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讀后感(集錦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
讀完此書,使自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我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并且使得自我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并使得自我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頭我將自我讀《童年的秘密》的心得體會,做一整理。
讀完《童年的秘密》一書,我的歸納主要是從四個緯度來進行整理,即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幼兒的教育原則及環境;幼兒的心理歧變。第一:幼兒生理和心里的發展。從事物是始終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期是人的一生發展中最重要的時期。在不斷地生長和發展變化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一種兒童個體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
第二:幼兒教育的原則及環境。在兒童對外界事物處在敏感期內,正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由此,如果幼兒能得到滿足其內心需要的活動他們就能聚精會神的不斷地反復的練習這一行為,直至這一行為到達其所處的年齡得承受范圍內甚至對于一些天才兒童這種發展會超越幾個年齡發展階段。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想告訴我們的幼兒教育者,幼兒的好奇心會驅使著兒童不斷周圍的事物發生了解的興趣,由此教育者,不應當限制兒童感知的范圍,而是盡可能的多為其供給環境,這樣幼兒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事物,兒童經過對一個個感興趣的事物不斷地重復練習,就會為兒童今后的發展供給更多的可能的空間,即使由敏感性構成的個體本事,在今后的發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發展,但對兒童的綜合本事的提高是會有幫忙的。
總之,教師要盡可多的為兒童供給能夠使兒童重復練習的環境。二是自由選擇。幼兒會根據自我的興趣和心理需要來選擇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作為幼兒教育者始重要牢記不要限制兒童的自由選擇性,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多的為幼兒供給發展環境,以滿足兒童的自由選擇。第三: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個充滿敵意和不相容的環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導與壓制及不和幼兒心理發展的不正確的干涉,會引起兒童心理發展歧變。蒙臺梭利總結出幼兒心理歧變主要有八種表現:心靈的神游、心理障礙、依附、占有欲、權力欲、自卑感、恐懼、說謊。在幼兒身上,這些心理歧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
所以,一個幼兒有可能同時擁有幾種心理歧變。心理歧變作為一種功能性的失調,會使幼兒的心理處于紊亂的的狀態。由此,作為幼兒教育者必須及早的發現這些問題,同時要及時的運用各種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較及時,較快速的解決存在的心理歧變的問題。當然了,對于這些心理歧變,由于復合的形式不一樣,也就要求教育者應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實踐中充分的積累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手段,以便豐富自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本事。第四:成人與兒童沖突的克服。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盡管成人為兒童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一切,甚至為了兒童的成長采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兒童必須能夠發展的很好,因為成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認為兒童應當怎樣發展,怎樣發展會更好。這樣成人就使兒童用“自我的身體,別人的大腦”在發展,而并非是兒童利用自我的身體和自我的大腦并輔之成人的幫忙來發展。當然,家長也不期望自我的付出會給孩子的發展其副作用,只是因為他們的無意識行為會影響兒童在其自身發展規律支配下的正常發展。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2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本書蒙臺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秘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回蕩,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臺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
首先,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臺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鑒于兒童是一個弱者,那么有著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
第二,蒙臺索利認為,兒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
第三,蒙臺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發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發展。
第四,蒙臺索利批評成人并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
第五,蒙臺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
第六,蒙臺索利認為,由于成人不理解運動對于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聾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
第七,蒙臺索利獨辟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么人類就會頹廢。
看本書時。讓我想起趙嶺老師在課堂上說起兒童享有的權利——這是《兒童權利公約》賦予與規定的。
1、有生存權——每個兒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2、受保護的權利——不受危害自身發展影響,被保護的權利
3、發展權——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兒童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以及兒童有權享有促進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權利。
4、參與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
兒童最佳利益的原則
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
尊重兒童的觀點與意見的原則
無歧視原則
給我的啟示:面對兒童的成長,我們應該像蒙臺梭利那樣,學會觀察、學會引導、學會等待,用“有準備的”適宜環境導引兒童的內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兒童完成其內在的心理變化,而不是用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對兒童的幫助”去打擾其破繭而出的過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長”的嚴重后果。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3
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成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描述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征,下面我就從書中提到的三個方面作出強調:
一、重視兒童“敏感期”中的發展。1,兒童對秩序的敏感,這是一種內心的感覺,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東西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這件東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幾個部分組合成個完整的環境,當一個人適應了這樣的環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動以達成特定的目標。這樣一種環境為和諧生活提供了基礎。人類的智慧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筑在兒童敏感期的基礎上。秩序產生一種自然的快樂,這可以從兒童玩的游戲中看出來。他們希望有邏輯,這讓我們很驚訝,這些游戲的唯一快樂就是發現物品各歸其位。比如:兒童頭腦里對成人聲音的重現,又如我不滿三歲女兒第二天能清楚記得衣服口袋里昨天中午自己裝的四件很小的東西。2、兒童在敏感期里學習自我調整并獲得知識和技能,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尤為熱切的方式與外部世界進行接觸。這個時候,什么都難不住他們,他們對一切都充滿活力和熱情。每一分努力的成果都標志著他們能力上的增強,只有當目標實現時才會使他們產生疲倦和麻木的感覺。當敏感期消失時,智力發展只能通過推理論證過程、自發的努力和辛勤的研究才能實現,而且對工作的厭倦會產生麻木冷淡的情緒,這就是兒童心理和成年人心理的本質區別。兒童有一種特殊的內在活力,能讓他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征服困難。3、如果在兒童的敏感期內遇到了障礙,讓他過于費力,他就會遭受某種困擾,甚至他的個性會被扭曲。通過長期實驗發現,在他們極為重要的活動受到外部阻礙干擾時,兒童會產生悲傷和暴力反應。在我們試圖安慰孩子時他會表現出抗拒,而我們會認為是孩子在“發脾氣”或“任性”。其實這是沒有理解好孩子需要幫助與支持。
二、兒童在工作中成長與收獲快樂。兒童通過工作回歸到正常狀態。這是我們已經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獲得的最有把握的事實依據。兒童對工作的渴望代表著一種至關重要的本能,因為不工作他就無法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是通過工作來塑造自己的”。沒有什么事情能夠代替工作,無論是愛還是身體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的作用。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兒童專注于某些工作任務時的活動,這種活動幾乎像一支魔杖,打開了兒童正常表達自然天性的大門,引起了兒童內心更深處的更多活動,例如:“重復練習"和"自由選擇"揭示出了真實的兒童。我們看到他們在辛苦工作中的快樂和不知疲倦。
三、適齡的環境、必要的支持與成人幫助“三要素”構成兒童成長的保障。1、在一個開放適齡的環境中,兒童的精神生活就可以得到自然發展,并顯示出其內在的秘密。2、提供一些選擇,比如玩具,比如教具等,發現兒童興趣所在,再提供支持與幫助,這樣兒童就有機會獲得極大的發展。3、教師應清除自己的活動和權威給孩子造成的障礙,必須消除內心的傲慢和憤怒,必須學習如何讓自己謙卑起來,必須抑制那些阻礙我們理解兒童的成年人特有的心態特點,并且變得慈愛寬容。這種內心的準備會給予兒童所需要的平和與寧靜,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變得積極活躍起來。
最后希望通過學習與實踐,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發現兒童、理解兒童,解放兒童天性,并形成完整的兒童教育觀。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4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書,它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秘的革命性觀念。本書,作者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的最生動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并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小學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并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現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馬上就說,爸爸你坐錯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里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里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著,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么樣不遵守紀律。
蒙臺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辟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該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只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小學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但是,蒙臺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于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于成長。我女兒說,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現在的小學生,由于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直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么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臺梭利說,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于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說,因為擔心她自己吃飯會吃不飽,因此都是大人喂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里吃飯排名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飯的鍛煉,難怪在幼兒園里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己吃,幾天來,她進步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己,為什么不早點讓她自己吃呢?為什么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己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著寫,這樣將不利于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衛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衛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于孩子的勞動能力的提高。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5
“在兒童的心靈中有著一種深不可測的秘密,隨著心靈的發展,它逐漸展現出來。這種隱藏的秘密像生殖細胞在發展中遵循某種模式一樣,也只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被發現。”
小兒7歲,已是梅小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讀完《童年的秘密》一書,看到了蒙臺梭利所描述的很多各種情況下的兒童形象,我的感覺是作者很肯定的認同:兒童不僅是個生物體,更是一個精神的胚胎,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要尊重孩子的心靈,而不是更注重分數。
正如蒙臺梭利所言:“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并展現他內心的秘密。”她認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是社會賦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有權力決定兒童的教育和發展。由此聯想到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所為有多少與此書所著相吻合呢?對比起來,似乎不多。
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師,因而對于孩子的教育并沒有“與時俱進”,也不曾想到“輸在起跑線上”,多年的教育告訴我所謂起跑線只是暫時現象,如果孩子的興趣、心理愛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落后的一天,因而我對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發現孩子培養孩子。
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至今日,他沒有上過一天與學習有關的興趣班——他不想我也不愿意。雖然成績在班級只是中等,但我沒有感覺到他差。因為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他喜歡的活動上,陪他玩,激發他在玩中體驗成功、在玩中學習。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樂的笑臉,每天回來看到他的笑容,聽到他高興的介紹在學校發生的故事,積極的要求下去鍛煉,我覺得孩子就是應該這樣享受生活,學習很重要,學習成績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是在我強迫下被動的去學,即使每次考試都得滿分又如何呢,經驗告訴我如果學習沒有興趣,分數不會長久。
想當初才開始學習跳繩時,總是跳不好,雖然我心里很著急,特別是看著別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時候更著急,但是我從來沒有放在臉上,沒有拿他與別的小朋友比較,而是從心理上去疏導他,如果你愿意,成功離你不遠,如果你不愿意,再努力也沒有用,當他一次一次主動要求我陪他練習跳繩的時候,我就知道成功不遠了,慢慢在旁邊看,一次次示范給他看,在他有興趣的時候讓他觀察大孩子跳,終于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進步了,最后體育測試回來他很興奮的告訴我:爸爸,我跳繩跳了全班第一。在這時候我鼓勵他的同時幫助他回顧了自己幾個月來跳繩的經歷,幫助他總結出自己成功的秘密。自己有興趣,自己動腦筋什么事都能夠成功。在高興之余,兒子很激動的告訴我他下一步的目標:期末考試的成績,要像跳繩一樣努力成為全班第一。
說實話我并不真正在意他當下的成績,我更關注他自己的主張,無論是學習過程中對具體知識的獨特見解,還是對自己如何努力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我所要做到的是盡可能配合他,幫助他體驗成功,從而幫助他豎立起我能行的自信,使他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當然要實現在這一目標還需要不斷的努力。
雖然做到很難,但如果我們認真思考《童年的秘密》一書中種種注意點,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仔細觀察、認真傾聽,與孩子平等交流,適時引導,那么成功就會不遠。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6
蒙臺梭利是20世紀歐洲和世界上公認的最偉大的、科學的和進步的教育家之一。她所著的《童年的秘密》對后世影響深遠,為從事研究兒童事業和教師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很快成為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的名著。
《童年的秘密》揭示了兒童成長的秘密和兒童的發育,十分詳細的描繪了兒童的心理,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兒童內心的秘密,讓成人看到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充分闡明了導致兒童產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因為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并提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指導思想。《童年的秘密》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兒童與社會。在本書中,蒙臺梭利收集了許多生動而具體的例子通過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從中得到了一個重要的結論: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時期,幼兒的心理發展更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視。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說,兒童是自己的創造者——————兒童是成人之父。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書,它值得人們去思考,去品味,去了解,去探索兒童的內心世界,它指出了常識性教育的謬誤,并提出我們想都沒有想過的一些教育方法。通過這本書,不僅讓我看到當今社會在對待兒童的錯誤做法,也讓我更深層次的了解到兒童的內心世界。
在當今社會,兒童的地位雖然得到提高,人們也意識到兒童心理的重要性,但是這些只是成人幫助兒童做的表面事情,還沒有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成人的幸福其實是與他的童年時期緊密聯系的。成人往往會把自己的錯誤而落到兒童的身上,從而致使兒童產生心理陰影,難以磨滅。我們對兒童的任何影響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發展,因為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靈的敏感和秘密時期形成的。所以我們必須為兒童的權利作出不斷的和真誠的努力,增強人們的認識,喚醒人們的心靈。
心理分析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嬰兒時期。成人對兒童的影響是最大的,尤其是兒童的母親。一系列事件表明造成兒童純潔的心理遭受創傷的原因,是由一個處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對兒童的自發活動的壓抑而造成的,這是兒童與成人的沖突,這類沖突很難解決,至今仍然被當做是病因的征兆。所以,我們應該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兒童的新領域,了解兒童的心理生活,喚醒成人關注兒童的意識,幫助兒童的心理發展以及關注兒童的教育。
關于兒童的教育,教師需要得到引導和使內心做好準備。他必須要先了解自己的缺點和脾氣,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兒童的壞脾氣和缺點。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贊同兒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對于兒童的對錯,我們要實行適當的獎賞制度,留下思考的余地給他們,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兒童認識到他的做法是否正確。
在教育兒童的長期經驗中,專家們逐漸意識到,原來不僅僅成人具有尊嚴感,兒童也具有一種強烈的個人尊嚴感。可是成人從來沒有意識到兒童的心理是極其容易受到傷害和遭到壓抑的。如,當有客人來訪時,他們知道如何去工作以及如何真誠友好的去接待來訪者,他們尊重自己的客人,并為自己能向客人表演自己所能做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著就證明了兒童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自豪感。
其實在童年時期開始,家庭和社會就背上了沉重的責任,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人們互相不理解而產生了矛盾,深深的刺傷了兒童那充滿愛的幼小心靈。在文明時代中,我們應該一步一步去實現人們對相互理解的渴望,讓兒童們再一次復活,讓他們恢復活力,并重新生活在成人之中!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7
《童年的秘密》中蒙臺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秘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回蕩,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臺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第一、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臺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鑒于兒童是一個弱者,那么有著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第二、蒙臺索利認為,兒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第三、蒙臺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發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發展。第四、蒙臺索利批評成人并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第五、蒙臺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第六、蒙臺索利認為,由于成人不理解運動對于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失聰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第七、蒙臺索利獨辟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么人類就會頹廢。
看本書時。讓我想起趙嶺老師在課堂上說起兒童享有的權利——這是《兒童權利公約》賦予與規定的。
1、有生存權——每個兒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2、受保護的權利——不受危害自身發展影響,被保護的權利;
3、發展權——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兒童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以及兒童有權享有促進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權利;
4、參與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兒童利益的原則;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尊重兒童的觀點與意見的原則;無歧視原則。
給我的啟示:面對兒童的成長,我們應該像蒙臺梭利那樣,學會觀察、學會引導、學會等待,用“有準備的”適宜環境導引兒童的內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兒童完成其內在的心理變化,而不是用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對兒童的幫助”去打擾其破繭而出的過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長”的嚴重后果。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8
很榮幸獲得了新浪親子和青豆書坊聯合贈閱的《童年的秘密》一書。接到青豆書坊的通知后的一周內就收到了這本20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經典著作。拿到書后就第一時間在兩天內讀完了,盡管有些快,書中的一些內容還沒有完全禪透,但是也很受益了。
本書從兒童對秩序的熱愛、兒童對內部定向的敏感性、兒童對細節的關注、成人對兒童睡眠的誤解、兒童對重復活動的興趣這些章節來介紹了兒童和成人不同的思維和做法。
象兒童對細節的關注一章節就舉例:一個小男孩喜歡汽車,可是家長卻給男孩準備了很多的卡片,這些卡片有各種的動物、食品和男孩需要認知的事物。可就是沒有一張主題是汽車的卡片。但是這個男孩卻從一張畫有家庭花園為主題的卡片上發現了。,發現了什么呢?在花園背景后,有個一條路,路上有一個小的黑塊,男孩認為是路上跑的車。
從這個例子上看,說明兒童需要學習的東西完全可以從兒童感興趣的地方出發和培養。那些寶寶們不喜歡的一些才藝和特長是寶寶不愿意學習和做,如果家長固執地讓寶寶們學習,則有可能是得不償失,讓寶寶浪費時間,收到壓抑,同時也失去了有可能對所學習的才藝的永久討厭的機會。所以我們的媽媽們在給寶寶報一些特長班時,一定要考慮寶寶的感受,順勢而為。
在成人對兒童睡眠的誤解的章節:我們可以說,一些成人,無論他們是博學的或無知的父母,還是照管嬰兒的保姆,一般都同意要督促這個充滿生氣的和活力的人去睡覺。在那些富裕家庭里,幾個月大的嬰兒,或2歲、3歲、4歲的兒童都被責令要過量睡眠。然而,在一些貧困家庭里情況并非如此。這種家庭的孩子整天滿街奔跑,成人并不哄他們去睡覺,因為他們并不是父母厭煩的東西。我記得,有一個7歲的男孩對我吐露,他從來沒有看見過星星,因為他父母總是在夜色降臨之前讓他去睡覺。他跟我說:“我很想在某個晚上到山頂上去,躺在地上看著星星。”許多父母夸耀他們的孩子習慣于一到黃昏就去睡覺,其實這是為了他們自己可以自由地外出。
這個例子更說明了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和自然接觸的機會,這些機會都被大人剝奪去了,浪費在了睡覺的時間上。現在我們做父母的如果孩子還沒有上學,或許還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去補救孩子快樂的童年。成人應該努力了解兒童的需要,最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從而給兒童的生活帶來真正的幫助。成人必須不再把兒童看作是一個物品,當他幼小時,把他當作一件東西提起來并拎東拎西;當他長大一些后,唯一的就是服從成人。成人必須認識到,在兒童的發展中,他們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
總體看后《童年的秘密》,給人的感受是:我們大人特別是作為現任的父母們在解決寶寶出現的問題時,一定要從寶寶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單純從自己角度出發,一定要人寶寶這樣或者那樣的服從自己的決定。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如果暫時解決不了,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可能就會好多了。同時寶寶的成長過程就快樂的多,也就會少很多的“成長障礙病”啊。本書還從其它的方面闡述了大人們所忽視兒童成長的一些方面的問題,我還要去認真地再讀一遍,應有更多的收獲。對孩子成長感興趣的父母可以閱讀下啊。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9
上學這么多年來,尤其是中學階段,覺得所謂教育就是在學校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考個好大學就是最終得目標,大學得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測,豐富多彩得,大學之前都是些小兒科。而且中學之前,更是覺得自己沒受過什么教育,一路就這么玩過來得。
直到今天,讀了蒙臺梭利《童年得秘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童年乃至剛剛來到世界得那一刻起,教育就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得成長,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在得自己。其實童年時期得教育,相比與成年人得教育,更加是一個復雜得過程。某種意義上說,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得是知識上得增長,科學知識得復雜并不代表教學過程得復雜;而童年時期得教育相比與成年時期,知識層面并不顯得那么重要,更重要得是對一個人性格得塑造、影響與思維上得開發。
在“導論”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并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得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得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得早期就形成得。”這不禁讓我想起蝴蝶效應得原理,也許在兒童時期得某種小得刺激,就完全改變了這個人得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得精神病抑郁癥甚至最早會在兒童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得要復雜得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得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得,卻又不善于以成年人得方式表達自己得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得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得行為作出不合適得教育方法。
正如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得工作還存在有一個明顯得差異。那就是兒童并不尋求獲利或是幫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層面,記得在我們小學得教育中,“自己得事情自己做”仍然記憶猶新,這樣得一句話就好像暗示了兒童是懶惰得,沒有主動能力得一樣。我認為這樣得教育是不對得,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擁有一種趨動力,它不同于成年人得趨動力。成年人總是為了某些外在得目得而行動,這種目得要求他奮發努力和艱苦犧牲。是得,兒童時期得活躍,或者說“調皮”都是發源于內心得,這是兒童“工作”得動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沒有做到很好得對兒童進行引導,反而更加誤解了兒童。蒙臺梭利進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這個秘密,他們對兒童得工作得理解就永遠不可能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們在兒童工作得范圍設置障礙,認為休息將是他適宜得生長得最大幫助。成年人為兒童做每件事,而不讓兒童按他所應該遵循得規律活動。成年人感興趣于花費最少得精力和節省時間。由于成年人更有經驗和更敏捷,他們就試圖給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車帶著他們到處轉。重新整理兒童得房間而不讓兒童插手。
兒童得世界非常復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得誤解,但是,讀了蒙臺梭利得書,讓我收獲了很多,每天學習物理學得我,突然有一種想去研究兒童教育得沖動,我相信,只要我們成年人多一點留心,認真得揣摩兒童得成長過程,總會探索出最好得兒童教育方式。這樣我們人類在兒童時期得成長發育更加順利,不知不覺中,當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貼近與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與創造力。社會得文明也會向著更加自然與和諧得方向發展。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0
放假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自我提高、充電的機會。在讀完《童年的秘密》的過程中我回憶到了我對自己的孩子的影響以及班級孩子的教育,我慶幸自己完整了讀完這本書,我能有機會了解和學習認識、尊重孩子并能有機會彌補孩子做過的關鍵期的理念和方法。當你為了孩子,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看完之后,我算是明白為什么蒙特梭利教育在蒙特梭利女士手中大放異彩、而在推廣時屢屢受挫了,《童年的秘密》里體現出的那種“兒童優于成人”的思想境界,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深刻領會和深度認同的。
我們的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的呢?蒙臺梭利在書中給我們描繪的“正常”的兒童模樣是:他們有尊嚴,守紀律,舉止得體,熱愛學習!有良好的的控制行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們沒有恐懼,不一味順從,沒有過多幻想,不迷戀玩具,不說謊...
看到這里或許你會說,這不是幻想嗎?世上有如此堪稱“完美”的存在嗎?這或許真的不僅僅是“正常”,而是“完美”吧。不,這不是幻想,我們的孩子也是可以成為這樣的天使,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
我認為“正常”并非要求我們的孩子事事完美,而是強調培養是非判斷能力,正直,快樂,有責任感,能夠承擔壓力,能夠探索這個世界并且覺得學習或者工作是愉快的,不容易隨便成癮。可是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不是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夠按照孩子的需求給與適當的關懷和愛護。書中更是指出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在無意間烙下的。他們在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有意無意地壓抑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導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舒展的發育和成長。所以,我覺得孩子周圍的所有成人即孩子的父母、老師以及祖父母必須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并把它們從自己設置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
首先,我認為父母和老師應該端正對兒童的態度,孩子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力,或許面對你的批評,他會內疚,反反復復的批評變成了一種指責,孩子逐漸失去了自我。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消除自身的內心障礙,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其次,關于孩子塑造孩子行為最好的時機就是孩子做出正確行為的時候。在孩子作錯后反復的指責只是在強化錯誤的行為,只有孩子做出正確行為時我們對孩子的肯定,才是孩子積累正確行為經驗的優選方法。千萬不要讓口頭獎勵被物質獎勵取代。
當然,書中也依舊強調關愛和理解對孩子的重要性。畢竟人類都是感情動物,或許在糾正孩子行為之前先與孩子連接情感,處理起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認為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體的距離,而是心靈的距離。只有我們認真的與孩子相處,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從而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秘密。
所以我通過看這本書,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一種包治百病的藥,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方法,有的是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提升完善的過程。要知道過程應該比結果有意義的多,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結果,或許放慢腳步用心享受這個過程,會有不一樣的美的收獲。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1
《童年的秘密》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秘的革命性觀念。本書的作者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秘密的最生動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并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會去研究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小學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所以,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研究兒童的感受,并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此刻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立刻就說,爸爸你坐錯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里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里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教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著,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樣樣不遵守紀律。
蒙臺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當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能夠給他們供給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僅有這樣,才能開辟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忙。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當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僅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小學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可是,蒙臺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于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于成長。我女兒說,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此刻的小學生,由于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向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樣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臺梭利說,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我的意志微妙地強加于兒童,而應當讓兒童自我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說,因為擔心她自我吃飯會吃不飽,所以都是大人喂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里吃飯排行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向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我吃飯的鍛煉,難怪在幼兒園里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我吃,幾天來,她提高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我,為什么不早點讓她自我吃呢?為什么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我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著寫,這樣將不利于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衛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衛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于孩子的勞動本事的提高。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2
近期,我的床邊總會放著一本書,在這本書里,它記載著幼兒到兒童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所呈現的特點,并詳細地描繪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開孩子成長的奧秘,這本書就是來自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秘密》這本書是探索兒童成長的書籍,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發展的,以及應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對兒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正好是兒童,對他們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來我們更好地去進行教育工作。在我看來,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期,除了生理發展外,兒童的心理發展也是需要得到我們的重視的。
《童年的秘密》這本書對兒童的世界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書中蒙臺梭利列舉了大量的例子,這令我印象深刻。直到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現著像書中列舉的那些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行為。許多家長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卻忽視了孩子們的內心感受,這是很不利于孩子們成長的。
兒童時期的生活模式決定著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為整個家庭和孩子不計回報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質,甚至有些力不從心,但有沒什么想過,你為什么會那么痛苦?痛苦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大多數面對孩子的好奇、需求無所適從,運用控制、恐嚇、束縛、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條約管束孩子,以愛為名義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實是在用不科學不理性不成熟的行為傷害著孩子、阻礙著孩子的發展,變向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與其用錯誤的方式讓我們的親子關系緊張,對孩子也無意,為什么不去學習科學的方法呢?
但怎么才是正確的科學方式呢?從這本書里懂得首先是要用心觀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進他們的內心,最終達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問,打探他們的隱私。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內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論,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而有時候成人往往不理解兒童,不明白兒童哭鬧的原因,則認為兒童是沒有緣由地“發脾氣”,對兒童進行訓斥。這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發展兒童個性的關鍵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種發展的進程和必須服從的規律,那肯定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時宜的干預會阻撓這種力量的發展。
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有存在特別顯著的一個現象,那就是溺愛。蒙臺梭利認為,家庭財富應該給兒童幸福,而不是一個奢侈的環境。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逃避現實,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勞,導致的是他們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溺愛會造成一個孩子漸漸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為你所做的一切,只記住好的,養成任性、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壞習慣。將來步入社會的時候,遇到挫折會一蹶不振,處處都覺得很難,壓力很大,心里承受能力低。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想法,或許以后我們在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將我們的想法強加于他們的身上,只要他們的做法不違背一些不可逾越的東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們應該做他們的朋友,而不是一個禁錮了他們的人。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3
初讀《童年的秘密》,剛開始打開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于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系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了解的,并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所以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十分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明白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十分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教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此刻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能夠。可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并一向持續到第二年。”
一向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我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到達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能夠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忙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經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教師才應當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并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構成他的行為習慣,可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游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我的活動到達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系,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
實際上這本書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當讀一讀。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4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十分困難的。正因我們每個人對愛的明白不盡相同,蒙臺梭利關于愛的明白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并影響著兒童的自我實現。
讀到《愛的智慧》這一章時,給我的觸動是十分大的,書中列舉的孩子與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正因在我和女兒之間也經常有這種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覺,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很厭惡呢?我們來聽聽蒙臺梭利是怎樣說的:早晨,兒童進入父母的房間喚醒他們,這是件令父母極厭惡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么東西會使一個小家伙一醒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當一個兒童去找他的父母時似乎是要說:“天已經亮了!是早晨了!”可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為了去教導他們,而只是去看他所愛的那些人。看到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種溫暖的東西在涌動?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細微觀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讓人佩服。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兒童,是否明白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們真該適時的轉換一下主角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自我更好地明白兒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正因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本十分顛覆性的書籍。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明白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十分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教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此刻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能夠。可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并一向持續到第二年。
蒙臺梭利說?°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此刻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狀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于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就應放在哪里。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我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著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歡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一樣于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歡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一樣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游憩的水。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5
讀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確實如此。但親情、愛情、友情,兒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A
童年是每個成人都曾經歷的生命階段,也是兒童正在建構和擁有的生命狀態,童年為成人理解兒童和重建成人與兒童彼此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思路。童年具有雙主體特征和原型特征,為成人和兒童提供了平等的連結;同時,童年是生命的起源和追溯,為成人回歸童年提供了基礎性。由此得出結論:童年是當下成人理解兒童的一種可能途徑。蒙臺梭利也認為:如果成人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兒童,那么他就不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就不會克服他自己與兒童之間的沖突,兒童的心理就會產生畸變,并將伴隨其終身。
詩人海倫.凱樂曾預言,未來的世紀將是“兒童的世紀”,當下的21世紀正在上演。同時在這個世紀里,兒童和成人之間的矛盾也愈發激烈。成人與兒童是兩極分屬的鴻溝,以理性自居的成人是成熟的個體,兒童是未成熟的個體,更接近于自然人,當成人面對兒童就會居高臨下,失去原本的童真與簡單,鼓勵兒童向“標準化的成人”靠攏——過早的把理想放入了兒童心中。泰戈爾的詩作中有著孩子質樸的夢想:做一個無所事事叫賣手鐲的小販、或是一個在花園自由自在掘土的園丁,無需贊美也沒有謾罵。如今幾乎每一個兒童都說過“長大后要當宇航員、科學家”類似這樣的偉大夢想,成人的價值標準已經開始左右兒童的夢想,如果我們的孩子說出要當“掘地的園丁”、要“在大街上賣手鐲”這樣的夢想,那作為對兒童未來關心和憧憬的成人還能泰然處之嗎?
B
蒙臺梭利嘆息到:“兒童是什么?是成人制造出來的物品,為此成人也把兒童當做是一件私有財產。沒有一個奴隸被主人擁有能像孩子被父母這樣完全的擁有,而家庭中這種情況,在學校的學習環境里有過之而無不及。”
成人以一種文化占有者和先來導者的身份承擔著對兒童的教育、規訓和使之社會化的職責。在教學環境中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兒童,根本不管兒童的感受和想法。在成人的眼中,當兒童熱衷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便極力否定,因為他們認為兒童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但對于兒童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兒童會要求自己學系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成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復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看不下去了,最后完全由成人代勞。因此成人作為理解者要從自身經歷出發,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與兒童融為一體,從而發現兒童的秘密,解放兒童。
C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深愛著自己的學生。班級環境容納百川,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一切必要的條件。教師80%的時間也生活在這個環境之中,我們應該從兒童的視角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幫助孩子獨立活動,自主生活,不要代替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集錦15篇)】相關文章: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06-15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集錦15篇)06-19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集錦15篇03-29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集錦15篇01-29
【推薦】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0-30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熱門】10-30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熱】10-30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薦】10-29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5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