怕哪一方而是實事求是地研究中國農村的農民的生活狀況,并就自己的所見所聞提出自己的觀點,為解決農村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明確的,這就是滿足每個中國人共同的基本需要。”純樸而原始的愿望訴說著一個愛國者的赤子之心。他知道自己對國家和民族最好的交代就是搞好自己的研究,為尋求新的民族出路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們只有齊心協力,認清目標,展望未來,才不辜負于我們所承受的一切犧牲和苦難。”這是費老提出的期望,也確是我們所應做的。
【江村經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村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06-05
墊江特產有哪些06-23
駐村調研報告06-10
村貧困證明范文09-28
駐村日記集錦06-30
村情民意日記06-05
昌都駐村日記05-12
最新駐村日記05-12
駐村下鄉日記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