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
等順風車的間隙,這本書也翻到了末尾,蘇州的夜有點涼,站臺空曠,車燈閃爍。
28歲之前我長久的待在一個城市,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28歲以后,去了云南、上海、蘇州。工作、生活、拍照。算不得顛沛流離,也稱得上朝云暮雨。閑的時候也反思這樣的生活模式正確與否?無解。
《月亮與六便士》第五十章開篇這樣寫道:“我總覺得有些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偶然的命運將他們丟到特定的環境里,但他們總是對某個不知在何處的家鄉念念不忘。
他們是生身之地的過客,從孩提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徑,或者曾在其中玩耍過的熱鬧街道,都無非是人生路上的驛站。”
整本書下來,這句話是真正感同身受的。終于不必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因為心里那些荒誕不經的想法,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追逐向往并付諸行動了。
書是藩籬,讓你與世界融為一起,卻保持相互獨立。因為這份獨立,你可以允許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哪怕看起來,你們都一樣。
書不很長,故事本身的矛盾性是最大看點。像嘴里含了一口酒,舌尖抵顎就夠了。不需要掰開了,嚼碎了看。
讀過金庸和紅樓就覺得有些書不禁讀了,無論是篇幅還是內容,它們太厚重了,承載了豐盛飽滿的中國文化。一個是園子里寫盡天下事,一個是江湖中寫盡天下事。
后期會申請公眾號,主題就叫:
快劍江湖酒
旅行攝影詩
因為,每次寫完都要屏蔽領導和同事,太麻煩了。
愿你們在俯身拾便士的時候,也能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哪怕,只有一眼。
感謝一路關懷與鼓勵的朋友們!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2
這是我第一次很自覺地想寫一些關于我讀過的書的感覺。我想寫下來這份感覺,主要是因為這本書給我太多的震撼了,壓的我踹不過氣來,我迫切的需要通過寫作這一方式來緩解心中的那份沉重。
看過《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篤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里學家。盡管在此之前,同時在此之后,我并沒有看過有關毛姆的簡介,我的這份篤信我是很堅定的。這本書對人的心里的細節描寫及為何會產生這種心里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為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說了。盡管這本書給我帶來這么強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說話,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書后,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認為查爾斯。思里特克蘭德尋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對這句話,感觸頗深。一直以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才華,我便可以一鳴驚人,成為萬眾矚目、名留史冊的人物。可是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我"親身經歷與感受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事跡與存在,"我"看著他拋棄妻子,看著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為何能夠取得這么偉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也就通過作者不斷的記述并且引起潛意識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人,他在成長中必須要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他們拋棄以前的生活基礎,被人們認為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及社會道德敗壞的人。但是他們在做這些時候,早就已經忘卻了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審判,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一個新的靈魂。但是這個新的靈魂在他們剛拋棄以前生活基礎的時候,還沒有成行,還不足以讓這個新的靈魂發揮到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們需要繼續磨練,需要在社會里面輾轉,尋找一處真正適合他們新靈魂居住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創作出不朽的價值。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3
科學家近期研究得出:藝術創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著相同的基因。心理學家提到的“精神病態者”的時候,實際上是指某種具有獨特人格特質的人群,這一類的特質包括冷酷、無畏、專注、意志堅強、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有魅力。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角特里斯克蘭就是這樣一個徘徊在瘋子和天才之間的人。
斯特里蘭克本是一名平凡的證券經紀人,過著富足美滿的生活,誰也沒有料到他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世俗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并沒有使他受影響,更不能阻礙他對繪畫狂熱的追求,雖然最后得了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創作的藝術杰作卻成了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借斯特里克蘭的形象,小說深入探討了現實與理想的兩沖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純潔的。六便士,是指世俗平凡的生活,是約束的。
斯特里克蘭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于內心高高在上的月亮,舍棄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經他的理想因為受到現實的約束,被大腦的守衛兵牢牢控制住,內心既壓抑又渴望解脫,但是沒有合適發泄欲望的動機,長時間極度關注一件事讓他漸漸忽視了周遭事物,積累的欲望使他沖破了羈絆,在某個瞬間找到自我。突然的自我之后,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厭惡人性欲望、不屑于別人的幫助、無恥中傷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不在乎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副沒有軀體而只有靈魂的畫像。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如果說這句話是來形容現實的沖突的話,那么斯特里克蘭則是突破了這層枷鎖,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靈魂。世俗的大多數人,過分追求現實的六便士,而忘記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們只有完整軀體沒有具體靈魂,好像一個半透明的空殼,半個精神上的行尸走肉。而斯特里克蘭,他忘我,好像沒有具體的軀體,只覺得有一個縹緲的靈魂,存在于現實之中,卻游蕩在現實的世界之外。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他橫即他橫,流言蜚語奈我何。這大概就是斯特里克蘭的內心獨白吧。極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會使理想與現實嚴重失衡,斯特里克蘭對于藝術創作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狀態,精神世界上的不斷自我碰撞和沖擊,使他創造出恢弘經典之作。而這個時候,他已經異于常人了。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如果藝術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話,恐怕就不能夠達到忘我的狀態,也就創作不了驚奇的作品。瘋子眼中的世界有異于常人,這也是他們的靈感來源,論偉大藝術為何物?
就是當你看到瘋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時候,不禁戰栗,無以言表,有一種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說不出那是什么。小說情節是極端的,但是現實意義確是深刻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由和愛情,我都為之傾心;但為了自由,我寧可犧牲生命和愛情。這是斯特里克蘭的真實寫照嗎,你能夠做到像他一樣灑脫嗎?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選擇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想成為瘋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實現自我價值的世界里;還是想鏈接社會,成為追求現世安穩的普通人?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4
第一次讀毛姆的小說,想讀《月亮與六便士》起源于一位我喜愛的網絡寫手有這樣一句話: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但愿你的生活中同時擁有月亮和六便士。大概六便士代表了金錢,而月亮則代表了某種圣潔的難以企及的事物吧。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如果金錢和圣潔同時得到,是再好不過的了,不過,是不是有些貪心?
然而,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全文,卻發現這不過是一個“我的世界你不懂”的故事。
故事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個富裕的證券經紀人,放棄自己的社會地位,放棄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四十幾歲高齡,跑到法國去畫畫去了,貧窮、潦倒、疾病,也都沒有動搖他畫畫的決心和熱情。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個堅持自己的夢想而同現實決不妥協的故事,聽起來像是雞湯一般,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與其說是他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倒不如說這是種生命的召喚,按照作者的話說:他也由不得自己。
當然,這位夢想的召喚者,一生窮困潦倒,一幅畫都沒有賣不出去,他也一幅畫不想賣,卻又如所有的奇跡藝術家一樣,在死后名聲大噪。聽起來像是一個在現世社會得不到認同卻在死后能夠終于獲得榮譽的故事,不不,作者完全就不是這個意思。對于畫家自己,完全沒有想得到現世社會的認可,而對于作者對畫家的態度,始終游離在“這真是一個混蛋的人”和“這個人真是個天才的瘋子”之間徘徊。說到底,還是“我的世界你不懂”。
看看這個畫家是多么的混蛋吧。拋棄妻子,沒有留下一毛錢給未成年的孩子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妻子,幾乎是讓他們自生自滅了,而他對自己的行為只留下了一句:他們會想到辦法的,而絲毫沒有丁點兒的內疚。在窮困潦倒幾乎要病死的時候,一位萍水相逢的畫家因為欣賞他的畫而將其接到自己家中養病,對此他不僅不表示感激,還勾引了畫家的妻子,在完成了自己的情欲之后,又將畫家的妻子拋棄,直至她為他自殺他都沒有丁點兒的遺憾,只是一句:這是她自己的選擇。說的輕描淡寫好像這事兒跟他半點關系都沒有。
流落到小島上,同當地的土著女人結婚生子,當被問及可否與妻子有共同語言時,他說:她滿足了我對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飯生孩子。這要是讓女權主義者聽到,真真的是要拿起大刀砍人了。所有的這一切,在世俗的人看起來,都是不折不扣的混蛋,不僅沒有血性,甚至壓根沒有人性。
然而,好像這些混蛋的事情在他的天才的繪畫面前都被原諒了。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我也由不得我自己。他像是被蠱惑了一樣,為了畫畫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忍受任何低賤的工作就為了掙的最低的生活費和畫畫需要的顏料和畫布、忍受別人的白眼而伸手向人借錢并壓根沒有打算還、在病痛中依然毫不懈怠的畫畫,一切都像著了魔一樣。除了畫畫,沒有什么事情能讓他感興趣,甚至情欲都不能吸引他哪怕一丁點兒的注意力。如果說畫畫真的是為了將心中的欲望和才情表達出來,那好歹要把這些畫出的成果展示給世人看才行。
然而在畫家看來,這些完全不是他的目的,他完全沒有想到拿自己的畫來換取財產,但是他卻著實知道這些畫是偉大的,帶有一種絕對的在外人看起來卻是可笑的自信的認為,這些畫是偉大的。也不能說他完全不盡人情,他也會偶爾在別人幫助他的時候,隨手扔一副畫給他們,同時伴隨一句:以后你會用得著的。這種在外人看來盲目無比甚至自大的行為,在日后被證明畫家是如何自知自己的偉大的。如果這個自大的畫家不是在死后要求土著妻子將自己最偉大的壁畫全部燒毀而不留在世上,我完全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混蛋無比而恃才傲物的人,這樣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有才的人都是有脾氣的,有才的人行為就是怪誕的,那樣我真會好受的多。
確實,他的世界我不懂。
有沒有這么一種可能,真的如畫家所受到的昭示一樣,有一種使命,一種召喚,召喚一個人,拋開所有世間的俗世,無論受多少苦、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去做的事情?我沒有把“要做的事情”寫作“夢想”,我想,畫家受到的昭示不同于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夢想”這類東西。夢想,往往是人們心心念念想要實現的東西;夢想,一般都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實現。而畫家,沒有人知道他什么開始想畫畫,也沒有曾經顯示有過畫畫的才能,好像突然開竅一樣,拋家舍業的就去畫畫去了,任誰勸說都毫不動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想著的是畫畫。某種意義上來說,高更是幸福的吧,這種沒來由的召喚,更像是上帝的旨意一般,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身體上是痛苦的,但是當他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大概也達到了某種精神上的自由吧。
不過,盡管這個人看起來這么混蛋,又是這么有才,有件事情他卻說對了。他覺得他的妻子離開他會想到辦法生存的`。確實如此,在那個所有體面的女人應該靠男人養活的時代,她的妻子竟然能夠體面的生活下來,并把自己的兒子送進了劍橋大學,女兒養的漂漂亮亮并嫁給了一個軍官。沒有他,他的家人也好像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生活。看來,一個人只要想做自己的事情,好像也不必顧忌所謂的責任。因為責任,其實也是無能的人強加在他身上的任務罷了,離開依靠,無能的人,也會變的有能起來的。那,這是不是也算一個,個人獨立的故事呢?
不過,這種生活,他的世界,我還是不懂。因為,我,目前,還是沒有接到類似的召喚,能讓我義無反顧的去做。這點上來,我這樣的塵世間的塵埃,也是悲哀的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5
這本書的思想高度,我難以企及,只能談談我的簡單的認識。
關于理想
理想就像天上的月亮,遙遠而明亮,源源不斷的吸引著很多人慕名而來,但現實又有太多的六便士的誘惑。
放棄月亮追尋六便士,內心卻還是不安穩,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想去追尋月亮。就像斯特里克蘭,雖然有著幸福的家庭以及體面的,收入豐厚的工作,但月亮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以至于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六便士。
但僅僅靠一腔熱情和一時沖動是否能夠追尋到月亮呢?我想答案大部分時候是否定的。斯特里克蘭雖然辭了工作,去了巴黎學習畫畫,卻經常處在沒有六便士的困窘之中。對畫畫的堅定信念以及堅強的意志力是斯特里克蘭成功的重要因素。
月亮和六便士的問題或許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
關于人性
人性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正如書中的一句話:“卑鄙和高尚,兇惡和仁慈,憎恨和愛戀是能夠并存于同一顆人類的心靈的”。
關于斯特里克蘭,我不能簡單的說他是個好人或者壞人。他是自私的,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從未顧及過別人的感受;他又是偉大的,為了理想放棄了一切。
對于斯特里克蘭太太,她確實值得人同情,但骨子里卻又有著大量的虛偽。面對斯特里克蘭的離開,她痛苦的不是她失去了他,而是外面的人怎么說。
關于愛情
愛情的主體不在乎男人和女人,可是這兩個物種面對愛情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女人很容易將愛情看作生活的全部,而男人卻將愛情當做生活的調味品。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6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很早就聽說過,但一直沒有拜讀。在讀嚴歌芩的《補玉山居》時,作者曾提到這本名著,當時就想要找來一讀,但之后并沒有跟進。這幾日,在一篇公眾號文章中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名字,我不再拖延,馬上下載了電子版的王然譯、花山文藝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來讀。果然,很快,我就產生了愛不釋手之感,15萬字的文字在兩三天的各種片段時間里用9個小時讀完了。
毛姆以小說中的“我”為紐帶,通過“我”、以及“我”與思特里克蘭德共同認識的人,用多個視角來觀察與認識思特里克蘭德,將思特里克蘭德那不同于常人的一生用白描的方式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思特里克蘭德本身是一位中產的證券投資人,因為對繪畫的熱愛,拋妻別子,深陷無家可歸、饑寒交迫之地而不言悔,終于在塔希提找到屬于自己的繪畫表現場景,完成了自己對心中之月的追逐,并在死后獲得了偉大藝術家的殊榮。
在這部書中,除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小說中的“我”、以及“我”的朋友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中的“我”,為了自己的寫作,到處奔波,無論是什么樣的人,三教九流,他都沒有任何芥蒂地與其打交道,讓人不得不嘆服。而“我”的朋友阿伯拉罕,與思特里克蘭德一樣,本來可以有著體面而優渥的生活環境,只是因為感覺亞歷山大港是自己喜歡的地方,就放棄了原來的一切,過著別人心目中認為平凡卑賤的生活而怡然自得。布呂諾船長因為意外而至貧,不得不遠走他鄉重新開始,但他通過自己與妻子的雙手再次創造出了不一樣的生活。我覺得,“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正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三個佐證,證明著為了理想,人們可以做到的堅持與放棄。
思特里克蘭德、“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構成的群圖讓我無比的震撼。為此,我查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生平,也查了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生平。高更為了繪畫放棄了自己證券經紀人的生活,而毛姆為了寫作放棄了自己醫生的生活,他們的放棄與堅持都給自己的生活在方方面面帶來了無數的變化,但他們為了心中思慕的圣地而義無反顧。所以,當毛姆用自己的筆來寫作高更時,可以非常自然地將高更那種卓爾不群的獨特品質表達的躍然紙上,讓讀者心中激起無以言表的圣潔之光。
是的,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在堅持與放棄的痛苦抉擇中向前的過程。很少一部分無比幸運的人,可以在一生中做到“月亮”和“六便士”二者兼得,但大多數的人,都不得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無論我們抉擇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我想,更合乎我們內心所向的抉擇,就是最好的抉擇。
附上《月亮和六便士》小說片段:
我一邊往前走一邊思索著他來這里之后的情況。最近一段時間我聽到很多關于思特里克蘭德的軼事,不得不仔細思考一下這里的環境。他在這個遠在天邊的海島上,和在歐洲時大不相同,他不僅沒有引起別人的絲毫厭煩,反而使人們對他十分同情,他奇怪的行為也沒有讓人感到吃驚。對這里的人們來說——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當地土著,他無疑是個怪人,但這里的人對于這個所謂的怪人早已司空見慣了,因此對他常常視而不見。世界上怪人多的是,他們的行為舉止古怪離奇;或許這里的居民能夠理解,他們并不想做一般人,但是卻不得不做那種人。在英國或法國,思特里克蘭德可以說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圓孔卻插了個方塞子”,但是在這里卻有各種各樣的孔,無論什么樣的塞子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孔。我并不認為他到這里之后脾氣比過去有所改觀,不像過去那樣自私,或者更富有人情味兒;但這里的環境比之前更適合他了。假如他之前就在這里生活,人們肯定就不會注意到他的那些缺點了。他在這里所經歷的事情是他在家鄉所不敢希冀和奢求的——他在這里收獲到了同情。
這一切讓我十分驚訝,我試圖將我的想法說給布呂諾船長聽。他沒有立刻回答我。
“我同情他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最后他說道,“因為盡管我們兩個人可能誰都不清楚,但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卻是一樣的。”
“你和思特里克蘭德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有什么東西會是你們兩個人所共同追求的呢?”
“美。”
“你們所追求的東西太高深了。”我嘀咕了一句。
“你是否知道,一個人一旦墜入情網,就有可能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了?那時他會像古代被囚禁在木船中搖槳的奴隸那樣,全部身心都不屬于自己,他們也在所不惜。其實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不過他所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罷了。對于像他這樣的人,我從心底里產生了一種憐憫之情。”
“你說的這一點非常奇怪。有一個他曾傷害過的人也這樣告訴過我,說他非常同情思特里克蘭德。”我沉默了幾分鐘,“我非常想知道,對于我一直感到大惑不解的那種性格,你是否已經找到了答案?你是怎么明白這個道理的呢?”
他對我微笑了一下。
“我不是和你說過,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我也算是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能深深地感覺到那種激勵著他的熱情。只不過他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卻是生活。”
這時布呂諾船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認為我有必要在這里說一說。因為即使是作為對比之用,這個故事對我記敘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也有一些作用。再者說來,我覺得這個故事本身就特別美。
布呂諾船長是法國布列塔尼人,年輕時曾在法國海軍服役。結婚后他便退役,在坎佩爾附近從事一份小產業并定居下來,準備在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度過自己的后半生。但由于為他管理財務的一位代理人出了一些差錯,一夜之間他便身無分文了。他和妻子原本在當地享有一定的聲望,所以他倆不愿意繼續待在原來的地方過清貧的日子。早年他遠渡重洋的時候,曾經到過南太平洋群島,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到那里去闖一闖。他先是在帕皮提住了一段時間,一邊規劃自己的未來,一邊積累經驗。幾個月之后,他從一位法國朋友那里借了一筆錢,在土阿莫土群島買下了一座小小的島嶼。這是一座環形小島,一個咸水湖被圍在中間;島上長滿了灌木和野生的番石榴,而且這里從未有人居住過。他的老婆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他帶著老婆和幾個當地土人來到了這座小島。他們首先蓋好了房子,再把灌木叢清理干凈,然后準備種植椰子。這是我遇到他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這個荒島已經變成一座有模有樣的種植園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7
當然,它絕非是一個平凡人追求夢想的老套勵志故事,否則它的結尾應該是主人公歷經艱險,實現輝煌人生,揚名立萬,最后有情人也終成眷屬才對。
毛姆將他筆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推向了極致,他一路狂奔,終于追上了等著他的厄運。
放棄安穩的中產生活,卻日益潦倒,貧病交加,顛沛輾轉,傾注所有的努力和精力甚至生命的繪畫藝術,始終得不到承認——直至他滿身膿瘡、雙目失明的躺在一個荒島上的木屋里,死去。
人性是復雜的,也是矛盾的。毛姆對人性的洞察和描摹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所以他才能成為與狄更斯齊名的英國文學巨匠。
這是一本讓你一邊讀,一邊反思人生的書。
人活著,是應該精神優先,還是物質優先?是追求有用,還是追求有意義?
我們之前一直篤信和堅持的,未必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
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里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游異鄉,尋找一處永恒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時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8
一氣呵成的看完,是因為無法忍受近期精神世界的貧瘠,可是我精神世界的豐盛又為何依賴于書籍的刺激?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刀鋒》給我的總體感覺相差無幾,我個人目前對他也并說不上有多么的喜愛。他筆下顯而易見的男女不等與物化女性是我最反感之處。但他的言語中透露的誠實幽默卻會帶來短暫快樂,以及他或說他筆下人物看待事物的超然會讓我些許欣賞。
閱讀的時候有些靈光一閃的想法又轉瞬即逝,本來明明能夠抓住卻被錯失的感覺。然而,我知道那感覺會再來的。
“月亮與六便士”究竟何意我不知,不過貌似提到了三次跟“我”有兩便士關系啊,“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觀點和你兩便士關系都沒有,你怎么還會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我也覺得我個人好像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了,而之前的我會說我不知這究竟好不好,但現在的我會毫不在意灑脫的說這樣很好,我覺得很好。
所有覺得這樣不好的,又和我有兩便士關系啊。不來往就是了。不強求非要欣賞,如果欣賞是基于他人的欣賞而驅之而來的欣賞,那其實根本不懂得欣賞。
毛姆在書中說,作家要做的是發現,而非評判。我覺得這么做是睿智的,不光光是作家需要這樣。
月亮總只有一個,美到泛濫也就不美了。想重復一下我最喜歡的那段話:你怎么會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就像沙灘上的石頭,隨便哪個滿不在乎的過路人都能撿起來呢?美是一種玄妙而奇異的東西,只有靈魂飽受折磨的藝術家才能從混亂的世界中將其提煉出來。當藝術家把美提煉出來之后,這種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要認識它,你必須重復藝術家的痛苦歷程。美是藝術家唱給你聽的音樂,要在你的心里再次聽到它,你需要知識、敏感和想象力。
好像一部分人們覺得快樂就是終極的追求,而快樂也分很多種快樂,痛苦好像也并非就屬于不快樂。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9
一個年近不惑的大叔,做著收入不菲的證券工作,有一個溫柔大方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住著另人羨慕的大房子,擁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就那么突然的有一天,他放棄了這里的一切一切,帶著家人的數落,旁觀者的責罵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遠方追求他的繪畫夢想。他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住在骯臟的孤島,與世隔絕,沒賣出過一副畫,終日疾病纏身,最終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滿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燒掉,永世不得相傳,即便最終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后的事了。
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一個懷揣夢想的大叔,終于有一天沖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縛,帶上畫架去了藝術的國度。在那里,他仿佛到了夢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無旁騖的作畫,繪畫帶來的滿足讓他忘記了身體的疼痛,他一刻不愿停歇的創作,終于在臨終前完成了此生最滿意的作品,并將它帶到墳墓,實現了靈魂與肉體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后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人。
其實寫一份書評可以有好多出發點,故事的編排,寫作的技巧,作者的經歷都行,今天我想從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本身,去思考一些關于人的問題。
很多人并不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一個男人不應該像他這樣毫無責任感;但更多人會選擇中立,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討論對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沒有天賦和勇氣去追夢,又不甘于太過平凡。
那么什么是夢想,是一個會刺激你荷爾蒙飆升的詞?是一個會讓你獲得快樂的源泉?還是一個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遠方?我想都不是,書中沒有介紹思特里克蘭德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頸,更加沒有任何說明他有經歷怎樣的掙扎、折磨甚至放棄。但我們都曾有過興趣愛好,健身?讀書?畫畫?彈琴?哪一個堅持過幾十年如一日?最初的興奮都逐漸會被過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棄。
如果你覺得我在灌雞湯勸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錯了,我并沒有興趣討論什么才是夢想,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資格去擁有。我也沒有因為讀完這本書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是興奮的沖動,我最感慨的是擁有夢想這件事帶給思特里克蘭德的冷靜和理智,以及對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蘭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蘭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離開使她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蘭德,卻在他成名后在家中掛滿了他的遺作,并與來訪者談笑風生,虛榮心被徹底的滿足。他因為與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離子散也未曾感到一絲內疚,因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而這位朋友剛好是妥協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過去,對于妻子而言,他是自己恥辱過去的鮮活證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實際上是因為我根本不在乎你對我的看法。”中間人勸說思特里克蘭德回家的時候,無法忍受其冷漠的態度便氣憤的與其爭吵,帶著世俗所認為的道德,理直氣壯。而思特里克蘭德卻平靜的說出這一句。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或者我們根本不愿承認,我們還是非常重視別人是否看重我們的意見,我們在別人身上是否有影響力,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視,我們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對這種意見絲毫不理會,我們就會討厭他。所以當你沉默以對的時候,那些說不喜歡冷暴力而同你不停爭吵的人,真的是因為TA嘴上說的越在乎才越生氣嗎?
說到這,我停更這么久也多少與此有關。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停的聽取著他人的意見,你年紀不小了,你該成家了,你該好好規劃人生,你該有個普通女生該有的樣子,你也沒有那么優秀。于是我照著他們的說法不斷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學會如何說活,如何閉嘴,寫文章也都是想著怎么迎合大眾的胃口,怎么寫一些老少皆宜的“干貨”,然后我什么都沒寫出來,然后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誰。思特里克蘭德對世俗的冷靜處理態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實寫寫字而已嘛,哪有那么復雜,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評頭品足也不會對我造成什么影響,除非是我自己給了他可以影響的機會。抑郁的人大多是因為想不開這一點吧。
所以,對于大多數平凡的我們,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不做就會死的事情的我們,如何饒有興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0
最近聽到不少身邊的朋友對工作和生活做出改變的消息, 或因對現狀的不滿,或因有更好的機會,或因想要追求不一樣的人生,或因其他無數個可以說服自己做出改變的理由。生活本就是這樣,邊走邊探索,一步步改變一步步磨合,最終找到那個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狀態。恰逢最近看了本書,《月亮和六便士》,更是將對欲望的追求發揮到了極致。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后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舍棄一切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而且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他離開文明世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杰作,最終病逝。
斯特里克蘭德畫畫,是他的命運,他是一個沒有選擇的人,他畫畫是“必須畫畫,仿佛一個人跌進水里,游泳游的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得游,不然就淹死。” 他對除畫畫之外的人與事冷酷無情,他不想過去,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現在。他為了自己的興之所至,對朋友帶來莫大的痛苦也不去理會。他為了理想放棄全部道德、責任與世俗生活。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評價他。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后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他是一個被夢想綁架的人,縱使遭遇再多折磨和痛苦,我理解中的他也是幸福的,他不會感到厭煩和寂寞,他的靈魂是滿足的。斯特里克蘭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具有一種純粹精神的性質。一種使你感到不安感到新奇的精神,把你的幻想引向前所未經的路途,把你帶到一個朦朧空虛的境界,你會感到自己的靈魂一無牽掛。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已達到了另一個高度,他的人生只能作為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鑒價值。然而現實由不得我們這樣選擇,但我們總要以自己的方式,達到一個平衡而美好的狀態,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學生讀書筆記六篇12-24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精選11篇)07-16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范文1500字12-18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范文1000字01-09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春空千鶴若幻夢05-09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后感范文1500字(精選5篇)04-21
和月亮相關的燈謎12-11
蚊子和獅子讀書筆記07-27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太陽和月亮》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