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通用10篇)
導語:我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1
兒行千里父母憂,憂到何時是盡頭。寒假伴隨女兒粗略讀了《傅雷家書》,剛開始就被感動了,家書里,“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地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兒子遠行,看著漸行漸遠的身影,傅雷夫婦會失落,會哭泣,他們像極了普通的父母,臨別前依依不舍,一轉身已是淚滿衣襟。他們會為著兒子難得的短期歸國開心很久,并加倍珍惜這難得的親人團聚之幸福。“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呵護孩子的成長,這是父母的真切心聲啊!“我們歷來問你討家信,就像討情一般。”父母對于孩子的來信是多么的渴盼!
我不由得感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他是普通百姓,還是著名翻譯家;不論他的孩子馳名中外,還是露宿街頭。這份濃濃的愛,都是一樣的。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份擔憂沒盡頭。
作為母親的我,想到兒子上學時的不舍。兒子剛上大學時,第一次上學走,特別暈車的我執意要去送,在送的路上,竟然沒暈,回來就難受一路。臨走前幾天就開始,千叮嚀萬囑咐:多打電話多發短信,保證最少一周一次,衣服要勤洗,有病了不要撐要及時看醫生,沒錢了就說。我絮絮地千叮嚀萬囑咐,從安全、生活、學習、交際等等,事無巨細地叮囑。說的兒子都嫌我啰嗦。我希望,能夠對他有一些幫助。從兒子走,就開始盼望著短信電話。剛開始一周總能接到電話收到幾次微信,后來就成了一個月兩次,一個月一次。問其原因,總說學習太忙。還說高中老師說考上大學就不緊張了之類的話都是騙人的,只不過沒早自習晚自習課,但要去圖書館查資料。我只好說學習要緊,沒事就不用打電話發短信了,其實心里還是很渴望有電話和短信的。他爸開玩笑勸我說,要想孩子有成就,你就得忍受冷清,孩子上學工作不在家,過節時候,就簡單吃兩口飯菜,看看電視節目,出去轉轉的了,別羨慕人家一到過年過節就帶著孩子們來,一家人吃著家常飯菜,熱熱鬧鬧的,非常開心的.場景。說的我心里不是滋味。既盼著孩子有出息,又想著孩子不要飛得太遠。唉,這份糾結,很難輕松解開的啊。
現在想開了,不論兒子還是女兒,終有一天,他們都會因為求學、工作、生活,漸行漸遠,只留給我一個背影,幾條短信,再有的就是無盡的思念了,只要孩子一切都好好的,自己就欣慰了。
看到傅雷先生與遠在異國的兒子談音樂,談美術,談戲劇,談建筑,并且是自己親自查資料提供參考。我在想:我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嗎?我能這樣去引領我的孩子嗎?想想兒子的成長過程,我給他的幫助又有多少,兒子一到三年級時,晚上陪他看書學習,把他書上的字詞提寫,背的課文檢查,我認為重要的題抄在本上讓他重寫,當天任務當天清,當時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學習不費力輕松在前就可以,也許是我的要求低吧,兒子的閑暇時間很充分,在村里瘋跑,玩男孩子玩的:彈玻璃球,扇四角,拍畫片,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細想我給他的幫助有多少?就是好的習慣,自覺上進,自律,堅持不懈。(喜歡上哪種游戲哪類運動,我非學會不可、小時候玩拍畫片,手掌能腫了)
他初三時我來到這里工作,現在想起,在孩子關鍵時候不能陪伴,不能時刻關注,很覺得愧疚。一次回家他奶奶告訴我,孩子晚上回家吃過飯就走了,(我和我婆婆不在一個院)到我家一看,不像往常一樣玩電腦了,在學習。問后得知月考成績下降,心里不甘。電腦不再碰了,潛心學習。若果當時我多問問,多幫助,多鼓勵,情況也許會更好。
兒子高中時,就給他說,你沒有有錢的家庭,你沒關系沒靠山,要想改變,只能靠自己,捷徑就是好好上學,高中時他的確成了我的驕傲,成績一直保持全校前幾,在高考前兩個月,班主任打電話約談,我趕緊去呀,老師問,你兒子談戀愛了,我說沒有,老師笑了笑,我就知道有問題,當時感覺我對孩子的關心少了,他有些事不再說了,當時我怕,說多了怕影響他心情,不說吧影響他學習,只能說路靠自己走。現在大三了,寒假里說要接著考研,改專業。說實話我幫不上忙,我相信以他的學習力,只要認定的事一定能成功。再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隨口說,你該多看看,多學習學習了,你out了。確實,該多讀書、多學習了!對于我們,讀書真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問題了。再不讀書就不知道該和孩子怎樣交流了。所以,我覺得自己要一直在學習與成長的路上奔跑。
我想,他將來一定能夠懂我的心情。我希望他能成為優秀的人,越是優秀的人,越能夠明白親人的苦心,越能夠自律。
子女遠行,猶如一個風箏,隨風飄搖,漸行漸遠,終會消失在父母的視線里。盡管父母手中捏著一根思念的線,可是線那頭的風箏已經飄搖在九霄云外了。父母望眼欲穿,卻又能如何?只盼望孩子好就行。兒行千里,夢想在更遠處;父母擔憂,永遠在原地守候。這份擔憂無盡頭。
將來,我也會像傅雷夫婦一樣,不論孩子走得多遠,牽掛的線永遠纏繞我心。只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2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著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后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舍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后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我幾乎是帶著一種解脫的喜悅進入大學的,拋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學業,還有日日夜夜相伴幾乎到膩煩的父母。在我自以為是的長大中他們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殼,是我自以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舊時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書》準備指導一下他們的教育方法,卻在讀過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時光。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蘇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余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這樣嚴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嘆;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于我如浮云’,現代的‘名’也屬于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于貪念和欲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后,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愿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著,必遭后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后,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在與傅聰意見不合激烈爭吵后,他在信中這樣說道:“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于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后深沉的愛。
他們作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后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并不完美,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3
當我用四年前一樣的方式捧起這本書,心里卻是不一樣的感覺了,上一次,想到可以學到文學大家的寫作手法,心中涌起一陣喜悅;而這一次,更多的是一種溫暖的情感,我越發感覺我手中捧著的,是一種無法捉摸的深沉的愛。
讀著《傅雷家書》,看著傅聰對鋼琴的熱愛和努力,我心中巨浪一般涌起一股內疚之情,我練鋼琴從來都要被別人東催催,西催催,到最后實在受不了了,才會坐到鋼琴面前……此時此刻,我又突然覺得十分委屈,傅聰的父母從來都是這樣鼓勵傅聰,“對于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而我的家人們,從來都是一天到晚地催催催……
我突然間想到了那個難以忘卻的晚上。我因答應好五點去彈鋼琴,可因心理抵觸一直拖延,直到七點。于是,爸爸強迫我必須彈夠兩個小時——直到九點鐘!我只好硬著頭皮彈奏,望望鐘表,還有一個半小時,我對目標有點望而卻步了。
琴聲停止了,我仿佛聽到爸爸急促的腳步聲,我就靜靜坐在那里,干等著,無論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都天由命。我一直低著頭,那腳步聲已經停止了大概有5分鐘,我似乎又感覺到門口沉悶的唿吸聲,可該來的似乎遲遲沒有來。
“不想彈就不彈了吧,如果你覺得在浪費時間,放棄彈鋼琴也沒問題。”
“不,堅決不。”我的許多朋友原本都彈得一手好琴,誰不是因為半途而廢而留下遺憾呢?
不論如何,我不愿這樣。
我不知道我當時心中想的是什么,是要證明自己原本可以?還是要說服爸爸不要對我失望?總之,我又開始彈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不是因為賭氣,而是心平氣和地做對我來說充滿挑戰的一件事。
我幾乎確信,爸爸那個晚上絕對不是真的想讓我放棄,也許只有這樣,我才能輕松地過自己這道坎兒。
父親們,總是比書中寫的還要智慧。
就這樣,我接著捧起這本書,繼續讀下去。我驚嘆于它的非凡,一封封歲月深處的書信,竟然是如此的牽人心腸。還記得《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父愛也是這樣的,無論是書中的,還是生活中的,真正的父愛總是不出意外的讓我們回味無窮。
現在回想起傅雷信中的話,令我印象最深的,竟并非什么金玉良言,而是普普通通的:“你近來忙得如何?樂理開始沒有?希望你把練琴時間抽一部分出來研究理論。琴的問題一時急不來,而且技巧根本要改。樂理卻是可以趁早趕一趕,無論如何要有個初步概念。否則到國外去,加上文字的困難,念樂理比較更慢了。此點務要注意。”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學樂理的時候。
樂理簡直是上帝派來壓迫我的魔鬼啊,我記得學樂理學得多么絕望,向來沒有信仰的我,自從開始學樂理,就開始朗讀《圣經》,書里滿篇滿篇全是“上帝說”,每一段的.結尾還有一串串即使翻譯成中文,我也叫不上來的名字,但盡管如此,我還是寧愿去背《圣經》,也不愿學樂理。
此時,爸爸進來了,他就認真地聽著我朗讀,到一定時間,我假裝驚訝地問:“咦,你怎么在這兒?”
“聽你讀書。”
“其實我一直想有一個信仰,我覺得好酷啊。”我可不想說是因為學樂理太枯燥沉悶了,才在這里“以毒攻毒。”
“有信仰是挺好的事。”爸爸接著給我講耶和華的“落水者”理論,那簡直是一個有趣的說法,他把人間比作一個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浮出水面的深潭,耶和華會向每一個人投一個救生圈,相信他的人抓住救生圈,停止下沉,而不相信他的人,則不抓救生圈,持續下沉,直至淹死。我當然害怕成為盲目的“落水者”。
“音樂理論也是一樣,他也許也把游泳圈慷慨地扔到了海面上……”這是我真正搞懂為什么要學習樂理的瞬間。
盯著《傅雷家書》的封底,我的內心平靜而溫暖,我被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愛而深深感動著,心中也因自己的幸福而暖流蕩漾。
薄透的紙頁,灌注的是濃濃的親情;單調的琴鍵,飽含的是五彩的期待。不得不說,《傅雷家書》真是一部好作品。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4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強烈感受,便是“愛”之一字。父母是怎樣愛著我們的,夫妻之間應當怎么相處為宜,究竟怎樣愛對方,怎樣愛你自己,怎樣跟外人相處,在寄予其子傅聰的書信中,傅雷先生發于肺腑,吐盡心血,娓娓道來,仿如潺潺流水,漫過我的心田。
傅雷先生當初與朱梅馥女士結婚,或許是是因為門當戶對,或許是因為青梅竹馬,或許是知根知底,總之不是因為愛情,所以婚后幾年,傅雷由于年輕的心太過飛揚,做了不少荒唐之事,不僅傷害了夫人的情感,也沒有盡到多少照顧孩子的責任——最初,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
傅雷先生最初不是好丈夫、好父親,但是到了他寫《傅雷家書》這些信件時,他跟夫人關系和睦,相敬如賓,對傅聰滿懷愧疚,關懷備至,這時的他,傳達出的那種“愛”之力量,震撼人心,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我讀到一些傅雷先生“啰里啰嗦”,仿佛和尚念經一般的追問,“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還是室內拍的照片,光暗對比之下顯得瘦?又是誰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內有兩架琴?有些背后有競賽會的廣告,是怎么回事呢?通常總該在照片反面寫印日期、地方,以他他日查看。”——這般密不透風的關愛,一般人能受得了?如是我,簡直要瘋了。
然而在每月一兩封充滿音樂和藝術相關知識點的啰嗦語言中,卻又能夠讀出一位老父親的竭盡心力,使人愣怔良久,長嘆一聲。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父親母親,雖然他們與傅雷先生文化程度相差巨大,其關愛子女、為子女擔憂之心卻無差別,都是一般唯恐受傷害,都是一般小心翼翼,都是一般愛子更勝愛自己——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怎樣愛你的,父母究竟有多么愛你,讀一讀《傅雷家書》,當有一番體會,進而能夠對父母少一分不耐煩,少一分對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主動溝通的意愿,我想這也是這本書被選為初中必讀課外書的最大原因。
傅聰出國留學學習,受到極多國家支持,可以說是國家財力和國家關系培養了他。但他學成之后,懼怕國家當時的政治混亂,不顧父母的殷切呼喚和安危,沒有選擇歸國,而是輾轉跑到英國發展,其愛國之熱忱與盡孝之義誠,跟同時代的那些大師相去甚遠,讓人佩服不起來。而傅聰三段婚姻皆為不幸,也讓人懷疑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值得借鑒。
我覺得我們不要直接去學習傅雷先生教育傅聰的手段,本就不可學,傅雷先生自己字里行間都在檢討呢,而是應該去體會傅雷先生表現出來的價值觀與為人處事之道。
在自我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識方面,其表達了幾個觀點。一是時時警惕,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長必有短,面對新感受,當以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仔細分析;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什么,對自己也印象深刻;三是對于過去的事和人生起落,要明白“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中浮沉“,應當在高潮中不至于過分緊張,在低潮中不過分頹廢,正視現實與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并做將來的借鑒。
在工作與休息上,傅雷先生提倡經常體會藝術,每月要郊游幾次,接近大自然,認為這是調節身心、保持敏銳、保證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你離開琴,沉浸到大自然中去,多沉思默想,反而對你的音樂理解和感受好處多。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多和大自然與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
在教育目的方面,傅雷先生認為“人的偉大在于幫助別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積聚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絕對不是盲目的自我擴張”。
在經濟上,傅雷先生強調:“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想要保持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唯有經濟有確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凡不長于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肖邦跟經理人談起利益,也是寸步不讓的。
在婚姻上,傅雷先生寫到:“成功的婚姻不僅對當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溫暖的光芒和無窮的詩意一直照射到、滲入透雙方的家庭。”他強調雙方應當互相理解,共同修煉。“共同的理想、感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說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地說大道理,遠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一言半語來得有效。”只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最后,借用傅雷先生的一段話送給青年人:“這是你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長大成熟、進步,了解的東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領域一天天開闊,胸襟一天天的寬大,感情一天天的豐滿深刻:這不是人生最美滿的幸福是什么!這不是最雋永最迷人的詩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氣!”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5
當時選擇讀這本書的原因是,想看看文學大家對于自己的孩子會有哪些教誨和期望,我自己會很感謝父母在我小時候教給我的一切,不管是思維方式,生活等等,只是現在會比以前更為成熟,有時候跳出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自己會發現自己的局限,有些局限歸結出原因是和小時候的家教有關系的!
傅雷的成長篇章(次序)——感悟
一個人的完美程度,成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有著莫大關系,那些受過教育的父母的終究還是在教育孩子上要更加用心,孩子也會成長的更加完美。這里的"受過教育"不是單純說上過學,我知道相對于不識字的父母,上過幾年學,識字的父母會好很多,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相對于我父母和我親戚家相比較而言,我確實感覺的出來,家里的兩位會更加容易溝通,交流起來壓力會小許多,他們也愿意尊重我。其實這里的"受過教育
"我更加偏向那些有著文化底蘊的父母,我知道這些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是那真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在教育孩子這么重要的事情上,僅僅應試教育和有著文化底蘊的父母之間還是有著巨大的'鴻溝,這是無法跨越的,都說財富階級躍升通常(不乏有特殊情況,這里只論述平常情況)是一個家族或者是一個家庭里面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最終到達頂尖地位,教育又何嘗不是,而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或者說活的更加讓人羨慕,也許不是獲得成功,僅僅是讓人羨慕,教育也是占很大程度決定要素的。章節最后傅雷先生說傅聰散漫之類的,這里我倒是覺得可能僅僅只是代溝罷了,不管是怎么樣的父母,終究和孩子之間的代溝還是存在的,或許父母看不慣甚至無法忍受,但是對于我們孩子來說那可能只是我們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情。
最后還是羨慕下傅聰先生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父母,也羨慕他的家庭能夠提供的教育是豐富的,全面的和富有內涵和美好的!
信件——感悟
做父母的首先考慮的還是孩子的生活,要孩子不要生病,要補足營養。傅雷先生對于孩子的教誨有生活,交友,學習,時間管理,做事各個方面,把其中的利害關系,邏輯分析都一點一點的道出來,還舉了自己當年的例子,尤其是對于戀愛的那段,舉例子自己對于孩子母親的三番四次的看法的改變,真得讓人覺得可愛。還有文學大家人到中年面對孩子也要時常哭一下,也讓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我還和姐姐提過好幾次自己家的老父親真是年紀越大性子越小,說是思念孩子有時會哭一場(來源是母親,父親大概是不好意思的)
看到了一個傅雷先生提到的點,青年人都是"忘恩負義"的,其實不是,那個年紀是眼睛往前看的,身后的旁邊的都看不見,這個點也是我自己和父母有許多摩擦的地方,一方面父母不像傅雷先生那種大家,能夠看得出理解出青年人的這種特點,另一方面,我自身也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還是《傅雷家書》這本書讀的太遲了呀!不過傅雷先生提到這個點雖然是青年人的通病,如果能夠早點認識到,那么為人處世也會更加游刃有余,不會給人感覺"忘恩負義",最憋屈的是青年人被認為是"忘恩負義"而實際上僅僅是因為年輕氣盛,忽略了他人罷了,哪里是"忘恩負義"這么嚴重的人品道德問題!
父母果然都是啰嗦的,傅聰先生發了一張照片給父母,傅雷先生從體重,學習用功與否,睡眠,拍照地點,拍照的人,拍照的光暗,為什么有兩家琴,背后的競賽廣告什么?廣告上的日期,地方又是什么。
這么一段下來,我都覺得好麻煩好啰嗦啊......
看到傅雷先生和傅聰說的"說服人"和"好辯論"是不好的,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首先我不能肯定這兩個點到底是不是有問題的,"說服人"這個我是覺得是不是存在于對自己的認知上,很多時候會有一種感覺是兩個人在不同的思想認知上,認知高一些的人會去普及一些東西,在本質上是沒有壞心的,只不過對于接受方,可能會認為自己被鄙視或者輕視了,二來人生導師不是那樣好做的。人生百態,經歷不同,各自歡喜,各自感悟!
至于"好辯論",想到了當前烏煙瘴氣的網絡環境,不知道傅雷先生所說的"好辯論"是不是現在大家所說的"杠精",再來心直口快,我一直無法準確去界定心直口快和率性直接,一絲一毫的逾越二者就混合了,無法準確控制這個度,或者說生活中總有不自知的時候跨越了!
傅聰先生在傅雷先生被批判的時候還寫信告知自己的苦悶境遇,一方面我羨慕這樣的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另一方面我又想這樣做會不會讓父母壓力很大,父母是孩子的遮陽傘沒錯,但是徒增父母的煩惱,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我會覺得內心過不去這個坎(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6
初知傅雷,是5年前買的蘇立群所著的《傅雷別傳》,許是泛泛所讀,對他并沒有太深的印象。
前幾日,偶然買了一本《傅雷家書》,只看了一半,便為其所折服了,急不可待地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幾個朋友。
喜歡這本書,首先是驚詫于傅雷先生對藝術的執著和獨到的見解。傅雷先生是翻譯大家,也是藝術鑒賞的大家,他對藝術是如癡如醉,卻又一絲不茍。談及藝術,他可以嘲諷參加全國美展的幾位老輩畫家一味取巧,騙人眼目;也可以當著劉海粟校長和劉海粟請來的教授本人的面,斥責該教授的畫沒有思想性。在他的意識里,永遠是學問第一,藝術第一,“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在給他的長子、著名鋼琴家傅聰的書信中,他更多的是把兒子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來給予指導和評論。在傅雷先生的藝術觀里,追求的、欣賞的永遠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提及藝術的創造,他強調的是自然和感情。他認為:“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于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須有的也是勢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鑿的痕跡,就變為庸俗的工藝品而不是出肺腑,發自內心的藝術了”;“藝術如果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真正的藝術家,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過他的感情生活的。惟其能把感情生活升華才給人類留下這許多杰作。真正的藝術是歷久彌新的,因為這種藝術對每一時代的人都有感染力。”
論及對藝術品的理解, 傅雷先生認為就是與藝術家思想的溝通。“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梁。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了解了”;“感性認識固然是初步印象,理性認識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質。但是藝術的領會,還不能以此為限。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藝術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限于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
同樣的,在談及兒子鋼琴演奏的時候,他仍是看重感情的升華,境界的超越。他說:“在一切藝術中,音樂的流動性最為突出,一則是時間的藝術,二則是刺激感官與情緒最劇烈的藝術,故與個人的MOOD關系特別密切”;“彈琴不能徒恃感覺,感受。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音樂主要是用你的腦子,把你朦朦朧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明確了,然后你的技巧自會跟蹤而來的”;“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
傅雷先生也是文化的大家,青年時代,他在西方的經歷,使他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歷史,更讓他了解了蕭邦、莫扎特、赫斯特的思想和風格。同時,他又是一個東方人,喜歡和了解東方的傳統文化。他不停地給兒子推薦中國的古代著作,如:《人間詞話》、《元朝散曲選》、《古詩源解讀》、《唐五代宋詞》、《世說新語》等等,希望能從這些著作中,開發性靈,培養氣節、胸襟。傅雷先生更能從文化的高度,解析民族的特性,去探尋藝術的發展。他說,中國人既沒有歐洲的浪漫狂潮,民族性又有希臘的OLYMPIC(希臘藝術的最高理想)精神,同時據有不太過分的浪漫底克精神,較之西方人,極含蓄又講究TASTE(品味、鑒賞力),所以我們中國人,先天的具備表達蕭邦(按傅雷先生的意見,蕭邦是半古典半浪漫的人)相當優越的條件。反之,由于缺少了雍容華貴與宮廷氣味,與歐洲真正的古典,有時反倒隔離得遠一些。他希望傅聰能用東方人的思想感情去表達西方音樂,而仍舊能為西方最嚴格的衛道者所接受,就表示的確對西方音樂有了一些新的貢獻。
不僅如此,在書中,傅雷先生還對文化傳統、新舊藝術、舊體詩詞、一些哲學觀點以及繪畫等提出了自己的非常直率的意見。其中的多數,更令我嘆為觀止,佩服不已。
書只有300多頁,可我越看越入迷,越看感想越多,仿佛正在聆聽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一般,心馳神往,如癡如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信矣!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7
一氣讀完《傅雷家書》,深切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諄諄教誨。那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文字,是用最偉大的父愛,用最殷切的期盼凝聚而成。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兒子傅聰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1954年,傅聰出國學習鋼琴,孤身遠在他鄉,孤獨枯寂,傅雷夫婦以家書來鼓勵兒子潛心學習,報效國家。多年來,傅雷夫婦的家書一直伴隨著傅聰的生活,學習,乃至戀愛,結婚生子。傅聰后來成為鋼琴大師,傅敏成為一名優秀的英文老師,都是與傅雷夫婦的的悉心教誨分不開的。
傅雷是兒子思想的啟蒙者,傅雷教導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一個人的機會、享受,是以千千萬萬人的代價換來的,那是多么寶貴。讓兒子抓緊時間,苦修苦練,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傅雷雖是一位翻譯家,但卻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學多才。他給兒子的家書中涵蓋了哲學、音樂、美術、文學、歷史、戲劇等多方面的`內容,用及其開闊的眼界讓傅聰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壯闊,讓他用這些營養去滋潤自己的音樂藝術,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他經常給兒子寄唐宋詩詞,元明散曲,讓他了解唐宋人如何唱詩,唱詞,他還經常鼓勵兒子多讀作品,去看美術展覽,聽自己的彈奏錄音,以此豐富學識,加深修養。
他希望兒子對于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兒子常常用這個步驟來鞏固他得來的新東西。長此做去,不但演奏風格可以趨于穩定、成熟,而且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鍛煉。
傅雷是兒子事業的支持者,在1954年12月27日的信中,他這樣說:“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的演奏,從頭至尾都是拿出譜來拉的,我個人總覺得“差些勁”。周伯伯前晌談到朗讀詩歌,說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混成。我覺得這話很有見地。詩歌朗誦尚且如此,何況鋼琴、拉琴!我自己教恩德念詩,也有這經驗。凡是空口背而念的,比看著原作念得,精神更一貫,情緒更豐富。”他希望傅聰能背下樂譜來演奏,這樣才能駕輕就熟,更深刻地表達作品。
他常鼓勵兒子多寫信談音樂問題,談自己的感想和心得,還有老師和別的教授們的意見。說一個人的思想是一邊寫一邊談出來的,借此可以刺激頭腦的敏捷性,也可以訓練寫作的能力和速度。在1955年12月21日早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道:“多寫信討論問題,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機會,許多感性認識可以變作理性認識。你一邊寫信一邊整理思想,一邊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新觀念,無論對人生,對音樂,對鋼琴技巧,一定隨時有新的啟發。”傅雷常常鼓勵傅聰,把苦悶寫下來,相信能憑一些經驗安慰兒子。讓傅聰多多來信分析自己,發泄情緒,讓兒子有健康的心理。他有足夠的勇氣擔受兒子的苦悶,也有足夠的力量幫兒子擺脫煩惱。
在傅聰彷徨時,他鼓勵兒子說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勃勃的明證。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
兒子的每一次比賽,他都會給以鼓勵。在取得成績的時候,祝賀的同時,他不忘鞭策。他說:“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回,別的挫折。人生本是沒有窮盡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在傅聰的生活上,傅雷如同嘮叨的老人,提醒兒子的生活習慣,生活細節。在1954年8月16日晚寫給兒子的信中,他提醒兒子到別人的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不要還留著圍巾;二是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方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出臺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在兒子的戀愛問題上,傅雷希望兒子不要憑借一時的熱情去選擇愛人,而要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愛好。
傅聰從未從事過音樂,卻對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經過的心路歷程體會得多么細致,多么深刻,兒子的事業傾注了最大的熱情和期望。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嘔心瀝血,高度負責,在兒子遠赴他鄉,留洋在外,孤獨落寞之時,送去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滋潤孩子的精神,時時給他以指導、鞭策和鼓勵,使他有勇氣去面對迂回曲折,堅強地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向他致敬,向他學習,傅雷的教子思想也將永放光芒!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8
豈無萬里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家信里的每一句話,無不透露著父母對孩子的愛。
距離再遠,遠的只是萬水千山。《傅雷家書》里一封封的家信背后承載著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對遠在萬里之外的游子傅聰的關懷,關懷他的為人、生活、藝術,關懷他的苦悶、開心、感悟。傅聰和他的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因空間的阻融而削減半分,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也許血濃于水的親情便是這樣,就算不能天天陪伴在一起,也能念茲在茲互相放在心上。
在讀著傅雷寫給傅聰的家信時,我也會不自覺的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十多年來父母對我的點滴付出。大概因為人的有些感情是相通的緣故吧!看到信中傅雷對傅聰的殷切期望,我似乎也感受到我的父母希翼我成人成材的心情;看到傅雷因為傅聰沒有處理好工作和休息的關系而擔心不已時,我仿佛也聽到我的父母平日里要我多注意身體的細語叮囑。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就是帶著這樣一種體會傅雷也體會我的父母的心情把《傅雷家書》看完的,回過頭來發現感觸非常多,也多了幾分對自己的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在樓適夷寫的《傅雷家書》代序中他提到:“傅雷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訂定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大概這個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便是以身作則。我的父母都是農民,父親念書到初中便輟學回家,母親沒念過一天書(受當時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三個舅舅都可以上學,唯母親不能),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父母是農民或學歷低而自卑過,相反,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幸運生活在農村,幸運有樸實的農民父母,同時也暗自歡喜自己的童年可以輕吻土地的氣息,感受大自然的真切,可以在落日余暉下看牛羊成群走在路上,在青草芳地里看蝴蝶嬉戲留影。從我的父母身上,我學到了書本上所不能學到的知識,那便是每一個中國農民身上所都有的勤勞、樸實、能干的品質,從小到大,他們在我的記憶中總是身體力行的詮釋著這幾項可貴品質的力量,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這是《孝經》開宗明義章里的一句話。《傅雷家書》中傅聰的父母,從通信起到最后一封信,有一句話一直貫穿于其中——便是傅雷的父母希望傅聰多保重身體。一九五九年傅雷就囑托傅聰要多去郊外走一走,多親近大自然,但傅聰沒有聽從他父親的意見,因而在時隔兩年后,傅雷給傅聰的去信中,傅雷說:“兩年來我不知說了多少次,勸你到森林和博物館走走,你始終不能接受。孩子,我多擔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后來悔之不及”。就是在傅聰的父母去世前的幾封家信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話語。可見,我們的父母對我們身體健康的關心,無一時中斷啊!
每一個人都很可能會低估別人的能力,作為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的傅雷也不例外,他常常低估兒子傅聰的能力,為此,傅聰的母親也常常勸說傅雷不要低估兒子的能力,傅雷自覺到這個缺點后,他便發出這樣的感想:“母性的偉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種直覺的感情”。這種直覺的'感情,我也曾從我的母親身上體會過。初中時,有一段時間,我的脾氣變得很糟糕,仿佛要以這個世界為敵,和父親講話時總會說不上幾句便引起沖突,最后鬧得父子之間很不愉快。母親以她那種直覺的感情意識到我正處于叛逆期,便充當我和父親之間的和事佬,盡可能減少我們的沖突,以免破壞父子之間的親情。母親的耐心教導和寬容使我慢慢度過了那段可怕的時期,人格也能夠正常的成長。
傅雷在男女戀愛方面的見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一九五五年的家信中。傅雷知道兒子遇到感情上的煩惱并寫信寬慰:“你該想到,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無奈不能持久。希望熱情能永久持續,簡直是狂妄;不考慮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單單執著于一段當年美妙的夢境,希望這夢境將來會成為現實,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會遇到悲劇的”。但愿我們每個人都不要遇到這樣的悲劇才好。一九六二年給傅聰的家信中他又談到這個問題:“人人都有缺點,談念愛的男女雙方更是如此。問題不在于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愿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相容的伴侶”。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在閱讀《傅雷家書》時我就感受到這本書的分量,我總是停下來做筆記,生怕錯過一字半句的教導。因而所寫的讀后感也只是就一些可以和我的生活聯系起來的感想,更多的寶藏還待于我們靜下心來結合此書的教導去生活中發現。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9
提到家書,我首先想起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給兒子信中所開的那一長列書單;想起了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想起了要求孩子們象曾國藩說的那樣“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里算那里”的梁啟超;想起了告訴孩子“時刻要為別人想想”的合群基本原則的胡適;想起了力圖用家書為女兒的一生“打個前站”的王朔;想起了重慶的渣滓洞江姐臨終前給云兒寫的那封信。這一封封家書,在家庭的傳承中,是媒介,起到了對子女家人及時教化的作用;是證據,留下了長者一生積累的成果;是傳承,讓文化成為一家、一國延綿的基因。
家書,是家人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電報出現之前,文字的家書,幾乎是遠距千里的親人間交流信息、溝通親情的唯一載體。那時的一封信,要在路上走過幾十天、幾個月、幾年。有的甚至于是泥牛入海,永遠收不到。去年,在號稱“沙漠里的一滴水”的〈又見敦煌〉劇場里,我印記最深的除了張儀潮收回國土的艱辛和王道士盜賣經巻背后的無奈外,就是那個在隋唐斗室里,夜不能寐,期扮著遠托的錦書,早日到達行走在絲綢之路某個地方的丈夫手中的少婦米微的暗泣孤淚。現在,隨著網絡的發達,家書的送達,已經不是過去鴻雁傳書幾個月,甚至于幾年的時長,而是在電子郵箱中的一瞬間。信件收發容易了,人們就如同蘿卜快了不洗泥一樣,珍惜程度也大大淡化了,原來家書中那股溝通親情、相夫教子、孝敬長輩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家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學平臺。一個有心人,可以在自己和父母、孩子、愛人、友人、朋友的通信中,系統的去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觀點的思考成果,最終積沙成塔,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文學成果。象本書的主人公傅雷,與兒子十八年的通信,系統的收集了這位老先生一生在教育、婚姻、人際關系、職業道德等等方面的思考。像這樣如此有心、有品并最終成書的系統性家書,我還讀過《親愛的安德烈》、《尼赫魯家書書信集〉和《曾國藩家書》。其中,安德烈與龍應臺的交流,更多的是內地母子交流少有的平等朋友味道;曾國藩與他的兄弟們的交流,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長兄若父說教;而傅雷與他的兩個兒子、包括大兒媳的家信中,更多的是生活上亦師、藝術上亦友的心的交融。
我曾和一個文學大家討論過書信體、日記體文學作品。他認為,書信體、日記體,是最寬松的一種文學表達方式,是一個什么都能裝進去的藍子。你可以往里面裝進去任何一種的文學載體,一點也不顯得有什么不合適。我想了想,也是,你在里面,寫上一首詩,講上一個故事,寫一個虛構的小小說,讀后感。寫上長篇小說的一個章節,寫一篇隨筆,寫一本書的讀書體會,都能妥妥地裝下。就連尼赫魯先生,給女兒用信的形式寫的那部厚厚的世界史,不也放下了嗎?
知道《傅雷家書》,是看了《太原日報》的一篇有關《傅雷家書》的文章。這篇文章講,《傅雷家書》是與《曾國藩家書》、《鄭板橋家書》、《顏氏家書》等齊名的幾大必讀家書之一。講該書洗脫了一般人對父親嚴厲不可侵犯的刻板印象,時而激昂、時而可親、熱血與理智并進、企盼與自省交揉、完全是清清楚楚血肉俱全的現代父親樣貌。這篇文章講,金庸盛贊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這篇文章說,傅雷先生的一個晚輩親戚講,這半輩子能挺過來,全靠傅伯伯的《傅雷家書》,迷路了,看幾段,又找回了方向;消沉了,念幾篇,又抓回了意志;干累了,翻幾頁,又笑著重上戰場。
看了這樣的介紹,心向往之。專門買回了這本書,認真讀了。接著,又拓展閱讀了書上推介的《顏氏家訓》和《了凡四訓》。《顏氏家訓》最欣賞的是顏子推老先生對物質享受的那個“止”字。《了凡四訓》,有很濃厚的佛味,書中講的主人公積德行善,延長陽壽的故事,你可以將信將疑,但故事包含的道理值得大家好好的去品味。
最近,再讀此書,版本換成了三聯書店的〈傅雷書信選〉。相比上一版書,這本書多了給二個兒子以外的親人、孩子的老師以及自己的朋友的書信摘選,新增的信中,絕大多數都和孩子的成長教育有關,看了這個版本,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傅老先生夫婦的家教。
對了,我還想說明的是,再讀之后,我發現這個書名有些問題,因為,這本書中的家信,有一些帶星號的,是傅雷先生的夫人朱梅馥寫的。因此,這本書最恰當的書名,應該叫〈傅雷夫婦書信集〉。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篇10
聽朋友介紹說《傅雷家書》是一本父母教子的好書,幾次都想看一下,這個暑假比較有時間,終于有幸拜讀了,讀后被傅雷夫婦其對子女的愛深深感動,不禁對自已平時教育孩子的疏懶行為自慚形穢,在慚愧和不安的心境里寫下以下讀書心得: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輯印這本小書,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閑話、閑談),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我想,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__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在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是因為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經典句子11-30
傅雷家書心得06-29
傅雷家書優美句子04-13
傅雷家書感悟心得02-10
閱讀《傅雷家書》心得03-14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1-07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7-28
傅雷家書經典句子03-12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4-30
傅雷家書優美句子03-12